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天子 >

第3部分

圣天子-第3部分

小说: 圣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书稿,从角门处出了赵国公府,坐上了早已备好的马车。

这是一辆单驾马车,车厢内对坐着周文博和侍女红妆,车厢外坐着驾车的侍卫刘猛,旁边是随从周宝。

这三人便是周文博平rì里的亲近人。侍卫刘猛本是周德彦近卫,勇猛果敢。因犯不法事,本应处斩,周德彦怜其才,惜其忠,保其为家奴,周文博自拜入林贺门下两年多来,出入都由刘猛侍卫。

周宝是内院管家周德的侄子,本来是送来给周文博当书童的,可惜这周宝自幼顽皮,捧着书就喊头疼,最后当书童一事就不了了之,跟在周文博身边做个随从。

恰巧这时不过十一二岁的红妆被指派过来作为侍女,少女红妆聪慧可人,爱书成痴,让周文博和吕老太颇为满意,最终就留在身边兼职书童的位置。

沿着城内的青石板路走了两三里,就出了洛阳城门,北面就是宽余十丈的洛河。马车沿着河岸快速奔行着。

这是周文博穿越几rì来第一次走出赵国公府,可惜已是深秋,马车内被厚厚的棉布封堵起来聚暖,以至于无法透过两侧的小窗观察河岸的风景。

红妆却翻开手中的书稿,在这有些颠簸的车厢内看了起来。

坐在对面的周文博有些无奈的看着眼前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中的美少女。

绫罗织就的粉袖裙袍,外罩一件无袖的大红皮袄,因着车厢内暖熏熏的温度,并未披上那件厚大的外衣,将那玲珑修长的身材完美的凸显出来。

蓬松俏皮的坠马髻下是张雪白jīng致的鹅蛋脸,生就一双明眸,饱满红润的双唇中藏着两排皓齿,红酥粉润的娇嫩肌肤带着吹弹可破的弹xìng,仅就容貌而言,堪称满分。

如同美玉般白皙的修长脖颈下是削瘦的肩膀,一双初步发育起来的鸽rǔ将红袄撑起圆润的弧度,修长的美腿裹在淡粉的绵纱中,斜斜地横在身前,一双暗红的弓底绣鞋罩在那双玲珑的小脚上。

看的年少的周文博如痴如醉,刚刚发育突显起来的喉结“咕噜”一声上下滑动。

人言之,秀sè可餐。

如今得之矣。

这是多rì来周文博第一次有空仔细观察身边这位年轻的侍女。往rì里的红妆极易害羞,偏偏今rì沉浸在书中,以至于并未发现近在身侧的灼热的眼光。

这般绝sè,殊为难得。若非三年前的红妆刚过十岁,恐怕早就被庄宗皇帝收为后宫佳人。

以当代人丰富合理的营养,繁复多种的化妆用品,甚至于各种整容绝技,能比之眼前纯天然的少女的也极为罕见,前世的严路敢保证自己活了三十余年没见过一个同等水平的,偏偏眼前的少女却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女,俗称通房丫鬟,人生之不可捉摸,就在于此。

江山美人。

自古英雄豪杰所追求的概莫如是。

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年轻时曾发下誓言:“仕官当作持金吾,娶妻当得yīn丽华”。

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同哥哥起兵反抗王莽,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的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所向披靡,占据中原。

yīn氏兄弟随刘秀征战,深深被刘秀的才华和武略所征服,终于抓住机遇,劝服长辈,将南阳第一美人yīn丽华嫁与刘秀。

yīn丽华长于谋断,恭谦仁厚,事上谨慎柔顺,处下怜悯柔顺,可称良配。

前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有平西王“冲冠一怒为红颜”,如妲己、褒姒、西施、貂蝉、杨玉环、陈圆圆这等人间绝sè,哪个不曾更改那个时代的历史走向?美人如何不能比肩江山之重?

如今乱世如铜炉,若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恐怕这等国sè天香的美人必不复为自己所有,如果不能醒悟,真到失去之时,再懊恼气馁也只是徒劳之举。

虽然目光仍然落在少女的身上,周文博的思绪不知已经回转了多少圈,一时间,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动力起自心间。

车驾奔行十余里,速度终于慢慢的降了下来,周文博根据记忆,知道已经快到了老师的居所。对面的红妆终于抬起头来,开始整理书册。

马车刚刚停下,就听到了一声厚重的呼喊,“周师弟终于来了!”

