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嫡女平安 >

第29部分

重生之嫡女平安-第29部分

小说: 重生之嫡女平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二进的小宅子。

平安院里练了一会鞭子便觉身上发热,额发也被汗水湿透了,就听得前面传来一阵争吵声,似乎是馆吏和某吵着什么。平安停了手中的鞭子,拿了丝巾擦了擦汗水,朝前院走去。

“黄总兵,都说了,这院里住得有,也是从京城来的官太太,得罪不得的。”馆吏气势有点弱,语气中带着一丝哀求。

“又不赶她们走,只是让她暂时挪挪脚。”那黄总兵声音有些豪放粗犷,“上大将军就这儿歇上一天,让他住哪?住那憋屈的小客房?不记得他每次来都住这间院子?”

“一早腾了房间出来,委屈不了他老家。”馆吏心里有些窝火,上大将军自己不挑什么,就这个黄总兵总爱挑三捡四,“再说这转眼功夫说到就到,住那现成的总比这搬来挪去的好。”

“不管!”黄总兵瞪大了铜铃般地眼睛,“即刻给挪地方。”

“馆吏大,这是怎么回事啊?”平安从院里走了出来,瞧了瞧那个被称为黄总兵的,跟他声音一样,是个长相粗犷的。

“哟,姑娘出来啦?这……”馆吏当着平安的面自然不好说让她们搬走的话。

“哦是这样的。”黄总兵见出来的是位小姑娘,也不由放缓了语气,“跟姑娘商量个事。”于是便说了要和平安她们换房间的要求。

“上大将军?哪个上大将军?”平安眨巴着眼问道,心里隐隐有个答案。

“姑娘从京城来,一定听说过,就是定北侯府的上大将军。”

听黄总兵这般一说,平安便笑了,生何处不相逢,想不到滇州也能碰到他,也对,他原本就是驻守北僵的定北侯。

“他什么时候到?”平安问。

“哟,就这个时候就该到了,姑娘还请动作快些吧。”黄总兵是个豪爽,也不跟平安讲究太多东西。

“这个还真作不了主,家母外出有事,就留了一这里候着,要不,等家母回来再跟她商量商量?”

黄总兵一听就急了,搔了搔脑袋:“哎呀,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呀?上大将军也不是常住,就留这一宿,而且这说到就到了。”

“那也爱莫能助了。”平安两手一摊,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心里是清楚苏伯轩定是不计较这些东西的。

馆吏也有些幸灾乐祸望着黄总兵,学平安的样子两手一摊:看吧,也没辙。

突然黄总兵眼前一亮,他瞧了瞧平安手中的九节鞭,狡黠地笑了笑:“姑娘也喜侍弄这九节鞭?也是练家子?”

平安笑了笑:“平日里没个爱好,强身健体练着玩儿罢了。”

“哦?可巧以前也学了几天九节鞭,姑娘若不嫌弃,跟过两招如何?”

平安有些吃惊地看着五大三粗的黄总兵:“这……怕不好吧。”

黄总兵挽了挽衣袖朝门外空旷地走了去:“没事,来来,过两招,练武的不拘泥小节,来吧。”

平安有些张目结舌,站门口不肯出去,见黄总兵一个劲儿催促她,才缓缓挪了脚步。

“不过咱得定好规矩,这切磋归切磋,咱得有赏罚,若是赢了,就跟家暂时搬旁边住,要立马就搬。”黄总兵心急地道。

平安有些哭笑不得,不过是一个院子,住哪不是住,干嘛非得认死理呢?“那若是赢了呢?”

黄总兵压根没想过会输给一个小姑娘,急急道:“随处治,想怎样就怎样。”

平安看他两手空空又道:“的九节鞭呢?”

“忘带了,咱就这样比划比划。”黄总兵不耐烦道,他是彻彻底底没将平安放眼里,就是想让平安腾出这院子,这反倒有些激怒了平安。

“看鞭!”平安娇喝一声,抽手一鞭朝黄总兵挥去。

黄总兵刚还有些漫不经心,觉得这小姑娘能有多少力量,也不过是养深闺无聊了,挥几下鞭子驱赶蚊蝇罢了。还想反手去抓住那鞭子,哪知能那鞭子又快又猛抽打他手心上,疼得他龇牙咧嘴直甩手。

“哟,是个练家子!”不敢小觑了,调整了身形步伐,小心地避开鞭子。

平安的九节鞭套路是经过名家指点的,加上她勤于练习,此时的她若要对付两三个地痦流氓是绰绰有余,可黄总兵不是普通,是得过帅印上阵杀过敌的总兵,身手自然是了得,平安使的九节鞭不管多娴熟他眼底都是三脚猫功夫。

