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84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284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大部分身管火炮(山、野、重、高)用的都是钢炮弹,所以光炼灰口铁也没用,必须得有钢材。目前兵工厂生产山炮炮弹用的都是轨道钢。这种钢材比炮膛钢要软得多,加工起来也很方便。只是要从铁路上扒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铁路那是日军的命根子啊,想扒就得跟鬼子拼命。毫不夸张的说,每一段铁轨都是用命换的。
程政委说:“司令员不是从委员长那里要来了一批钢锭么?”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是要了不少。可那个孔胖子办事太不爽利了,现在到货才十几吨。”说着说着就有些恼火,忍不住摊开双手骂道:“你们说这种人害人不?”
那批钢锭其实是阎老西儿在战前从捷克斯柯达兵工厂买来的。本来想抢在日军全面侵华之前造出一批大炮来,可没想到物资刚到香港战争就全面爆发了。没过多久,太原沦陷了。虽然从兵工厂抢运出一千多台小型机械,但造炮是不可能了。老西儿心想不能白白便宜了日本人,就当作顺水人情送给了中央。
这批钢锭数量极大,有资料说高达二十五万吨。从当时各国的钢产量来看,这个数据似乎有些夸张,况且老西儿进的还是炮钢,斯柯达只怕也拿出来这么多。当然,即便没有二十五万吨,也不是小数。
抗战前几年,军政部兵工署还能造点武器、炮弹啥的,用的就是这个钢。质量还行,产量也还过得去。
遗憾的是,孔胖子当年只顾发国难财,竟然没把这么重要的战略资源抢运到大后方。兵工署每次要用时,才从香港拉一点回来,结果剩下的一大批在42年香港沦陷以后全便宜了日本人。研究国府抗战时期的军工生产就会发现,42年以前还是能造的钢制产品的,可42年以后几乎在猛然间陷入了停顿,就是因为断了这最为重要的原料。
郑卫国打听到这个情况之后,就跟孔胖子做了一批交易,以十倍的运价请他运到华北来。征得委员长同意之后,孔胖子立马就乐颠颠地答应了。现在这批钢锭已经有部分送到了平安县兵工厂,尚在测试其性能。
冯军长一听,不管孔胖子如何,先欢喜道:“总座,这么说咱们也能造六零炮了?”
郑卫国笑道:“你问参谋长,这事儿是他在管。”
周参谋长解释道:“我们参谋部合计了一下,认为这么好的钢(斯柯达的炮钢当世第一)造迫击炮太可惜了。现在正想办法造步兵炮或者山炮。当然迫击炮我们也在造,有60炮也有82炮,用的也是轨道钢,性能估计跟八路军的差不多,技术上倒是可以互相借鉴一下。”
程政委点点说:“左副参谋长也是这个意思。司令员和参谋长可别小看八路军的兵工厂,生产能力因为机械配置不齐,可能不如我们,但设计能力只怕要在我们之上。”
郑卫国呵呵一笑,点头说:“嗯,这个我信!”
都说土八路,土八路,其实八路洋气得很,队伍里喝过洋墨水的专家比兵工署那帮不着调的家伙强多了。就拿八路军的军工来说,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有国内高等学府的教授和学生,有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还有根据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其中仅名头响亮的就有100多位。
像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毕业的电气工程师程明升,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张芳,北平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郑汉涛、牛治华,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学生高源、李守文等等。人员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这些“洋专家”以外,还有党组织从各地搜罗来的奇人异士,比如阳城豫晋游击支队修械所的韩忠武等人甚至还用手工抠出过几枝手提冲锋枪来。这水平若放在解放后,估计也是传说中“八级工”的水平了。
这些情况郑卫国是知道的,周参谋长却有些不服气,说:“规模可能比咱们兵工厂大点儿,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只怕有所不如吧!程副司令可能不知道,咱们兵工厂可是有德国技师的!”
程政委不以为忤,笑道:“不信是吧,参谋长要不要试试八路军造的这些武器?”
