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98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98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卫国说:“刚才那顿宴席好吗?”
卫立煌笑道:“反正自打入晋以来,我就没吃得这么好过!”据说为了搞好卫立煌一行的餐饮问题,延安交际处把在城里所能找到的好饭好菜全部端了上来,自然十分丰盛。卫立煌知道这是为了款待他,才特意设的宴席,非常感动,连声向主席道谢。
到了中国人民抗rì军事政治大学,师生们搞了一个很隆重的欢迎仪式,并邀请卫立煌等人讲话。
卫立煌显得非常激动,兴致颇高。他说:“此次奉命赴西安,系指挥黄河两岸部队,继续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这次抗战中已把我国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了。第一是不团结现象,因而受到了局部失利,但由于抗战继续坚持,我们的弱点逐渐消灭了。第二是缺乏组织,没有坚强的领导。今后要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筑成一道万里长城,来打击rì本强盗的进攻。”
说完,他又赞扬了陕甘宁边区,认为边区各地的人民组织实为全国的模范,应该把边区好的做法发扬光大。师生们是第一次听到国民党的高官这样讲,都非常高兴,掌声欢呼声不时响起,场面非常热烈。
卫立煌讲完后,又要让郑卫国上去讲。
郑卫国忙推辞说:“我嘴笨,可讲不了您那么好!再说我也没做准备啊!”卫立煌是准备了演讲词的,而且在昨天晚上将稿子背得滚瓜烂熟。
卫立煌笑道:“没事儿,其实我一上台就把演讲词给忘了,刚才都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
郑卫国推托不掉只好硬顶上。他主要讲的是军事方面的东西,如rì军的作战特点,战术要点及其优劣等等,还结合亲身亲历给大家讲了一线指战员奋勇作战的英勇事迹。师生们听了都深受感动,女兵队的学员还偷偷擦起了眼泪。
离开抗大后,他们又忙着赶往二十里铺去看望在那里养伤的林师长。本来115师奉命阻击敌108师团,抢运临汾的物资已经使得历史发生了改变。岂料几天之后,林总还是挨了一枪,起因跟历史上一模一样。唯一庆幸的是只打中了肩膀,没有伤及肝腑,疗养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回到战场上了。
车队走到了一半,卫立煌突然下令停车,把几名军官叫了过来,说:“你们带了钱没有?都在兜里翻翻,我的钱不够。”
郭参谋长他们搜遍了荷包,才六百元。郑卫国没有带钱的习惯,分文也无。
卫立煌说:“哎呀,这可怎么办?钱太少了,拿不出手啊!”
郑卫国奇道:“总座,您要钱干嘛?”
郭参谋长笑道:“不懂了吧!”
原来,国民党军队素有犒赏和送礼的风气。按当时不成文的规矩,一个师长受伤,送礼的通常要送一千至数千元。因为今天事出意外,卫立煌没作送礼的准备,只好要大家来凑。
卫立煌说:“这可怎么办,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秘书赵荣声趁机进言,说:“总座,您帮八路军解决枪弹、医药和夏服,不比送几千块钱管用得多?”
卫立煌摆摆手说:“那是职责所在,这是礼节问题,是两码事儿!”
郑卫国想起一事,从身上摸出两根金条,递给卫立煌,说:“总座,大黄鱼中不?”
卫立煌说:“也行吧?”金条虽俗气了些,总比空手要好。
到了二十里铺,rì后叱咤风云的林总正可怜巴巴地躺在病床上,不过jīng神尚好。他在护士的帮助下,坐了起来,连声向大家道谢。
卫立煌见这里条件很简陋,便关切地问道:“林师长,你这里缺些什么?需要什么紧缺物资的话,我可以帮忙。”
林师长笑道:“多谢卫总司令关心,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部队缺弹药!”
卫立煌听了很感动,表示一定会妥善解决八路军的补给问题。
林师长又称赞郑卫国东阳关围歼战和太原突袭打得好,大涨了中**人的威风。
郑卫国打趣道:“林师长,你要赶快把伤养好啊,不然我们把鬼子打完了,就没有你的份了!”
林师长听了哈哈大笑,说:“打完了最好!”
