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文豪 >

第124部分

盛世文豪-第124部分

小说: 盛世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牧微笑点头。死弟控,有本事来啊,谁怕谁。

两人微笑道别。留下一干人一头雾水,还真以为两人关系有多好似的。

……皇帝陛下拿定主意之后,就直接下旨了。

刘溥接旨之后有点懵。他还正在继续追查太子遇袭之事,怎么就把事情全部交出来了,去运粮去了?虽然追查之事只需要收尾了,皇帝陛下是想等出征结束后在一一收拾,但是总要有人做事吧?

指挥同知也有些懵,难道他不监督,自己直接做了?没这先例啊。

宣旨的太监微笑道:“陛下有口谕给余布政使,追查之事,请余布政使便宜行事,金刀卫上下,听余布政使指挥。”

刘溥和指挥同知对视一眼,更懵了。

这金刀卫是监督官员的。德王主管地方金刀卫之事,好歹德王是王爷,是皇帝的亲弟弟,代表皇帝可以任意调用金刀卫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让一地地方官直接可以调动金刀卫,这前所未闻。

金刀卫明摆着是独立在地方政权之外,这样才能起监督之意。

现在皇帝陛下的意思是,金刀卫你别监督了,全听人家余布政使的?

这像话吗?

余柏林也觉得很无语。虽然知道皇帝陛下平时都很随心所欲,但这也太随心所欲了吧?但口谕都下来了,他也只能领了。

又不是在京城,他还能去进宫让皇帝陛下三思。

天高皇帝远,不仅代表着余柏林有很多自由性,也代表着,在皇帝陛下抽风的时候,余柏林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指挥同知在领旨之后,突然想起京中传闻。如果按照京中传闻,那余柏林能调遣金刀卫,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为了给刘家卖个好,指挥同知提点了刘溥。

刘溥一拍脑门。他还忘记这件事了。是啊,余柏林虽然不是王爷,实际上和王爷一样啊,所以能调遣金刀卫算什么?

于是刘溥专门告诉底下兄弟,一定要好好听余布政使的话,绝对不能阳奉阴违,要像尊敬德王一样尊敬余布政使。

其余金刀卫只当余柏林圣眷隆厚,不做他想。但传到京城之后,余柏林的身份就在一些人心中,再无怀疑了。

指挥同知之前办砸了事,如今在余柏林面前卯足了劲儿表现,希望余柏林能帮他说句好话。所以他对余柏林态度之好,好的简直不像随时让人背后生冷汗的金刀卫了。

余柏林知道他们又误会了。但他又不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到处嚷嚷“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只能捏着鼻子默认了。

陛下都不操心,他操什么心?

大宝在刘溥的陪伴下,在余柏林的担忧下,出发了。

这是他第一次出关。在出关前一日,大宝夜不能寐,久违的又跟着余柏林睡了一晚,和余柏林说了半宿的话,第二日,他是带着黑眼圈出发的。

余柏林又杵着拐杖,送走了大宝,心中越发担忧。

这下子担忧就是两倍了。

这战场上消息又没有来的那么快,余柏林没看到一封战报,就安心一会儿,然后继续焦急的等战报。

因为太过担忧,余柏林心情都差了不少,处理政事上的效率越发的快,让下属们为了赶上他的速度,只得连轴转,半点偷懒的心思都没有。

曾毓看在眼中,心中十分好笑。

真不愧是血脉至亲,德王和太子在前线,余柏林心情能好才怪。

为了解救可怜的下属,曾毓只得又经常去余柏林家串门,顺便监督余柏林复健。

不过即使他不监督,余柏林在复健上丝毫不会放松。对他而言,复健的痛苦只是小事一桩,这点意志力他还是有的。

不过在旁人看来,就敬佩的很了。

车军医随军出征了,席御医则留下来,专门负责余柏林的伤势。

席御医以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来看,手术用药什么的都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之后复健最为重要,也最为痛苦。

在腿折之后重新走路,每一步,伤腿就跟再次被人打折一样痛苦。而且复健过程及其枯燥,这枯燥痛苦的过程,会让伤者心中负面的情绪不断积累,因此自暴自弃的伤者不在少数。

而如果复健坚持不下去,即使还能走路,大概也是个跛子了。对于朝臣而言,这是十分致命的缺陷。

即使余柏林已经在朝为官,不会因为走路有些瘸,就没官可做。但其他人的嘲笑是少不了的。朝中大臣各个都是天之骄子,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住这种日积月累的嘲讽?

