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骑战机 >

第418部分

龙骑战机-第418部分

小说: 龙骑战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枚导弹飞快的迂回了一个小半弧,仿佛早就等候在那里一样,拦向“威龙”的前方。

这也只有中距空对空导弹才有能力做到,如果换成PL4等近距离短程格斗弹,恐怕还没转弯就已经耗尽燃料自爆了。

看似毫无目标的发射导弹,却是利用了全向导弹的360度攻击包线,加上发射时的惯性配合精妙的角度,组成伏击阵形。

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妖孽”机载雷达的数据链制导。

作为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主动雷达加捷联惯导系统控制下,在战斗中只需要朝着预定拦截点飞行,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按照比例导引率跟踪目标,就有了更多的战术空间去优化自己的弹道。

导弹并不需要直冲着目标飞行,而是首先爬升,这样就把火箭发动机宝贵的能量储存成了重力势能,等到了末端导弹再俯冲加速追击目标。这时即便火箭发动机已经熄火,导弹的能量依然比较充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先天缺陷。

两枚导弹在“妖孽”的雷达制导下,死死地盯住逃窜中的“威龙”,这回想要再诱爆,显然不再是被航炮子弹削尾巴这么简单的事情。

从洛克希德敲榨来的AN/APG81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AESA)在重量上只有装备于F22“猛禽”的AN/APG77的一半,虽然在对空性能上有所削弱,只有1200个收发模块,但是依旧毫不逊色于俄罗斯老毛子的T50上的主动电扫雷达。

而且在机头面积比F35更大一些的“妖孽”战斗机上,林默预留有足够的升级空间,他打算将AN/APG81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AESA)的收发模块扩展到3100个,搜索性能更能稳稳地超过F22“猛禽”,这也使得对于PL12导弹的控制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

一机两导弹组成的三点攻击阵形离“威龙”越近就越让蒋大队长难以应付。

这种距离,确实很难以让人反应过来,换成普通人,恐怕这会儿早就傻掉了,然后下一秒就被打爆成一朵大烟花。

与导弹组成攻击阵形,能够想到并如此使用出来的飞行员并非没有,但蒋大队长却没想到林默也掌握了这一战技,这得需要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战术想像力。

和林默之前所展露出来的战技一样,这些神奇的战术从未出现在任何一本飞行员战术教材上。

只有那些经过实战的资深空骑士通过言传身授才能传下来的战技,光靠啃书本和看战术视频根本无法掌握。

蒋大队长非常清楚林默还未完成全部训练科目就被调了出去,但究竟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团。

不论蒋大队长如何规避,依然无法甩脱林默的“妖孽”,论起技术含量,“妖孽”还在“威龙”之上,原本“妖孽”的图纸就有成飞专家们的参与,一些没有应用到“威龙”上的先进技术,反而便宜了这架前掠翼战斗机。

与其堆在旧纸堆里吃灰,那些专家们非常乐意于有些不太适宜却又非常棒的技术在某些地方重焕新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能有出息,有用武之地,总归是好事。

轰!从“妖孽”发射导弹到这一声爆炸,也不过电光石火般的数秒钟。

双方距离原本有十几公里,从肉眼难辨到猛然扑到“威龙”身边的爆炸这短短的几秒,对于高速的战斗机和导弹而言,这个距离一点都不显得遥远。

一枚PL12适时发动了末端制导攻击,爆炸将“威龙”震的机体一滞。

虽然机体外表没有损伤,但引擎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故障。

在模拟对战中,服务器根据机体各个部件的参数值和故障阀值,会有推演出故障,双发引擎之一直接熄了火。

另一枚导弹紧接着扑来,脸色大变的蒋大队长死死拉住操纵杆,依靠剩下的一个引擎勉强做了一个诱爆规避机动。

单发WS15X引擎的18吨推力连推动“威龙”重达20多吨的机体明显力不从心。

轰!歼20“威龙”机体被震得猛一歪,险些被爆炸冲击波掀入危险的尾旋状态,但是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导弹并非所有人想像中那么好躲,近距离诱爆更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技术。

王牌飞行员极其镇定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控技术挽救了蒋大队长一次,他在竭力控制机体,不断调整姿态,利用“威龙”的气动力布局控制面尽可能改平。

