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文豪 >

第126部分

盛世文豪-第126部分

小说: 盛世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国这么多年就靠着国医医治病人,国医总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大概是因为都闲着,留守的御医和军医也纷纷加入进来。

虽然不传外人,但是在水准相当之人中,这帮大夫们却一点也不藏私,经常互相交流。

在御医院他们就经常切磋医术,军医之间也经常互相切磋医术。

所以两者在一起,气氛也很融洽。

大概学医的人,特别是敢于动刀子做手术的人,骨子里都并不守旧。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余柏林的建议,并且开始很有兴致的着手试验。

余柏林专门给他们找了一处地方供他们作为工作场地,然后他就忙于公务不管了。

至于这会不会成为后世国医走入现代化的开端……就看那群大夫们能研究到何种地步了。

第105章

德王大胜得归,皇帝陛下本来想让封蔚直接回京城。不过考虑到后续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封蔚还是先回的北疆。

余柏林如同之前所承诺的一样,在关外等候封蔚和大宝归来。

大宝作为运粮官,在封蔚一不留神就打到边境线外时,吃了许多苦头,也得到许多磨砺。

在封蔚打过界的时候,大宝虽然心中疑惑,但既然父皇和余柏林都没有表示异议,大宝认为,即使他不懂,但其中也有需要打的道理。

之后割地赔款,让大宝确定了这一点。他想,大人们真厉害,他还有的学呢。

其实封蔚只是突然头脑一热,任性了一把而已。而皇帝陛下也只是突然头脑一热,热血了一把而已。

至于余柏林,是纯粹为两人善后而已。

嘛,算了,结果是好的,那就没关系了。

封蔚为了见余柏林,特意在到达关口最有一次驻扎的时候,特意把自己打理了一下。要是脏兮兮的去见好久好久没见到的余柏林,封蔚多不好意思啊。

大宝也好好打理了一下自己。他也不能让余柏林担心。

看着两位大佬这么做,其余将领也不由自主的打整了一下形象。

要见到北疆父老乡亲了,还是精神点比较有面子。

所有将领们都这么做了,士兵们也有样学样,把盔甲和武器擦的亮亮的,不但自己洗了澡洗了头,把马匹战车也擦的干干净净,第二天行军的时候还特意放满了速度,就为了保持形象。

咱们可是得胜归来,不弄得亮堂一点,还以为是逃兵呢。

这么一打整,效果肯定是有的。

余柏林远远望去,这一军队军容整洁,看上去就十分有气势。虽然没有风尘仆仆血腥气冲天来的震撼,但看着却另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压力。

余柏林早就在关外摆好了酒,待封蔚等人归来的时候,余柏林率领众官员齐齐跪下,迎接德王和太子得胜归来。

其余围观百姓也跟着跪下,哭着说着祝福和感激的话。

余柏林等官员听得心头一酸。

鞑靼肆虐,这些边疆的百姓们感受最深。因此在大军得胜,甚至一举打破整个北疆割据,几乎百年内,北疆不会有战事,这些边疆的百姓们心中自然最为高兴。

在京城高官嚷嚷着劳民伤财,算计着每年边疆的损失和军资的消耗哪个更划算一点的时候,这些边疆百姓们,正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家破人亡。

在京城高官眼中,所谓边疆损失只是一个个文字,一个个数字。在边疆人的眼中,这些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一次鞑靼的骚扰,在中原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小村庄被焚烧,不值得一提。

在那个村庄的人眼中,就是天塌了的绝望。

在国家利益上,本就没有什么可衡量的。寸土必争,保家卫国,也不是什么数字和文字功夫可以制约的。

在朝中大臣眼中,封蔚此次出征有诸多弊病。在边疆人眼中,能一劳永逸打的鞑靼两三代再无力进犯晖朝边境,就是天大的功绩。

封蔚本来只是因为能见到余柏林很高兴,当听到主动来相迎的黎民百姓一声高过一声的带着哭腔的呼喊声的时候,封蔚雀跃的心沉了下来。

封蔚当即下马,对着被衙役们挡在两旁的黎民百姓抱拳道:“本王,不负皇恩,不负百姓,得胜归来!北疆,再无战事!”

“再无战事!”

“再无战事!!”

