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风月 >

第135部分

大明风月-第135部分

小说: 大明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看来当哥哥的就是有风度,知道看相互的优点了,这就是进步!那么,你呢?朱存孝?”

她把朱存孝刚才跑歪的帽子整了整,爱怜地把手放在了他的肩头。

只有皇帝和冯保知道,她其实是朱存孝亲亲的小姨,现在却要违心地叫他弟弟,还不能作为亲外甥相认,应该挺痛苦的。

朱存孝好象和她有一种天然的感应,随着她的手轻轻一抚,刚才与哥哥那种不相上下的比拼劲儿也顿时没了,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姐姐,哥哥的手比我有劲儿,所以他放的风筝比我的高!”

皇帝和冯保都笑了,对这位年纪不大的“大姐姐”心生敬佩,三岁看老,以小见大,这个晴天还真是不能小看,就这么一会儿,就把这两个连太后都头疼的小祖宗教训得服服帖帖。

“对喽!你们两个,是亲兄弟!要相互忍让,互谦互爱,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弟弟应该尊敬哥哥。只有这样,都看到对方的长处,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是不是啊?”少女有着一副超出自己年龄的沉稳劲儿。

冯保这时抬眼看了皇帝一眼,悄悄伸出了大拇指。皇帝会意,悄悄靠近了他一些。

冯保过来耳语:“皇上,要说您和太后就是有眼光,老臣这也属于宫里的老人了,一待就是好几十年,还是头一回见这么不卑不亢、处事得当的女子!让她来皇后,还真是恰如其分!一定能够替您管好的后宫!”

皇帝笑了,悄悄说了一句:“她刚刚已经向朕要了纳妃的准许权了!以后朕想纳妃,必须经过她和母后同意!朕刚才已经答应她了!”

冯保张大了嘴,表示不能相信:“皇上!这还真是闻所未闻!您真的如此放心啊!”

皇上苦笑着,数落了他一句:“你刚才还说让朕完全放心,这一会儿又让朕不要如此放心,到底啥意思啊!再说了,你觉得朕如果不答应管用么?既然疑人不用,那就用人不疑吧。平常老百姓家,不也是大老婆说了算么?小老婆都得听大老婆的!”

冯保急忙陪着笑:“确实是这样!皇上!不过也有例外的,刚才密折处来报,说东南沿海又来了密奏折子,肯定是戚、胡、二位将军奏报闵维义和钟钦良这二位巡抚的!这两个封疆大吏的家里,现在就是大老婆说了不算,而是小老婆说了算!”

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国齐家平天下

“哈哈哈!”皇帝与他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起来,看到晴天也不是很在意他们说什么,仍然默默地把朱存孝搂在怀里,轻声和他说些什么,这才又继续着刚刚的悄悄话。

“密折子先送到上书房吧!朕一会儿回去就看!”想到一会儿又有好戏看,他的内心抑制不住一阵激动。

“是!皇上!”冯保拱手应允。

皇帝宛然严肃了神情:“不过,晴天和朕,可与那两个狗屁巡抚和窑姐儿完全不一样!朕既然选她为后,而且答应她拥有朕纳妃的准许权,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来不得装点虚假,这可不是朝三暮四的事情,是吧?”

“是!这是自然!您确定的事情,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冯保心里觉得不妥,但表面上还是完全应命。纳妃不是小事,哪个皇帝不都是嫔妃密布,当然最后宠爱的只有那么寥寥可数的几个人,这些都是后话,还是到时再说吧。

皇帝见他答应,明显对自己这一决策表示满意,自己也赞赏似的笑了一声,又多问了一句:“这个‘朝三暮四’的成语,后面有一个典故吧?”

“是!”冯保愣了一下,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这么问,“这个典故的意思是……”

“好了!”皇帝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一会儿你回上书房再和朕细说吧。时间不早了,按照祖制,晴天姑娘也不能在这儿用午膳。她一大早就从东郊出来了,这会儿已经饿了大半天了,一会儿还要赶回去……”

冯保急忙接过话头:“臣明白!臣这就让御膳房准备一些方便携带的点心,让晴天姑娘带着路上吃!”