至多过了十几招,平安便渐渐占了下风,手中拿的鞭子也慢慢弱了下来,黄总兵瞅准一个空档便要揪住挥来的九节鞭,再顺势一收,势必将平安摔翻地。就他伸手接触鞭子那一瞬间,不知什么东西猛敲了他手腕上,震得他整个手腕都酸麻无比,自然没有接住那一鞭,反倒被鞭子将手腕一绞带倒地。

黄总后抚了抚仍然酸麻无比的手腕,从地上站起来朝四周围吼道:“谁?是谁暗算老子?”看了一圈都没发现有可疑。

“大,愿赌服输,可别打马虎眼儿啊。”平安没看到有偷袭黄总兵,以为是他输了想耍赖。旁边的馆吏也没看到,也以为他故意找借口转移他视线,鄙夷地看着他。黄总兵是有苦说不出,只好自认倒霉,不甘心地又四周找了一圈,还是不见偷袭他的,只得灰着一张脸离开了。

VIP章节 37第37章

平安觉得无趣;收鞭子进了院里,翠红端了碗鸡汤从厨房走出来:“气死了,厨房火眼子堵住了;害通了半天;那烧火的婆子说身子不爽利,去街面抓药;这都去小半天了还不见回来。”

“那去隔壁驿馆借个炉子不就行了?”平安没好气道。

“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隔壁来了好些官兵进进出出,听说还附近扎了营,可不好意思往那边跑。”

平安就笑了:“还怕家将拐了去?”

翠红就白了一眼平安,将鸡汤递到她手上:“不见别家小姐说话这么不正经。”

饷午,平安就着鸡汤吃了几块饼子;见季夫还没回来,带杨氏和十四娘去衙门探监的管事也没来回话,赤江那边也没消息来,心里不由有些着急,隔壁驿馆又时不时传来一阵嘈杂声,让她心烦意乱。

“翠红,刚才前院看见,原来咱这院子旁边是有处花园的,瞧见里面的牡丹花都开繁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平安突然想起刚才院子外比武时不经意发现的那片花地。

“像这种宅子旁边一般都有自留地,普通家会栽上些时蔬瓜果供平时食用,有钱家就会种些花草以供玩乐。”翠红笑道,京城当然不会有这种自留地,大家要吃时蔬会有庄子供应,要赏花也有专门的后花园。

“那这么说来,那片牡丹地就属于这宅子的?”平安一时有些兴奋,“反正没有事,咱们过去瞧瞧,看里面有好些品种都是平日不常见的。”

翠红听平安说那头有牡丹开得好,心里也有些痒痒,想那花园就宅子旁边,就同意了。俩没走几步路便来到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就是一片面积不大的地,上面种植的牡丹并不太多,但是每株都被打理得很好,此时正值花期,花团锦簇竞相争放。

“咦?!”翠红平日花园里也见过不少牡丹,可此时仍旧被这些说不上品种的牡丹惊艳住,“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牡丹,就像这朵,像绸缎般细滑,而那朵,又像玉脂般光润,真好看啊!”

平安笑了笑,指向其中一朵道:“这朵叫‘胭脂’红,色若胭脂,只前朝的御花园里种植过,传说妃嫔们喜爱用‘胭脂红’来作头饰,胜过颊点胭脂,因为这‘胭脂红’会衬得肤若凝脂,不点自粉。”

“是吗?”翠红一听就来了兴趣,蹲□子附一株牡丹旁,“小姐看,肤若凝脂吗?”

平安扑哧一下就笑了:“身下那株叫‘贵妃蔻’,最是洁白无暇。传说有位贵妃用它来作蔻丹,染出来的指甲光润如玉,只可惜非肤白者不能用,不然只会生生被它比下去。”

“咦?这株……”平安突然被一株奇特的牡丹吸引住,那株牡丹开得特别繁盛,与其它牡丹不同的是,它由里至外有红黄白三种颜色,每层颜色都由浅至深层次分明,就像一副被渲染的水墨画。

“这株叫十八艳。”一个低沉醇厚的男声背后响起。

平安回过头,就见苏伯轩一袭青衫面带微笑站那儿,从他背后突然钻出一影,朝着平安惊呼道:“真是平安妹子?!”

平安看清来也是略惊:“小世子?!”

