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清风卷珠帘 >

第43部分

清风卷珠帘-第43部分

小说: 清风卷珠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看了我和耿氏一眼,见我们俩都是一脸的退意,也就点点头我们三人悄悄地退出了永寿宫。
晚上锦绣打听出来消息,一边替我卸妆一边道:“奴才听说永寿宫里的奴才仗毙了一大半,剩下都是平日里粗使的奴才,打了八十板子赶出宫了。”
我自己将白银耳钉卸下,道:“这十三皇子也真是不会做人,今他媳妇落了单,除十二福晋帮她圆了场,可是没人替她说话呢。”
锦生在一旁替我准备着明天的衣服首饰,道:“奴才今听说,十三皇子一直明哲保身,和谁都不来往,见着兄弟有难也不帮忙,连句问候都没有。自己的属人犯了错,又大义凌然的站出来,一点情面也不讲。只是一味的对外人示好,给自己赚美名,想想都让人心寒,谁还敢管他们家的事。”
我点点头,大概知道十三皇子是个什么人了,“也是个老滑头啊。”
锦绣一下子笑了起来,帮我把头发散开,“您这也是瞎操心,十三爷是好是坏和您没关系啊。”
锦绣用梳子替我梳理着头发,浓密的黑发划过我的手,已没有十年前的光泽了,到底是老了。我叹了口气,“弘历如今也大了,三阿哥大他太多羽翼已丰,五阿哥又只比他小几个月,步步紧逼,福慧阿哥虽小,却极得陛下喜欢。虎狼围绕,以后朝堂上的事情咱们也要多留心才好。”
锦生一听脸上忧色更重,道:“奴才看着李妃娘娘和耿娘娘似乎已经联手了。”
耿氏和李氏联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不在意的一笑,道:“这俩人都是有儿子的,哪能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方。三阿哥又是长子,我若是耿娘娘也要先除了三阿哥才是。”
锦生被我一点拨也明白了过来,松了一口气,道:“那娘娘的意思是让她们窝里斗。”
锦绣倒是想的更深,迟疑道:“只是四阿哥颇得先帝爷喜爱,若是没了三阿哥在前面挡着,就又占了长子之位,怕是要惹眼了。”
我赞赏的看了锦绣一眼,道:“是这么个理,咱们不能隔岸观火,而是要暗中帮着三阿哥,他若是被废了,弘历就一下子被推了上来。”我闭上眼,想了一想道:“宋娘娘那就一个墨儿伺候着,连个跑腿的人都没有,先让小白子过去帮帮忙,等宫里派下了人再让他回来吧。”
锦生这次多想了一想,才道:“娘娘的意思是拉拢宋娘娘。”
我点头道:“其实陛下不是那耳根子软的人,年娘娘再受宠也不能左右陛下的想法,所以这后宫中的人拉不拉拢也不太吃劲,只是我根基不稳又无宠爱在身,只能先和宋娘娘结盟了。宋娘娘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伺候皇上几十年了,皇上念旧必然不会薄待了她,最好的是她又没有孩子,没那么多的算计。我这些年一直向她示好,但她深居简出也不愿沾惹内院的事,只是这进了宫可就不由她了。”
康熙的梓宫移到了景山寿皇殿后,后妃也逢初一十五才去寿皇殿上香磕头,弘历也不用天天去哭丧了,闲暇时间一多弘历就经常过来陪我说话。
弘历进屋后行礼后,就兴奋的拉着我的手道:“额娘,今个汗阿玛赏了儿子很多笔墨。”弘历这几个月一直在灵前尽孝瘦了不少,我看着他清瘦的小脸有些心疼,笑道:“你可要好好学习才不辜负你汗阿玛的赏赐。”
弘历用力的点了点头,转过话头说起了书房中的趣事,说道兴头上弘历连手带脚的一起比划上了,眉飞色舞的样子像极了胤禛。弘历见我走神,有些不开心,撒娇的摇晃着我的手,我侧过头看着我的儿子,无论怎么看都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但我知道这种天真无邪的神态只有我看得到,他的心智已经长成,在外面他早早的就开始谋划了。
我看着弘历对我的依恋,叹了口气,道:“你多去陪陪你额涅,她对你不错。这些年好东西可都是先紧着你来的,她自己都要排到你后面。你要星星绝不给你月亮,真真的把你当亲儿子一般疼。”皇后这些年虽对我有算计,但对弘历却是不错。
弘历怔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寒光,随即消逝。我轻轻地拍着弘历的手背道:“你自己想想你额涅对你那是掏心掏肺的好啊,做人不能太忘本了。”
弘历垂下眼眸,深深的叹息,心中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也柔和了起来,眼眶也红了。弘历轻声道:“儿子明白了。”
翌日,弘历去给嫡妃娘娘请安的时候,陪着嫡妃娘娘聊了许久,一派母慈子孝的场景。弘历贴心,我们请安时嫡妃娘娘的笑脸也多了一些。

