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63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363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卫国特种兵指挥官的底子还在,虽然有点儿费劲儿。但总算听懂了这一连串专业的解释。打个比方。一块金属被加工成某个铸件,形状发生了变化,其内部就产生了一种抗力,试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虽然金属本身的强度能够抵消这种力。平时也看不出来。但在精加工时这种力就会施加影响。导致加工走形。
叶企孙怕郑卫国没听懂,笑了笑,又讲解道:“简单点说。就是机床在制造和搬运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物理变化,这些内部变化非常细微,看不见,摸不着,却对机械精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才要摆在外面。”
郑卫国愣了一下,说:“这么摆放在外面,就能抵消这些不利影响?”
叶企孙赞许道:“总司令说得不错!把构件露天放置于室外,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经过几个月至几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季节的温度变化,给构件多次造成反复的温度应力。再温度应力形成的过载下,促使残余应力发生松弛而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原来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铸造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应力(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等等一系列的应力。机床构件中存在这种力量,就会影响精度。
怎么处理呢?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自然时效法,也就是像汤厂长他们一样把机床扔在室外,任凭风吹雨淋,时间一长,那些“应力”就慢慢消退了。所以在后世的机床市场上,超过五年以上的旧机床很受欢迎,因为这些机床内部应力趋于稳定,保养得好的话,非常抢手,而且往往精度很好,经过电气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改造,能焕然一新。
当然,后世的高精密机床都改用大理石或者花岗石床身,因为不是铸造床身,几乎不存在什么应力影响。普通机床也可以利用热时效和振动时效来消除应力,单纯利用自然时效消除应力就比较少见了。这也是郑胡子出洋相的原因。
郑卫国尴尬地笑了笑,问道:“那这些机床还要摆放多久,可别放个五六年,到时候抗战都胜利了!”
叶企孙忙道:“总司令多虑了,去年冬天昼夜温差大,我们测试了一下,应力释放得非常好。这些机床再搁置一两个月就能用了,我们正准备再增加几条生产线呢!”
郑卫国看了仿佛劫后余生的汤鼎臣一眼,沉声道:“唔,这么说我确实是错怪好人了!”
叶企孙忙安慰道:“总司令不必介怀,所谓不知者不为罪嘛!”
郑卫国自我解嘲地说:“无知不是罪,自以为是就不对了。汤厂长,刚才是我错怪你了,请你别往心里去!我在这里向你赔罪!”说着深深地鞠了一躬。
汤鼎臣忙道:“不敢,不敢!哎,总,总座,使,使不得!”
郑卫国打趣道:“有什么使不得!只要你不记恨我,以后继续努力工作,那我这一躬就没有白鞠。”又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刚才没让你跪下去,不然我还得还你一个响头。”
众人都配合地笑了笑,就连汤鼎臣也挤出了一个笑脸。郑卫国见他头发都汗湿了,心有不忍,忙道:“汤厂长,你先回去洗个澡,换身衣裳吧!”
汤鼎臣忙道:“不用,不用!卑职先陪同总座视察,等下回去再洗也不迟。”
郑卫国摆摆手,安抚道:“不用管我。我随便转转就成。你先回去,这大冷天搞感冒了,可就要影响工作了。”
汤鼎臣这才敬礼离开。
叶企孙见状,忙道:“总司令,我来兵工厂也有一段时间了,就由我来给总司令带路吧!”
郑卫国点点头,说:“好,那就有劳鸿眷先生了!”
叶企孙领着大家边走边介绍说:“现在兵工厂一共有个四分厂,即火药厂、冶金厂、子弹厂、枪械厂。火药厂,顾名思议。就是生产各种炸药、无烟火药、压药、黑药;冶金厂冶炼铜铁等金属;子弹厂生产各类子弹、炮弹、炸弹。还兼造地雷、手榴弹等;枪炮厂目前主要是生产各型迫击炮、悬挂式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新组装了捷克zb30型轻机枪的生产线,预计每月能生产100挺。”
郑卫国眉头微皱,说:“我们现在不生产步枪,枪械类武器中仅造这一种机枪。每月才100挺。是不是有些少?”