皇帝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晴天这里也依依不舍地与朱存孝说完了话,正好听到了他与冯保最后说的这几句,感激地看了皇帝一眼,然后道了个万福:“谢谢皇上赐予美食!妾身感激不尽!时候不早,妾身暂行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晴天姐姐,你这就要走么?我们都没怎么和你一块儿玩呢。”

“对啊!姐姐,我们还没吃午饭呢,吃了饭再走吧。”

朱翊镠和朱存孝一听说她要走,急忙站起身来拉住她的手,极力挽留她。

“呵呵!姐姐真的要走啦,你们两个要听哥哥和母后的话!姐姐下个月再来看你们,看看你们的放风筝技术是不是又提高了?”晴天一边说一边觉得有些伤感,说到最后竟然有一些哽咽。

她抹了抹眼角涌出的泪滴,侧过身来深情地看了皇帝一眼,似乎还有说不完的话没说,几乎是一步一回头,转身走了。

十六七岁,花一样的年纪,就承担了这么多相思、相守,还有孤独、寂寞,独自承受,真是不容易。

不知道这一次的转身,何时能够再见。

秋风轻拂,一滴泪凉凉地随风吹到了皇帝的脸上。

他很想伸出手去抓住她,但他不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瘦削的身影,渐行渐远……

两个小调皮也舍不得晴天走,一直到看不见了她的背影,两人才一左一右拉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哥哥,咱们上你那儿吃好吃的去吧!”

皇帝笑了:“哈哈哈!你们两个跑了这么半天,早饿了吧。大伴儿,你去请示一下母后,看她吃了没?如果没吃,就请她过来一起用午膳吧,就说朕想她了,把这两个小捣蛋也一起算上!”

“是!”冯保应命。迅速安排人先去通知御膳房,赶紧作好准备,然后快速离开了,他亲自去请太后。

……

偏殿内,今天的午膳相当于家宴,吃得其乐融融。

李太后这些日子一直担心皇帝的身体,怕他因为操劳国事而吃不下东西。今天见他的胃口大好,一连吃了不少好东西,心情也好,一边吃一边和两个弟弟开玩笑,还半考半聊地和他们谈起了“磨杵成针”的典故,激励他们要多读书,发奋努力,不由得点了点头。

两个小家伙今天也表现得很懂事,也不知道刚才那一会儿晴天和他们说了什么,每天都是从早打到晚的两个人今天竟然不打了,吃菜都知道相互推让了。

看来这晴天姑娘的作用就是大,简直就是一味济世的良方,一缕和煦的春风。如果能够早一点把她选为皇后就好了,至少能够帮助自己看好这个庞大的后宫。

“钧儿,你今天的心情不错啊!”太后笑吟吟地看着这个大儿子。

皇帝心照不宣地笑了:“母后,这都是仗您成全!孩子近来事务繁忙,有几天没去看您了,您最近身体可好!”

太后点了点头:“哀家这身子骨儿还行!每天念念佛经,再看看这两个小家伙打打闹闹,就过去了!虽然过得快,但也是一件乐事!”

皇帝笑着在朱翊镠头上摸了一下,也学着晴天那样看了朱存孝一眼:“这两个小弟弟,已经长成大人啦!是不是啊?”

朱存孝没说话,他最早见皇帝是在冷宫,那时他和他母亲张贵妃已是奄奄一息,虽然第一次见太后也是在那儿,但这么长时间他已经和太后很熟稔了,可对这位不太爱笑的皇帝哥哥,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些害怕。

朱翊镠倒是没什么顾忌,作为当今皇上的同胞弟弟,他在皇帝面前一点拘束都没有,一边嚼一边说:“对啊!我们都是大人啦!晴天姐姐刚才说了,让我们两兄弟互相照顾,互相欣赏,对不对啊朱存孝?”

“对!”听到朱翊镠先开口说话,朱存孝的胆子才大了起来:“晴天姐姐还说,我们两个放风筝各有所长,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借鉴才是!”

皇帝笑了,好一个晴天姐姐,比我这个大明皇帝厉害多了,我对他们说过的话,他们可从来没有这么上心过!

想到这儿,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好办法,笑着接了一句:“你们两个真棒!不过,哥哥还有一件事情告诉你们。这个‘磨杵成针’的典故,也是你们晴天姐姐让朕告诉你们的,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

“是晴天姐姐说的?”朱存孝发出了疑问:“那她怎么没有自己和我们说?”

