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72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72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由:执行1943年舰队建造计划
  为了确保增加海军的武器装备和建设商船队,就需要最高度的集中,需要海军部队、帝国海运特派员和帝国军械部长之间最密切的协作。
  因此,达成了下列协议:
  1。 由海军总司令部负责新型舰艇的草图设计工作,需要时可请教科学家、设计家和由帝国军械部长向海军总司令部提出的专业人员。
  2。 为了制订新型舰艇的生产计划,并根据海上形势的需要对现有各型舰艇进行改装,帝国军械部长负责组建一个舰艇建造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任由海军总司令任命。委员会由下列成员组成:委员会主任,约6名海军人员(海军军官、工程军官和海军的文职施工管理官员),1名帝国海运特派员的代表,6名科技、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家,舰船建造总委员会主任,帝国军械部长所属的主管研制和生产工作的各司司长及主管舰船建造与海军计划工作的代表。6名海军人员由海军总司令提名,帝国海运特派员的代表由帝国海运特派员提名,6名科技、设计和制造人员由帝国军械部长提名。委员会成员由帝国军械部长任命。为了处理一些具体的专门任务,还应成立机构相似的下属委员会。如果委员会内部对作战舰艇建造问题意见不一,则由海军总司令最后裁决。如果是关于商船建造的问题,则由帝国海运特派员的代表裁决。
  3。 在帝国军械部长那里设立一个舰船建造总委员会。它负责调节各项任务,具体地说就是:确定造船厂,控制维修任务,控制备件的供应和分配。实施这种调节的目的主要为了保证海上战争的军事利益。生产方案的制定,舰船建造委员会如何把订好的生产计划提交给舰船建造总委员会,这是舰船建造总委员会应处理的事情。总委员会还要负责分配定额,调配企业资金和机床,组织义务劳动和制订必要施工计划。确定造船厂、备件供应单位、新舰船交货单位和维修单位等事宜,仍只由总委员会和帝国军械部长主管的有关单位负责。这样一来,海军所需要的工业力量就得到了保证,由海军和帝国海运特派员统一控制船厂和船厂辅助工业也有了保证。
  4。 舰船建造委员会委托舰艇建造总局进行检验、计算和制定计划。
  5。 舰艇建造总局的各处在业务上隶属于主管舰船建造总委员会工作的帝国军械部长。人员仍归海军总司令部领导。
  6。 由于上述海军总司令部和帝国军械部长之间任务分工所产生的影响,使得高级造船指挥部和工程监督部门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门将来只为海军担负下述任务:对部件进行试验和验收,对已建成的舰艇进行验收和试验,检查新舰艇的技术设计,检查生产计划和施工规程的执行情况。海军机关对生产情况不再拥有干涉权。工程监督和验收部门只有在工作不符合设计时才有权拒绝对部件进行试验和验收。
  7。 关于海军的武器、弹药和仪器生产等任务的分配问题,将另行决定。
  我们希望,鉴于当前局势的严重性,所有主管机关都能投入一切力量,完成交给它们的各项任务。通过海军总司令部和帝国军械部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困难条件下不断产生的有关海军、商船航运及舰艇建造方面的各项任务一定可以胜利完成。
  海军总司令:邓尼茨(签字)
  帝国军械部长:施佩尔(签字)
  证人:处长 克拉耶
  附件8
  1939…1945年德国潜艇战的一些数据
  1。 1939年9月1日,德国潜艇部队拥有57艘潜艇。
  2。 从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海军共有1;113艘潜艇服役,其中1;099艘是德国船厂新造的,4艘是外国船厂新造的,10艘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国潜艇中,有863艘曾到前线经历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战斗航行。
  4。 在战斗航行中潜艇共损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敌击沉,20艘损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损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港口内因空袭和触雷共损失81艘潜艇,另有42艘因事故损失。
  6。 在撤离海外基地和战争结束时,有216艘潜艇由艇员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盟国重新捞起)。战争期间38艘潜艇因无法修理或陈旧而退役。11艘潜艇受伤后移交给外国海军或被囚于外国港口。153艘潜艇在战争结束时被运到英国或盟国港口。
  7。 德国潜艇在同敌方舰船的作战中取得了下述得到盟国方面证实的战果(包括水雷击沉的):
  型号
  击沉
  受伤
  舰队航空母舰
  3
  
