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文豪 >

第30部分

盛世文豪-第30部分

小说: 盛世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未觉得,为妻子画绣品的图样是多么不耻的事。对他而言,为亲人作画,什么都是画得的。

怪不得张岳对余柏林爱惜的如同幺子一般,张瑚都要排在后面。两人确实太过相似。

余柏林想稍稍喘口气,便主动邀约好友出去踏青。

初夏天气正好,草木繁盛繁花似锦。再过些日子太阳热起来,就不愿意出门了。

余柏林闭门著书时,受到激励的赵信和卫玉楠等人也潜心苦读。听余柏林邀约,也愿意放松一下。

读书也需松弛有度。

晖朝读书人中虽有死读书的,大家公子却很少没有通习君子六艺之人。骑马对他们而言,都是必备技能。

就算是余柏林原身,余父余母在时,家境尚可,对独子也是如同世家公子般培养,君子六艺学的都不错。

至于余柏林穿越前,出任务时骑马的时候不少,骑术自然比原身更加精湛。

现在让他练一段时间,去边疆骑马打仗都是没问题的。

除卫玉楠和赵信之外,余柏林还邀约了五位新近结识的友人。八人在一起骑马踏青,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出口成诗,时而高歌一曲,颇有名士之风。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就算没有好嗓子,也要会唱几句。

他们可能唱诗经,可能唱古诗词,也可能没有歌词,只是用调子抒发情感。踏青之时,或者亲密朋友聚会之时,文人们尝尝会引吭高歌。

余柏林在其他几人感染下,差点一开口就是军歌,好险出口时忍住了,没把歌词唱出来。

军歌的调子还是很振奋人心的,虽然有当代中原歌曲没有的“半调”,有点胡乐的特色。胡乐在晖朝比较盛行,余柏林唱的调子也并不突兀。

几位年轻才子一边唱一边笑,引来周围不少人注目。

这不是现代人踏青时看到有人边走边唱歌露出的关爱智障的眼神(除非是一看就知道的集体活动),古代人对文人歌啸是很推崇的,看着这一溜俊俏的公子哥,眼光里都是带着钦羡和赞赏的。

晖朝女性地位不算低,至少大家小姐在仆从围绕下,带着纱帽也是可以相约一起在外踏青的。

当然,若遇到外男,双方肯定会垂首避过对方目光,以示避嫌。更别说跟外男搭话什么的。

就算是认识的人,也会装作不认识。除非是亲戚,才会遣奴仆问候一声。

但虽然不会主动结识外男,每年踏青,都是还未订婚的大家小姐们“自由相亲”的时候。若遇到看上的人,大家小姐就会当着自己仆人的面故作羞涩,或者随意称赞。

仆人们听弦音知雅意,当回府后,当家夫人问起小姐们踏青情况时,就会将自家小姐举措一五一十的上报。

夫人们若听到女儿关注了谁,自然会遣人偷偷搜寻那人消息。若那人恰巧也无婚约,又门当户对,自然会留心一二。

虽说女儿家要矜持,不可能主动出击。但选婿之事总是很慎重,有女儿的家人不可能不打听。

至于男子也是一样,若无意间瞟到一见钟情的人,也会向家长汇报。

踏青和花灯节,是男女唯二可以“自由相亲”的活动。

余柏林这一行人都是年轻且相貌堂堂,家世不提但本身都是举人,说起来全是青年才俊,且品行端正,各有各的才名德名。

特别是赵信、卫玉楠和余柏林三人,更是声名在外,早就是无数女子闺中梦中人。

许多小姐早就听闻这三人名声,只是未见真人。今天恰巧遇上,见这三人比自己想象中的更为俊俏。

女子也爱俏,梦中形象在这一瞬间的巧遇之下渐渐丰满,这三人无意间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芳心。

余柏林还是家世差了些,嫡出的大家小姐自知家中不太可能相中余柏林,自家庶出的姐妹倒是有可能。

只是余柏林的老师张岳早就表明不可能早早为弟子说亲,余柏林年纪不大,待会试之后再谈成家之事。

若余柏林得中进士,以他年龄才干,再加上师从张岳,又得风头正盛的德王和敦郡王赏识,谁家小姐配不上?

