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文豪 >

第135部分

盛世文豪-第135部分

小说: 盛世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时候到了,他们也该排好去往地狱的队了。

第118章

余柏林登船的之后,船上的将士对余柏林的态度有诡异的狂热。

弄得余柏林一头雾水。

之后通过与几位千户交谈后他才得知,这些人是知道新大陆是由自己提起,甚至海军也是自己倡导的。

一般而言,文武不捞过界,井水不犯河水。但在这个时代,就算武人再怎么骂着读书人,也都认为读书的确高人一等。

普通的读书人他们看不起,真到了顶尖的,照样膜拜。

余柏林本身就是大宗师级别的文人,有真才实学的人,心理正常的人都会心生尊敬。

而在历史上,如果真有文人在军事上很厉害,那是比普通将领更具有传奇色彩。比如那些儒将,基本都被认为是神人级别。

余柏林还没打过仗呢,就因为新大陆和海军一事,就被人认作是历史中那些儒将级别的人,弄得余柏林心里很尴尬。

自己什么都没做,怎么就背了一堆不是自己的名声?

不过这些对他之后工作有利,虽然心中尴尬,表面上还是要装的高深莫测。

再加上余柏林对军事非常了解,和这些打过仗的将士们也聊得开,更让人觉得神秘莫测了。

因此这次行动,将士们对余柏林的服从度都挺高,这算是意外之喜。

从海上走,人为的障碍较少,这次又没遇到大风大浪,总的来说比较顺利。比起封蔚还要操心各种阴谋诡计的事,要省心的多。

余柏林来到这里之后,似乎变成了天生是个操心命,明知道封蔚的能力,还总是担心,并觉得自己应该走陆地上,封蔚走海上更安全些。

但他也知道,调兵之事,封蔚做得,他做不得。

虽然大臣们老是觉得王爷什么似乎天生就有颗想谋反的心,但也知道在这种关乎权力的事上,皇帝如果有可以信任的宗室,就绝对不会交给其他人。

最不信任的是宗室,最信任的也是宗室。

封蔚调兵那是皇帝陛下信任他,余柏林去调兵,那就是权力太过。

明知道封蔚去最合适,也按照最合适的去做了,但担心却是无法减轻的。余柏林只能自己这里尽量做到最好,替封蔚减轻负担。

事实上,余柏林许多担忧都是多余的。

这群人有胆子卖国,却并没有担子起兵谋反。就算想起兵,他们也得有兵。

在封蔚牵制了有可能引起兵变的闽州指挥使之后,余柏林率领海军,雷厉风行的登陆榕城之后,微笑的答应了当地地方官和豪强的“接风”,并且让各地知县都来参加这次接风。然后在他们一个都不少的来“拜码头”的时候,直接围了接风的园子,并且无论是否在金刀卫名单上,所有官员和所谓商会主席,全部抓住,就近囚禁在这个专门为他解封的园子里。

之所以不是送往狱中,一是担忧灭口,更重要的是,监狱太小,住不进这么多人。

这时候前来的人才悔不当初,怎么这么简单粗暴,说好的文人之间的虚以委蛇呢?一言不合就派兵,一言不合就抓人,这哪里像个文人了?

这些人想抗议,想一哭二闹三上吊,想用仁义逼迫余柏林。

但被抓的时候,这些人全部被堵了嘴。被关起来之后,再怎么叫都没用了。

此地金刀卫卫所的尚千户一脸懵逼:“怎么连我也抓?”

他一直盼着京城来人,怎么来了人把他也抓了?

看守的士兵对金刀卫还是有几分敬畏的,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余柏林。

余柏林道:“金刀卫路线被泄露,肯定内部也有内贼。请尚千户委屈一会儿,本官会先差金刀卫,很快就接尚千户出来。”

尚千户看着单独接见他,还拿着皇帝密旨的余柏林,苦笑道:“查吧查吧,反正下官是无辜的。”

这么坦荡,他好像连气都生不起来。

罢了罢了,都是为皇上做事,委屈一会儿就委屈一会儿吧。何况他也知道余柏林只是为了震慑他人,心中也知道他是无辜的。

从待遇上就能看出了。他被好吃好喝的供着,只是被限制了自由而已。

余柏林果然如所说的一样,先把金刀卫翻了个底朝天,果真揪出几个内贼。

若金刀卫没有内贼,怎么会闽州异动发生了这么久,还是有人告密,才察觉出不对?

