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79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79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尚未接到陆奥宗光的复电,广岛之御前会议业已举行。当时,尚留在广岛的重臣,除伊藤博文外,仅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和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二人。伊藤提出了三种方案,以供与会者选择:“第一,即使不幸增加新的敌国,仍断然拒绝俄、德、法之劝告;第二,召开国际会议,将辽东半岛问题交该会议处理;第三,完全接受三国劝告,以恩惠的方式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出席者经反复讨论,认为第一方案难以实行。因为从力量对比来看,日本是难以同三国抗衡的。

当时,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全部开往辽东半岛,联合舰队亦都派往澎湖列岛,不仅国内“几成空虚,而且从去年以来经过长期战斗的舰队以及人员、军需等均告疲劳缺乏”。注7据日本得到的情报,俄国为了应付万一的事变,正向远东边境派遣了一支二万九千五百人的军队。注8同时,海参崴已被宣布为“临战区”,黑龙江北岸一带也正在进行战争准备,侨居海参崴的所有日本人都被集中在大约日本里数一里半的地方,等待撤退的命令。注9此时,俄国已下令停泊在日本港口的所有舰艇,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好随时起锚出港的准备。并在神户和烟台各聚泊数舰,进行示威。注10德、法两国的军舰也开到黄海活动。俄国代理海军大臣契哈乞夫声称:“我国太平洋舰队相当强大,在精神上对日本海军就占了优势,并且它还毫毛未损。在不冒险作大规模海战时,它目下即能截断日本的交通。”注11因此,伊藤在御前会议上问道:“抵抗这些国家启开战端,是否确有把握?”然后,又自己回答说:“无论如何,现时是不可能的。”并进一步陈述其理由:“他们的舰队有十二万吨,而我方的军舰连缴获的都算上才八万吨。不仅吨数不及,而且我舰在一年间连续奔波于海上,大部分受了伤。况且,他们还有四艘铁甲舰,如用来切断我之后勤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打仗。”注12情况既然摆清楚了,于是一致认为:“现在不仅对三国联合的海军无法应付,即单独对抗俄国舰队亦无把握。所以,目前决不可与第三国失和,增加新的敌国决非上策。”出席者又讨论到第三方案,认为此方案“虽然足以表示气度宽容,但未免过于示弱”。注13也是不可取的。讨论到最后,也拿不出别的良策,只好决定暂从第二方案,即召开国际会议来处理这个问题。

御前会议后,伊藤博文当晚离开广岛,于二十五日清晨赶到舞子。伊藤向陆奥宗光出示御前会议的决定,并征求意见。此时,适大藏大臣松方正义、内务大臣野村靖亦由京都至舞子,遂与伊藤围坐于陆奥病榻之旁,再次议商对策。陆奥仍主张首先拒绝三国的劝告,以现三国将采取何等行动,俟探明其真意后,再在外交上采取相应的对策。然而,伊藤反驳道:“此时如不预先推测其后果,就毅然拒绝三大强国的劝告,岂是识者所为?且从去年以来关于俄国的行动现在不须探究其真意的深浅,就十分清楚了。如果由我故意挑发,正好给他们以适当的口实,其危险就更大了。况在危机一触即发的时刻,即使采取外交上相应的对策,恐也无法挽回。”

松方、野村亦皆赞成伊藤之所见。陆奥撤回自己的意见,但不同意召开国际会议的决定。他指出:“这种问题一旦交付国际会议处理,则各国要主张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是必然之势。会议能否真能只限于辽东半岛一事亦成问题,在讨论中可能节外生枝,各国互提种种条件,很可能使《马关条约》全部归于破灭。这和我国招引欧洲大国新的干涉同样是失策。”伊藤和松方、野村均以陆奥之说为然。那末,如何处理这个紧急问题为好?四人经过反复斟酌,认为:日本当前除面临着俄、德、法三国干涉的棘手问题外,还存在着与中国和战未定的问题,倘若与三国的交涉旷日持久,中国或许乘机不批准条约,从而使《马关条约》成为一纸空文,亦未可料。会议最后决定,“对于三国纵使最后不能不完全让步,但对于中国则一步不让。本此方针贯彻到底,这是目前的急务。”注14当夜,野村即由舞子赴广岛,将舞子会议的决议奏明睦仁天皇,得到裁可。