较大的翼面积非但没起到稳定机体的作用,还和不正确的机体位置产生连锁恶性反应,生生造成了可怕的风阻,严重削弱了战斗机的速度,甚至连音速都成了奢望。

接连躲过两波共计四枚空对空导弹的攻击,这个成绩足以让世界上大多数飞行员哭着喊着冲上来抱粗腿拜师。

可是危险还没有过去,三点攻击阵的最强那一点依旧还在,但是蒋大队长已经无瑕顾及。

心中暗叫不好,蒋大队长立刻重新开始复点火程序,他并没有轻易放弃,多少次出生入死的高空厮杀,他并不缺少在最后万分危急关头翻盘的经历。

哪怕还剩下一尺的高度,那么战斗就还没有结束。

故障引擎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一道阴影笼罩了驾驶舱,蒋大队长抬起头来看到一架黑灰色的前掠翼式战斗机堪堪挡住了模拟战斗空间的太阳,仿佛从另外一个世界中跨越而来。

赫布斯特逆转!

第六百一十五节变形翼的能量空战技

蒋大队长面对那架前掠翼式战斗机的拔高,根本无能为力,甚至根本无法纳入攻击包线内。

在歼20“威龙”出现引擎故障,瞬间失去了速度的那一空档,一下子超越了歼20“威龙”,高度换速度,机动换速度,能量空战技的要诀。

“能量机动理论”之父,能量空战技创造者,美国空军少校约翰。伯伊德也同样是一名顶级空战格斗老鸟而且又懂航空工程的大牛。

和林默很像,不是吗?

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中1953年至1960年间,3000多小时的飞行对抗中,约翰。伯伊从来没有输掉过,通常在10来秒里就把对手搞定,赢得了“40秒钟伯伊德”的美名。

他的“招牌”机动动作是“铁板烤鸭”(flatplatingthebird),就是像电影《壮志凌云(TOPGUN)》里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主角在遭到敌机追击的时候,突然减速拉起,让敌机冲到前头,然后轻轻一个鹞子翻身,就咬住了敌人,这靠这一招,在许多挑战者的擂台赛中赢得了许多酒钱。

林默的一招赫布斯特逆转已经深得能量空战技的精髓,在兜回机头的一瞬间,带着雷霆一般的轰鸣声冲着歼20“威龙”呼啸而至。

蒋大队长几乎早已经放弃了。

“威龙”的高度正在不断丧失,他能够维持住机体不坠落都已经非常难得。

哪怕林默不发动攻击,只要远远地跟在后面,估计没多久,这架“威龙”就得不得不找地方迫降。

轰!

X8“妖孽”未放一枪一弹从歼20“威龙”身侧,几乎擦着“威龙”的翼尖呼啸而过。

没开火?

林默这是要干什么?

蒋大队长吃惊不已,他完全猜不到林默这家伙想干什么。

不,不对,刚才那机翼!那机翼有问题!

难道自己眼花?

那不是之前看到的前掠翼机型。

王牌飞行员是世界人类最强视力的拥有者,怎么会可能轻易看错。

但刚刚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后掠翼战斗机是怎么回事?中轴机体部分是那么眼熟,之前爬升的时候还是前掠翼来着。

难道还有第三架战斗机?可是模拟器只有两台。

“变形翼!”

蒋大队长完全失态地驾驶舱里大吼,瞪大了眼睛,张大嘴久久合不拢,脑海里满是那个前所未见的战斗机身影。

前掠翼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气动力设计,人类到现在为止还没能完全将其技术和材料成熟化,但是前掠翼和后掠翼的变形机构直接把他震到马里亚纳大海沟里去了。

F14“雄猫”的后掠变形机构已经是为各国战斗机生产商依旧津津乐道,甚至仍然不算过时的经典设计,“雄猫”的淘汰其根本原因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生产和维护成本过高。

蒋大队长的视野里再次一出现“妖孽”的身影,和刚才擦身冲过仅隔了短短几秒的时间。

超小半径急转弯,这种机动能力几乎都能赶上老式的双翼机,“妖孽”几乎是擦着“威龙”极近的距离进行缠绕飞行。

(双翼机在速度上不及单翼机,但是转弯机动性却比单翼机胜上不止一筹,喷气式战斗机更是被甩出N条街,追求速度也同样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仿佛是一只骄傲的雄鹰,再次出现在“妖孽”就在蒋大队长面前张扬地改变了机翼形态,再次恢复成前掠翼状态,流畅无比又令人眼花缭乱的构装变形切换丝毫没有影响到速度,其设计精妙的令人叹为观止,连机翼变形都考虑到了气动力变化,丝毫没有破坏动平衡设计。

轰!

