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刘备复汉 >

第5部分

三国之刘备复汉-第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刘备复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守渡之人此时却拿了兵器,骑马赶将过来,直奔刘备。

刘备挥动画戟,与之战在一处。

好个守渡之人,手中一柄砍山大刀,舞动起来,呼呼挂风,将刘备的画戟磕出一尺有余!

刘备初受重击,心中愕然!

好大的力气!

少年武艺精通,心思缜密,岂会轻易受挫?

只见刘备拨转马头,画戟一变,削、挑、勾、挂、刺、砍,招招直逼莽汉要害;大戟枪尖犹如特大号的血蚊针吸一样,一叮即跑,顺带着一缕血线;月牙小枝好似螳螂臂刀,带肉而起,引起那一声哀嚎

三五个照面,莽汉身上犹如血泼,肩头、臂膀、前胸、后背,五六处伤口鲜血直流

豪门马车上的公子站在车辕之上,看着这场打斗,目光直盯盯的看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的颜良、文丑二人。

却见那文丑,环眼怒睁,雷声怒喝,一柄龟背驼龙枪上下翻飞,如游龙戏水斗鱼虾,左刺右挑,更似猛虎冲羊群。

在看那颜良,目沉青面,牙关紧咬,一把虎头*左右劈砍,似风车火轮舞天姬,前突后冲,好比巨石撵细谷。

“好一对英雄少年!”豪门公子看在眼中,喜在心头。

一旁的护卫头领追随主子多年,明白主子心意,便问道:“大公子,可是要招揽二人?!”

“韩公,此二人与你,哪个厉害?”大公子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

“老朽年少时远不如此二人!武艺精湛,招式老道,假以时日,老朽只能望其项背!不过,公子还是让老朽上前叫停这场争斗吧!”

如此豪门公子是何许人也?又将如何对待颜良、文丑二人?这场争斗是否会被这位公子成功制止?

还请各位看官继续跟踪下面的故事:袁绍假意结善缘,刘备渡河入泰山

第八章 袁绍假意结善缘,刘备渡河入泰山

第八章袁绍假意结善缘,刘备渡河入泰山

紧接着上文书,我们继续讲述刘备三人在黄河渡口看到有恶霸行凶,抱打不平。

后来被那位豪门公子所阻拦。

看官们要问了,这位豪门公子是谁?

说起来,这位豪门公子可是大有来头。

前文书中,我们讲到过南皮焦触投靠了袁阀的大公子袁绍,从而使南皮焦家势力大大提升。

这位公子不是旁人,正是袁阀大公子袁绍袁本初。

他身旁的护卫首领姓韩,单名一个荣,字公欣,现年四十有八,乃是大公子袁绍的近卫,多次帮助大公子应对长公子袁术的诘难。

袁绍对其十分尊重,常常以韩公称之。

“好了!韩公,带人上去阻止他们!”袁绍胸怀大志,早早有招揽人才之心;就是那守渡之人也是他收拢的人才。

别小看这守渡之人,此人可不是一般人物,若不是碰到刘备,寻常武将三两个也不是其对手。

“诺!”韩荣答应一声,招呼几名护卫纵马上前。

“呀呔!住手!”韩荣一声暴喝,手中长枪迫开几名混混,架住颜良的大刀,带着几名侍卫将颜良、文丑与一众混混隔离开来。

那一边,刘备早已将莽汉擒下,纵马来到韩荣跟前,双手抱拳,马上施礼:“敢问这位大人尊姓大名?!小子刘备这厢有礼了!”

“原来是刘公子,失敬失敬!在下韩荣,受我家公子所托,有请三位公子和那守渡之人。还请公子放了他!不知公子可否融通?!”韩荣谦逊的说道。

放了他?

豪门公子与这守渡之人果然有关系!

刘备正要答话。

从韩荣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

只见豪门公子袁绍竟驱马赶到。

却听袁绍说道:“区区小事,韩公怎可因此慢待了贵客?”

言毕,他对着刘备、颜良、文丑三人一抱拳,笑着说道:“三位小壮士,武艺非凡,令绍钦佩!不知三位可否赏脸,与绍结识?”

“公子言重!小子乃是涿郡刘备,这位乃是颜良,这位是文丑,都是河间人士!敢问公子是哪一位?”刘备在马上还礼,答道。

“在下汝南袁绍,字本初!原来是刘公子、颜公子、文公子。幸会幸会!”袁绍一指那守渡之人,言道,“绍管束不周,家奴作恶,还望三位融通融通!”

谁?!袁绍!