尚千户的确没有做过投敌卖国之事,但他失察之罪不可免。尚千户或许没有坏心,不是坏人,但他做事能力可不成,他所管辖的卫所已经完全成了漏子,还一无所知。作为国家特设在地方的督查机关,失察就已经代表了对这些行为的纵容。

不过尚千户好歹在得知之后,还是努力了一把。只是刚努力,就被控制住了。这次尚千户前来余柏林的接风宴,也是想着最后一搏。

不过还没怎么搏,就被抓了。

尚千户知道,自己乌纱帽肯定保不住了。不过就凭着自己最后好歹努力了一把,应该也不会有更大的惩罚。

之后也的确如此。

金刀卫被清理了之后,封蔚就派兵到来了。

他果然遇上了一些麻烦。

那闽州指挥使虽然并没有投靠夷人的意思,但封蔚和余柏林前来瀛洲建立军事基地,相当于分他的权。封蔚金牌在手,只要有皇帝陛下的密旨,就能凭借密旨和金牌调动任意军队。也就是说,这闽州的“土皇帝”,就成了封蔚实际上的下属。

他嚣张了这么久,朝廷一直没管这里,他还真当自己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了似的。

所以,在和那些投靠夷人的地方豪强商议的时候,那闽州指挥使是想当背后的黄雀。

若是德王吃了败仗,肯定会被皇帝陛下召回去吧?若是他带兵救了德王,又将夷人打退,那他的功劳肯定让皇帝陛下对他更加信任看重。

至于那些所谓与夷人勾结的罪证,他有自信全部抹平。那些所谓背后勾结之人,也能全部掌控。

他就是这么自信。

他就是以为能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他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枭雄人物。

可惜,现在不是乱世,枭雄什么,还不如狗熊来的尊贵。

狗熊的熊皮能保暖,熊肉能吃,熊胆能入药,枭雄能干什么?能吃还是能治病?

那指挥使被抓的时候,还想虎躯一震,霸气外露,摔杯为证,来个反杀,结果根本没人理睬他。

不仅如此,他的下属们在得知德王是为何抓人之后,看着那指挥使的目光都恨不得把他吃了。

封蔚看着趴在地上,满身狼狈,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的人道:“现在是盛世,不是乱世。现在百姓都安居乐业,所有打破此番盛景的人,都是所有人的敌人。”

“况且你的这些兵……”封蔚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哪个没再对海盗的战斗中挂过彩?”

指挥使如遭雷劈似的,似乎想通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想通,一脸浑浑噩噩。

原来一直以来,不过是他做的一个梦罢了。

什么割据一方,什么枭雄,不过是他自欺欺人罢了。

当今圣上治下,大晖正是盛世光景,四方来朝。在拥有如此民心的前提下,所有企图有异心的人,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封蔚嫌弃的瞥了地上的人一眼,挥手让人将其带下去。

还以为这人多么心机深沉,老谋深算呢,结果……嗯,按照长青的话来说,脑洞太大,想太多,这是病,得治。

抓了首恶之后,其余人就好处理了。

他们都知道事关叛国之事,当封蔚说要将人一一审查时,不但没人不乐意,反而各个都十分积极。

一是海上战事频发,他们本来就与海盗、与兼职海盗的夷人有深仇大恨,恨不得将身边奸细揪出来,碎尸万段;二是如此沉重罪名,要早早洗清了,才心安。

封蔚这边暂且处理完毕之后,就将后续事情交给了闽浙总督继续督办。

闽浙总督自从从封蔚这里得知此事之后,就一直处于低气压漩涡,连封蔚心里都有些发憷。

封蔚带着一部分将士急急忙忙赶着与余柏林汇合,听闻余柏林这边也差不多压制住之后,松了一口气:“看来暂且没事了。”

忙得头昏脑涨的余柏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暂且没事?!现在才是麻烦事的开始好吗?!”

抓人是很爽很快,现在抓人的后遗症才出来。

闽州从知县开始的实权官员全部被一一审查,整个闽州的官僚体系相当于瘫痪了!这一日二日还好,就当放假了。但长此以往,闽州还不乱套?

所以在短时间之内,余柏林和封蔚就得选出合适的代替人选,暂替这些官员办事!而也要加快审查的速度,尽快将没有问题的官员释放!

