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第92部分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92部分

小说: 抗战之钢铁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该来的反正都要来。无论如何,甘肃绝不能让陕军一家独大,不过以后这甘肃的事务就要多仰仗奉久兄襄赞一二了。”邵力子下决心说道,南京是不会看着陕军控制甘肃的,因此在孙蔚如强势进入兰州时,蒋委员长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宣抚使的职务。让他邵力子来当省主席。既然姜立有意入主甘肃,也要做好与杨虎城产生势力摩擦的准备。相对来说,这种结果南京也更能接受,不管是对南京,还是对姜立都是有益的。也是他眼下比较可行的选择。

“邵主席客气了,我现在也是一及门子的官司,手头上的事务一大堆,这甘肃省的政务还得邵主席担待,不然我非得给累垮不可。”

藏式毅看到邵力子之前的慌张,心里也禁不住叹了口气,背后有人撑腰说话办事总是硬气一些。无论是当初常经武抢奉天的战利品,还是热河汤佐辅劫车队的东西。姜立都能大闹一翻,这般护短的性子在当时的藏式毅看来,多少有些不顾大局。可此时想起来,姜立睚眦必报的性子却成了他孤身在兰州的安全感。

相比起那点战利口,后勤的一点车队,此时他掌管着的资金,物资调派,说是45军以后的生命线也不为过,此时孙蔚如敢动他,无疑等于是直接向姜立宣战。以姜立在奉天,还有银川一战打出来的声势,让兵力要逊色一筹的17路军终究是差了些底气。这也是邵力子看到他亲自赶来之后大为松了口气的原因。

“奉久兄何出此言?”在邵力子看来,姜立入主甘肃之后,势必要将甘肃的财政大军紧紧地握在手里,否则以宁青两地养近十万大军终究太窘迫了一些。

“姜军长,黄司令的心很大,以后的整个西北在实业,移民,交通,金融上的举措会很多,我一个人就是生了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邵主席也是有想法的人,何不也参与到这次振兴西北的计划中来?”藏式毅说道。

“我一个外人,怕是不及奉久兄受信任。”邵力子叹了口气说道。

“姜军长可是在为建设西北人手不足头痛不已,若不是现在还在路上,恐怕已经到邵主席府上来相请了。”藏式毅一笑道,西北交通又差,姜立建设的内容太多,藏式毅一个人早就快累崩了,能有邵力子出来帮着分摊部分压力无疑是极好的。

兰州这边孙蔚如控制了兰州局势,姜立也收到了藏式毅发过来的电报。姜立转而给已经行至平凉附近的王铁汉发了一通电报。王铁汉当即率混成1旅向平凉进攻,此时由于天气寒冷,驻守平凉的陈圭璋第2,第7旅因为主官大多不在,正哪918爆发时北大营面临的形势差不多,这些无人指挥的部队被王铁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击溃,歼灭其中大部,余者不是被俘虏,便是溃逃,等孙蔚如手下陕军杨子衡旅带兵奔赴平凉时,王铁汉已经占据了平凉各个街道,至此除了兰州以南的陇南地区,陇东,凉州一带的甘肃大部分地区都落在了45军姜立的控制之下。(未完待续。)

第185章进度,邓春膏

“这便是兰州啊!”看着眼前被封冻的黄河,姜立心里也有些感慨,当初原计划是把未来的工业基地安放在陕北,可时局多易,不断地作出调整,看着眼前的兰州城,姜立觉得现在的选择是对的,比起陕北,甘肃这个古代丝绸之路的要点,更加具有发展潜力。

远远的,一队人马行来,为首之人正是藏式毅,不过中间还夹带了几个陌生人。

“弊人杨思,见过姜军长!”在藏式毅给姜立介绍过后,为首那人在马背上向姜立拱手行礼道。

“原来是杨厂长,幸会,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找个位置谈吧。”姜立回了一礼笑道,藏式毅是深知他意思的。

“地点在下已经安排好,就等姜军长大驾了,还请姜军长入城一叙。”杨思起初受到藏式毅的邀请还没抱太多的念想,不过此时看到姜立有拉拢他们这些兰州地方士绅的意向,不过大喜过望。士绅虽然在兰州各地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这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作为支撑,当初马鸿宾之所以有兰州之败,便是因为马鸿宾没有拉拢这些人,同时在军事上又不够强势。