  护航航空母舰
  3
  2
  战列舰
  2
  3
  轻型巡洋舰
  5
  6
  布雷巡洋舰
  1
  1
  驱逐舰
  34
  11
  护航驱逐舰
  18
  13
  护卫舰
  2
  4
  小型护卫舰
  26
  3
  小型护航舰
  13
  4
  远洋探雷舰
  10
  
  潜艇
  9
  
  海岸猎潜艇
  3
  
  炮艇
  1
  
  快艇,扫雷艇
  3
  1
  登陆舰艇
  13
  
  仓库船
  2
  
  海上飞机供应舰
  1
  
  总计
  149
  48
  8。 德国潜艇共击沉2882艘商船,计14408422总吨位;击伤264艘商船,计1989703总吨位。
  各作战海区击沉的敌舰船数量分别如下:
  作战海区
  击沉数量
  总吨位
  潜艇部队司令(大西洋、印度洋)
  2462
  13008833
  西线潜艇部队指挥官(北海)
  105
  224615
  地中海潜艇部队指挥官
  135
  532805
  挪威海潜艇部队指挥官
  29
  64885
  波罗的海
  18
  8600
  黑海
  26
  45426
  用水雷击沉的总数
  55
  199236
  附件9
  于尔根·罗韦尔教授、博士和汉斯·梅克尔退役海军上校1975年初的研究结果
  1。 护航舰艇上的雷达设备
  1942年以前,同盟国的护航舰艇均装备1。5米波长的286M型雷达。这种雷达当时只能搜索相当狭窄的区域,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发现潜艇的距离不超过4…5海里。
  1942年期间,先是英国、后来是加拿大的护航舰艇也逐渐装备了波长9厘米的271M型雷达。1943年春,在北大西洋航行的大多数护航舰艇都装上了这种雷达。与286M型相比,这种雷达的主要优点是,它可通过自动旋转的天线向四周进行搜索,并把所有搜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然而这种雷达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作用距离也很少超过6…7海里,在遇有3至4级以上的海浪时,由于回波的作用,作用距离会立即缩小。对于较大型的舰船来说,作用距离当然要大一些。
  在能见度正常的情况下,潜艇在白天和夜晚用目视发现护航舰艇的距离要大于护航舰艇用雷达发现潜艇的距离。(只有美国驱逐舰装备的雷达作用距离较大,这种雷达安装在桅杆顶上,在风平浪静的海面及搜索条件十分有利时,作用距离可达10至12海里。)
  但是当能见度不良时,形势就会迅速变得对潜艇不利。潜艇就会盲目地撞上装有厘米波雷达因而能“洞察”四周的护航舰艇。
  2。 舰载短波无线电测向仪HF/DF
  1942年下半年,首批舰载无线电测向仪(FH3型)投入使用,有了这种测向仪护航舰艇就可以测出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潜艇的位置。1943年又开始改装效率有显著提高的FH4型。这两种测向仪都装有自动的目视指示仪。
  1943年春,在一支护航运输队中,装备有这种测向仪的护航舰只通常很少超过一艘。问题在于,如何尽早捕获潜艇使用的频率,因为使用这种测向仪只能监视数量有限的频率。操作手的训练水平对HF/DF测向仪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要。因此,各护航队中都配有引导艇。这种艇实际上能测出护航运输队周围的每一种无线电信号,而对于其它舰艇来说,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人们必须考虑到,当时驱逐舰上的通信人员较少,而且本身也还要进行无线电通信,在必要时还要与空中掩护兵力进行无线电联络。
  如果一艘潜艇被HF/DF测向仪测出,那么一艘护航舰只就会被派到这个被测定的方向。它向定向射线方向驶去,并用雷达及声纳捕获下潜的潜艇。这种办法绝对不会一直成功,因为潜艇在接近到雷达的作用距离之前,往往可以先发现护航舰只而下潜。所以因HF/DF测向仪的报告而被歼灭的潜艇数量很少。