周宝已经跳下车辕,掀起了厚重的车帘。

伴随着一股清冷的寒风,周文博钻出的了马车,这才发现了站在数步之外的王师兄。

王远,字飞鹤,今年二十七岁,是林师的二弟子,浓眉大眼,身高体壮,看上去完全不像个文人,不过周文博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位王师兄可是一众师兄弟中最为心细稳重的。

雪愈发的大了,鹅毛般挥挥洒洒而下,十米之外已经分不清人影。

周文博连忙快步上前,一手把住这位王师兄的的臂膀,两人边聊边向内舍中走去。

红妆也跳下车来,已经披上了厚重大衣的她抱着书稿,紧紧跟着前面的少爷,刘猛和周宝二人赶着马车去往后院,那里有林师专门为周文博备的两间厢房。

林师今年刚过四十,娶妻田氏,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林允,自退之,今年刚刚弱冠,是周文博的三师兄。小女林研儿,年十二,清秀可人,颇得师傅、师母二人疼爱。

大师兄崔皓,字宣德,今年二十五,是个孤儿,自幼被林贺收养,学识在诸弟子中最为渊博。

四师兄诸葛羽,字云扬,伊川诸葛氏子弟,年十八,好读史,喜剑术,三年前后唐灭梁,乱兵侵袭,年仅十五岁的诸葛羽立于辕门,斩军卒十数人,名震乡野,乡民谓之“豪侠儿”。

周文博同王远二人并行数十步,到了正堂房檐下。已听到门内一个清雅的声音正在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于乱世,不求文达于诸侯……”

周王二人肃立于门前,静听林贺诵读这篇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的大作《出师表》。

其声激昂有力,读到兴致时铮铮然如穿云裂石,最后至“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竟泣不成声,呜咽不已。

第六章把臂同游瞿石亭

片刻过后,待得老师心境平复,周文博这才掀起门帘,迈入堂中。

只见左侧书房中,林师披头散发,手执青笺,眼眶微红,仍有唏嘘之意。

周文博除去棉靴,行至席上,双膝跪地,以头磕地。

然后上身直起,挺拔如松,端坐于席上。

看到周文博进来,林贺这才平复心境,仔细打量了这个最小的弟子一番:“看来你恢复的很快啊,我曾经说过,周氏子敏而好学,谦而好雅,必成大才,非短命早夭之象。”

周文博知道林师胸中有大才而不得志,闲暇之余寄情黄老,或与雅僧禅师谈佛,虽然本质上仍是一名儒生,但是佛道二学亦造诣不浅。

林贺是唐末大儒林慎思幼子,林慎思唐咸通十年状元,执政京都各县,造福桑梓,jīng通儒学,撰《续孟子》二篇,《儒范》七篇,《洪词》五篇,《文集》二卷。

黄巢起义后,攻占长安。僖宗并百官逃窜,独林慎思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率官军迎敌,因力竭而败,黄巢委官不受,慎思据床骂黄巢,最终被断舌处死,年仅三十七岁。

林慎思死时,林贺年仅两岁,后诸兄长有死于兵祸,有隐居乡里,加之生逢乱世,空有满腹经纶,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效仿汉末英杰诸葛孔明,躬耕不辍,教授弟子。

林贺才高八斗,家学渊源,身高修八尺有余,同他的偶像诸葛亮一样,身高大约有一米八四,在古代可以称得上是极高了,剑眉飞起,鼻如悬胆,清秀俊雅,堪称中年帅哥一枚。

“功课可有拉下?”

周文博连忙奉上了前rì所做《劝学解》。

林贺取过来后,朗声颂读。

“‘依苍生为仁,以家国为义,垂正而为礼,深思以为智’,‘非常之才,可建非常之功;非常之事,非常人之可谋’,不错,几rì不见,不料你竟有此jīng辟之言。字庄严雄浑,骨力遒劲,颇得颜柳真意,远胜往rì三分!”读完这篇如何培养才学,如何选拔,如何任用人才的短文,林贺竟点头不已,对此颇为称赞。

“且去研读一番吧。”周文博接过老师递过来的书册,上书《续孟子》,正是林慎思所做,于是退下。

红妆一到此地,就去寻林研儿,她两人年岁相仿,xìng情相合,倒是一对玩得来的小姐妹。

回到厢房,周宝早就将两间半月不曾居住的屋舍打扫干净,这个随从勤快机灵,除了不愿读书,没有别的什么缺点。

躺在床上,周文博却无心读书,不由得思量起来现在的处境。

不得不说林师不单才高八斗,而且教书育人的功夫也颇为高深,门下五位弟子,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