毫无疑问,姜立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已经再三得到验证了,在这乱世道,这些士绅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武装来保障他们的安全,利益。

“就去东北大学的新校址吧,也不知那些学生在兰州还过不过得惯,我是个军人,打起仗来吃些干粮也能应付。”姜立笑道。

“既然姜军长都能体察民间疾苦,关爱学子。在下自然奉陪。”杨思几人连忙说道。

“军座,孙蔚如这家伙可是心狠手黑,分分钟就要人命的家伙,军座不妨多带些人手进城,以防不测。”冯占海在旁边劝说道。

这次姜立带到兰州城外的有自己的警卫团,杨耀峰骑兵旅。赵毅,张治邦两个混成旅,江文浩一个暂1旅合计两万五千余人,兵力是孙蔚如的近三倍,自然不会怕了孙蔚如,就怕这厮暗地里下狠手。

“陈圭璋这家伙也是自取死路,手下的军队长官一个个不是回家,就是寻欢作乐,这样的军队不垮还真没天理了。当初918事变爆发时,咱们在奉天的军队也一样,这样的事绝不能在咱们军队里发生,军人就得有个军人的样子,除了正常的假期,都得跟我钉在军队里面,否则就等着记过。”姜立说道,“只要参谋长你跟其他人都在军中。又有哪个敢动我。”

冯占海点头,从军力上来讲。他们已经完全能碾压孙蔚如的一个师了。除非对方是真的疯了。从在奉天与日军交战时起,姜立就建立了一套24小时的轮岗制,哪怕是在夜间。军长,参谋长已经去休息,在指挥部里也是有参谋轮岗的,这也是为了让军队时刻保持警惕性。

姜立的警卫团也是三千人的大团。进了城,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得下的,至少凭孙蔚如一个师短时间内绝对打不下来,冯占海也便放下了心思。

东北大学的新址是选在原来的甘肃大学那里,有一块不小的空地。圈出来几千亩都不是问题,又有甘肃大学的基础。甘肃大学创建于1909年,当时叫甘肃法政学堂,后来在1928年更名为兰州中山大学,今年又改过两次名字,一次是2月份,改为甘肃大学,在5月份又改成省立甘肃学院。说是大学,实际上规模小得可怜,甚至比起东北一家中小都欠奉,跟山西,奉天这样的省份相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实力派都能做到阎锡山,张作霖那般。

“刘校长,你们东北大学来兰州,我也不反对,但把我们的窝占了,总得再腾个地方出来吧,否则甘肃大学岂不是就这样在历史上除名了。”

此时甘肃大学附近的田地都已经被圈起来,四处一片繁忙,一包包的水泥不断被马车拉过来,还有一摞摞的红砖,乍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工地。刘仙洲每一两天都要来这里巡视一次,看看东北大学重建的进度。几千学生现在大多还挤在民房里,在极差的条件下学习,不仅环境不好,而且还影响教学。刘仙洲企盼着新的校舍,教学楼能早一日建成。不过今天才过来,又被邓春膏给堵住了。

刘仙洲正要说着,忽然眼睛一亮,高声呼道,“军座,你怎么来了?”

“怎么,看到军座很意外吗,我还巴不得军座早一点来呢。”藏式毅笑吟吟地说道,随着45军大举进占各地,藏式毅的地位现在可算是水涨船高了,虽然不比东北那么富庶的地方,但西北却有西北的优势,在这里没有人掣肘,藏式毅可以放手施为。

“当然不是,我自然是希望军座能早一些来的。”刘仙洲连忙说道,只有姜立与45军在,东北大学才有希望在这群狼环视的西北立足下去,他们这些人多年奋斗下来的结果晶也才有希望保存。要不是姜立在,东北大学跑到兰州来别说没人理会,陈圭璋,孙蔚如那些人听说了东北大学一年一百几十万的经费,建校更是高达数百万,这样的花销还不让人把东北大学连骨头渣子都吞进去。

“你们这是?”姜立看到刘仙洲一副为难的样子,诧异地问了一句。

“原来这位便是姜军长,在下添为甘肃大学的校长邓春膏,久仰。”邓春膏颇为尊敬地向姜立拱手道,虽然他这些天为了甘肃大学的事老是过来堵刘侧洲,但对于姜立这样肯为教育下如此大价钱的军人邓春膏是十分敬佩的,不见兰州城的实权军人,省主席换了一拨又一拨,又有哪个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还还挤出这样大笔的资金支持教育的?

