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刘备复汉 >

第2部分

三国之刘备复汉-第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刘备复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本来只是想警告一下对方。

哪知道,那贼首正在关注手下战斗,忽然听见“吱吱吱”的声响,回头观看,却见一支羽箭迎面射来。

“啊!”他大吃一惊,就感觉一股凉气从后脊梁骨窜出,一时间竟然忘了躲避。

“噗嗤”一声,溅起几朵血花,这一箭正中他的眉心。

庞大的尸身顺着箭矢的惯性,晃晃悠悠的摔落马下。

“啊!”

刘备见他中箭,也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匪首如此废物,明明是一支响尾箭!

少年第一次杀人,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

“老师说过,恶人当诛!恶人当诛!”

他口中不断的念叨着,再一次回忆起第一次杀鸡时的情景

“强盗头子死了!强盗头子死了!”

刚才还颤颤兢兢的中年人忽然从马车上站了起来,一副解围了的兴奋劲儿叫唤着。

那车后的汉子和两少年斗志更甚,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朝着贼寇们扑了过去。

那几名伙计的斗志也被鼓舞起来。

如此变故,场上的一众贼寇见到如此情景,一个个也傻了眼。

群龙无首,战斗力顿时变得渣渣一样!

没有了斗志,他们如何能够挡住这些人的进攻。

尤其是那汉子和两少年,本来攻击就十分凌厉,刀刀见血;现在敌人开始退缩,他们更是刀刀要命。

“啊!不得了了!这些杀人魔!”

一声惊叫惊醒了呢喃中的刘备。

再看刘备摇摇头,看到几人追杀那些贼寇,心中颇为不忍。只见他挂上长弓,摘下战戟,跃马飞驰而来。

冲入贼寇群中,他舞动战戟,挑、拨、扫、镗,将招式淋漓尽致的施展开来。

转眼间,前方十余名贼寇都被他一一放倒在地,却没有伤其性命。

这些贼寇倒在地上,一个个颤颤兢兢的看着刘备,眼中充满了恐惧。

这时,那身穿锦服的中年人带着那汉子和两少年来到刘备马前。

“壮士,多谢救命之恩!”中年人双手抱拳,向刘备深施一礼。

刘备挂上方天戟,跳下战马,伸手扶住他,还礼道:“先生客气了,举手之劳!”

两人客套一番,相互介绍姓名;中年人又将那汉子和两少年介绍与刘备。

原来这中年人和那汉子是一起往来于中原各地的客商。中年人姓张,名世平,秀才出身;那汉子姓苏,名飞,字翔之,自幼好武。两人这一文一武倒是十分搭配。

那两个少年,高一些瘦一点的叫颜良,矮一点胖一些的叫文丑。他们也路见不平,把刀相助的侠义之人。

正道是:

英雄少年初入世,路见不平拔刀助;

救起商贾留善缘,日后相报尚未远。

第三章 刘备义释众贼寇,英雄相惜结伴游

第三章刘备义释众贼寇,英雄相惜结伴游

上文书讲到,刘备救了商贾张世平和苏飞二人。

书中代言,那苏飞伙同手下伙计,见刘备击伤的众贼寇倒地不起,本欲持刀斩杀众寇。

刘备少年纯真,不忍多做杀伤,又看众贼寇多衣衫褴褛,暗道其受困苦所累,遂出言相阻:“苏先生,备记得家师说过。当今天下朝廷不仁,百姓困苦不堪,多有被逼为盗者。备观此众衣衫褴褛,皆为困苦之众,不若放其一条生路。”

那贼寇们闻言,看到了生的希望。

一个个挣扎着爬起来,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

好一个少年!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胸怀!

苏飞听到刘备如此说,心中愕然。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有如此胸怀。

他眼中充满了惊奇的看了看刘备,见刘备一副坚定地样子,这才让手下伙计退了下来。

挥了挥手,他对地上的贼寇说道:“你们走吧!是这位公子放了你们!”

众贼寇这才相互搀扶这站起身来。

他们来到刘备身前,齐刷刷跪倒在刘备面前。

“公子,请受我等一拜!”

刘备见众人跪倒在自己面前,急忙伸手掺扶。

怎奈众人跪地不起!

少年刘备哪里遇到过这种事情?

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倒是苏飞、张世平二人见到过一些世面,上前解围。

原来,这些贼寇果真不是什么恶人!

