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378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万四千诸法门。诸佛以此度众生。彼亦如其差别法。随世所宜而化度。】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我们把它先念一念再来学这首偈,他说「言种种梵音者」,他这里举了八种梵音,这八种梵音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这是佛学常识,一般佛学字典里面都查得到,我们把它念一念。第一是「最好声,其音清雅,如迦陵鸟」,就是迦陵频伽。「二易了声,言辞辩了」,就是听了很容易懂得。你看,如果说话,所谓是词不达意,说得很多,人家听的时候没听懂你究竟讲的什么,没听懂,这就是不了声,所以易了声这是梵音,听了很容易了解。第三种「和调」,音声和雅,调是调适,听了之后能把我们一些烦躁化解,和调跟和雅接近。第四「柔软」,柔软的反面是刚强,一般以命令的音声多半都是刚强的,别人听了很刺耳,柔软是劝导,而不是用命令。对人,尤其是对下属,这个方法效果比命令要大得多。
  我在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没学佛,我二十六岁学佛,没学佛那是二十六岁之前的事情,大概二十四、五岁,也有不好的习气,常常坐在椅子上靠到背的时候把椅子脚前面两个都翘起来。公务比较少的时候看看报纸、看看书的时候往往都是这么坐的,像躺著,前面两个脚翘起来。有一次我们的长官他从我后面,我没有看到,他拍了我的肩膀。我一看是他,立刻站起来,长官进来了。他没有责备我,他告诉我,你这个坐的姿势很危险,一不小心摔倒,你身体受伤。这一句话我的毛病永远改掉了,如果他是命令,把我训一顿、骂一顿,他走了之后我还会照样翘,不服。你就晓得柔软语是一种劝导,他不是为椅子,他是为你身体著想,叫你生感激的心,过永远改掉,这一生都改掉,再不会有这种姿态出现。这就是真正在高位的人他处世待人成功,自然不一样,这个人就是过去在台湾的参谋总长彭孟缉先生。所以他做到那么高的地位有他的道理,叫这些部下对他心悦诚服,那就是他对人和蔼,我们很少听到他对人是用命令的口吻,在我的记忆当中,没有发现过他是这样的,这是应当要学习的。
  第五是「不误」,误就是让人听了产生误会,那这个言语是错误的,这不是梵音,梵音听了之后,决定不会产生误会。「不女」,这个女我们一般讲娘娘腔,不会是这种情形。第七是「尊慧」,尊是尊重,慧是智慧。第八是「深远」,他的语音、意义都相当深远。这个深远的意思很深,让别人听了,程度深的人他听的意思深,浅的人听到意思浅,统统得利益。这就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听众程度不齐,深的人听到,他领悟得深,浅的人领悟得浅,没有一个不得利益,这是讲八种梵音。
  底下讲「言俱枳罗者」,枳罗者是梵语,它这个意思好像很多音声交互在一起所发出来的,就好像我们现在所讲的交响乐,我们这样翻诸位就好懂。这两个地方都是梵音,翻成中国,用交响乐来翻是最适当,它底下有,「此云众音合和,微妙最胜,皆爱语」,众音和合就是交响乐,这都是属於爱语。底下这句,我们刚才念的,「随其心乐为说法」,「随心说法,应在后偈」,后偈是什么?『八万四千诸法门』。这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你看他喜欢哪个法门,你就给他说哪个法门,不是八万法门一起搬出来说,不是这个意思。就如同学校,一个大学,你看开的,八万四千门是没有,但是一个规模大的学校里面确实有几千种的课程,学生?学生你的爱好,你喜欢修学哪一门功课,你专修选修几门,四年就毕业。如果这个学校所开的这些法门你统统都要学,那么相信你学四百年都毕不了业,为什么?四年一个法门学毕业,再学一个科又要四年,你这个学校要是有几百个科目,你不是四百年都毕不了业?
  佛教人也是如此,佛家比大学的科目多得太多,有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在这里只选一门,我们今天选的是念佛法门。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一个特别的法门,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诸位要晓得,统统要断烦恼;见思烦恼要是不断,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尘沙烦恼不断,你出不了十法界,要真断,不是伏断,不是说有了定功伏,那个不算,真断。唯独净土这个法门可以不必断烦恼,叫带业往生,我们才能做得到,断烦恼那是我们决定做不到的,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佛祖都劝我们修这个法门,尤其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上等於给我们娑婆世界这个时代众生授记,他老人家说,他灭度之后,「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就是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去佛还不远,你只要持戒就能证果,所以叫戒律成就。第二个一千年持戒就不行,人的根性比不上过去,根性往下下降,怎么办?修定,修定还是有持戒,持戒修定能成就。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公元二00七年,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那时候正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像法开始,正法刚刚过去,像法开始,所以禅宗在中国就无比的殊胜。因为它传来的时候正好是像法,像法禅定成就,一千年。这一千年过去之后就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世界上公认释迦牟尼佛过世到现在二千五百五十年,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末法时期,中国人记载的,今年是三0三五年,这差别很大,但是这我们就不管它。总而言之,中国人记载的,外国人记载的,统统都是末法。末法,我们要听话,我们选择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指导我们选择的,这哪里会有错?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的是净土法门,「随其心乐」。