百姓们重复着封蔚的话,呼声渐渐被哭声压过。

明明是大军得胜归来的喜悦场面,却是哭声震天。这一次,边疆百姓们,似乎要把之前经历的苦楚都哭出来。

将士们也不由哽咽,一些人也已经泪流满面,甚至忍不住痛哭出声。

就是因为背后有这么多黎民百姓,所以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吃不饱穿不乱更不指望战功能有公平兑现,他们仍旧要奋死杀敌,马革裹尸亦不悔。

朝中文人有许多诗词描写边疆将士的悲哀。他们的笔调是悲哀的,是消极的,似乎那些人死的无辜,死的不值。

实际上,悲哀有,但消极却没有。每一个人即使遭遇了再多不公,在面对鞑靼的时候,仍旧是心中充满仇恨。

若真是心中不甘不愿,又为何能在最困难的时候,硬生生的将鞑靼最精锐之师阻拦在边关这么多年?

那该早就溃败了吧。

文宗时期,即使边关屡遭险情,但最终,边关仍旧树立在那里,守关的将士换了一拨又一拨,守护的地点却仍旧没有变。

寸土不让。

军心未散。

或许再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样黑暗绝望的日子,这些血性或许也会被磨灭了。

幸亏又迎来了一个盛世,一个硬气的皇帝,一个拥有军事才能,且能身先士卒拼命的军神王爷。

还有余柏林等与以往文臣不同的边疆官员,还有新式的武器,和农作物。

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这次胜利。造就了,边疆的将士和百姓,终于能够将以往悲伤都痛哭发泄出来的景象。

余柏林让人端来酒,一众文臣对着一众武将举起手中酒碗,一饮而尽。

一众武将随后将敬酒仰头饮尽。

酒碗重重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时候什么文武隔阂,都在这一碗酒,在众人通红的眼眶中消失。在今日,大家都为同一件事喜悦兴奋。

“长青,我回来了。”封蔚看着能行走自如的余柏林,心中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酸涩。

“欢迎得胜归来。”余柏林微笑着点点头。

“林!我回来了!”大宝凑了上来,插到封蔚和余柏林之间,仰头对着余柏林露出大大的笑容。

“殿下,欢迎回来,辛苦了。”余柏林微笑道。

封蔚摸了摸鼻子。好吧,在这么多人面前,他需要给太子面子,不能一把将这小破孩扔一边去。

“先回去再说吧。军营中已经在做酒宴。”余柏林道。

封蔚点头。军中人回去之后自然会大吃一顿,他们这些将领另有酒席,和余柏林等官员一同用餐。

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回去换一身一副。其余将士,也得回去好好休整一下。

在百姓们的护送下,将士们终于又进入了大晖的国土。

……不过现在已经不能这么说了。边关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关外,也已经是大晖的国土了。现在,朝中已经从对着封蔚该怎么赏罚的扯皮,变成讨论该在草原和西北划分行省之事了。

不知道那些早早投靠了晖朝的鞑靼部落们,心情如果,是庆幸还是悲哀。

他们或许以为晖朝还是和以往一样,大概也就是和草原上的鞑靼保持平衡,让鞑靼不再攻打边疆而已。他们依附着大晖,过着舒坦的日子,待大晖又变弱了,又回到草原,继续打劫大晖。

谁知道,鞑靼居然直接被击溃了,草原,已经不是鞑靼的了。

然而事情已经成为定局,让他们叛乱,他们也没胆子。

那火枪火炮已经足以让他们胆寒。

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从新大陆那边传来好消息,完全乐不思归,不想回来的同胞们。

听说余布政使的确没说话,那边的草原又广阔又肥美,关键是还没人。

想圈多大就圈多大。

这么一想,这片草地就算让给大晖也没什么了。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草原的水草也没以往丰盛,鞑靼人也有这么多,部落也有这么多,还是不够分。

而且余布政使不是说,不但西方有一大片草原,南方也有一片大草原。如果武力值够,西边虽然人有点多,草原也是有的。大不了(划掉)把他们赶走(划掉)花钱买地就成了。

鞑靼们自我安慰,跟着大晖走,好过的日子还在后面,不用汲汲于以往的荣光。

在鞑靼的政权分裂的时候,其实荣光早已经不见了。

……封蔚回来之后,似乎是因为军旅生涯太苦了,导致他立刻颓废了下去。每日连军营也不去了,就像是曾经在京城一样,要么躺在榻上,要么躺在椅子上,反正总是躺着,连吃饭的时候,骨头都仿佛软了似的,都夸趴着吃了。

余柏林忍不住卷起手中的书,给躺在他旁边封蔚一下子:“懒成这样了,你怎么给大宝做榜样?你看大宝多勤快!”

