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45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345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杉山元随后下令暂时停止进攻潴龙河西岸的计划,又对外宣称“清剿京津保地区”的行动完美结束,并将大清河北岸的第9师团和第10师团依次撤出。当然,对大本营又是另一套说法,杉山元的解释是:包头战略位置重要,为了切断苏联与满蒙的联系,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冀中的围剿。
搞笑的是,为了表示这次围剿行动确实是成功的,而不是冀中方面宣称的“被迫撤出”,杉山元居然还给第10师团长筱冢义男中将升了一级,让其接替梅津美治郎中将出任第一军司令官。
郑卫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忍俊不禁,笑道:“看来傻瓜元的称号还是有道理的!”
周参谋长笑道:“杉山元还有一个便所扉的绰号,就看咱们能不能把他一脚踢开了!”
众人皆笑。
周参谋长又问道:“总座,日军现在又把矛头对准了绥远,我担心傅作义长官那边顶不住啊!”
郑卫国微微点了点头,说:“嗯,你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决定再调两个师增援绥远!”
众人吃了一惊,纷纷问道:“总座,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部队?都抽走了根据地怎么办?”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年前的混战

“我打算把第63军派到绥远去!”郑卫国看了大家一眼,缓缓说道。
之所以出动重兵增援,一是为了还傅作义一个人情,二来嘛,内心深处阴暗一点的想法是宁愿把绥远打烂,也要保住冀中。不单是因为冀中是自己的地盘,还因为冀中是整个华北最大的粮仓。冀中丢失的恶果在历史上早已演绎过一遍了,郑胡子不想再尝试第二次。
“啊,这怎么可以呢?总座,我不同意!”没想到话音刚落就招来一片反对声,而且大伙儿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冀中的形势并不比绥远宽松多少,第9师团和第10师团虽然先后回缩,但是日军在冀中外围仍然保留着庞大的军队。而且随着大量伪军守备部队的编成,各野战师团快要腾出手来了。如果日军再次进攻,很可能就不仅是两个师团,而是四个甚至六个。这种情况下自保尚且不及,谈何救人?
可如果不增援绥远,一旦包头再次沦陷,傅作义部可能就被堵死在绥西了。历史上除了第一次偷袭包头得手之外,将近五年的时间傅作义部未能再往包头以东迈出一部。不是不想,而是包头城太坚固,位置又极为重要,打不下来也绕不过去。
郑卫国认为打仗就跟下围棋一样,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气眼儿。如果只有一只眼,那就是死棋,不能长久。现在冀中算一个眼,下一个眼在哪里?最合适的地点就是绥远。那里背靠大西北,外接苏联,可攻可守,进退两便。而要想保住绥远这口气眼,最紧要的就是要保住包头,否则就被排挤棋盘以外了,无法与冀中形成合力。
程政委一开始也有些不放心,但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的,认为增援绥远能够更好地团结傅作义部,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稳固。所以很快转变观念。表示支持郑卫国的意见。
周参谋长随后也赞同出兵。他是从纯军事的角度靠虑问题,说:“总座,诸位,我看日军短时间内是无力再次进犯根据地的。而包头随时都有沦陷的危险。所以增援包头势在必行!”
众人一听都感到有些疑惑。你凭什么说日军短期内不会进犯冀中?李副参谋长就直接问道:“参座这话有什么依据?”
周参谋长随手掏出一封密电,笑道:“这是卫立煌长官发来的,诸位看后就明白了!”
郑卫国眼尖。瞅了一眼电报内容不禁大喜,激动地说:“卫长官那里也要动手了吗?”
