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59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59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二军向大连湾集中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重新进行了改编,将战舰编为五队:本队,包括松岛、千代田、桥立、严岛四舰;第一游击队,包括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第二游击队,包括扶桑、比睿、金刚、高雄四舰;第三游击队,包括大和、武藏、天龙、海门、葛城五舰;第四游击队,包括筑紫、爱宕、摩耶、大岛、鸟海五舰。登陆前,日本海军制定了周密的掩护陆军上岸和协同陆军作战的《联合舰队作战大方略》。其中,包括《护送陆军登陆荣成湾计划》、《鱼雷艇队运动计划》和《诱出和击毁敌舰计划》。《护送陆军登陆荣成湾计划》共三十二项,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联合舰队运送陆军登陆之前,第—游击队到登州海面游弋,并实行炮击,次晨到登陆地点与大队会合。

二、联合舰队主力在护送运兵船到达荣成湾之前,八重山等舰已达山东成山头,宜速派兵上岸,切断清军电线,并侦察附近敌情。

三、在护送运兵船途中,若与清国舰队遭遇,本队、第二游击队及鱼雷艇应放弃对运兵船的护卫,直攻敌舰,以使第三游击队护送运兵船到达目的地。

四、登陆之日,本队、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和鱼雷艇队,全力驶向威海卫,以牵制清国舰队,使其勿妨我兵登陆。夜间,除鱼雷艇队外,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应泊于成山头洋面,以防清国舰队逃走;第三、第四游击队,以及特务舰和通报舰,宜泊于陆军上岸处,专门防御鱼雷艇。

五、陆军进攻南帮炮台时,筑紫、赤城、摩耶、爱宕、武藏、葛城、大和、岛海八舰须加以配合,除炮击南岸炮台外,还应炮击刘公岛东侧炮台和日岛炮台,以为陆军声援。若有清舰出港,则诱出洋中以击之。筑紫等舰各训练陆战队,以伺机登陆夺取刘公岛。第一、第二水雷艇队须与舰队主力同进退,第三鱼雷艇队则泊于威海卫南口之南岸炮台附近,若陆军陷南岸炮台,而清舰尚不出口,应趁夜间破坏港口防材,奋前突进,以击沉敌舰。

六、陆军若占领威诲卫南岸炮台,宜利用其炮台之大炮,以击刘公岛、日岛炮台及港内之清舰。

七、陆军之运送分三批:第一批在十九日;第二批在二十日;第三批在二十二日。第一批运兵船以护卫舰送之,第二、三两批不再护送。注5

《鱼雷艇队运动计划》包括三项:

一、登陆的当天夜晚,第一艇队(六艘,司令为饼原少佐)在威海卫港外实行警戒;第二艇队(六艘,司令为藤甲少佐)以鸡鸣岛为锚地,对鸡鸣岛以北二、三海里处实行警戒;第三艇队(四艘,司令为今井大尉)对荣成湾实行警戒。

二、次日夜间,第一艇队执行对荣成湾警戒任务;第二艇队对威海卫方向实行警戒;第三艇队对鸡鸣岛实行警戒。

三、第三夜及以后,各艇队按上述顺序轮流执行警戒任务。

《诱出和击毁敌舰计划》包括七项,其主要内容是:

一、敌鱼雷艇若冲出威海卫港,应尽可能将敌艇诱至鸡鸣岛附近,然后我以两个艇队配合,击毁敌鱼雷艇。

二、敌舰若从威海卫港内驶出,在威海卫执行警戒任务之艇队应隐蔽破坏敌舰。

三、各艇队以鸡鸣岛以东海面为集合地点。鱼雷艇对敌舰发射鱼雷后,应立即返回集合地点,通知支援艇队。鸡鸣岛之支援艇队接到通知后,即向敌舰方向前进并破坏之。注6

日军为攻占威海卫,曾经准备了两手,即在海陆配合攻取之外,还想釆用诱降的办法,以达到消灭北洋舰队的目的。在伊东祐亨主持的一次海军作战会议上,有的参谋官提出:“覆其根本,宜备敌国舰队出击及其遁逸,务不损我舰,不使敌舰沉没。待及弹竭粮尽,土气沮丧,以令丁提督降。”注7伊东颇以为然,即策划对丁汝昌实行诱降。他派参谋长海军大佐鲛岛员规到金州城,向大山岩提出诱降丁汝昌的计划。 十二月十日,伊东又亲自访见大山岩,商谈诱降的具体办法。大山岩亦表示赞同。于是,由国际法顾问、海军教官高桥作卫起草致丁汝昌的劝降书。高桥起草了两份劝降书:一为中文;一为英文:劝降书从侵略者的立场出发,颠倒是非,挑拨离间,极尽劝诱之能事。其中文劝降书曾博得许多日本侵略分子的齐声喝彩,赞其“情理兼备,洵为不朽名文”。注8两份劝降书草拟后,几经斟酌,大山岩选定了英文的一种。中文劝降书劝丁汝昌“弃小节而全荣名”,效法李陵之降单于,而李陵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个不光彩的历史人物,所谓“弃小节而全荣名”的行为又是为中国人所鄙夷的,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可能是大山岩弃之不取的主要原因吧。

其英文劝降书之内容如下:

“大日本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祐亭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其友人安得不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垂谅焉。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邦家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冶,皇图永安,抑亦何难?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切愿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阁下幸垂听纳焉。

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例甚多,固不待言。法前总统末古末哑恒曾降敌国,以待时机,厥后归助本国政府,更革前政,而法国未尝加以丑辱,且仍推为总统。土耳其之哑司末恒拔香,夫利加那一败,城陷而身为囚虏。一朝归国,即跻大司马之高位,以成改革军制之伟勋,迄未闻有挠其大谋者也。阁下苟来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优容。盖我陛下于其臣民之谋逆者,岂仅赦免其罪而已哉?如嘎本海军中将、大鸟枢密顾问等,量其才艺,授职封官,类例殊众。今者,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成名赫赫之人,其优待之隆,自必更胜数倍耳。第今日阁下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依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抑或蓄留余力,以为他日之计乎?