只是那个贼首有些可恶!

那贼首唤作疤脸,是高阳县城中的一个混混,从小好勇斗狠,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恰逢这个世道,官府**,豪门士族逞强凌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很多百姓受不了官府压榨和豪门欺凌,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疤脸收留了一些流民,带着他们干起来打家劫舍的勾当。

这些人原来都是流民!

他们活着的要求很低,但是他们的思想很愚昧。

只要你给他们饭吃,他们就会跟着你干!

这就是社会最底层百姓的一个很普通的写照。

老百姓就是这样低的要求。

他们只要求吃饱、穿暖。

可是,

豪门士族宁愿自己吃一口、扔一盆,也不愿意施舍给他们一口。

府衙县衙库房内的粮食堆积成山,太守老爷宁愿发芽烂掉,也不愿意开仓放粮赈济一下将要饿死的百姓。

这样的一个社会。

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打家劫舍。

老师说的很对呀!

天下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呀!

百姓辛劳一年,到头来为那些豪门士族挣满了粮仓。

而那些豪门却像对待牲畜一样对待他们。

不,牲畜尚能吃的饱,有地方住呢!

可是,他们呢?

耕种一年,结果连果腹的三餐都出不上。

寒风袭来,竟然连御寒的冬衣都穿不上!

有得,却是那官府派下来的没有完的徭役和赋税。

有得,却是那豪门府内做不完的短工和长工。

可悲的人呀!

如今,匪首已死。

他们却又一次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听完他们的哭诉,刘备非常同情,转身对张世平和苏飞二人说道:“张先生、苏先生,你们看看这些人该如何?”

张世平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众人,说道:“刘备,我看他们都不是大恶之人,尚有些良知。我这伙计死的死伤的伤,就剩下这十来人了。这么多的货物还是需要人的,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跟着我。”

就这样,这些人对刘备和张世平等人甚是感激,当场对天发誓,一心一意跟随张世平行商运货。

收下这些人,张世平让苏飞带着伙计们把战死的伙计火化入殓,装入骨灰罐带走;又让人将那些战死的贼寇就地掩埋,下了葬。

也让那些贼寇入土为安了。

等一切收拾妥当,日头已经偏西,夜色慢慢降了下来。

张世平完全没有了被围攻时的慌张,完全一副大家风范,指挥着伙计们赶着马车,带着苏飞、刘备、文丑、颜良朝着林外赶去。

离开树林,他们走了大概有十里多地,终于赶到了前面的小镇。

赶到小镇的时候,夜已经很黑很黑,成立依稀可见的灯火摇摇曳曳,显得十分冷清。

小镇的入口,依稀看见那个城门楼,大门紧闭,城门上的守卫抱着长枪,斜靠着垛口,哈喇子流了很长,却依然无知的睡了一个迷迷糊糊。

“城上的官爷,我们是过路的客商。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文丑、颜良二人看到城门,拍马上前高声喊道。

可是,叫喊半天,却没有搭理。

苏飞在后面劝说道:“二位小兄弟,不要再喊了。这里城门开启和关闭都是有固定时间的。每天天亮才会开门的。”

文丑、颜良二人这才作罢,悻悻的拍马回来。

张世平已经安排伙计解马落车,挂起了帐篷。

高高点起的火把,将成为照得一片通红。

伙计们支起灶,开始做饭。

张世平、苏飞二人都是常走江湖之人,马车之上都备足了各种食材。

尽管在野外宿营,酒肉之物倒是充足。

伙计们忙活一阵,将烧好的酒肉送入帐篷。

张世平和苏飞二人设宴款待三人。

酒宴之中,张世平询问刘备、颜良和文丑三人欲往何处。

文丑口快,先讲了他和颜良的故事。

原来,文丑本是高堂县人士。自幼好武刀动枪,颇有习武天赋,十四岁便在高堂一带鲜有敌手。

年前,他出外游历,至琅玡地境,遇到颜良。

二人因相互碰到,语言上发生了争吵,最后升级到了武斗的地步。

二人武艺不相上下,实力在伯仲之间。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所谓英雄惜英雄,好汉重好汉,最后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听罢文丑所言,刘备端起酒樽,向二人敬酒:“二位兄台性情豪爽,真所谓不打不相识!可喜可贺呀!来,备借张先生的酒敬二位!”