小世子似是还不确信,朝着身后不远处的招呼:“黄总兵,来下,快来下。”

就见黄总悻悻走了过来,朝小世子行礼。

“黄总兵,将打败的那位姑娘不会就是平安妹子吧?”小世子瞪大他那双像极顺亲王妃的银月弯眼问道。

“回世子,正是这位姑娘。”黄总兵铁青着一张脸,心里暗骂那馆吏是个大嘴巴,生怕世不知道他堂堂一个总兵败一个黄毛丫头手里,更让气的是自己明明是被暗算,但偏偏张不了口说明真相,因为馆吏还连带着向别嘲笑他输了比试就耍赖皮找借口。

“哈哈,黄总兵也不算丢,可知这位姑娘是哪个府上的?”小世子笑弯了眼睛,拍拍黄总兵的肩,明明才十五六岁却偏装小大样,“她可是将门之后。”

“是,是。”黄总兵见苏伯轩与小世子皆与平安熟稔的样子,就料定这小姑娘来历不凡,“姑娘,刚才下多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大言重了。”平安笑了笑。

这时,有名士兵跑过来朝黄总兵耳语了几句,就见黄总兵向苏伯轩抱拳:“将军,末将有些事要处理,先行告退。”

见黄总兵走了,平安才想起向苏伯轩请教:“对了,刚才侯爷说这株牡丹叫十八艳,可有出处?”

苏伯轩向前走了一步,略弯了腰用手背轻抚了下那株牡丹,道:“它叫十八艳是因为它有十八层颜色,而它的花期也只有十八天,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辰的颜色也都各有不同,纷层出彩。”

“哦?”平安更加好奇,“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牡丹,侯爷是怎么知道这十八艳的?”

“其实这株牡丹是父亲生前种下的,原本是种植原化,可那里的土壤并不适合它生长,才将它移栽到这里。父亲的时候每每路过滇州都会带来瞧上一瞧,这株十八艳最得他喜欢。”因为它也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这句话放苏伯轩心中没有说出来。

平安心想:难怪黄总兵执意要为他安排这个院子,就是想让他缅怀父亲时不被打扰。 这样一想,平安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有种霸占别东西的感觉,便想向俩告辞回房去。

“平安,这次会随伯轩哥去原化带兵,会跟父亲一起过来吗?”小世子他乡遇故知,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啊?这个不知道。”平安很想提醒小世子,让他早日回京,因为原化几个月后便会有疫情暴发,届时场面难以控制,她不确定前世的苏伯轩是不是就是那场疫情中遇难。

回到院里,一直等到酉时,季夫才回来,她前脚刚到,杨氏和十四娘便愁眉苦脸跟着进了屋。

“大姐,怎么样?知州夫怎么说?可有办法?”杨氏脚都没落稳就要问案子情况,“那牢里真不是呆的地方,这才一天,她爹都瘦了两大圈了。”说着便和十四娘抹起眼泪来。

季夫喝了口茶缓了口气才道:“徐夫亲自领着走了好几个地方,知州和通判大那里都好说,大概也都了解了下情况,像这种事通常衙门不受理,一般是交给商会处理,大不了罚点银钱了事。可麻就麻烦这次是涉及军粮,又偏偏事发时被一位总兵撞见,那总兵一口咬定军粮被动手脚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不然以后往军粮里参烂米倒罢了,若是参毒米如何了得。本来都和通判大说好了,暂时将放出来,等查明事情真相后再行处治,可哪知那总兵大得了风声跑来死活不准放,让知州大一定要严惩,不然就禀告侯爷上报给皇上。”

“啊?”杨氏一听还要上报给皇上,顿时觉得天昏地暗,“她爹这是出不来了啊……”说着便要昏厥过去,被十四娘一把扶住,母女俩抱住一团哭起来。

平安一边劝慰她俩一边对季夫道:“娘,定北侯来了,就住隔壁驿馆里,咱们要不要去找找他?”

季夫听了眼睛一亮:“侯爷来了?怎么不早说,这事要直接找侯爷,就好办多了,哥年前还他手下练过兵,有些交情。”

杨氏听了脸色稍微好些,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

季夫当下便让去传话要过去拜见,苏伯轩知道后便亲自来了一趟。

听季夫说完事情经过,苏伯轩也表示很为难,说收军粮这事是交给黄总兵负责,从这件事本身而言黄总兵并无过错,一直是按章程办事,若自己强行夺过他的权力处理这件事的话,怕是要影响军心。 不过他可以向黄总兵建议从轻处理,必竟对百姓不能像对军队一样严苛。

平安听了就心里犯嘀咕:黄总兵像牛一样倔,他肯听才怪。

果然第二天,黄总兵听从了苏伯轩的建议,将冯五爷的死刑改为流放,除流放外还要罚银两千两赔米两万斤。本来就资不抵债的冯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