如果说绥远是第二个眼,中条山就是第三个眼了。此地地势险要,外扼华北,内扣关中,有山河之固,而且背靠陕西和河南,也是华北各部重要的物资补充地。
周参谋长点头笑道:“不错,卫长官已经决定在两天后正式向晋南发起全线反攻,争取一举击溃当面的第20师团,彻底光复晋南的十几个县。”
“好啊,真是太好了!”众人闻言都大声欢呼起来。由于程政委和周参谋长两位都支持郑卫国的意见,出兵行动很快得以通过。
随后,第63军迅速出发,强行从第14师团和第110师团的包夹之中杀过了平汉线。这让日本华北方面军好一阵骚乱。特别是第14师团和第110师团,他们以前只需要对付冀中方面就可以,可现在却是腹背受敌,顿感束手束脚,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冀中根据地侵蚀。
两天之后,中条山**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击。**在晋南的兵力还是挺充沛的,有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第14集团军(卫立煌兼任总司令),第36集团军李家钰部(因为东阳关的战功提前晋升),总共编为11个军,和历史同期相比,虽然有一些出入,但实力只强不弱。
第一战区(注:当时中条山已经划到一战区去了)宣传部宣称一共出动了十五万人的大部队,并辅以空军一部,规模空前巨大。而日军布置在中条山前沿的不过是第20师团和第108师团各一个旅团而已。
本以为会是一边倒的胜利,没想结果却让众人大吃一惊。**不仅反击无力,反被日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攻得最猛的第四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伤亡都很大,却仅仅拿下三座县城而已。而且其中两座县城很快又在日军的反击中沦陷。
更让人郁闷的是,日军整场战役除了原有的第20师团和第108师团以外,没有增援一兵一卒,就连近在咫尺的驻太原第109师团也没有动。
这样一来,原本希望的大量调动敌军肯定是无法实现了。压力又重新回到了冀中,现在外围日军几乎没有减少,而冀中却只有三个主力师和一个燃油不足的装甲骑兵师。
众人都感到非常疑惑,说:“卫长官是**中少有的虎将,麾下部队也有不少精锐,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呢!”
郑卫国黑着一张脸,说:“去,把张存实给我叫来!” 情报处长张存实很快赶到。
“到底是怎么回事?”郑卫国沉声问道。
张存实忙报告道:“报告总座,据我们侦察、搜集、统计发现问题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
郑卫国忙追问道:“那三点?”
张存实回答说:“第一,行事不密,让日军提前掌握了作战计划!”
周参谋长大吃一惊,失声道:“啊,这怎么可能?”
程政委脸色骤变,惊呼道:“难道是出了内奸!”
张存实苦笑道:“内奸倒不一定,但日伪特务肯定已经打入了中条山内部。这回幸亏是咱们进攻。要是日军进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程政委惊讶地说:“有这么严重吗?我听战地工作团,呃,就是卫立煌长官那边的人讲,他们的政治宣传工作,还有部队纪律都搞得不错啊!”
战地工作团是卫立煌与中g地下党联手组建的一个政治宣传单位,所以八路方面能借此获得不少情报。不过这种事情不好大肆宣扬,程政委自感失言,忙改口掩饰,发现大家都没注意才松了一口气。
张存实苦笑道:“可能卫长官的嫡系第9军、第14军还行吧,第四集团军可能也还好。其它几支部队就难说了。据我们派去建厂的部队报告。第3军已经明目张胆地种起了鸦片。”
李副参谋长痛心疾首道:“这如何得了!”又问道:“卫长官知不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不制止呢?”
张存实一愣,说:“卫长官应该知道一些情况吧,至于为什么不管就不得而知了。刺探友军的情况本来就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我们的人也不好多问啊!”
周参谋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卫长官只怕也是左右为难吧!”
李副参谋长奇道:“这话是怎么说的,难道堂堂战区长官还管不了这种事情吗?”
周参谋长解释说:“现在物资紧缺,很多部队连国难薪(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打折)都放不足额。可谓粮弹两缺。像第3军自己谋些外快,既能改善部队生活,又能减轻补给压力,卫长官怎么好强力制止呢?”
又道:“何况就算制止第3军也未必听得进去。打个比方吧,如果当年张大帅要于芷山、张海鹏等人禁种大烟,他们会照办吗?”
于芷山、张海鹏都是东北军内部的小军阀,后来都投靠了日本人。张大帅在世的时候也只能勉强维持主从关系。
李副参谋长叹息一声,摇头说:“这自然不能,断人财路,他们还不拼命?”
周参谋长叹道:“这就是卫长官的难处了!”
众人都愤恨地说:“军阀误国!”