崔皓崔宣德长于诗书,将来适合做个教育家,大儒。王远王飞鹤,心细如发,如果管理账簿,后勤仓储绝对合适。

林师独子林允林退之xìng格高洁,温儒尔雅,是谦谦君子,为政无论是做亲民官还是清流,都是天然的领袖。

诸葛羽诸葛云扬,文武双绝,好读史,jīng研兵书,剑术超绝,就周文博的判断来说,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四师兄将来的前途恐怕是众师兄弟中最为远大的,出将入相不在话下,将来成就未必不成超过他的远祖——蜀汉丞相诸葛亮。

中华自古多豪杰,乱世方有英雄出,如果秦朝非二代而亡,谁人能够想象小小一个沛县就有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夏侯婴等大才,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正是英雄豪杰跃马扬威之时,如果自己将来能够有所成就,这帮师兄弟必然要尽量招揽过来。

翌rì,天朗气清,大雪在后半夜已经停了。推开门扉,好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周师弟,今rì我等师兄弟本约定聚会瞿石亭,坐而论道,诗歌以言志,如今雪漫四野,更显风雅,可愿同我等一道?”只见王远、林允二人已经在门外,出言相邀的正是三师兄林允。

“赏寒梅傲雪,抒心中块垒,诸位师兄真是好兴致!敢不从命。”周文博自穿越以来jīng力旺盛,夜不能寐,每天以打坐养神,清晨正是神气十足之时,师兄弟之间有此一聚,对他来说是求之不得。

瞿石亭是附近小山顶上一个风雅去处,相传为东汉时所建,因地处荒野,并未毁于天灾**。

瞿石亭于此只有崎岖小路,三人自然徒步而行,一路上闲聊几句,诗歌相合,恭谨如王远,温雅如林允,也放荡形骸,快哉!

崔皓同诸葛羽二人乘车自伊川赶来,正午之时到达瞿石亭。

瞿石亭上,白雪盖顶,笼罩四野,红rì当空,金sè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在这雪后初晴的rì子里给人带来一丝暖意。

师兄弟五人年岁相近,相处多年来感情深厚,都是谦谦君子,平rì里也没有什么龌蹉事,相互之间都堪称知交好友,于此风雅之时,行风雅之事,互相把酒言欢,诗歌以和之。

周文博虽然没有古文功底,不过这个身体原本还是颇有些能力,虽然比之几位师兄弟还差上些,倒也不是完全不能参与进去。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肚子里墨水不够的周文博愈发没有发言的能力,反而是平rì里最为严肃的大师兄崔皓,最为温雅的三师兄林允二人言语激昂,慨然赋诗,细细品读,崔皓诗句有萧瑟之意,而林允诗句反而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周文博对此也有了解,大师兄崔皓自幼无父无母,被林师收养,在几个师兄弟面前颇有威严,儒学造诣也冠绝诸位师兄弟,放在盛世之中,必然夺冠登科,月宫折桂,高官显贵,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这天下已经乱了三十多年,何处有英雄用武之地?崔皓费劲心机也只谋了个伊川县主薄的职位,放在太平年间也算不错的官职。可惜这年月,各地武人跋扈,大小一应文武之事皆cāo于节度使、防御使等武官之手,一个小小的伊川县主薄,不过是个闲差,十rì倒有九rì空暇无事,平rì里同诸葛羽颇为亲近。

第七章巧得仙缘立大道(一)

崔皓不得重用,自然感到万事蹉跎,直到三年前任职主薄,才娶到一位娇妻。可惜因俸禄菲薄,平rì里颇受老婆些脾气,所以诗句中充斥着萧瑟之意。

林允为林师独子,于众师兄弟中最得君子之意,作诗多有鼓励和劝慰之意,希望大师兄不要情绪低落。

周文博插不上话,于是只能取酒自饮自酌。

此情此景,正如太祖所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几位师兄的大才,周文博很是佩服,可以如果自己的能力连几位师兄弟都无法折服,又有什么能给自己信心去收服几位师兄作为自己的班底呢?凭自己是公侯之子?

可惜这身份最多能招来几个趋炎附势,不堪大用的文人罢了。真正有才华的人才,大都有着铮铮傲骨,如果不能真正的折服他们,想要王八之气一放,小弟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