刘仙洲将邓春膏堵他的原因说了一遍,原来甘肃大学这些年来的经费一直都没有保证,名义上说是大学,实际上职业的教职人员还不到十人,学校每年拨款的数额也不足十万,当然,这是名义上的,就是这样可怜的经费,每年真正能拿到手的最多三四万到顶了,跟东北大学一年至少百万以上的花销,建校资金便高达数百万比起来只能说是毛毛雨了。(未完待续。)

第186章兰州技校

鉴于甘肃大学的规模太小,这几年更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邵力子也就干脆把甘肃大学这块地划给了东北大学,促进两所大学合并的事,不过从事实上看来,甘肃大学更像是被吞并了。就为这事,邓春膏找了刘仙洲好多次。

“你们占了甘肃大学的地也就算了,我们也用不上这么大的地,但怎么也得补偿我们学校一些经费吧,不是我故意纠缠,甘肃大学现在委实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了。”邓春膏苦笑着说道。

按理说邓春膏一个海归博士去哪里都是能生活得非常充裕的。但这几年为了甘肃大学的事奔波,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催老几岁,对于这样的人,姜立也是十分尊敬的,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不止是他们这些战士,还有无数像邓春膏这样的有识之士在为国家,为地方的崛起,发展无怨无悔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不辞劳苦,甚至放下学者的尊严,厚着脸皮去四处去人,筹集经费。这样的人怎能不尊敬?

“邓校长,现在甘肃的情况比以前好了很多,陇东,陇西各县的地方大股军阀最多明年春都会被清剿或者是收编,一省之财政接济甘肃大学一年十万元不算什么。”姜立想了一下说道。

“这,这多谢姜军长了,甘肃大学上下对姜军长的支持无不感激涕零。”邓春膏呆了一下,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这么快。怕姜立反悔。连忙道谢。

“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跟邓校长说的。邓校长你也清楚。以甘肃大学的规模,称之为一所大学终究是水份太大了,凭现在的西北经济,还有生源,暂时也没条件建两座大学。甘肃大学就算一年能得到十万元的经费,但能做的事终究还是太少了,我有个建议,不知邓校长愿不愿意接受。”姜立说道。

“姜军长但说无妨。在下洗耳恭听。”

“两所大学合并成一所,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姜立说道。

“这?甘肃大学建校近二十年,就这样撤消掉不是太可惜了。”邓春膏脸上有些落寞地说道,撤掉甘肃大学的问题他也想过,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这几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也不是完全撤除,只是现在兰州还养不起两所大学。但不代表以后不成,驱逐日本人之后,东北大学就要重回奉天,这个时候估计十年左右可以实现。届时现在的校舍就可以留下来做为甘肃大学未来的校址。”姜立说道。

“十年!”邓春膏苦笑着摇头。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以让一家连普通中小,高小都比不上的大学销声匿迹了。

“另外还有一个折衷的办法。虽然没办法同时创办两所大学,但我决定在兰州重建东北大学的同时,另外再创建一所技校,每年的投资亦足有数十万元,用其命名为兰州工业技术学院,以后若是创办成功,也可升格为兰州工业大学,邓校长也可以考虑将现在的甘肃大学与兰州技术学院合并,总比现在有名无实来得实在。”姜立又提了个建议道。

“什么,姜军长还要再建一所技校?”藏式毅,邓春膏,杨思等人同时惊声说道。

“嗯,建技校的事势在必行,除了从奉天带过来的机械外,我还从洋人手里采买了大量的机械。不办技校,在甘肃这地方可没办法招到足够的技师,技工。”姜立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年代就算是有钱,工业也不是说搞就能搞得起来的,至少用同样的机械,一个德国技师跟一个民国普通的工人所弄出来的家伙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好,好,就跟姜军长创办的技校合并,叫做兰州技术学院。”邓春膏顿时眉飞色舞,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同时在兰州重建东北大学,创建兰州技术学院,不说是在甘肃,就是放眼整个民国,也是教育界的一大盛事,姜军长能来兰州,还真是甘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