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24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24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火网,但已无力战斗,只得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的信号,向南驶逃。

赤城本是一艘炮舰,速力更为迟缓,不能随本队而行,落在最后,陷于孤立地位。当比睿驶至定远正前方时,赤城还位于其左后方。比睿穿过中国舰群后,北洋舰队左翼诸舰又向赤城驶来,发炮猛击,赤城中弹累累,死伤甚众。一点二十分,“旗舰定远后部十五公分克虏伯炮弹击中亦城舰桥右侧之四十七公厘速射炮之炮盾,打死一号炮手、一等水兵宫本丈太郎及二号炮手,三等水兵椋木繁治,弹片打穿正在观看海图之坂元舰长头部,鲜血及脑浆溅在海图台上,染红了罗盘针。”注21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死后,航海长佐藤铁太郎大尉继续指挥。赤城又接连中炮,死伤达二十八人。“舰上军官几乎非死即伤。”注22于是,赤城转舵向南驶逃。来远尾追,连连发炮,先击倒赤城的大樯,又中其舰桥,击伤赤城代理舰长佐藤铁太郎。直至下午两点三十分,赤城才逃出作战海域。

在海战的第一阶段中,定远先发制人,打响黄海海战第一炮。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北洋舰队右翼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成为日舰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的目标。二舰以弱抵强,连伤敌舰,终因强弱悬殊,中弹起火,或沉或毁。而北洋舰队亦将敌阵冲断,重创敌舰比睿、赤城,使其无力再战,而逃出战列。

注释:

注1 《坪井航三关于黄海海战的报告》,《中日战争》续编,第7册。注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7卷,第251一252页。注3

《中倭战守始末记》第1卷,第15页。 注4

《高千穗舰某尉官关于黄海海战的笔记》,《中日战争》续编,第7册。注5

《大东沟海战》,《中东战记本末》,朝警记四,第11页。 注6

《斐利曼特关于黄海海战的评论》《海事》第10卷,第1期,第41页。注7

《大东沟海战》,《中东战纪本末》,朝警记四,第4卷,第11页。注8

川崎三郎:《日清战争》第7编(上),第4章,第122页。 注9

日本海军军令部:《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第6章,第171页。注10

《高千穗舰某尉官关于黄海海战的笔记》,《中日战争》续编,第7册。注11

池仲佑:《林镇军少谷事略》,《海军实记·甲午海战海军阵亡死难群公事略》。又,《曾国晟口述》(1978年记录稿)。按:曾国晟为曾宗巩之侄。注12

9月18日,搁浅的扬威号被日舰千代田用鱼雷炸毁。注13

《大东沟海战》,《中东战纪本末》,朝警记四,第4卷,第12页。注14

《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38),第21卷,第22页。注15

《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38),第21卷,第21页。注16

《比睿舰战斗日志》,《日清战争实记》第11编,第105页。注17

平田骨仙:《黄海大海战》上卷,第326页。注18

《日清战争实记》第6编,第21-22页。注19

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4章,第125页。按:据《比睿舰战斗日志》,此炮击毙20人,伤30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