舞子会议结束后,陆奥宗光当即发一电训给西德二郎:“中日媾和条约现已经我皇上批准,放弃辽东半岛实难办到。希贵公使请俄国政府对此项劝告重加考虑,如俄国政府不欲损害日俄两国间一向存在的亲密友好关系的话。且望告以日本将来虽然永久占领辽东半岛,亦不致危及俄国利益。关于朝鲜独立,日本政府一定满足俄国的要求。”注15陆奥亦知此举之无益,盖欲以此先稳住俄国,再施展纵横捭阖之术耳。同时,他又指示林董,通过德、法两国公使探明两国政府的真实态度,以便从中离间,达到瓦解三国联合的目的。当天,林董趁法国公使哈尔曼来外务省之机,试探其口气。哈尔曼说:“本公使虽不知三国联合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然可断定多半出于欧洲之策略。”又谓:“法国本来对日本始终怀有友好之情,乞将比意密告外务大臣。”根据同哈尔曼的谈话,林董认为:德国行动特别积极,实出于其策略的需要,即“取悦于俄国,使其矛头转向东方,并将欧洲之灾祸转嫁于日本”;法国乃是“为了不失俄国的欢心,虽非情愿,亦须追随其后”。注16俄国是三国联合的核心,关键是俄国态度的转变。

于是,陆奥宗光起草了一份答复俄、德、法三国公使的备忘录:

“如中国政府同意:一、批准并在指定日期互换条约;二、偿还附加赔款;三、在日本撤离后永远拆除在旅顺口的防御工事;四、暂时占领辽东半岛作为担保;五、中国政府承担这一占领费用。日本政府考虑到友好的建议,同意放弃永久占领辽东半岛。”这是准备拖到俄国态度十分强硬时才使用的。林董收到这份备忘录后,立即电复陆奥说:“洞悉贵大臣苦心计划安排之情,本官保证将拖延答复一事处理得当。请放心。”注17

但是,俄国政府的态度并未转变。四月二十七日,西德二郎回电称:“本公使根据四月二十五日电示,昨日与俄国外交大臣曾作长时间之辩论,努力使该政府对我请求作出有利之答复,该大臣似稍有所动,并答应将再请示俄国皇帝之旨意。然今日该大臣向本使声称,俄国皇帝以日本之请求并无撤消俄国劝告之充分理由,故不能予以同意。并风闻俄国政府目前已将运输船派往敖德萨,正在准备运送军队。因此,预料俄国之干涉,性质重大,应预作准备,以资安全为要。”注18日本政府企图瓦解三国联合的计划虽然破产,但仍然不肯死心,还在继续拖延答复,另谋其他对策。

为了对付三国干涉,日本政府在试图瓦解三国联合的同时,还在极力拉拢英、美、意三国,以便组成反干涉的联合阵线,以对抗三国的干涉。先是,陆奥宗光于四月二十三日致电加藤高明,命他摸清英国政府的态度,并促使英国站于反对俄、德、法三国的立场。二十四日,加藤回电,引述了金伯利的如下一段对话:“目前英国政府所遵循的唯一方针,是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事态的发展。因为此事关系英国的利益要比三国大得多。日本必须自己决定,根据以往的事实,看起来日本是可能做到的。”注19金伯利的谈话,使日本政府产生了错觉,相信英国是能够援助日本的。于是,陆奥于二十六日向加藤发出了《关于对英政策之训令》。其中,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作出如下解释:

“一、日本政府对于朝鲜国独立,如其事仅限于本国,将真诚地使欧洲各国得到满足。

二、日本政府将于辽东半岛以营口及另外一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口。其国境通过税之税率,将比普通海关税低廉。且另一港口终年无封冻之虞,船舶自由进出。因而辽东半岛之占领,对欧洲商业之利益不容怀疑。

三、对该半岛之占领,不能认为威胁北京。退一步说,即使威胁北京,或与清国之生存攸关,但清国如能铺设铁路,则足以防御其危难而有余。

四、虽然与清国国境相连,而征诸区划清楚、分界正确之欧洲各国经验,亦无威胁东亚和平之虞。因此,只要正确划定国境线,则日本政府不认为有与清国难结善邻之交和难保和平之理由。”

