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5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35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卫国想了一下,问道:“我军如果北上的话,阎长官能给一个什么番号呢?”
程专员闻言大喜,忙道:“贵军可以编为晋绥军dú lì第九旅。”他怕郑卫国不满意,又解释道:“如今正式番号需由军政部授予,阎长官暂时只能给这个番号。不过,阎长官会向军政部申请,争取尽快为贵部取得正式番号。”
说着他递给郑卫国两张纸,一张是嘉奖令,内容如下:兹平安县保安团长郑卫国,自上任以来恪守其责,平匪安民,有大功于国。时值倭寇犯境,所部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全歼敌山本大队,威震敌胆,为全**人之楷模,特此嘉奖。
另一章是委任状。上面写着:特委任平安县保安团长郑卫国为晋绥军dú lì第九旅旅长,少将军衔二战区长官部。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程专员,您一路奔波劳累,请先到客舍休息。此事事关重大,我得召集军官们商议。”
程专员只好道:“那就请郑旅长早做决断,三晋百姓急盼大军前去解救。”
郑卫国点点头,说:“请专员放心,我会尽快给出答复!”
这两天前刚刚讨论了要不要加入八路军,现在又开会讨论要不要加入晋绥军。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和加入八路军不同,接受晋绥军的番号不过是各取所需,临时xìng的意味颇重。是否出兵忻口更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不会牵扯到政治层面上去。在郑卫国看来,这种事情就没必要招开“扩大会议”了,所以只叫来几名军事主官,包括负责后勤的副团长于老根,负责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的副团长李震安,参谋长张海岩,还有就主力一、二、三连的连长。
郑卫国把程专员的来意和目前掌握的忻口会战的情况给大家讲了一下,然后说:“情况就是这样,你们都谈谈各自的看法吧。”
段双虎一听要出兵太原,两只眼睛开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心动。在他看来,打鬼子都是英雄。可英雄有默默无闻的,也有天下皆知的。平安县不过一隅之地,就算打得再起劲,这天下间又有多少人知道?
太原就不同了,不单是山西省会,还是华北抗战的支撑点,眼下更是举国瞩目。如果能在这里一展身手,重挫rì寇,岂不是立马就能成为天下皆知的大英雄?按他的想法,人生在世,只要有此一遭,死了也甘心!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李大壮抢了先。李大壮为什么这么快呢?因为他只听得“出兵”两个字就心痒难耐,后面的话根本就没怎么听,也没段双虎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在他看来,有仗打就行!至于打哪里,怎么打,就不是他所考虑的范围了。
郑卫国话刚落音,李大壮就嚷道:“大哥,打鬼子还讨论什么?末将不才,愿为先锋!”
后面两句是大壮从话本上学来的,近段时间他一直在听三国志平话。以前他也没这爱好,只是郑卫国穿越后老是批评他不爱学习,没有进步,所以他决定争口气,“进步”一下给大伙儿看看。
问题是怎样才能进步呢?大壮一拍脑门,有了!过去的将领不是捧着本三国就能打仗吗?这是现成的教材!不过他现在认的字儿不多,自个儿看可不成,只好请了一个说书先生每rì到二连讲上两段。一开始,大壮真不爱听这个,烦!可时间一长,竟然还上瘾了。不单大壮爱听,二连的战士们也成了书迷。
一些xìng急的战士听了两段不过瘾,还非要说书先生再讲一段不可。还有的战士心思活络,私下找到说书先生要求提前透露点儿剧情。
其他连队的战士得知二连有评书听,纷纷要求享受同等待遇。可平安县屁大点儿地方,哪有那么多说书先生?于是,这平rì里生意冷谈的说书先生一下子竟成了抢手货。其中尤以最先到二连的说书先生铁嘴李名头最大,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李大仙。
其他连队眼红不已,纷纷派人到二连挖墙角,说什么预付润口费,每月保底多少大洋,如果每天都来还有额外的花红等等。
郑卫国平rì并不管这些事儿,可事情闹得大了,还是传到他的耳朵里。他马上意识到战士们的jīng神生活实在太过贫乏,长此以往将有害于一支部队的成长。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工团,把说书先生、唱大鼓的、说相声都请了去,极大地满足了战士们的心理需求。
这文工团的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jīng彩的故事还会继续。不过眼下忻口军情紧急,这个话头暂且按下不提。
二连当先锋,一连搁哪儿啊?段双虎一听就急了,忙道:“团座,这先锋还是我们一连更合适,二连可以随后跟进。”
段双虎这么说,李大壮当然不服气了。两人越争越火,急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飞得到处都是。三连长刘自达自知争不过他们,就没有发言。不过,看他的意思,也没打算放弃,似乎存着坐收渔利的心思
这个会议本来是要讨论是否出兵的,到了他们这里直接就跳到谁当先锋的问题上去了。郑卫国就问道:“谁当先锋暂且不提,你们是都同意出兵忻口啰?”


