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10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10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军舰。在首次攻击中,1枚鱼雷击中‘反击’号前部,紧接着又装了2枚鱼雷,进行第2次攻击,这次3枚鱼雷击中‘皇家橡树’号,几秒钟后该舰立即爆炸。然后我们马上撤离。在离开霍尔姆海峡之后,我们回首嘹望斯卡帕湾(在这里布有深水炸弹),发现敌人正在进行严密的搜索。强烈的北极光耀眼夺目,对我潜艇行动极为不利。”潜艇部队司令1939年10月17日战争日志。
  普里恩海军上尉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凭着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出色的才干,谨慎而又利索地完成了我交给他的任务。
  显然,在这次行动成功之后,英国人肯定会彻底搜查并完全封锁所有可能被我方突入的航道。与此同时,他们会将本土舰队撤出斯卡帕湾,转移到其它停泊地。我估计,敌人向埃韦湾、福思湾和克莱德湾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潜艇战将在这些地区进行。现在潜艇主要装备水雷,因为我们无法肯定在潜艇突入这些海域时,是否会遇到敌舰艇。
  在埃韦湾,U…31号潜艇(艇长哈贝科斯特海军上尉)投放的水雷使“纳尔逊”号战列舰遭到重创。同样,U…21号潜艇(艇长弗劳恩海姆海军上尉)在福思湾布设水雷障碍后也使“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触雷。然而我们也沉痛地获悉,航行到克莱德湾进行布雷的U…33号潜艇(艇长冯·德雷斯基海军上尉)却遭到全艇覆没的恶运。
  英国关于海上战争的历史著作在描述普里恩勇敢突入斯卡帕湾及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时写道:“必须充分肯定普里恩海军上尉的勇气和决心,这是他完成邓尼茨计划的先决条件……
  “对于他究竟是从哪一条航道突入的问题一直没有弄清。他既可以从巡逻艇很少的,能绕过栅障碍的入港航道突入,也可以从封锁力量薄弱的东面航道突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航道上的警戒力量本应最起码起到一种迟滞潜艇突入的作用。但这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英国本土舰队将无法利用已选择好的阵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一艘废船按计划本应事先就沉在德国U…47号潜艇突入的那条航道上,但它却在‘皇家橡树’号被击沉后的那天才到达斯卡帕湾……
  “‘皇家橡树’号被击沉后,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在10月18日的内阁会议上宣布,目前斯卡帕湾完全不适合作舰队基地。经过慎重的讨论研究后,决定在改进斯卡帕湾的防御状况的同时,埃韦湾暂时仍作为基地使用。但是敌方已经正确地估计到,我们会进行这种变动,因为埃韦湾的守备状况还不如斯卡帕湾,所以福布斯上将的旗舰‘纳尔逊’号在12月4日被一枚水雷击伤并不使人感到意外,这些水雷是一艘潜艇在5个星期之前布设在入港航道上的。11月21日‘贝尔法斯特’号新巡洋舰因触雷而炸断了龙骨。这个事件说明,福布斯海军上将担心在驶向罗赛斯的漫长航程中会被水雷击伤是有充分根据的……
  “到1月4日为止,敌人在入港的航道上布设的18枚水雷中有5枚爆炸。只有把‘纳尔逊’号送到朴次茅斯船厂去修理才会有绝对安全。这件事虽对敌人严加保密,但所造成的混乱是极其严重的。打那以后,我们的各个主要港口和基地不得不封锁几星期之久,直到我们找到对付磁性水雷的有效办法为止。”罗斯基尔:《海上战争》,第1卷,第74页、78页、88页。
  上述叙述清楚说明,潜艇的战斗行动除了使英国的舰艇遭到重大损失外,还给他们的基地带来极大的麻烦。
  斯卡帕湾战斗行动标志着同敌水面军舰的斗争的开始。为了继续进行这种斗争,我们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英国在失去斯卡帕湾基地后,其舰队最有可能在哪个海区落脚?关于这一点我在1939年10月18日的战争日志上写道:
  “在U…47号潜艇袭击斯卡帕湾之后,我认为在奥克尼群岛以西遇到英国舰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U…56号和U…59号潜艇被派往那里。