赵信和卫玉楠和余柏林不一样。两人家世良好,一文一武,都是历史悠久且正受圣眷的大家族嫡子,早就是大家小姐们心中佳婿的最佳人选。

他们两也收获了最多的芳心。

其他几位家世良好,且无婚约的人得到的放心也比余柏林多。

当然,余柏林就算知道,也不会嫉妒便是。

这一踏青回去,不知道多少人家又会动心,替赵信和卫玉楠等人说亲的人估计又得踏破门槛。

不说这些女子。其实赵信等人对这些大家小姐们也是蛮好奇的。

少年慕艾,即使知道婚事由父母做主,但比起盲婚哑嫁,若能与某位女子一见钟情,恰巧又门当户对,最后结为连理,造就一对人人羡慕的快活鸳鸯,文人们都是很向往的。

他们在家也都有些话语权,家中父母在商议婚事时,也会询问他们的意见。

只是走了这么久,这几人也没有一个一眼看中的。看来一见钟情这种事,还真是小概率事件。何况还隔着重重仆人以及厚厚的纱帽。

余柏林等人的地点是京郊一处道观。这道观香火旺盛,据说签也比较灵验,是达官贵人们常去之地。

到了道观之后,几人把马给小道童牵走,并付了看守马匹的铜钱,然后买了香烛去观中烧香磕头,给点香火钱许许愿,顺带求上一签。

今天几人运气都不错,全都抽到了上上签,无一不是文曲星高照,夙愿得中之类的内容。高兴的几人立刻掏出大把钱捐给道观。

余柏林也不免俗的跟着破费。幸亏他这次出门在怀里揣了不少铜钱,还被封蔚塞了一锭银子,几张银票。

虽然铜钱揣在怀里总感觉很奇怪,好像走路都会叮咚作响似的。

本来公子出游,身边定会带一二小厮,帮忙牵马给钱跑腿传话。这几人非要说什么自在装什么潇洒,踏青的地方又离城不远,又自诩体力不差,硬说不带小厮更自在一些。所以他们都是独身前来。

不过说是独身,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家中长辈有没有暗中派人跟着。想来肯定是有的。

余柏林眼尖的看见几位在赵信、卫玉楠府中见过的人,正装作普通小贩或游人,在他们周边晃悠。

或许其他几人也见到了,但都装作没瞧见。

余柏林出门时,封蔚当然也不放心,也有派心腹跟着。

余柏林一进道观,就看见了熟悉的人,卖冰糖葫芦、卖面人、卖小饰品,甚至还有一个叫卖茶叶蛋的。

这茶叶蛋还是他献出的独门配方,只在百香楼售卖。这人一拉开嗓子叫卖,立刻被围得水泄不通。

这引起其他“同行”的“竞争心”,那卖冰糖葫芦、卖面人、卖小饰品的也都一改之前假装木讷的样子,纷纷努力叫卖推销,看得余柏林嘴角抽搐不止。

作为封蔚的心腹,即使只是王府侍卫,在外都是有头有脸的。虽然经过了乔装打扮,若非余柏林前世练出的特殊眼力,其余人不太可能看得出来。但你们这样卖力的当小贩,真的没关系吗?

脸还在吗?

难道说,因为封蔚这个主人很奇怪,所以他的心腹们也都很奇怪?

大概……很有可能。

第38章

余柏林等人求签之后又去后山游览了一会儿,才兴尽而归。读书疲惫,似乎在这次踏青中缓解不少,各人回家之后,再拿起书本,精神都比之前集中。可见劳逸结合,的确是至理。

对他们而言,今日踏青只是一件小事,回家后最多跟家人说一句今天天气不错,山上景色很好,抽了一只吉利签。

可对一些女子而言,今日就十分重要,回家之后不少女子患了相思,不少夫人开始为女儿查探消息。

而其中,有一位地位颇高的女子,也对其中一人起了兴趣。

余柏林等人去道观时就听道童提醒,后厢房来了一位身份贵重的女香客。余柏林等人当然不会自找麻烦,游览时远远避开了后厢房。

可即使这样,还是被瞧见了。

那女香客得知来人中有几位被父母看重的人,当然忍不住悄悄远远的瞧了一眼。

女香客来历确实挺大,她是何太后幺女,被先帝册封为婉丽公主。

何太后没有儿子,只有两闺女。大闺女受封婉柔公主,驸马是何成琥,何次辅二儿子。何成琥外放做官,婉柔公主随驸马离开,目前并不在京城。

二女儿婉丽公主虽然不得先帝喜欢——看这“丽”字封号只说相貌,在公主封号中颇不走心就可看出,但因面貌酷似何太后年轻时候,非常得何太后溺爱。又因为何太后和何家在先帝面前话语权非常中,便养成了婉丽公主刁蛮任性的性子。

先帝既然不喜欢婉丽公主,自然懒得管教。反正就一女儿,年纪又不大,任性就任性点,到时候找个合适的嫁出去就成了。

可婉丽公主名声在外,谁家好儿郎愿意尚公主?