叶企孙点头说:“嗯。产量确实不高。不过总司令也别太着急,想当初沈阳兵工厂每月也不过造八十挺轻机枪。等我们的工人再熟练一点,设备利用率就会更高。到时候产能至少能扩大三倍。”
郑卫国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同时期的重庆第21兵工厂在39年大约生产了800多挺,与之相比,每月能在一百挺以上,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是敌后。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一处大型岩洞,是天然形成,然后又加以改造的,看上去非常坚固,也很隐蔽。起码在空中是很难发现的。郑卫国打量一番,问道:“鸿眷先生,这里是哪个厂?”
叶企孙笑道:“就是刚才说的枪炮厂,前面就是生产zb30轻机枪的车间。”
郑卫国欢喜地说:“好,那就从这里开始参观。”又嘱咐道:“随便看看,不要打扰工人。”
众人忙应了一声。刚进车间,就看见一大群工人在忙碌着,数十台机器同时开工,颇为壮观。不过看着热闹,造出来的东西却不多。动不动就传出来一声“报废”,让郑胡子心里直哆嗦。
叶企孙介绍说:“目前生产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弹簧,二是枪管,材料难,制造也难。特别是深孔加工,废品率太高了!”
所谓深孔就是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0的孔,比如枪管和导气管上的孔。深孔加工时对于刀具的要求较高,同时又难以冷却和排屑,想要观察切削情况也非常困难。简而言之,既要有好设备,还要有好技术,否则一天也就能造出十几根符合标准的枪管来。考虑到捷克式轻机枪还要有备用枪管,一天能造个三四挺就顶天了。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精加工设备我来想办法,你们也要注重管理,提升工人的积极性。我看可以给工人的薪水定一个级别,做得越好,拿得越多。”
叶企孙笑道:“还是郑总司令有办法,不过这样一来,工资成本就要增加不少。”
郑卫国摆手说:“账不是这么算的。只要废品率降下来,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叶企孙想了一下,佩服地说:“是这么个道理。”
看完机枪生产车间,众人又来到迫击炮车间。这里一共有三个车间,分别生产60毫米、82毫米和120毫米的迫击炮。前面两种型号都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了,120毫米迫击炮因为对材料和工艺要求较高,都还在试制阶段。
相对机枪而言,迫击炮生产确实很简单。最难的部分也不过是制造无缝钢管,采用冷轧法,几乎是成批成批地造。特别是60炮,膛压低,对钢材质量要求不高,月产量能够达到足足三百门以上。
叶企孙笑道:“这还是因为人手不够,要是总司令扩大规模,产能还能进一步增加。”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光造迫击炮也不行,炮弹供应也得提上来。不然有炮没弹,只会造成产能浪费。等下你们列出一个统筹方案来,看需要扩大那些方面,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和人员,我们集中解决。”
叶企孙忙点头称是。
除了机枪和迫击炮以后,枪炮厂的产品还有枪榴弹。以及处于试制中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山炮等。郑卫国看了下产品设计和实验,感觉有些过于追求性能,就建议他们搞得简单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拿出几样能用的产品来,然后在生产和使用中逐步改进。
叶企孙毕竟不是专门搞军工的,有些迷惑不解,忙道:“请总司令明示!”
郑卫国解释说:“像无后坐力炮,能够打土炮楼子就行。对威力、射程。还有精度的要求都不高,我看搞滑膛炮就可以了。具体的性能指标,你们可以让兵工厂的卫戍部队实验一下,看多少才能满足实战要求。”
叶企孙忙一一记下。郑卫国根据后世兵工的发展。又提出了几点意见。参观完毕之后。大家又朝子弹厂走去。
为了隐蔽和安全。几个厂区都隔得比较远。子弹厂现在主要生产七九子弹、迫击炮弹、各型75口径山炮炮弹、各型枪榴弹、手榴弹、地雷,另外其它口径的炮弹也在试制当中。其中让郑卫国最感兴趣的还是底凹榴弹。
底凹榴弹大体上和普通榴弹没有区别,只是在炮弹底部有一凹槽装置。炮弹发射后弹头激波运动至弹底部位。强烈的紊乱气流将汇聚在弹底的空气涡流冲散,使其受力更加均匀平稳。同样外形的炮弹,底凹弹的射程可以超过普通弹20%以上。如果能将所有炮弹都换成底凹的话,冀中各炮兵将在射程上对日军产生极大的优势。
更难得的是,底凹榴弹制造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而且由于反冲气流稳定,炮弹的精度也大有提高。
叶企孙介绍说:“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底凹榴弹的制造技术,量产也不成问题,不过这种炮弹的弹道数据跟平底炮弹显然是不同的。要是全换成底凹炮弹,那各炮兵部队的射表也要调整……”
所谓射表,就是为枪、炮、火箭等特定的发射装置连同配用的弹种及其装药号专门编制的,载有射角与射程以及其他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表册。实施准确而有效的射击和制作瞄准装置的依据,也可作为设计指挥仪的基础弹道数据。
换句话说,没有这个东西,炮兵就没法准确测算射击目标诸元。历史上解放军精精乐道的“大炮上刺刀”,实际上就是迫于无奈的产物。隔远了不知道怎么瞄,就只能抵近轰击了。
郑卫国眉头微皱,问道:“那射表多长时间能搞出来?”