封蔚摸摸鼻子。唉,好麻烦,现在给哥写信说要回京,等事情结束再回来成不?

第119章

封蔚想逃班,但有余柏林在,他逃到那都能被提溜出来,扔到桌前继续苦哈哈的处理公务。

这时候那些崇拜德王的下属们很快明白,谁才是食物链最顶端。

看着余柏林阴嗖嗖的笑容,即使那笑容并不是针对他们,也不由感觉脊背一凉。

“长青……长青……我们只是来建立军事基地的。”封蔚笔一扔,趴在桌子上耍赖,“谁爱处理谁来处理,反正我不干了!我写信让哥重新叫人来!”

“陛下选人也需要时间,那之前你,必须负起稳定闽州的责任。”余柏林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他,头也不抬的继续处理繁杂的事务。

余柏林现在暂任闽州布政使,并着手安排在官员上任之前,各地官衙运行的紧急方案。

每天公务都堆满了余柏林的桌案,每晚都要用掉两三根小孩手臂粗的蜡烛照明。

余柏林在闽州整个官场都几乎清空了前提下,勉力支撑到了现在。

没有嫌疑的官员已经陆陆续续被放出,临时提拔的官员也陆陆续续到位,余柏林终于支撑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政务方面的事,余柏林几乎一个人扛了下来。

闽浙总督忙着查案的事,根本帮不上忙。

而封蔚则忙着选拔临时的官员。皇帝陛下给了他这样的权力,就只能他来执行。

封蔚感觉自己快挂掉了了。

余柏林给了他一个嫌弃的眼神。

这时候来拯救封蔚的人终于来了。

原本准备袭击大晖,并且占领瀛洲的夷人见闽州混乱,虽然里应外合的人被关起来了,但也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偷偷发起了对瀛洲的攻击。

封蔚等人早有准备,海军和从闽州指挥使那里接过来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许多探子装成渔船,一直在巡逻着。夷人那边一有动静,立刻就报到封蔚这边来了。

封蔚兴奋的再次把笔扔掉,道:“太……咳咳,太可恶了!本王要亲自迎击!”

“你会打水战?别给人拖后腿。”余柏林没好气道。

“不会,打一次就会了。”封蔚说着就要往外跑。

余柏林叹口气,也将笔搁下,道:“你留着,我去。”

封蔚:“……”

他觉得自己幻听了。

“现在闽州已经在临界线上,就跟绷紧了的弦一样,稍稍一有压力,就会断掉。”余柏林解释道,“这时候,你是定心丸,绝对不能离开闽州。你在,闽州就安稳,你一走,闽州肯定会出乱子。”

封蔚:“……”不,你不能这么残忍!

“但既然他们打上门来,我们两必须有一个人代替朝廷出战,表示重视。”余柏林揉了揉太阳穴,道,“我去。你留着。”

“……你没打过仗啊。”封蔚虽然明白余柏林说的都是对的,但他还想垂死挣扎一下。

“我又不干预将领们的决定,只是鼓舞士气罢了。”余柏林觉得自己自保还是没问题,“你好好待着。”

“嗷。”封蔚重新趴回了桌子上,一脸生无可恋。

“闽州要是乱了,我们就白忙了。”余柏林摸了摸封蔚垂头丧气的狗头。

“我知道。”封蔚蹭了蹭余柏林的手心,道,“注意安全,刀剑无眼。”

“好。”余柏林点头。

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救援太子那次不算。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紧张害怕的情绪。前一世的经历已经刻印进灵魂里,让他无论过了多久,热血都不会冷却。

……余柏林随军出行,封蔚留守,这分工让众位官员将士稍稍有些吃惊。

不管怎么说,随军出征的应该是武将,留守的应该是文官吧?

不过他们又一想,闽州现在这局势,还是德王留下来,更具有震慑力一些。德王和余柏林也是无奈之举。

余柏林担任的是督军的位置。若换一个文官,肯定武将们会非常紧张。

虽然也有文官很配合武将,但至少有一半文官读了几本兵书,就自认为自己是文武双全,智谋双全,看不起一些草根出身的将领们,对战斗指手画脚,给将士们带来许多麻烦。

对于督军的文臣,武将们只希望他们能闭嘴,安安静静的看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什么出谋划策,文臣精通于军事的毕竟是罕见,他们不奢求能碰上。到时候他们拼命杀敌,把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