先帝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缺点,但他毕竟是个大体上来说,还不错的皇帝,做不出强塞女儿的事。

嫁公主大多时候都为拉拢重臣,婉丽公主这性子,嫁出去不是结亲是结仇。先帝可不想好不容易稳定的朝堂获得的人心,因为一个女儿散了。

先帝知道自家皇后眼光高,挑选的肯定都是青年才俊,世族大家重点培养的嫡子继承人。这要是因为自家女儿毁了别人家继承人,还不让那家恨死自己?

先帝也是惜才的。特别是因为稳固皇位打压了太多人才,他就更缺人才了。因为一个不得自己宠爱的女儿毁掉了人才,先帝当然不愿意。

可女儿大了又不得不嫁,先帝就想,自己贬谪冷落的世家中,也有不少能干的子弟。反正自己短时间内不会起用他们,干脆把女儿塞过去。

若是那人能忍得下自己女儿,说明对自己还是很忠心嘛,就可以把那家人重新任用。

从先帝想法,就可以得知,婉丽公主的杀伤力有多大。至少无缘无故,她就因为心情不好,打杀个小太监小婢子这种在家教良好的家族绝不可能发生的事,那是十分常见。

不过先帝想法还未实施,婉丽公主就爆出一件丑事。

她和一戏子卿卿我我就罢了,居然肚子里有了人命。

晖朝公主地位不算低,成婚之后的公主若是彪悍又得宠,并且与驸马不合。两夫妻各玩各的,驸马养外室,公主养面首,只要不弄出人命也不公开,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婉丽公主不但弄出了人命,还是未婚,且这人没长脑子,居然让这种丑事被人传了出去。

这估计成为晖朝皇族有史以来最大丑闻。之后没有没能超过她的,还难说。

先帝差点气死。

他已经对这个女儿的要求降到最低了。就算她不顾廉耻,在婚前和小戏子亲近,只要不爆出来,等她嫁出去,驸马在新婚夜发现了,那时候也只得认了。

反正能把女儿嫁出去就成,这个女儿成亲后过得如何先帝并不想管。反正以她性格,嫁给谁婚后日子都是鸡飞狗跳。

可现在弄出这么大的丑闻,先帝就算想把婉丽公主嫁给被他打压过的世家大族,也不成了。

他要真敢这么做,别说其他世家,所有的文人都会对他口诛笔伐,他在史书中的名声就别想好了。

婚后公主荒唐的多,但也知道不弄出人命。婚前就荒唐的公主还没见过,甚至还怀上了,还被别人知道了。

先帝本来对这个女儿没感情,宗族更是对婉丽公主咬牙切齿。公主不愁嫁,他们这些宗室的女子却是要脸的。

先帝给了婉丽公主两条路,要么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守陵,要么暴毙。

婉丽公主两条路都没选。何皇后那时候正嚣张,硬是逼着先帝收回旨意,把婉丽公主远远送走,硬把黑的说成白的,说这是流言,是抹黑,婉丽公主太伤心,伤了身体,去京外修养去了。

所有人:呵呵。

真当人是傻子?

先帝心很累,他决定加快弄死何家,弄死他老婆的步伐。

可惜他死了。

这婉丽公主受到了教训了吗?

并没有。

要是有,她就不会在婚前做出包养小戏子,还还怀孕了,且弄得满城皆知这种事了。

她不知道先帝纵容她是因为无视她,她觉得自己很受宠;她不知道先帝放过她是因为先帝想安抚何皇后和何家然后弄死何皇后和何家,她觉得自己特别受宠;她不知道新帝登基之后她的地位有很大改变,她觉得……她还能继续嚣张下去。

以前她娘是皇后她就可以如此嚣张,现在他娘是太后了,皇帝都要尊敬太后的,她地位自然更高了啊。

而且现在皇位上那小子她记得,还用鞭子抽过呢,现在他登基了,还不是她和她母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此神逻辑,被正常人知道了,肯定甩给她一张“妈的智障”表情图。

可她真是这么想的。并且回京之后,她也没掩饰自己的想法。

至于为什么先帝都死了一年了,婉丽公主才回京。那是因为作为亲生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