叶企孙解释说:“目前只能通过实验,急不得。如果只有一种火炮也好办,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火炮足有数十种之多,想要在短时间内制定新的射表,谈何容易?”
郑卫国想了一下,也感到有些棘手,就建议说:“那就一个一个来,日军眼下最重要、最常见的武器还是38式野炮,同时也是我们最主要的压制火力。你们就从这个方面入手,争取让其尽快形成战斗力。以后也照这个思路发展,压制火炮偏重射程,支援火炮偏重威力。”
来到下一个车间,叶企孙介绍说:“这是生产47毫米战防炮炮弹的!”
郑卫国观察了一下,说:“好像产能不高?”
叶企孙点头说:“确实不足,而且我们目前只能造普通榴弹,自制穿甲弹的性能太落后,没有实战价值。”
郑卫国心里一惊,他还指着这种武器对付日军的战车呢!要是炮弹不能自给,一旦用完了怎么办?于是忙问道:“那问题主要出在哪儿呢?”
叶企孙无奈地说:“穿甲弹最重要的就是弹芯,我们造不出碳化钨,只能用钢芯代替,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郑卫国想了一下,后世大概有三类反装甲炮弹,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就是利用高动能和坚硬的弹头强力击破装甲;破甲弹是通过空心装药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形成高温高速的金属射流;碎甲弹最有趣,它是像稀泥巴一样拍在装甲表面,然后像隔山打牛一样震碎装甲内部的零部件,并对人员造成杀伤。
这三种炮弹中,穿甲弹是最好造也是最难造的。说它好造,是因为门槛底。会造子弹就能造;说它难造,是因为想造好很难,光一个碳化钨就能难倒一大批人。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郑卫国决定让专家们试着摸索一下破甲弹和碎甲弹,特别是碎甲弹,制造起来相对简单,只需要较软的弹壳和塑性炸药就行。较软的金属相信冶金组能够搞定,塑性炸药也难不到郑胡子,特种兵几乎都能自己配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4。当然。对付小鬼子的薄皮坦克用不着c4这么凶残。
叶企孙本来是抱怨一下。没想到郑胡子还真拿出了解决办法,不禁又惊又喜,忙拿笔一下记好。不明白的地方还反复追问,直到弄明白为止。
子弹厂最后一个车间是复装子弹车间。目前复装子弹的工作已经开始向冀中和冀南等地转移。这里的工人大多调到别的车间里去了。
郑卫国看了看。问道:“算上复装的,我们现在每天能造多少粒子弹?”
叶企孙介绍说:“我们本来有一台子弹机,后来八路又送了一台过来。再加上从德国引进的两台,日产最高可达四万发。当然,有时候原料匮乏,达不到这个产能。复装就多了,只要人手充足,至少也在十万发以上。等冀中的复装厂搞好,每天复装百万发也不成问题。”
郑卫国惊讶地说:“这么快?”
叶企孙点头笑道:“不错,自从改成博克赛型子弹以后,产量确实有惊人的变化。当然,主要体现在复装上,新造子弹因为都是一体成形,差别其实不大。”
郑卫国点了点头,心想还得多搞些子弹机来,争取每天新造子弹能达到百万以上,这样就有底气跟日军打大规模的会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