雍正朝

63、熹妃

册封的旨意虽然还没下来了,但名分已经定好了;年氏封贵妃;我和李氏封妃;宋氏耿氏封嫔,郭凉儿和吉官是常在;武氏虽然只是一个宫女子但也算是胤禛的嫔妃了。
午睡过后嫡妃娘娘把我叫了去;请过安后嫡妃娘娘就命我坐在下首,我低着头浅浅的坐在椅子上,双手轻轻的搭在膝上。
嫡妃娘娘看着我小心翼翼的样子笑道:“宫里面的规矩你倒是用心学了。”
我赶忙站起身;回道:“奴才学的不好让嫡妃娘娘笑话了。”
嫡妃娘娘笑着摆手道:“咱们就不讲这虚礼了;你坐下回话吧。”
我深深的福了一福;谢恩道:“奴才谢嫡妃娘娘恩典。”我又挨着椅子边坐下了。
嫡妃娘娘用手指着桌上的一个册子,道:“这是礼部送上的封号;陛下让我帮着参详参详,你也看看吧。”荣祥把册子恭敬的呈了上来,我翻开册子看着里面的封号,只听嫡妃娘娘道:“别人我管不着,只是你是我的人,我怎么也得照拂一下,给自己选个可心的吧,到时候我给陛下报上去。”
书册中挺拔整齐的小楷让人赏心悦目,每个吉祥的字眼后还有批注详解,一看礼部就是花了心思选出来的,个个华而不俗。我慢慢的看下去,突然一个熹字引入我的眼帘,让我的呼吸一瞬间停住了,拿着册子的手也不由自主的用力,紧紧的捏住了册子。深埋在我脑海中的记忆,被这个熹字又释放了出来。那年的春色,和煦的春风拂过我的脸颊,马上的男子在前面策马狂奔,时不时的回头张望,马蹄溅起的野花,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现。
嫡妃娘娘见我愣神,眼中闪过一丝的了然以及算计,只是当时的我沉浸在回忆中并没有发现。“可是看上了哪个封号了?”嫡妃娘娘轻声问道。
我赶忙缓过神来,才发觉刚才用力压制内心的情感,以至于后背都慢慢弓了下去,我赶忙挺直了脊背,侧过头微微一笑,声音与往常无异的道:“奴才觉得这个熹字不错。”
嫡妃娘娘的声音分外的柔和,“我也觉得这个封号不错。”嫡妃娘娘笑语晏晏,连眼中都充满了笑意,虽然是真心实意的笑容,但看在我的眼中只有说不出的诡异。我心下不住的打鼓,但却不敢露出丝毫的怯意,平静的坐在椅子上,脸上也挂着淡淡的微笑。嫡妃娘娘似乎很高兴,继续道:“熹这个字和你很是相配。”
过了小半个月册封的旨意就下来了,我被诏封为熹妃,我静静的坐在椅子上,轻轻地摩挲着圣旨,我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中却是波涛不断,过去的一幕幕不停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是春天,但那天日头却很猛,烈日照在苏熹的脸上,给他白净的脸渡上了一层金光,他不耐烦的眯着眼,擦着脸上的汗珠,那时的我们都还年少。过了不知多久,我长长一叹,露出了坚定的笑容,不论沧海桑田朝代变换,他日工笔史书中定有一个熹字陪我沉浮,陪我一起躺在那冰冷的卷宗之中,我们再也不会被分开。
诏封过后就要正式搬入东西六宫了,康熙的太妃早就开始收拾东西慢慢的往太妃宫去了,我也准备入住景仁宫。
正收拾的着带进宫的衣服,只见弘历一脸晦暗不明的进来了,给我请安后就耷拉着脑袋站在一旁,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没有放下手里的活,一边叠衣服一边道:“怎么了,可是为你三哥的事。”
弘历右眉轻挑,道:“额娘也知道了。”
我道:“这满宫都知道了,三阿哥当着两个弟弟的面被皇上骂了一顿。只是不知道你三哥做了什么,惹得皇上生那么大的气。”
弘历做到我旁边的椅子上,娓娓道来弘时挨骂的缘由,“监察御史鄂齐尔给汗阿玛上了个折子,说三哥派了两位属人,给居住在小庙内的乞丐发了御寒的衣物和盘缠,这些乞丐得到赏赐,频频向南叩首,更有甚者喊出“我等如今得以生存,祝三阿哥福寿无涯”的话来。后来好多乞丐拿了东西就走了,还剩六十余病人还留在庙中。但庙内狭小,居住不便,鄂齐多就向汗阿玛请旨,予以扩建,使佛庙与病人居住的卧房分开,这样既不饶寺庙之清净,病人也得以修养。汗阿玛虽然准奏了,但是还是把三哥骂了一顿。”
我看弘历讲得口干舌燥的,就放下手里的衣服,给他倒了杯水,道:“喝点水吧。”弘历接过水杯,一饮而尽。我好笑的摇摇头,道:“孔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你三哥读了这么多年书了,怎么连孔圣人的话都不知道。”
弘历脸色一暗,沉声道:“儿子看着似乎和五弟有点关系,今个汗阿玛骂三哥的时候,五弟虽然明面上是给三哥求情,可句句都是在暗责三哥,儿子不过是在汗阿玛那听说了此事,可五弟却对这件事的细节也颇为清楚,估计不是他就是裕妃母挑唆的三哥去做这件事。”
我心中一凛,耿氏她们果真先对弘时出手了。我关切的问道:“那你帮你三哥说话了吗。”
弘历紧皱的眉头微微一松,道:“三哥和三嫂对儿子一向很好,儿子自然是要帮他的。”
我见弘历懂事也放心了不少,“你以后多帮帮你三哥。”
弘历有些吃惊,随即笑笑道:“皇后额涅也是这么嘱咐儿子的。”
过了几日,太妃们都搬入了慈宁三宫后,宫人们开始打扫东西六宫,准备给新皇的妃子入住。按例妃子有宫女六人,太监十四人。我身边只有锦绣锦生小白子三人,太监已由内务府调拨安排妥当了,小白子因是府邸老人,也当上了首领太监,领着八品侍监的俸禄,只是宫女要等开春小选后再安排了。吉官也分到了景仁宫,她身边只有锦炫一人,但是三名太监也是备齐了的,不至于没有跑腿的人。
胤禛膝下的四个皇子,弘时已经大婚胤禛赐了乾西头所给他,福慧年纪小还要和年氏住在一起,弘历和弘昼都搬到了毓庆宫住。胤禛还特意下旨,不许宫人们提起皇后养子和贵妃养