席御医为了鼓励余柏林复健,那心灵鸡汤都熬了好几大锅,就等着余柏林放弃或沮丧时,一碗一碗端上来给余柏林喝。

但余柏林完全没给他机会。

甚至余柏林完全没有专门抽时间复健的意思。

余柏林在府衙和王府中行走的时候,都是杵着拐杖走。出去巡视的时候,也是杵着拐杖走。只有当走了过长距离,身边小吏提醒的时候,他才坐回轮椅上。

最终席御医只得对余柏林说,让他少走点路,别让腿太累,要循序渐进。

余柏林不好意思的笑道:“御医所言极是,是本官忽视了。”

他只是不习惯坐轮椅而已。反正能走路怎么不走?虽然腿有点疼,但疼一疼就习惯了。

席御医表示,这种病人很少见,余大人意志力真强。

看见病人如此省心,席御医也拿出浑身本事,力求将余柏林的腿调理到最佳状态。这可是显示他医术的绝佳的机会啊。

于是余柏林时不时就要换上席御医新制作的药。他觉得,自己快成席御医用来试药的“志愿者”了。

烽火连三月,余柏林勉强能放下拐杖自己行走的时候,终于传来大的捷报。

封蔚已经和西边边军成功会师,将鞑靼和叛乱回部的联合军队打的溃不成军,现在正在追击残部。

这基本上代表着,其胜利已经奠定了。只是这胜利成果的大小还未确定而已。

若是捉到了鞑靼可汗和回部和卓,那就是大胜利。若是叛乱首领逃跑成功,就是胜利成果有瑕疵。

无论怎么样,余柏林心中松了口气。

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已经过去,封蔚和大宝的安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

大宝运粮,虽然有返回北疆,但清点粮草之后又立刻匆匆离去,和余柏林最多只见得了一面。

看着大宝越来越深的肤色、越来越修长的身形、越来越坚毅的神色,余柏林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复杂感觉。

既自豪,又不舍。

大宝的任务完成的很好,途中遇到了几次袭击,大宝的表现都不错,没有被自己心理阴影击倒。他在军中的风评,又重新回到了原本的位置。

大概即使是运粮,对他们而言,也都是战友。而战友的感情,才是最值得认可的。

因此当尤为背叛他们的时候,也越发的让人难以接受。

刘溥在护送太子途中,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袭击,其气势越发和边疆将士靠拢,等回到京城,估计他哥都要认不出来了。

大宝又一次回到北疆时,对余柏林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我再回来的时候,肯定和王叔一起回来。”

余柏林点头道:“到那时,我会在关口接你们回家。”

大宝笑道:“王叔看着林能站起来自如行走,肯定很高兴。”

余柏林微笑。

希望封蔚安全回来吧。

然后,余柏林大失所望。

封蔚他又,双,叒,出幺蛾子了。

和卓抓到了,鞑靼可汗逃走了。封蔚他不服气啊,他打了这么久,怎么能不抓到首领呢?不抓到首领,这不圆满啊!

从坏了想,这首领还在,等他偷偷回来振臂一呼,归顺的鞑靼会不会又叛乱啊。

好吧,即使他不回来,若是大晖势颓,这群鞑靼还是会反叛的。但封蔚他就是不服气,抓不到可汗他不舒服,打了这么久的仗没个圆满结局他不舒服。

没抓到可汗,回去跟余柏林和皇帝陛下炫耀都会少了一大堆可吹的!

于是封蔚他任性的拉着他的军队,跑出国境线,跑到别的国家去了。

东欧众国N脸懵逼。

什么?大晖打过来了?!

封蔚说,不不不,我不是来打你们的。我要抓个人,他跑到你们这来了。快交出来,不交出来,打!

东欧众国:“……”

搞毛线啊!你们晖朝打仗,不要牵涉到我们啊!你这会搞出大事你知道不?!

封蔚表示,就是任性,就是干,反正抓不到鞑靼可汗我不高兴,你们要阻拦,你们都是我的敌人。反正现在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大不了打到你们首都抓了你们的皇帝逼你们交人!

东欧众国表示,我们要反抗!

封蔚……就一路碾压过去了。

连被华夏赶走的匈奴都能一统中欧东欧很多年,封蔚他怕个毛线?