  1939年10月30日,我收到了U…56号潜艇(艇长察恩)从该海区发来的电报:“10点‘罗德尼’号战列舰、‘纳尔逊’号战列舰、‘胡德’号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位于240度,3492的方格内。发射3枚鱼雷,失灵未炸。”
  U…56号潜艇的艇员在水下听到3枚鱼雷击中“纳尔逊”号的3次声响,但鱼雷没有引爆。这次攻击是潜艇突入敌方由12艘驱逐舰组成的警戒兵力中间实施的。当攻击行动失败后,艇长极度地灰心丧气,于是我决定暂时免去他的艇长职务,让他在国内负责潜艇训练。
  后来我们得知,当时丘吉尔正在“纳尔逊”号舰上。我现在对在纽伦堡那段时间听到的证实这个事实的那段新闻报道仍记忆犹新。
  U…56号潜艇这次行动的失败是军事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但事实证明,把两艘潜艇派往奥克尼以西海区的意图是正确的。
  在战争第一阶段(到1940年3月1日为止),下述几点值得一提:
  艇员们的战斗士气高昂,他们深信潜艇在海战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同样,所有三种型号的潜艇,如小型潜艇(250吨的II型)、中型潜艇(517吨的VIIc型)和大型潜艇(740吨的IX型)都不负众望。特别是VII型潜艇,除了拥有较多的武器和便于操纵等优点外,其活动半径也比我们平时估计的要大。例如,在1942年,这些潜艇从法国比斯开湾的港口出发,前往北美的东部近海作战,途中无需补充燃料。
  这种对潜艇的战时适用性的良好评价只是在下述两点上应加以限制,一是有一部分潜艇因发动机底座太弱,不能维持长时间的远航,因此必须更换。但到厂里去更换必须用较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作战的时间就要大大减少。二是排气阀的问题。排气阀的作用是,在潜艇下潜时关闭两个柴油机的排气孔。由于设计上存在缺陷,排气阀是顶着水压关闭的,因此不能严密地关闭,导致排气孔不能密封。特别是在深潜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大量的水从排气孔涌入艇内,在面临敌长时间的追击时会造成危险。一些在战争初期失踪的潜艇很可能由于艇内逐渐进水而无法下潜,只能被迫上浮,然后即成了敌水面兵力的猎物。
  我认为潜艇在和平时期就进行深潜训练是正确的。在战争中潜艇经常需要处于深潜状态,因此,在和平时期就应对艇员进行深潜技术操作训练,对潜艇也须进行这方面的试验。1936年,我担任“韦迪根”潜艇支队司令时,就对该支队的潜艇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除了U…12号潜艇外,所有潜艇都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训练任务;U…12号潜艇因为材料缺陷让水涌入艇内而几乎葬身大海。根据这一情况,海军总司令下令,为了安全起见,下潜深度不得超过50米。我认为这个决定并不正确,因此请求他撤消这个决定。我觉得,凡是在和平时期没有试验过的事情,在战争中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但总的说来,我们的各种型号的潜艇在战争中经考验证明性能都是很好的。这是海军总司令部、特别是两位设计师许勒尔和布勒金的杰出功绩。
  然而潜艇的鱼雷武器却性能不佳。它们经常失灵。战争爆发后不久,结果就证明,无法使鱼雷的磁性引信恰好在被攻击的敌舰船下面起爆。经常过早引爆,即在鱼雷到达敌舰船之前就爆炸;或者在经过敌舰船下面时应炸而不炸,直到航程终了时才炸;或者根本不炸。鱼雷的定深也不准确,要比预定的深度大得多。此外,触发引爆器也不完全都起作用。
  自战争开始以后,由于鱼雷失灵,不得不经常修改给潜艇艇长的命令,因为一些技术专家在刚开始时尚未发现失灵的真正原因。在1940年1月21日的战争日志中,我记载了一些由于鱼雷失灵而造成的不幸事件的经过(见附件3)。
  在下一章中,我将谈到后来发现鱼雷失灵的原因及排除故障的办法。
  潜艇在这段时间的经济战、水雷战和同敌战舰的战斗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在付出14艘潜艇的代价下取得的。这个代价是相当大的,但这并没有使潜艇部队司令感到惊奇,出现这种情况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重要的是,只要有可能,就必须对每一次损失进行认真的研究,找出原因,以便使潜艇的指挥和作战方法能始终比敌人的防御措施略胜一筹。