 第四十九章 出兵山西

几位连长争着去做先锋,出不出兵的问题都被他们直接跳过去了,似乎这个问题并不值得讨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出兵。郑卫国话音刚落,张海岩就大声道:“团座,俺不同意!”
段双虎急了,说:“参谋长,你为啥不同意?”话说坏人姻缘,挡人财路都是不对的,让人当不成英雄就更加不对了。若非平rì关系不错,段双虎只怕当场就要发火。
不等张海岩说出理由,于老根咳了一声,说:“不单海岩不同意,俺也不同意!”
大壮平rì比较信服老根儿,搔搔脑袋问道:“为啥呢?”
老根儿一般很少发表意见,可今天的态度却很坚决。他说:“忻口现在就是个无底洞,填多少人进去都填不满。躲都躲不及的事儿,咱儿还自个往里跳?”
他敲敲烟袋锅子,又接着说:“阎老西儿是什么人,你们就没听说过?俺把话撂在这儿,咱们要是去了肯定会被推上前线当炮灰!”
平心而论,忻口会战晋绥军是拼了老命的。毕竟太原是他们的根本所在。太原一失,他们跟东北军就没什么差别了。可于老根这番话也没冤枉阎老西儿,拉友军垫背、当替死鬼的事情他肯定干得出来,而且以前就没少干过。
见大家意见不统一,郑卫国又问道:“李县长,刘连长你们两位也表个态吧!”
李震安斟酌了一下语句,说:“同为中**队,支援太原也是应该的。可咱们刚灭了鬼子一个大队,鬼子能不报复?依我看,主力部队还得加紧备战,不易远行。”平安县是他的家乡,他自然不希望部队离开。
刘自达说:“军队的战斗力都是摔打出来的,俺觉得还是去一趟比较好。当然,这事儿还得团座拿主意。”
保安团“六大金刚”都表明了态度,刚好三对三。有趣的是,其中反对出兵的都是团部领导,支持出兵都是直接统兵的军官。
郑卫国只得拍板了,他看了大家一眼,说道:“我先说说出兵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鬼子可能趁虚而入,另一个是可能被拉上前线当炮灰。”
众人点点头,表示认同,哪怕要求出兵的三位连长也感到有些忧虑。毕竟这两点都是致命的,一旦应对失误,保安团这点儿力量可禁不起折腾。
郑卫国说:“我先说说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武装力量分为三个部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按照之前的思路,主力部队在外线作战,地方部队在内线作战,民兵负责保护百姓。所以,我认为抽调主力部队去山西是可行的,毕竟还有地方部队和民兵留守。”
李震安急道:“地方部队战斗力还没有上来,怎么可能挡得住鬼子的大规模进犯?民兵就更不用提了。团座,我觉得还是您以前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比较好。我们现在底子薄,实力弱,不宜将步子迈得太大。”
郑卫国说:“根据我的推测,鬼子近期大规模进犯的可能xìng不大。华北方面军一面忙着攻打太原,一面忙着南下徐州,哪里抽得出一个联队的兵力?至于一个大队的兵力挤一挤或有可能。可是我们刚刚灭了他们一支近八百人的部队,他们怎么敢派一支大队来送死?”