  『诸佛以此度众生,彼亦如其差别法,随世所宜而化度』。「随世所宜」这句是指前面一首偈,就是「随其心乐」。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要尊重,《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用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代表。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参访第一位善知识,吉祥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这很重要,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最后一个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看到,这就是告诉我们末法时期修行,自始至终就是念佛法门。当中这些善知识是代表无量法门,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你看看善财童子虽修的是念佛法门,对於任何一个法门尊重、礼敬,决定没有毁谤,没有自赞毁他。这都是佛教导我们,我们好好修这个法门,对待其他法门自己要有谦卑、谦虚,要称赞别人,要学习这个。学习称赞、学习敬爱,自己要学著包容、学谦虚,这就对了。
  五十三参里面有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是第二十七参,你看五十三,前面二十六,后面二十六,观音菩萨刚好在当中,这都有意义的,他居当中。当中代表的什么?大慈大悲,观音表慈悲,所以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八万四千诸法门都是方便,核心是慈悲,观音菩萨代表的,核心,大慈大悲,离了慈悲就不是佛法,离了慈悲不是学佛。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对待什么人,无论对待一切万物,我们讲对畜生、对饿鬼、对一切杂神,一个慈悲心,何况对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都是一个慈悲心,这就对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诸佛以此度众生」,这就是通常讲的四个根本,四摄、四悉檀、六度、普贤十愿,这都是最殊胜的纲领;四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一定要从根本学起,持戒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爱语两首偈清凉大师的注解最后的两句我们把它念一念,他引用《瑜伽师地论》上说的两句话,「以瑜伽一切爱语,略有二种,一随世仪轨语,二顺正法教语,今开示佛说八万法门,即顺正教也」。随世仪轨语跟顺正法教语可以能够融会贯通。这个方法古大德就做出来给我们看,在《大藏经》里面有一本书叫《归元镜》,这里面写的是三个人的故事,都是净土宗的,第一个是慧远大师的故事,第二位是永明延寿大师的故事,第三位是莲池大师的故事,都是净土宗的祖师。用什么方法写的?是用剧本写的,它是剧本,可以做为舞台表演,是属於平剧,写得非常好。
  所以顺正法教可以随世仪轨,可以能随顺世间,世间仪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间的文艺表演。所以佛经能不能把它编成连续剧?可以,尤其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用什么方法写?可以就用五十三参,把《华严经》全经的教义在五十三参里面表演出来。这是一个大工程,也非常有意义,五十三参每一参就是一个小的单元,如果用电视剧,或者是三次到五次,最长的七次,这样播出一个单元,五十三参也能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把一部《华严经》用文艺表演的方法演出来,我相信会度更多的众生,因为人人喜欢。课堂里听讲课画面都是静止的,这是教学,表演的那是生动的,所以一定可以接引许多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归元镜》是头一个我们从《藏经》里面看到的剧本,古人已经带了头。
  在中国宗教界也有这个想法,我是在前几个月,浙江省有些领导,是宗教界里面的领导,组了一个团到澳洲来访问我们净宗学院,刚好我在那边接待他们。他们就有这种表示,佛教对於大众的宣传应该是用舞台表演的方式。这是可以的,我们在大乘教里面读到的,甚至於可以用戏剧、用电视连续剧、用电影的手段来弘扬佛法,这就是正法教语随世仪轨,这在经文上能找到依据。再接著看下面两首偈,第八、第九,这两首是同事摄,四摄法里面,前面讲了布施、讲了爱语,这第三段讲同事,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
  我们先看这一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对於同事有个简单的说明,「物见菩萨,俯同其事,知有义利而修行故」。这几句就是解释什么叫同事。你看他不是说人见菩萨,他用物,如果说用人,在六道里面就是人道,在十法界里面就是人法界,范围就小。用物,六道里面是六道都包括,十法界里面是每个法界都包括,范围大。物里面包括人,譬如说动物,都包括人,但是人不能完全包括动物。所以这个字范围就深广无尽,可以说十法界里面一切众生见到菩萨应化在世间,这个世间是十法界的世间,俯同其事。这个俯是往下看,在我们世间人心目当中菩萨委屈,他本来高高在上,在一真法界,现在到我们人间来,甚至於到畜生道现畜生身,到饿鬼道现饿鬼身,到地狱道现地狱身,在哪一道现哪一种身,俯同其事,在人道,跟人道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工作,他要不跟我们同事就没有办法教化我们。
  同事当中做出种种示现,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叫同事摄。通常我在一般场合当中讲同事摄我都没有用这些经义,为什么?用这些经义怕人家产生误会,这一误会,不但是正法没有学到,全学了些邪法。所以我在通常讲到同事摄的时候,我不讲众生,我不是讲佛同众生,佛菩萨同众生,我不讲这个,我讲我们学佛要同佛、同菩萨,往上看,这都能讲得通,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学到一定的程度,先要学菩萨,能有菩萨的智慧、能有菩萨的定功、能有菩萨的戒律,回过头来再跟众生同事,这就对了。没有菩萨那样的戒定慧你要跟众生同事可就麻烦了。你看看现在的众生,喜欢赌博,你能不能跟他同事?喜欢跳舞,你可不可以跟他同事?喜欢做一些为非作歹,能跟他同事吗?这一同事就麻烦大了。
  所以佛门里头有两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不是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吗?为什么又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没有菩萨的本领、智慧,你去跟众生同事。所以四摄法同事不是好修的,不像前面布施、爱语,后面讲的利行,都不太容易出问题,唯独同事,最容易出差错。所以同事要谈条件,你有没有戒定慧,有了戒定慧,有智慧,这一批朋友喜欢赌博,你可以跟他在一起赌,赌的怎么样?常常都赢,没有输的,他佩服,然后一定向你请教,你为什么常常赌的时候你都赢钱?你就可以告诉他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在佛法,学了佛赌博就赢钱,这是什么?所以说「先以欲勾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