  敌人的防御力量大体上与我在和平时期估计的差不多,既不更强也不更弱。英国的声纳定位器并不象英国人在和平时期所崇拜的或至少是吹嘘的那样完美无缺。否则U…39、U…29和U…56号潜艇就不可能击中在驱逐舰掩护之下的“皇家方舟”号、“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纳尔逊”号战列舰。
  英国声纳装置在适用性方面的局限性也不出我以前的所料。
  今天,有人为了给德国在签订了德英海军协定以后的1939年4月潜艇数量不足的问题寻找托辞见鲁格《1939…1945年海上战争》一书,第26页。,竟说我在战争爆发后不久曾在战争日志上写过,敌反潜力量并不象我所预料的那样强大。这是一种误解。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战争日志上我并没有这么写过。
  德国在这个阶段损失了14艘潜艇,约计9500吨位,付出了约400名潜艇官兵的沉痛代价。
  在同一时期,潜艇击沉敌人舰船199艘,总(登记)吨位达701;785吨。潜艇通过布雷炸沉敌舰船115艘,总(登记)吨位达394;533吨。此外,潜艇还击沉了“皇家橡树”号战列舰(29;150吨)和“勇敢”号航空母舰(22;450吨),击伤了“纳尔逊”号、“巴勒姆”号战列舰被U…30号潜艇用鱼雷击沉。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潜艇战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使用较少的兵力,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而受到的损失没有越过己方的承受能力。
  纳尔逊在谈到海战问题时曾说:“唯数量能胜敌!”这对潜艇战尤其适用。在潜艇数量相当充足的情况下,总的战果必定是很大的。
  卡尔·邓尼茨
  十年与二十天
  王雅芬、季星明、王文昌
  超星数字图书馆
  PowerCJ
  投笔从戎
  第七章 “挪威”行动和鱼雷危机
  1940年3月初,德国在海上的潜艇数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2月份投入的潜艇比较多。但到3月中旬,又有8艘潜艇准备驶往大西洋,6艘小型潜艇准备驶往北海。我打算让大西洋的潜艇采用集群编队方式协同攻击敌护航运输队,让北海的小型潜艇攻击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通向英国的海上交通线。为此,我准备将潜艇配置在挪威近海交通线各出发港的航道附近。为了达成上述两个企图(即大西洋作战计划和在北海进行经济战),已经签署了给参战潜艇的作战命令。
  1940年3月4日,潜艇部队领导接到了海战指挥部有关这项计划的命令:
  “暂时停止其它潜艇出航,已经出航的潜艇也不准在挪威濒陆海区活动。
  “所有海上部队必须加速做好战斗准备。不必作特别准备。”海战指挥部作战处1940年第226号绝密文件。
  第二天,我在柏林从海战指挥部了解到了上述命令的作战企图:通过登陆部队闪电式的双管齐下的登陆行动来占领挪威和丹麦。在挪威登陆的地点选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埃格尔松、克里斯蒂安松和奥斯陆。派去占领前四个港口的部队完全由海军负责输送,派去占领后两个港口的部队由海军和运输船输送。另外,还准备用飞机把部队运送到斯塔万格、克里斯蒂安松和奥斯陆。
  各种明显的迹象证明敌人也在策划对挪威采取军事行动。这就促使德国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我方的行动尚未开始之前,我们就估计到了敌人可能会采取的措施。敌人对我们的登陆行动必然会作出强烈的反应。他们的行动目标可能是攻击被我们占领的诸港口,也可能建立他们的基地。此外,无论如何也应估计到,敌人将会设法切断挪威与德国之间的交通线。
  我们必须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和总的计划采取具体的措施。所有准备工作限于3月10日之前就绪。但是,我们也必须估计到,由于波罗的海的冰冻,有可能使作战行动推迟。
  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措施,潜艇部队在这次作战中的主要任务是,在我海上部队突入预定的登陆港之后,从海上对其实施掩护。
  为执行上述任务,在我方登陆部队一进入挪威的有关峡湾后,潜艇部队只要数量允许,就应立即尽可能成纵深梯次队形紧跟其后。登陆作战的重心必须放在纳尔维克。因该港位置孤立,并具有向德国输送铁矿石的经济作用,敌人很可能首先对这里发动攻击。
  潜艇部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