旁边的朱翊镠这时站了出来:“我皇帝哥哥说是晴天姐姐说的,那就是晴天姐姐说的!你看这个故事也是说李白小时候逃学的,咱们两个有时候不想让先生教就故意逃跑。晴天姐姐肯定是知道了,拿这个事情来教育我们不要逃学,要用功读书!”

“嗯!”朱存孝点了点头,“也是!晴天姐姐平时就爱给我们讲故事,她说过讲故事不光是为了好听、好玩,还要懂得里面的道理!那我们以后就不要逃学了吧,我们也来个‘磨杵成针’!”

“扑哧!”皇帝笑得差点儿喷饭。

你们两个小家伙,也敢说“磨杵成针”?小鸟的毛都还没长全呢,那玩意儿还只是根细针,现在就磨,还不给磨没了,等你们长成我这样的铁杵再说吧。

两个弟弟惊讶地抬头看着他:“皇帝哥哥!我们说得不对么?”

皇帝急忙喝了几口汤,掩饰了一下刚才的失态:“说得对!咱们一块儿来‘磨杵成针’吧!过几天朕再给你们讲几个典故,你们也可以回去多看看书,然后也给朕讲。咱们一起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典故多,谁讲得更好!好不好?”

“好……”两个小捣蛋高兴得鼓起掌来。

太后看着这三个孩子,内心别提有多欢喜了。尤其是看着大儿子,越看越喜欢!

这孩子,还真是越来越有帝王之气了,知道忍辱负重,知道发奋图强,还知道相亲相爱。短短几个月,他还真是一天一个样,太出人意料了。

“钧儿,母后想和你商量一个事情!”她怜爱地对皇帝说了一句。

“哦?”皇帝急忙停下了和两个小家伙逗笑,抬着头来看着她:“母后请说!孩儿洗耳恭听!”

太后笑着一捅朱存孝的屁股:“小捣蛋!快!拉着你翊镠哥哥去外面玩会儿去!”

“好咧!出去玩去喽!”朱存孝站起身来,拉着朱翊镠就往外跑。

“慢点儿,别摔着了……”太后在后面不放心地补了一句。

冯保这时对旁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会意,急忙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追了出去。

“钧儿!”太后看着儿子的眼睛,“妈想问你的,还是这个海选皇后的事情。你刚才也看到了,晴天这姑娘,还真是识大体、懂分寸!不瞒你说,不光这两个小家伙,连为娘我都是越来越喜欢她了,相信你也是一样吧?”

皇帝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是既然已经和母后坦白过了,也就没什么可以隐瞒的了,于是笑着回应:“确实是!母后!孩儿也是一样的感受!其实孩儿比您还着急选她为后,只是现在……不是孩儿不愿意,您是不是也觉得这个时候海选皇后特别不合适啊!”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心用典修文武

太后点了点头:“也是!现在这三患齐发,没有一患是彻底解决得了的,都在这儿僵持着,哪一处都是要劲的时候。稍有松懈,就会满盘皆输,真是马虎不得!这个时候如果提议全国海选皇后,肯定不得民心,大臣们也会觉得我们只知享乐,不知忧患!”

“嗯!”皇帝这时端起一杯茶,漱了漱口,镇定地说道:“不过,母后,您尽可放心!朕和张居正他们最近商量了一个‘请君入瓮’的办法,估计在这两个月左右就能解决辽东的女真之患。先出重拳,毙敌一方,然后我们就能够腾出手来了!是不是啊,大伴儿?”

因为冯保也参与了当时的决策,所以皇帝适时拉了上他。

冯保急忙低头称是:“是!太后!皇上是在昨日带着首辅、谭纶、王崇古及臣一起商量的此事。皇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斩首方案。我们几个都觉得切实可行,谭纶和王崇古今日已经赶往辽东,务求先彻底解决这一路大患!”

“哦?”太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奇之色,“我儿如此果敢!还真是帅才!而且你们几个竟然都同意,那看来这个办法还真是好!看来我这个老太婆有些多心了,还真是可以好好回去休息啦!”

“哪里哪里!”皇帝急忙挪到她身边,挽起了她的手,“本来这些大事应该去好好请教您的!但是时间确实紧迫!前日,阿珠和小倩已经顺利与他们两个首领和亲。据李成梁来报,女真人现在正是得意洋洋、麻痹大意的时候。所以,孩儿和他们一商议,就想趁这时……”

“嗯!”太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个时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是兵法中敢出奇兵的第一要义!”

皇帝笑着抓紧她的手:“母后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