周参谋长说:“好啊,刚好兵工厂送了一批样品到装备部,要不拿来比试一下?咱们可说好了,要是程副司令带来的样品没咱们自制的好,您可得请吃饭。”
程政委笑道:“行,要是我们自己兵工厂生产的东西更好,输了我也高兴。”


 第三百六十章 设计

射击场上,冯军长端起一条步枪瞄准了百米开外一个空酒瓶。呯,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同时对面的酒瓶也应声碎裂。
“打得好,冯军长好枪法!”大家都鼓起掌来。
冯军长裂嘴一笑,摆手说:“运气,运气,当然这枪也不错。”说着一拉枪栓又连开了四枪,打中了三个酒瓶。只有一个没有正中目标,但弹头也从酒瓶旁边擦过,将其从木桩上扫落在地。
这枝步枪是晋察冀兵工厂制造的,名为五四式步枪。在结合各种七九口径步枪优点的同时,又引入了俄式武器可靠性强的理念。看起来虽然有些粗犷,但在四百米以内的精度很高,性能跟巩县、金陵等兵工厂生产的中正式步枪相比也毫不逊色。
当时样枪造好之后,恰逢八路军朱总司令前往兵工厂视察。工人们为了表达对老总的敬仰,就提议把这种新造步枪命名为朱d式步枪。朱老总觉得不合适,说受之有愧不肯答应。最后有人打了圆场,说朱老总不是刚过了五十四岁生日吗,就叫五四式吧,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也算是郑胡子带来的一点儿蝴蝶效应吧。本来历史上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厂建设较晚,抗战时期规模也比较小,跟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没法比。但在这个时空里,郑胡子伙同八路和傅作义将军瓜分了阎老西儿的太原兵工厂。晋察冀离太原最近,得到的好处也是最多。好一点的机器几乎都搬过去了。
由于拥有大量机械和原太原兵工厂的工人,晋察冀兵工厂规模和产能都很大。到目前为止这种五四式步枪已经生产了数万枝,若非受制于原料,还能造得更多。并且通过战场检验和工艺上的不断调整,性能也是越来越好。
等冯军长打完,郑卫国接过看了看,又用手指轻轻触摸了一下枪管,赞许道:“嗯,确实不错!那第二枝步枪谁来演示?”程政委忙道:“这枪我熟,就让我来吧!”说着拿起第二枝步枪压上五发子弹。呯、呯、呯。连开三枪。非常干净利落,连下三城。待杀得性起,突然大吼一声杀,将枪身一甩。一柄三菱刺刀嗖的一声便亮了出来。
周参谋长眼睛一亮。笑道:“这个设计不错。白刃战能够节省不少时间。”
这枝步枪是129师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口径采用的是毛瑟七九式,但技术上吸收了不少日式步枪的特点。比如枪身修长。类似于三八大盖;刺刀类似于日制四四步骑枪,平时折叠收于枪管之下,战斗时按住键钮一甩而出,非常便捷;瞄准具也采用了日式机步枪的照门,可以使用概瞄的方式射击,同时还吸收了捷克步枪准星的优点,在精确瞄准时还可以修正风偏。仅机械瞄准器具而言,几乎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故彭老总称其为“天下第一准星”。
若按原来的历史轨迹,八一式马步枪还要等到39年才能研发成功。开始没有名字,长短又介于马枪和步枪之间,所以叫做无名式马步枪。直到40年8月1拿到延安展览,深受与会者好评,才被定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但现在八路的军工实力翻了数倍,在没有技术障碍的情况下提前搞出来也不足为奇。巧合的是这在个时空里尽管提前了两年,但还是被命名为八一式,冥冥中似乎有所关联。
听周参谋长赞赏不已,程政委略显得意,将刺刀收起又连开两枪,孰料这回竟是一枪不中,甚至连酒瓶儿的边都没擦着。“咦?不应该啊!”程政委感觉有些奇怪,又重新装上五发子弹,可还是没能打中。
众人也感到奇怪,都围了上来,但研究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郑卫国说:“让我来试试!”
程政委忙装好子弹递了过来。
呯!郑卫国第一枪也走空了。呯、呯,又是连续两枪。这回却打得很准,剩下的两个酒瓶都被击碎。
周参谋长笑道:“总座想必是找到原因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轨道钢太软,甩过刺刀之后瞄准具就被带偏了,必须重要校正。”
冯军长有些懊恼,说:“唉,说了半天还是缺钢。校枪倒是不难,就怕连续作战时来不及调整。”
郑卫国安慰道:“钢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咱们接着打枪,先不说这些烦心事儿!”说着拿起了最后一枝步枪,就是有两个枪管的那枝。
杨教授推了推眼镜,笑问道:“司令员看出这枪的奥妙了吗?”