“多谢多谢!”颜良文丑二人端起酒樽与刘备一起一饮而尽。

喝完酒,颜良问道:“不知刘备兄一路南行所为何事?”

听到颜良的问询,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家父早去,备本应守在寡母身前,在家尽孝。可是,备祖上乃是中山靖王之后,看不得现在天下如此。故,欲往九江寻大家卢植为师,学习治世之学!”

如此少年,竟然有这样的远大抱负!

张世平心头豁然一动!

“公子如此有心,某愿赠送公子白银五十两为路费!愿公子能够早日到达九江。”

说完,他拿出了五十两白银,送到刘备面前。

刘备推脱不过,便收了下来。

颜良、文丑二人低头耳语,不知在说些什么。

倒是那苏飞,不停地夸奖三个少年。

一夜无话。

次日,天色放亮。

刘备早早起床,帐篷里出来,收拾好行囊,便打算向众人告辞。

却见颜良、文丑二人也收拾好了行囊,朝着他的帐篷走来。

“颜兄、文兄,你们也打算现在就离开吗?”刘备惊奇的问道。

文丑接言答道:“刘备兄,我二人有件事想与你商议,不知兄台以为如何?”

“文兄客气。有话尽管说!”

“我二人原本也是外出游历。只是,我们没有什么目的。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想和你一起去九江。不知刘备兄愿意不愿意?”

偶!

原来是想和我一同去九江。

太好了,我正没有同伴呢!

试想,那刘备也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遥遥旅程,岂是一个少年能够耐得住的寂寞?

忽然间,碰到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同伴,岂不高兴?

第四章 逐马雕弓射鹰雀,持刀贯戟擒鹿羊

第四章逐马雕弓射鹰雀,持刀贯戟擒鹿羊

阳春三月后,已是春深处。

时节恰好,春雨蒙蒙,润湿了道路上的泥土,迎面吹来的的风中掺杂着青草的气息和着水露显得十分的清新。

没有春雷响,早有旭日升。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个早晨。

云朵慢慢地变薄,渐渐地散开。

雨滴越来越稀薄,太阳渐渐露出了笑脸。

“哒哒哒”

远处奔来三匹战马。

前头战马上端坐一人,身高不过五尺有余,天蓝色的头巾包裹着漆黑的头发,头发下面皎白的面孔显得有些稚嫩,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袍,紧扎着袖口,足下蹬着一双不知什么皮做的踏云皮靴。

再看那马的得胜钩上挂着镔铁弓和装满羽箭的箭壶,那骑马的人手中一柄战戟斜斜搁在战马的马鞍上面。

后面两人,也年纪不大。

左边那人,骑着一匹褐鬃马,身穿一件紫罗袍,紧扎袖口,丝绦盘腰,足下一双追星靴;左手提着大盾,右手掌一柄鬼头大刀。大刀刀柄长三尺三,刀身长四尺五,刀宽超过五寸,一看就是一柄重刀。

右边那人,骑着一匹赤鬃马,身穿一件赤云袍,紧扎袖口,一条兽皮腰带扎着腰,足下也是一双追星靴。他手中倒提着一柄九尺长枪,枪尖长二尺二,白蜡杆做成的枪杆长七尺,后面还有一个八寸长的钝尺。

此三人不是旁人,正是一路游历的刘备三人。

前方那提着战戟斜搭在马鞍上的稚嫩少年就是刘备。

左面那位左手持盾右手拿刀的少年乃是颜良,右边持枪少年则是文丑。

“哎!刘兄,莫要如此着急!早晨匆匆离去,你我尚未吃早饭,难道你现在不饿吗?”文丑的肚子已经“咕噜咕噜”的开始叫唤了,不得不在后面喊刘备。

“文兄,切莫着急!没食材,我们能吃什么呀!”刘备在前面说的有些无奈。

“真是的,早知道这一带人烟稀少,说什么我也要在早上吃一些!”文丑懊恼的说着,骑马的速度也渐渐地慢了下来。

颜良看到文丑慢下来,对刘备喊道:“刘兄,慢一点走吧!我也有些饿了!”

刘备回头看了看二人,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慢一些好了!不过,我倒有一个主意,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颜良、文丑二人十分好奇。

刘备一指不远处的荒野上那时起时伏的鸟雀,说道:“既然饿了,我们的干粮也都没了。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