这是日本投给英国的新诱饵!陆奥特别指示加藤:“将上述让步提案,极其秘密地提示给英国外交大臣,并陈述以下之事:关于本次事件,日本政府承认英国利益超过其他欧洲国家利益之事实。故于第二项中,特别努力调整此等利益。”在训令的最后,陆奥还令加藤“探听英国政府之真实意见”,问明究竟“日本能够希望从英国得到何等援助”。注20

同一天,陆奥宗光又电栗野慎一郎向美国政府转达以下意旨:

“当此之际,日本政府对美国的友好意向深为感谢。日本政府虽毫不欲将友邦合乎情理之异议置诸度外,但目前放弃辽东半岛实属至难。因为由清国割让该半岛之条约,不仅已经我国皇帝陛下批准。而凡日本政府视其情况亦不能认为有放弃之必要。若美国能借以前曾为和平进行友好斡旋之便,进一步特别劝告俄国对永久占领辽东半岛表示异议一事加以重新考虑,日本政府相信该事件将得到完满结束。日本政府惟恐俄、法、德三国之活动将诱使清国毁弃条约,以致再开战端。欲尽可能避免此种结果,日本政府切望美国给予友好援助。”注21

四月二十七日,栗野慎一郎和加藤高明都按本国政府的指示进行了活动,但皆未得到明确的答复。美国国务卿格莱星姆对栗野说,“只要与美国之局外中立不相抵触,将援助日本。”并且明告栗野:“将指令驻华美国公使劝告中国政府批准条约。但其细节需要与总统商议。”英国外交大臣在答复加藤关于“日本能否事先期待英国之援助”的提问时,虽然指出日本“提出之让步无论如何亦不能使俄、德、法三国满意”,但仍然表示:“英国希望和平,当然不愿意看到日本与欧洲各国大动干戈,亦不欲使日清战争继续下去。

因此,英国将努力不放过解决目前困难的机会。”注22格莱星姆明显偏向日本的谈话和金伯利关于英国将努力解决目前困难的表态,都使日本对反干涉增加了信心。

与此同时,日本驻意大利公使高平小五郎根据政府的指令,也在大肆活动。不久前,高平同意大利外交大臣布朗克曾进行过一次十分深入的交谈。在那次谈话中,布朗克以个人的意见,向高平建议说:“外国干涉至不可避免时,余将努力使意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之。但以上所述之事,须看日本国在清国之割让土地上奖励有关意国利益之工商业发展,从而给与意国政府以方便条件而定。”并补充说:“意国对东亚并非抱有任何有关领土要求之意,惟希望得到通商方面之奖励。”注23因此,高平对于争取意大利政府的支持,是颇具信心的。四月二十七日,高平再访布朗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布朗克极为秘密地对高平说:“德国希望与意大利合作,而意大利对此加以拒绝。德国此次策动之真实用意,在于从战略上切断欧洲大陆之法俄同盟,而最终使法国处于孤立地位。然而,又不能允许德国与俄国的合作逞其威力,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其势力。在此种情况下,如能使英、意、美三国联合起来,站在日本方面则干涉问题将不至成为严重之大事而得到解决。但日本必须首先请求此三国与之合作,然后意大利将乐于劝诱英、美两国。缘此次事件,原来既颇具戏剧色彩,故德国与意大利得不抵触三国(德奥意)同盟,而彼此立于反对之位置。”他甚至表示;“在必要时,意大利可将其军舰派往远东。”注24布朗克对反干涉的态度十分积极,竟说出了高平藏在心里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陆奥宗光得知意大利政府的态度后,欣喜异常,于四月二十八日致电伊藤博文,“据昨夜高平之电报,欧洲各国之争论似终于趋于一致。现今如由此再进一步,德国或将与俄国分手,亦未可知。”并重申自己的观点说:“本大臣认为,我们可坚持到底;待到最后万不得已时,才改变我之外交政策。如此方为上策。”随后,他即指示高平小五郎:“阁下可会见意大利外交大臣,请求该大臣将德国政府之真实意图告诉英国,促使英国下决心帮助日本。并请其尽力劝告清国迅速批准条约。此事可秘密地通知驻英公使及驻美公使。”但是,日本政府过高地估计了意大利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意大利在欧洲列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