郑卫国笑道:“猜出来一点,还要验证一下。”说着从弹匣里取出一排子弹压上,跟前面的两种步枪不同,这种步枪用的是日制六五弹。
呯!刚摆上的瓶子瞬间被击落。与此同时,一枚弹壳噌的一声从弹仓内跳出来。
柱子一直在盯着看,忍不住惊呼道:“这枪能自动退膛!难道是半自动步枪。”
冯军长猛然醒悟过来,抚掌笑道:“我就说这枪看着奇怪,原来另外一根枪管是当作导气管用的。这个设计真是绝妙,绝妙啊!”
周参谋长也是一脸惊讶,忙对程政委说:“怪不得程副司令说八路军工设计出众,果然如此。”
程政委点头说:“嗯,确是有好几个非常优秀的武器专家,不能小觑。”
周参谋长低声道:“能挖过来吗?”
程政委嘿嘿一笑,冲郑卫国呶呶嘴,笑道:“那就要看司令员的本事了。”
正说着,又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原来郑卫国五发全中之后,又装满子弹打了五发。并再次全部命中。证明这种步枪不仅设计理念新颖,还达到了实战要求。
周参谋长又问道:“老程,这枪是谁设计的?”
程政委说:“是120师兵工厂的工程师温承鼎同志在38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发的。”
历史上这种步枪直到44年才研发出来,定型后不久120师政委关向应不幸病逝,为了纪念关政委,就命名为向应式。现在关政委活的好好的,就以发明人温承鼎的名字命名为承鼎式半自动步枪。
温承鼎当时估计是想制造捷克式轻机枪,苦于根据地兵工厂条件简陋生产不了导气管,只能用废旧枪管代替,利用活塞导气式原理直接推动拉机柄复进上膛。为了应对枪口上跳的问题。又在枪口位置增加了防跳器。
周参谋长羡慕地说:“人才难得啊!”
这边小声议论时。那边又将迫击炮一一摆好,准备试射了。首先试射的是晋察冀兵工厂研发的82毫米迫击炮,是金陵兵工厂82迫击炮的山寨产品。柱子上前来了一个三连发,射速和命中率都非常不错。更为难得的是。炮弹也是由晋察冀兵工厂自产的。唯一的缺陷就是碰炸引信不过关。只能选择定时引信。在实战中有可能提前或者延后爆炸。
郑卫国上看观察了一下,赞赏道:“除了稍重一点,和炮弹引信需要改进以外。别的地方已经不在金陵产的82迫击炮之下了。”
冯军长点头说:“嗯,这种迫击炮炮筒稍长,精度比金陵兵工厂的还要好一些。如果能加上膛线就更好了。”
杨教授解释说:“其实晋察冀兵工厂有能力加工膛线,只是线膛迫击炮使用寿命短,成本也要高出许多,所以综合考虑之后就沿用了滑膛迫击炮的设计。”
试完82炮以后,又测试了一下129师兵工厂生产的60炮。这种迫击炮的特点是即能曲射,又能平射。在曲射时采用迫击方式,炮管与地面夹角在45度以上就可以利用炮弹自身重力击发。在平射时则利用炮筒下端的尾管,尾管里面设有拉发装置。使用时让炮身倾斜,并将炮弹慢慢滑入,然后一拉绳子,尾管里的撞针就能击发炮弹上的底火。
程政委亲自给大家演示了一翻,曲射时射速很快,而平射时则很准,百米之内甚至精确地从炮楼的射击孔里飞进去。
120师研制的50毫米迫击炮也有类似的功能。当然,这种武器叫掷弹筒可能更准确一些,因为它的击发方式是按发(用按按钮的方式击发),而非迫击(利用炮弹重量撞击撞针击发底火,迫击炮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相对于50毫米超轻型迫击炮而言,这种武器具有曲平两用的优势。相对于日制50毫米掷弹筒而言,它的稳定性和精度更好。
周参谋长愣了半晌才失笑道:“怪不得老程敢跟我打赌,这样的点子我们工人累死都不出来。”又对装备部一名军官吩咐道:“去,把我们兵工厂生产的装备搬上来!”
由于不缺乏步枪,平安县兵工厂就只生产了四种掷弹器材和60、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