  然而有许多护航运输队却被潜艇发现,但没有交战,因此谈不上战果。这些行动失败的原因是,在其它潜艇迫近护航运输队之前,第一艘与敌保持接触的潜艇已被逼退了。
  3。 无线电报的编码和破译
  英国在1974年的出版物中曾声称,设在白金汉郡布莱奇利公园的破译站在1941年曾成功地解开了德国的“哑谜”密码机程序,破译于国防军的秘密电报。约从1942年中期开始,共有万名男女从事破译和解释工作。
  据德国密码专家分析,德国国防军的“哑谜”密码机(经过技术改进后在海军中作为“M密码”使用)是绝对可以防止泄密的,即使该机的样本落入敌手也无关紧要,这一点在战争期间无疑是考虑到了的。由于该机配有各种轧辊、栅网和插塞连接装置,该机内部和外部的调节能力及由此而产生的通用能力相当大,以致单单拥有这种机器就要破译编成密码的无线电报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各种调节每天及每周密码变化的书面资料落入敌手,那敌人就可以读出无线电报的内容。
  在长时间的作战中,潜艇必须携带使用期为3至4个月的特殊密码资料。因潜艇特别容易遭受危险,这些资料是用可溶水文字打印的。
  如果担心某艘潜艇可能落入敌手,那可以用一种只有艇长知道的暗语来改变密码数据。战后我们获悉,战争期间一艘带着全部密码数据的潜艇曾两次落入同盟国之手。从那时开始盟国大概读出了3个月以内的潜艇无线电通信内容。
  根据英国最近公开的报道,我们必须看到,敌人的破译机关也截收了潜艇的无线电通信,并读出了无线电报的内容,虽然这是借助于缴获的资料,但也得到了第一部数字计算机的帮助。1942年只是偶尔发生过这种现象,但到了1944年却不断发生。
  根据我们自己的破译部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知道,如果破译过程中耽搁了时间。那末所破译的无线电报就肯定不能利用了。但一些要几天以后才有效的无线电报(例如关于会合点的数据或潜艇部署情况)如被敌人读出,那对我们肯定是极其不利的。
  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更多的最好是官方公布的英国档案材料进行准确的历史的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更详细的评价。
  于尔根·罗韦尔
  十年与二十天
  王雅芬、季星明、王文昌
  超星数字图书馆
  PowerCJ
  投笔从戎
  后记——1980年对大西洋战役的历史研究
  邓尼茨海军元帅的《十年与二十天》这部著作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不同于大多数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的大多数作者几乎只能根据回忆或个人的一些札记撰写,而邓尼茨海军元帅1956…1958年撰写的初稿是以他本人担任潜艇部队司令时的战争日志为依据的。因此,他在叙述事实经过,尤其是潜艇战的经过以及当时他对形势的看法和作出的决定等情况时,必然不会象他的大多数陆军和空军同事那样只凭自己的记忆。因为原稿是作者直接从施潘道监狱释放后开始写的,所以他对10年、20年的经历的回忆很少搀杂着他事后从谈话和出版物中所得到的认识。因此这部回忆录有助于进一步直接加深对战争日志中一系列内容的理解。一部叙述事实准确可靠、具体而生动地专门反映战争时期各种考虑和想法的回忆录就是这样产生的。对于历史研究工作来说,这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而作者和出版社曾决定,对现在出版的第七版不作修改,这种做法理应受到欢迎。但是,该书从第一版问世后已有22年之久,在这些年中进行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当时人们还没有的一些重要认识,因此,在这篇后记中向读者概要地介绍一下目前国际上对大西洋战役的历史研究情况还是有必要的。在关于同盟国的无线电侦察问题的秘密档案披露以后,这种国际性的历史研究已进入对以前所了解的情况作重要修正的阶段。
  邓尼茨海军元帅在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