大宝回来之后,虽然也休息了几日,不过很快就继续接手了余柏林手中庶务,像以前一样帮着余柏林做事了。

封蔚懒到连躲都不躲,直接挨了这么一下子,然后翻个身,在余柏林大腿外侧蹭了蹭,继续躺尸。

余柏林:“……”

这人没救了!

“实在太闲,继续去军营折腾啊,不是说军队改革很有用吗?不然去种地。”余柏林催促道。

封蔚又翻了个身,背对着余柏林,打起了哈欠。

余柏林:“……”

就没有什么事让这懒虫动起来吗?

第106章

所幸封蔚没懒多久就有事干了。

他哥召唤他回京城论功行赏了。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想回去。”封蔚抱着余柏林,把头搁在余柏林肩膀上闭目养神道,“回去肯定有很多人像苍蝇一样在我耳边嗡嗡嗡,烦人。”

“陛下很久没见到你了,虽然有许多烦心事等着你,但能见到陛下,你应该高兴才是。”余柏林安抚道,“再说,那些人再怎么烦你,也不能拿你怎样。”

“可我和你分开这么久,刚回来不久啊。”封蔚委屈道,“难道我又要走了,你一点都不难过。”

余柏林无奈笑道:“若是陛下不准备让你驻守北疆,我应该也会很快调回京城。马上就快到入京叙职的时间了,不过也是比你晚一两月的事。”

封蔚道:“话虽是如此,但总是要分开的。你一点都不难过吗?”

余柏林见封蔚反反复复问,知道没给他一个他想听的答案,是别想耳根清净了,便忙道:“当然难过。”

封蔚委屈:“你敷衍我。”

余柏林:“……”

这人好烦!

最终他们还是在床上解决了这个想不想爱不爱的问题,这都是套路。

大宝本来早就应该回京,不过他任了运粮官之后,就一直做到出征回来,因此这次要和封蔚一起回京。

大宝有些迷茫。

北疆论生活条件比起京城差得远,余柏林和封蔚对大宝也没有像宫里养的那样精细,大宝还得做许多工作,怎么说,也是京城来的更舒坦。

大宝却莫名不想离开这里。

或许是因为做得太多,接触了太多人,又在兵营训练,又在将领那里接受指导,又跟着余柏林去衙役做事,又下田劳作,又和北疆平民聊天,比起在京城里,能接触到的寥寥无几的几人,大宝显得生活充实多了,对这里感情也深厚多了。

但他再不舍,也知道自己必须得回去了。他是太子,京城才是他该呆的地方。

“这次回到京城之后,你也会忙起来的。”余柏林道,“你在这里学了很多,回到京城,都能用上。要多听陛下的话,陛下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是你学习的榜样。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事事都要像陛下一样。每个君王的个性和施政方针都不一样。”

大宝一个劲儿的点头:“林早点回来。”

虽然又要向父皇学习又不能和父皇完全一样什么的听起来很难的样子,但只要林回来教我就没关系了吧。

“好。”余柏林微笑道。

依照他对皇帝陛下的了解,既然北疆没什么事了,驻守北疆肯定轮不到封蔚身上。他在北疆的任期满之后,应该也会调回京城。

毕竟他来北疆,纯粹是为了协助封蔚。

“长青,你这就不厚道了。”封蔚插嘴道,“跟大宝就说这么多话,对我就这么敷衍。”

余柏林挑眉道:“你是长辈!”

封蔚梗着脖子道:“我才五岁!我也需要照顾!”

余柏林和大宝同时无语。

好吧,封五岁,你赢了。

“林,辛苦了。”大宝凑到余柏林耳边,小声道。

经过这么久时间,大宝也知道自己父皇母后心里应该明白王叔和林之事。而他们居然没有反对,而是持以默认甚至支持的态度,大宝看着现在这场景,心中明白了几分。

只是苦了林。大宝还是希望林会有小宝宝,这样他就可以带着林的宝宝,把他从林那里学到的东西再交给他。那一定很有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