当天晚上,延安各界为卫立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到会的各界代表达有数百人之多。主席和卫总司令先后上台讲话,之后鲁艺的师生又表演了jīng彩的文艺节目,气氛相当融洽。让人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那个红红火火的国共合作时期。
晚会结束之后,郑卫国故意落后了一步。走出剧院的大门,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一旁等候。见郑卫国出来了,一人忙迎上前,笑道:“郑师长,等急了没有?”
郑卫国笑道:“还好,就怕让主席等得太久!”


 第一百二十八章 畅谈

主席当时住在杨家岭的一处三孔大窑洞里,中办的工作人员径直将郑卫国带了过去。沿途的jǐng卫应该是提前通知过了,一路上并没有人阻拦或者问话。
窑洞里面灯火通明,不时有爽朗的笑声传出,似乎相谈正欢。郑卫国说:“主席这儿有客人啊?”
工作人员笑道:“郑师长放心,陪客而已,这回您是主客!”
郑卫国知道他是拿白天的事儿打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惹得一众jǐng卫纷纷侧目。
那名工作人员走到窑洞前,说:“主席,郑师长到了!”
只听主席笑道:“是我们的抗rì英雄到了,快请进来!”说着推门而出,身边还站着一个戴着眼镜留着一抹小胡子的中年人,看其体态与主席有些相仿。
郑卫国忙道:“主席过誉了,我不过是尽了一名军人的职责而已。”
主席说:“诶,过分谦虚就等于骄傲了。如今国难当头,要争当民族的英雄,英雄光荣!坐,坐!”
郑卫国笑道:“是,我听主席的,争取当一个大大的英雄!”
主席笑道:“这就对了嘛!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联络局的李局长。”
郑卫国好奇地问道:“李局长?”
李局长点点头,笑道:“李克农!”
郑卫国心中一惊,这就是传说中的“特工之王”啊!不是,你来干嘛啊,该不是要审查吧!郑卫国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好在特种兵军官都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总算没有当场露出马脚。他装作好奇地问道:“是不是当年徐恩增身边的地下党?”
李局长呵呵一笑,有意无意地打量了郑卫国一眼,说:“郑师长是怎么知道的?”
郑卫国笑道:“听我的参谋长说起过。他以前在**的机要部门工作,知道不少秘闻,吃饭的时候常拿这些事儿当作下饭菜。”
主席打趣道:“拿中统局长当下饭菜,一顿饭下来岂不是要吃掉好几个军政要员呀!”说完,三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寒暄了一阵之后,主席又称赞郑卫国的仗打得好,说:“卫国,你比林biao会打仗!二龙山、东阳关、太原三战三捷,打出了军威国威,了不起!”又说郑卫国率部奇袭太原可比曹cāo奇袭乌垣,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郑卫国忙道:“我愿向林师长学习,为人民而战,坚决不做曹cāo那样的军阀。”
主席眼睛一亮,连声说好,并对郑卫国加入到人民的队伍表示欢迎。
郑卫国便趁机要求入党,并将早就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和自己的配枪放在桌上,说:“主席,我愿意接受党的指挥,作人民的武力,为民族dú lì和人民解放去战斗!”
主席说:“我们党的组织可是很严格的,任何人想要入党都要接受审查!”
郑卫国忙道:“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审查!”
主席笑道:“你对我们党的政策很熟悉嘛!”
郑卫国解释说:“以前在东北的时候,我就接触过**人,差点就能入党了,可惜九一八事变之后失去了联系。如果我现在想入党的话,组织上能不能重新接纳我?如果主席和李局长能当我的入党介绍人就更好了。”
主席和李局长相视一笑,说:“我个人表示支持!”
李局长笑道:“如果审查没有问题的话,我也同意。”
审查很简单,因为郑卫国以前的社会关系并不复杂。抗战之后一直暴露在众人的眼球之下,也没什么问题。审查通过之后,郑卫国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经组织讨论之后就可以列入预备党员,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转正。
等审查程序结束之后,主席又问郑卫国为什么敢深入太原,并连续对周边之敌施以打击。郑卫国就讲了内线作战的好处,主席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老人家的拿手好戏。
说着说着,又聊起当前的形势来。此时《论持久战》尚未发表,不过相关的认识、理论已经有了。主席说rì军肯定会集结重兵夺取徐州,以打通津浦线,并对**的处境表示担心。
李局长通过情报分析说:“徐州的李宗仁有胆有识,善于揉合部队,所部兵力也非常雄厚,应该能取得一场胜利。”
主席说:“卫国,你怎么看?”