就是南皮焦触所言的袁阀大公子袁绍?!

袁阀这一代中最优秀的两个人——长公子袁术和大公子袁绍中的大公子?!

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

怪不得,那厮如此猖狂!

原来是有如此背_景!

刘备心中一紧,刚要放下的画戟,再次捏在手中,警惕的看着袁绍。

颜良、文丑二人闻言,也戒备上心,各捏手中刀枪,就连看向袁绍的目光中也都充满了提防之意。

看到三人一脸戒备,袁绍岂会不知何因,冷下面孔对着韩荣吩咐道:“韩公,还不提那作恶家奴过来向三位英雄请罪!”

韩荣纵马来到那守渡之人近前,一探猿臂将他抓起来,带到了袁绍四人面前,“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

“公子饶命!公子饶命!”守渡之人不顾身上的伤势,从地上爬滚起来,慌忙跪在地上,朝向袁绍不断地磕头。

“韩猛,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草菅人命!本公子太纵容你了!”袁绍怒斥着守渡之人韩猛,斥责完他,转向刘备三人,脸上堆起笑容,“三位公子,此人就交给你们处置了!”

看到袁绍如此,刘备颇感为难,回头看看颜良、文丑。

三人毕竟都是孩子,心地善良,本就没有打算如何惩治守渡之人韩猛。如今听闻袁绍这样说,三个孩子相互张望,倒是没了主意。

刘备生性仁厚,见那兄弟二人也没有注意,又看到那老者爷孙没事,便对袁绍说道:“大公子此言差矣!既然是贵府门下,我等岂可越俎代庖?!”

那韩猛见刘备这样说,更加起劲儿的给袁绍磕头。

袁绍回过头来,冷着脸吩咐道:“韩公,将这厮带下去,家法伺候!这个渡口就不用他守了!”

“诺!”

按下韩荣将韩猛带下去不说。

且说这韩猛是何人?

书中代言。

三国演义中:韩猛,袁绍部下大将。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韩猛押运粮草,为曹操部将徐晃、史涣袭击,兵败,粮车被烧。

在正史,如三国志等书中,并没有这人的记载。

在三国野史之中,有人对韩猛进行了这样的杜撰:字若荀,袁绍麾下大将。论武艺仅次于颜良、文丑,和张颌、高览不相伯仲,指挥打仗能力一般,狂妄自大,作战勇猛。

原来,韩猛很早就被袁绍发现,并招揽到了自己麾下,作为对抗袁术的资本。

袁绍自知在袁家的地位远远不如嫡长子袁术。

袁绍出生于袁逢之后,是为袁逢的第一个儿子。因为妾侍所生,是为庶出,出生后送入袁逢兄长袁槐府中。

袁槐膝下无子,以绍为荣。

故,袁绍遂不如袁术,亦拥偌大势力;且他少时早成,颇善结交游侠武者,喜好招揽能人勇士。

袁绍与袁术之间的故事那是后话,这里就不在赘述。

再看袁绍。

“观三位勇武非常,乃是人中之杰。绍虽不才,却也在大将军麾下司职。三位公子若是追随于我,日后绍定然推荐你等!”袁绍斥责了韩猛,很快就向三人抛出了橄榄枝。

刘备没有看到颜良、文丑乍闻袁绍招揽时的兴奋,而是自顾自的微言拒绝了袁绍的招揽:“大公子身出豪门,少入朝中,确实是我等追随的明主。然,备尚年少,且才疏学浅,此番正是为了求学而游走江湖。还请大公子收回诚意!”

妈的!老子如此出身,又早入朝廷,多少人想巴结自己都来不及!

这腌臜少年竟然如此?

算了,我的目标不是他

袁绍见刘备拒绝自己,脸色微变,瞬息又恢复正常,转而对颜良、文丑言道:“二位公子意下如何?”

“大公子知遇之恩,我颜良铭记在心。不过,刘备所言极是,我等年纪尚小,正欲往九江寻卢植大师学艺。”颜良的回答还是让袁绍心中一热。

文丑见二人都拒绝了,也就呵呵的对着袁绍一笑,没有说话。看来,这憨厚、莽撞的家伙也有聪明的时候。

袁绍闻言,也感觉到自己有些急躁,遂改口说道:“三位公子所言极是。等你们学艺归来,可到我府中做客!”