余柏林气的快晕厥了。

你倒是打的高兴,知不知道朝中快掀了天了?!你怎么打到别人地盘上去了?朝中大臣纷纷弹劾你自作主张准备拥兵自立你知不知道?!

而且东欧那么远,补给线路拉这么长,你知不知道会耗费多少人力财力?这中间用掉的钱谁来填补?!你当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吗?!

更让余柏林崩溃的是,皇帝陛下居然没有!下旨!让封蔚!回来!

余柏林只得一封加急折子劝说皇帝陛下别被开疆扩土的大功绩迷了眼咱们要从长计议,另一封书信直接冲着封蔚怒吼,你给我滚回来!不然我亲自去捉你了!

第104章

古代的书信传递是很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在打仗时期。

余柏林的书信又不是皇帝的折子,自然没那么快到达。

当他的信送到封蔚手中的时候,封蔚已经大败东欧众国临时拼凑出来的联合军队——不临时也没办法,谁也没想到大晖的军队在草原上逛着逛着,就绕这里来了,还耐着不走了,逼迫他们交出了窜逃的鞑靼贵族,终于凑齐了通关所有成就,划掉,终于达成了此次出征的大圆满。

全军上下都很高兴。

张瑚笑道:“也亏得有余布政使在后方支持,不然战线拉这么长,我们也不敢出来。”

其余将领纷纷点头。

以前他们不是不想打,实在是补给跟不上。别说追到外国,就算深入草原,那补给都是大问题。

没粮草没替换的武器马匹,就算战场优势再大,也没法继续打。

所以大多时候,都是见好就收。

谁不想趁他病要他命?只是没条件罢了。

这次粮草来的数量和往年出征差不多,而北疆自己所收获粮食的数量居然比这次朝廷拨开的粮草还多一点,可见粮草十分充足。

北疆兵器工坊的工匠们也在余柏林提供了大量图纸的情况下,改进了兵器,还做出了新式火枪。

这火枪实在是太给力了。

在普遍都是冷兵器的前提下,火枪队简直是无往不利。别说骑兵,哪怕缅甸那边的大象过来,都得吓跑。

让边疆将士更兴奋的是,后期工匠还做出了火炮。虽然笨重,但是阵前一顿猛轰,战基本不用打了。

据说,更往西的地方,也用上了火枪和火炮,咱们的海军就碰上了。不过大晖的邻国们,除了沙俄,还没有装备这些利器。

而沙俄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新继位的皇帝刚结束国内纷争。他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这次甚至偷偷派人来到西北,想要援助回部。结果被封蔚追出国境几百里,若不是太冷了,他就继续追下去了。

可封蔚没追到北边沙俄那边去,却追到了西边欧洲的地盘去。

余柏林的军备增援一直源源不断,这帮将领本来想着等哪天军备不够了,粮饷告急了,就不浪了,滚回来清点战利品。

谁让余柏林一直这么给力,咬牙硬生生的支撑了下去。

这下这帮爷们就浪的没边没际了。

皇帝陛下还充当帮凶,对朝中弹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非得余柏林来信威胁他们要亲自来捉封蔚回去。

当然,他们知道,再怎么浪也有结束的一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但那也是有时效性的。

所以火枪啊火炮啊就对着人家城墙哄,对方想要派来使和解商议,这帮人怕时间不够愣是不给人家和解商议的时间,直接放话,要么把人献上,要么就打过去。

对方国主叫苦不迭。他们也惧怕大晖的武力,但是东欧也这么大地盘,谁知道那些鞑靼贵族躲到哪去了?要找人总要些时间吧?贵国能不能给我们点时间。

封蔚带着出征将领们把耳朵堵住,不听不听我就不听,反正要么把人交出来,要么就打过去。

封蔚叹气,不是他不想给人时间啊,实在是他太了解余柏林的性子了,浪过头肯定余柏林得怒,他得在余柏林怒之前先把事情解决了。

等余柏林的信来了,就不得不回去了。

封蔚对下面的口号也是这样。

兄弟们!小的们!浪过头余阎王肯定要给咱们断粮,必须在余阎王下最后通牒之前浪个爽啊!

兄弟们和小的们:嗷嗷嗷嗷明白了王爷!跟我上啊!

于是火炮轰轰轰,火枪突突突,然后就是骑兵出场,步兵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