郑卫国心想这是考我来了,得,黄鼠狼掀门帘——露一小手!于是斟酌了一下字句,说:“rì军和**在徐州一线必然有一场大战。从兵力和形势来看,**占优,所以打一场胜仗是很有可能的。不过,打了胜仗之后有好处,也有麻烦。”
主席来了兴趣,说:“此言何解呀?”
郑卫国说:“好处自不必说,自抗战爆发以来,国内外投降之声不绝于耳,极需一场大胜鼓舞人心。麻烦就是此战有可能从一场战役级的大战演变成中rì两国的决战。”
他偷偷看了一下主席和李局长,见他们都在认真听,忙继续讲道:“打了胜仗之后,无论是从利益考量,还是为了国内舆情,委员长肯定是不会撤兵的,说不定还大力增兵。rì军丢了面子,必然也会增兵,从而使双方的兵力越攒越多,一直增加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局长皱了皱眉,说:“嗯,很有道理,你接着说!”
郑卫国说:“中**队缺乏重武器,搞大决战必败无疑。到时候别说徐州,只怕连武汉都保不住了。”
历史上,常凯申在最后关头终于下令撤兵,避免了最后的jīng锐全军覆灭。五战区数十万大军仓惶撤退,rì军衔尾追击。幸得李宗仁一力维持,部队没有崩溃,但也无力阻挡反击。rì军第十四师团趁乱从一、五战区之间杀出,直逼武汉。当时武汉尚未做好战斗准备,常凯申只得以水代兵,淹死数百万国民,背上了千古骂名。
主席给自己点了支烟,生气地说:“中国大而弱,利在持久,rì本小而强,利在速决。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就是不懂,讲了也不听!”
郑卫国说:“正面战场上的失败是必然的,不过敌后战场尚有文章可做。”
一提到敌后战场,主席有些兴奋,开始大讲创建敌后根据地的重要xìng。郑卫国结合自己创建平安县根据地和所知的一些历史也说了不少。说到妙处,李局长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主席善预判分析,李局长有情报支持,郑师长更牛,未卜先知!三个人谈得投机,一讲就是大半夜,一直到鸡叫头遍才惊觉时间流逝。
郑卫国看了看窗外,有些惋惜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天一亮我就要随卫总司令南下去西安了。主席,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主席说:“请讲!”
郑卫国说:“我们33师现在缺乏政工人员和技术人才,八路军人才济济,主席能不能接济一二。”
主席笑道:“我可是听说129师已经派了不少同志到你哪儿去工作。怎么,还是嫌少?”
郑卫国笑道:“人数确实不够用,而且有些人才129师也没有。”
主席奇道:“要什么样的人才?”
郑卫国说:“需要炮兵和骑兵指挥员,最好是从毛子,哦不对,是苏联,要从苏联留学归来的。”他平rì都管苏联叫毛子,结果一顺嘴就说出来。
李局长笑道:“怎么,你对苏联老大哥有看法?”
郑卫国忙道:“不是,是以前在东北叫顺口了,下会一定改正!”
主席说:“算你是无心之失,以后要注意!”
郑卫国忙道:“是!”
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说:“你先回去休息,支援干部的名单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会尽快派到33师去协助你的工作。”说着把他的金卢格手枪递还给他,笑道:“入党申请书我收下了,手枪你先拿回去,现在可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哟!我们都还等着你为国家和民族立下更大的功勋呢!”
郑卫国欢喜道:“是,主席!保证完成任务!”
出了窑洞,工作人员又将他送到了城外驻地。张长贵正等得着急,说:“师座,您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弟兄们都急坏了!”
郑卫国说:“先前不是跟你们说过了吗?记住了,此事严格保密,任何人都不许外传,违者军法论处!”
张长贵一惊,忙道:“是!”
郑卫国走后,李局长问道:“主席,对于郑卫国这个人您怎么看?”
主席想了一下,说:“这个郑胡子可不简单哟!观其作战凶猛顽强,可比王胡子;说话幽默风趣,可比贺胡子;头脑睿智,可比周胡子哟!”
李局长没想到主席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说:“可是我看他年纪轻轻,说话口无遮拦,怕是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