言毕,袁绍招呼众人准备渡河。

渡河途中,袁绍比三人年长数岁,常以长者的语气和三人谈论。

文丑、颜良对其言语十分甚是服从,颇有一些奔顾之意。

刘备一心向学,只是出于情理,耐心的在几人面前洗耳恭听。

渡河之后,刘备便向袁绍请辞。

袁绍取出银两,赠予三人,遂与三人惜别

时下,袁绍年少早婚,已经有两个儿子——长子袁谭和次子袁熙。袁熙年幼,而袁谭已经十岁。

遥遥望着远去的三人,袁绍吩咐韩荣道:“韩公,安排谭儿往九江,拜卢植为师。”

“诺!”韩荣答应一声。

看来袁绍

袁绍如何安排,暂且不提。

单说刘备三人离开黄河渡口,径往山东而去。

这一日,三人前行之路被一座大山所阻。

山石陡峭,山路崎岖,马匹难行。

三人只好下马登山。

三人入山,山中有没有危险,又如何翻过这座大山?

且看下一章:泰山中三小遇险,陡崖边昌郗引路。

第九章 泰山中文丑遇难,陡崖边昌郗引路

第九章泰山中文丑遇难,陡崖边昌郗引路

上文书讲到刘备三人离开黄河边,沿路直行,进入青州境内。

青州水草丰富,草木成林,更是多山多丘陵的地形。

茂盛的树林,遮掩了天上爆裂的阳光。

林中鸟雀成群,叽喳着奏出百鸟交响乐,衬托着这个晴朗天空下的一种和谐。一种远离人间的感觉,让人犹如步入仙境一般。

那林中俑路,好像一条巨型的蟒蛇盘爬着向那树林深处而去,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透过繁枝茂叶,钻过来的星星点点的日光,不停的眨着眼睛,似乎在欢迎抑或是好奇踏入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

一身浅蓝色长袍、背后系着猩红色披风的刘备骑在战马上,十分惬意的欣赏着周围林中的美景,不时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着。

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颜良、文丑却没有消停,刀枪并舞,非要较量武艺高下,扰得那些鸟雀骤然惊奇,盘旋在半空久久不下来。

三少年一路行来,却也平安无事,倒是逍遥自在。

山林之中,都市铅华洗尽,却也显得和平。

世外园林,豪门重吏不见,倒是乡民安乐。

偶见一两个樵夫出没,或提斧拿担,或担柴挂刀,都是一脸平和。

一股悠然的钟声由远及近,三人停下马,抬头远望。

一座大庙在树木遮挡之下,若隐若现。

“嗨,终于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了!”颜良、文丑忽然收手,异口同声的说道。

原来,这两货竟然做到了一心二用,学会了交战之中留心周边事物,初显战将之风,可见此二人日后成就之高也非枉然。

这是一路上,刘备给二人所讲,战场之上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闻八方”方能够成为一员合格的战将,统领一方士兵纵横沙场。

二人折服在刘备的武艺之下,对刘备这些时日里的说教也熟记在心。

“前面可能就是岱庙了。据说汉武大帝曾经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对这个寺庙进行了修葺,不知道是不是如同传言中那样宏大!”刘备遥遥望着树间隐约可见的寺庙,说道。

“那好,我们快点前去看看!说不好还可以混口饭吃!”少年人本来好奇心就重,文丑兴奋的说完,狠狠得打了战马几鞭,“塔塔塔”的奔驰而去。

刘备、颜良二人纵马,紧紧跟在他身后

有道是:望山跑死马。

三人快马疾奔,冲出二十余里,才碰到了一名下山化缘的僧人。

一打听,他们才知道还有近十里的山路。

在僧人的带领下,三人终于来到了寺庙前。

岱庙却远没有传说中那样宏大、庄严。

落入眼帘的只不过是一座败坏而萧条的院落。

门厅清冷,僧侣不足,黄叶厚积,残枝横亘,只显得那寺庙经久失修后的无言诉讼。

怪不得,那僧人一路上只言不语。

原来,寺庙已经如此不堪,僧员稀疏只手可数。

汉武时期的辉煌已然不见。

难怪!难怪!

那僧人引三人入寺,来见方丈。

从方丈口中,三人才知岱庙衰落的原委。

岱庙,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国。

大周朝时期,周天子将齐地分封给姜尚,封其为齐候。

泰山则处其封地之内。

姜尚建山神庙于泰山山腹,修幽径通达,栽种松柏修成林荫。

大秦帝国,始皇帝筑台祭天。

秦朝大吏又将岱庙修葺一番,把那小小的山神庙扩建数倍,楼台阁寓修建无数。

只可惜,秦朝寿短,区区数年。

汉高祖伊始,吕后专权时期,屡次登山祭祖。

时值汉武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