“妖孽”紧紧贴着“威龙”再次擦身而过。

似乎带着某种奇妙韵律的近身缠斗机动组合技。

属于战机之舞。

蒋大队长还没待搞清楚这架前掠翼式噢不,应该是变形翼式战斗机怎么绕着他的“威龙”作为这种诡异的舞蹈时,驾驶舱外的风景一下子旋转起来。

不是舱外的风景在转,而是“威龙”在转。

尾旋?

致命的尾旋!

蒋大队长试图重新夺回战斗机控制权,利用歼20的气动力特性改出。

可是他失败了,无论做什么样的操作,战斗机没有任何反应。

在某种意义上讲,尾旋比失速更加可怕。

在有些飞机在设计之初就严禁进入尾旋状态,一旦发生螺旋姿态就并非常难以改出。

通常想要改出尾旋状态,就必需推杆,然后反向拉杆,但是只剩下一台引擎的情况下,“威龙”的尾舵早已经被航炮打了个半残,无法做到螺旋反向蹬舵,也没办法进入下一步失速改平操作。

显然“威龙”已经陷入到了一种不可逆的死亡尾旋姿态之中,这对于静不稳定型战斗机来说,非常致命。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架战斗机在利用特殊的空战技造成气动力旋涡推波助澜的火上浇油。

变形翼机构使林默驾驭着战斗机拥更为出色的超机动性能,在切换过程中都能够带来额外的超机动性能加成。

蒋大队长带着苦笑,看着模拟舱屏幕上的画面充满了整个大地,然后猛地变成红色。

钛合金与大地的战争中,钛合金从来就没有赢过。

没有使用一枪一弹,林默的战斗机却用某种奇怪的飞行机动缠绕着歼20“威龙”,生生将控制权从蒋大队长手中夺走。

风的力量,能够掌握到这种程度的操控技术,已经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另一个世界,只要资深一些的龙骑士都会向风系战士或魔法师求教风元素的特性,毕竟飞行总是要跟风或空气动力学打交道。

虽然理论上不如这个科技文明世界,但是对空气动力学的掌握,另一个魔法世界的战士和魔法师对空气动力学在经验上的掌握更加深厚一些。

提示敌机坠毁,林默终止了操作,并不打算继续操作返航流程,而是要直接退出模拟战斗程序,当他点开操作菜单时,模拟舱的舱罩画面忽然凝固住了,并且提示出数据中断。

出现故障了?

林默直接打开了模拟舱开启开关,这属于独立的机械系统,跟模拟平台并不相联。

要是因为系统故障而把飞行员给锁到模拟舱里,那才是百亿人民币的大笑话呢,这个笑话成本有点大。

模拟器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能够模拟真实高过载,如果没有重重保护措施和安全限制,万一发生点什么,这两台模拟器的生产商非得被拖去打靶不可。

当林默抱着“战术”头盔从模拟舱中走出来的时候,就听见负责模拟器系统的计算机专家在喊:“数据溢出了,模拟器暂停使用,1号!你刚才做了什么?服务器运算量超载了。”

林默再次回到航天训练中心后,训练中心再次为其启用上次选拔中的代号,这属于保密管理条例制度的一项,“超载?”林默摇了摇头,说道:“没做什么,我就和以往一样操作。”

“见鬼,你们还要用吗?”那名戴着眼镜的计算机专家冲着林默说道,“估计我们得花上24小时才能修复它。”。

此时蒋大队长也开启了封闭的模拟舱,看来连他也受到了影响。

“好吧好吧,我们暂时不用,你们先心吧。”林默冲着计算机专家挥了挥手,然后转头对另一台模拟器中出来的蒋大队长说道:“我们去做个马杀鸡吧,模拟器坏了,明天才能用。”

“行,休息一下吧,我也有点累了。”

蒋大队长回身看了看模拟器和突然忙碌起来计算机专家们,有点意外地看了一眼林默,这故障不会跟这小子有关吧。

作为与时俱进的航空大队的大队长,蒋大队长也了解过现在的计算机发展,这几天的揣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