64、打秋风

刚进景仁宫,就看到了一块晶莹洁白的影壁;我见这影壁造型古朴、雕琢细腻;不由得多看了两眼;白子见我对这影壁上心,连忙笑着道:“娘娘;这白玉影壁听说是当年元朝皇宫里留下来的;满宫里就这一块。”我听说是元朝遗迹,心下好奇伸手摸了摸,历经两朝无数的战火;还能保存这么完好实属不易。
在宫里面溜了一圈;我对小白子道:“宫里的格局不用大变;前院的东配殿还当膳房用吧,不过把茶房挪到西配殿去;我住后殿,吉常在住后院的东配殿。”胤禛的妻妾比较少,东西六宫住着不算太挤,不像康熙时嫔妃众多,每宫的茶房和膳房都要挤在一起。
宫里的丧仪都撤走后,御花园中的杏花也都含苞待放了,朵朵艳红,好似万点胭脂飘在春风中。我坐在石凳上欣赏着御花园中的片片红云,只见小白子鬼头鬼脑的来。
我朗声叫住他,问道:“怎么了,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
小白子打了个千,道:“主子,奴才刚从咸福宫那路过,见皇上气冲冲的走了出来,后来奴才一打听,说是齐妃娘娘被皇上骂了好一大通,奴才正要去给娘娘报信呢。”小白子说的兴高采烈。
我不动声色道:“知道了,待会去找锦绣领赏去吧。”
小白子欢天喜地的谢了恩,我不悦的看了他一眼,小白子一看我的脸色就知我的心思,连忙收敛了喜色,垂手站在一旁。我见他知进退,口气也就不是很严厉,又吩咐道:“以后别这么鬼祟了,好歹也是个八品侍监,让人看见了不好。”
小白子见我并未责骂,松了一口气,道:“奴才知道了。”
到了下午弘历下课后我才知道事情的始末,浙江巡抚李馥给胤禛上了道折子,说是正月里有老公自称郑进忠,跟随一人名罗六儿投宿。云奉皇上谕旨进香,令店家在香铺赊取檀香劈碎,包裹装点自北带来,形迹可疑。报县查询罗六儿供进忠系镶白旗人,原籍陕西,及询郑进忠又称正黄旗人,年五十六年,原籍山西,系皇太后位下首领,八月间奉皇上派出,奉李娘娘差遣五台、金鼎、理安南海进香等语。但看其面貌止二十岁以外,所供籍贯年貌不符,言语闪烁,且行李萧条,真伪莫辨。
我听弘历这么一说立刻明白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