从来贵国军人与敌军往返书翰,大都以壮语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强,或蔽其弱,以为能事。仆之斯书,洵发于友谊之至诚,决非草草,请阁下垂察焉。倘幸容纳鄙衷,则待复书贲临。于实行方法,再为详陈。谨布上闻。”注9

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九日,即日军开始登陆荣成湾的前一天,大山岩派第二军参谋陆军步兵少佐神尾光臣和他的法律顾问有贺长雄,携带英文劝降书到松岛舰,传知大山岩的意见。于是,此劝降书由大山岩和伊东祐亨连署,以表示负责。几天后,以伊东祐亨单独落款的形式,由英国军舰塞班号转致丁汝昌处。丁汝昌接书后,毅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劝诱。

日军头目的劝降虽遭拒绝,但并未放弃“务不损我舰,不使敌舰沉没,待及弹竭粮尽,土气沮丧”的作战原则。日军进攻威海卫的基本战术是:“利用第二军所略取诸堡垒,与舰队相策应,欲以击清国舰队。即以西部半岛诸炮垒(指北帮炮台)悉破坏,不复用之,独修理温泉汤诸堡垒(应指南帮炮台),以攻刘公岛。诸队(指日舰本队及各游击队)即据阴山口(皂埠口)为根本,连朝出诸舰于港门(指威海卫南北两口),更互监视清军举动。”注10后来,日军就是靠这种围困的办法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日军既准备妥当,便开始向山东半岛进犯了。

注释:

注1 日本海军军令部:《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下卷,第5页。

注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纪》第11卷,第367页。按:原文“英国人”作“外国人”。兹据《八重山舰长平山藤次郎海军大佐的侦察报告》校改。

注3 东亚同文会编:《对支回忆录》下卷,列传,《关文炳传》,第449453页。

注4 《八重山舰长平山藤次郎海军大佐的侦察报告》。见《日清战争实记》第17编,第3334页。

注5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63-366页。

注6 《联合舰队作战大方略》,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8387页。

注7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2卷,第388页。

注8 黑龙会编:《东亚先觉志士记传》下卷,列传,第287页。又,中文劝降书全文见东亚同文会编:《对支回忆录》下卷,列传,第708711页。

注9 Admiral Ito's Letter to the late Admiral Ting.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82-83页。译文载《中东战纪本末》第5卷。收入《中日战争》(1)第195-197页。

注10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21卷,第388页。 
 
 
 
 

 

 

 

 
  
 
 

 

 



 四 日军登陆荣成湾和荣成失守  

 
 
日本大本营之所以批准从荣成湾登陆的方案,是因为关文炳实地调查后所写出的报告是有说服力的。他说:“从荣成湾到威海卫距离不过十七里注1,先在荣成湾备好远征陆军由陆路前进,拊威海卫之背,舰队由正面进逼,以击威海卫诸炮台,海陆配合,前后夹击,使彼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此余设想攻占威海卫之最易方法也。”不过,他又指出:“此间道路高洼不平,且狭窄弯曲,行旅为之却步,行军必更困难。……如此道路,能否派遣陆军,因不在其职,甚难确言。故此事应由本省与陆军省议商,派遣负责之陆军将校勘察之,则能否行军即有所了然,于将来釆取何等方略必大有裨益。”注2因此,日本大本营对进攻威海卫后路的计划尚感到无完全的把握。在荣成湾登陆之前,曾传令曰:“敌舰队在威海卫港口,陆军在威海卫及其近旁者当不下一万二千人,因我军与舰队联合,欲从荣成龙须岛旁攻之。贵官等宜速取荣成湾侦察威海卫诸道,以查敌状。”注3于是,日军几次乘船至龙须岛附近登岸,进行侦察,不仅了解了到威海卫的道路情况,而且“得威海、成山兵防状以去。”注4

根据作战计划,在日军登陆荣成湾之前,日舰第一游击队先对登州进行了牵制性的炮击。一月十八日,第一游击队司令官鲛岛员规奉命执行炮击任务。其目的是制造“声东击西”的假象,以牵制山东半岛西部的清军不至全趋东面。是日拂晓,鲛岛率第一游击队之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从大连湾起航。午后二时四十分,日本三舰将近登州海岸,减速行驶。三时,日舰以十五公分炮开始炮击,炮弹落入城内造成两处起火。清军立即备战,从府城东门外海岸发炮还击,但因炮力不足,其中多数炮弹未到敌舰即已落海。四时零五分,炮声停息。日舰驶向鼍矶岛停泊。当天,李秉衡接报,电饬“各营连夜整队严防”。注5一月十九日下午一时四十五分,日舰再次炮击登州。从日本军舰上观察,登州“府城守备严逾昨日”。“丹涯(崖)山炮台俄发大炮,诸炮台皆齐发射,势颇猛烈。”注6步营也“出队分伏沙堤长城迎敌”。注7丹崖山旁水城上旧有明代防倭铜炮一尊,名曰镇海侯,乃抗倭英雄戚继光所铸,总兵夏辛酉命“遽发是炮击之”。注8炮弹“过吉野舰侧,远落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