张存实处长说:“光种鸦片倒也罢了,问题是驻军各部还要倒腾买卖,粮食、军火、烟土,没有他们不敢卖的。整个中条山都成了经商之地,防务形同虚设,日伪的特务、密探,甚至商队都可以大肆进出。还谈何军事机密?部队还没来得及调动,敌人早已打探得一清二楚,岂不是未战先败吗?”
众人都感叹一番,又问道:“那第二个原因呢?”
张处长说:“还是老问题,狼上狗不上。日军掌握我军进攻方案之后,专打冒头的部队,像第9军、第14军遭到日军伏击之后,右翼的第3军却故意磨蹭着不肯增援,右翼的第17军也有怠战之嫌!”
周参谋长感慨道:“卫长官有千般好,就是对部队,尤其是杂牌控制太弱了。这也怪老头子对他不信任,没办法用重典。说起来四个集团军,各有各的打算,唉!”
又问道:“第三个原因就是有部队出工不出力吧?”
张处长点头说:“参座说的对!如果单纯是狼上狗不上倒也罢了,中条山**各部愿意当狼吃肉的部队还是有不少。可有些将领却只吃肉,不啃骨头,一个据点几天拿不下来,最后也不过死伤数十人。”
程政委奇道:“这是为何?”
周参谋长苦笑道:“怕损失太大,得不到补充呗!”对于军阀来说,一切权力和利益的根源就是手中的部队,怎么肯让自己的实力受损呢?而且常凯申又喜欢借刀杀人,那些杂牌军就更加不敢放手去打了。
郑卫国沉默片刻,遗憾地说:“看来中条山一时半会儿想做成活眼儿是不太容易了。”又问道:“我们建的那个厂还顺利吧?”
所谓建厂的部队实际上去采矿。华北的铜矿很少,其中开采较为方便,又比较安全的就只有中条山了。所以郑卫国就以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名义在中条山建了一个军办矿产,并表示要分给卫立煌两成干股。这是利国利军的大事,卫长官干脆加投了几十台机器和十万大洋股本,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产出则由双方对半分账。
张处长忙道:“是的,有卫长官支持,开矿非常顺利。而且铜矿开采、冶炼、轧制都比较简单,最多一个月就能正式出产子弹壳了。”
郑卫国点点头,满意地说:“嗯,这就好!这支部队我看以后还要扩大,争取办成一个万人规模的警备旅。这样一旦中条山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好及时插手。”
周参谋长忙劝道:“这不好吧,总座。卫长官对您有提携之恩,对我们也最为友好,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让卫长官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就不好了。”
程政委也表示反对。毕竟卫立煌是**将领中对中g最友好的了。一口气配发100万发子弹,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样的人自然属于团结的范围,怎么能给人家上眼药呢?
郑卫国摆手笑道:“你们误会了,这件事情肯定要先征得卫长官的同意。我会抽时间亲自去一趟中条山。有些事情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有卫立煌在自然中条山问题不大。纵然进攻乏力。防守还是可以撑一阵子的。可郑胡子却知道卫立煌与中g走得太近了。迟早会被委员长调走。情况类似的还有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如果现在不未雨绸缪,到时候再准备可就来不及了。而且郑胡子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就是华北一体化。当然。这个计划目前阻力太大,只能慢慢来。
李副参谋长插嘴道:“总座,诸位,我看中条山那边不急,倒是我们冀中面临的压力更大。现在包头的形势已经没那么紧张了,我们是不是要把第63军要撤回来?”
第63军经过几昼夜的急行,目前已经赶到晋察冀北部,也就是所谓的察南地区。这里离张家口很近,可以直接威胁驻蒙军的司令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包头的攻防战,却迫使驻蒙军不得不把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又调回了张家口,有力地策应了绥西的战事。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先等一等吧!”
一等就是几天,日军在中条山与我军形成对恃之后,又在察南、绥远一带与**各部混战。与此同时,对冀中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一来,要求撤兵的人也就要越来越多。郑卫国也开始动摇起来。到底撤还是不撤?不撤的话,万一包头没保住,却让冀中蒙受巨大损失可怎么办?
就在双方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周参谋长突然飞舞着一封电报,兴奋地嚷道:“诸位,诸位,不用争了,包头前线传来最新情报,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