二龙山大捷消灭的rì军虽然不足一个大队,可重装备都是齐全的,比一个整装满员的大队也弱不了多少。所以郑卫国认为鬼子在没有摸清保安团的路子之前,不会再派大队级的兵力入侵。
他停顿一下,又道:“主力部队迟早是要跳到外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必须要尽快成长起来。这个成长不光是装备上的,训练上的,还有心理上也必须成长起来。他们必须适应主力部队不在的rì子。”
李震安想了一下,摇头说:“我还是难以认同。团座,忻口有数十万的中**队,我们一个团上去增援不过是杯水车薪,又能起什么作用?为了一个注定要沦陷的太原放弃一个已经成形的根据地,值得吗?”
郑卫国肯定地回答道:“值!我承认我们去救不了太原,可我本来没打算去救!”
段双虎奇道:“不救太原,哪咱儿去干啥啊?”
郑卫国苦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去炸了太原兵工厂!”炸中国的军事工业有利于抗rì,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可事实就是这样,历史上太原兵工厂的大部分物资都被rì军缴获,加深了中国抗战的苦难。
刘自达恍然大悟,忙道:“团座,您的意思是把想从太原兵工厂弄些设备回来吧?”在他想来炸掉岂不可惜,团座多半是想搬回来,甚至是抢回来。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有可能的话,弄一些回来吧!不过你知道太原兵工厂有多大?别说全运回来,就算只运百分之一都不可能,绝大部分还是得炸掉!”
张海岩疑惑道:“阎长官只怕早就在转移了,咱们犯得着专门跑一趟吗?就算他们没开始运,咱们提醒一下也就是了。真到了沦陷在即的时候,他们难得还舍不得炸?”
太原兵工厂落入敌手,责任全在阎老西儿。他总是对rì本人心存幻想,想同rì军媾和以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若非rì本人太过死板,阎老西儿又要价太高,只怕中国又得多一大群汉jiān。
全面抗战爆发后,阎希望和rì军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即rì军不入山西,晋绥军也不抗rì,类似于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阎老西儿以为凭着自己和rì本人的关系,rì本人会答应下来,也就没忙着搬家,毕竟这么大的厂搬起来要花不少钱。可没想到rì本人不给面子,平津刚被拿下,大兵就沿着平绥铁路进了山西。
rì军进犯山西之后,不停地狂轰乱炸,太原兵工厂没办法生产,阎老西儿这才想起来要搬迁。可不知道为什么,直到11月8rìrì军占领太原前,只运走小型机床1000余部和动力电机200余部,仅占西北制造厂18个分厂全部财产的2%,其余设备悉数落入敌手。
剩下的设备搬不走,为什么不炸掉呢?因为阎老西儿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回来(按他的想法可不是打回来),炸得太可惜了,所以宁愿留给rì军。
rì军接手之后,将其中较好的设备4000余部和西北炼钢厂炼焦部提炼汽油的设备及设在左云县的育才炼油厂设备拆卸装箱,运往rì本的东京、大阪和伪满的沈阳、大连。并利用这些设备组织生产军火和军用物资,以战养战。
除了物资以外,太原兵工厂的大批职工也落入敌手。在“七七”事变前,太原兵工厂共有职工7000多人,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成了rì军的兵工人员。也就是说,rì军用来打中国人的武器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中国人制造的,其设备也是中国人花钱买的!
郑卫国苦笑道:“阎长官还真舍不得炸,而且目前只运走了极少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得去,太原兵工厂决不能留给鬼子!”
于老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说:“团座,只怕俺们一去山西就被拉上前线拼光,哪还有机会去炸掉太原兵工厂?”
郑卫国笑道:“想拉我去当炮灰,哪有那么容易!我们完全可以在路上慢慢走,等到太原沦陷前再进城。咱也不多停留,炸了兵工厂咱就撤!鬼子想追也追不上!”
李震安想了一下,说:“既然团座决心已下,我也就不多说了。只是主力走后,平安县一应军政事务该怎么办,还请团座示下。”
对此郑卫国早有准备,布置起来也不难。他当即下了命令,宣布自己率部出征之后,平安县由副团长于老根负总责,副县长李震安负责民事,参谋长张海岩负责军事。
这此行动事关重大,团部及主力一、二、三连全部出动。为了保障后勤,同时再征调一千民兵,一百辆大车随行。
保安团现在各项工作都迈入了正规,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准备工作,部队随后向山西境内开去。张海岩率jǐng卫排三个班为先锋,郑卫国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