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俞敏洪创业人生 >

第27部分

俞敏洪创业人生-第27部分

小说: 俞敏洪创业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理想更近一步了,人总要不断成长的,当你在一个机构待了很长时间,尽管拿着丰厚的工资,但是你觉得在工作中间已经得不到长进的时候,这时候应该考虑要不要换一个岗位了,要不要跳到一个能够学到新东西,并且能够使自己成长的地方去,跳到一个离自己的终生目标比较近的地方去了,这不叫跳槽。在新东方我一直这样鼓励员工,如果你在新东方不能学到东西,请你到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去工作,否则你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新东方。西西弗斯的故事,是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只要你有把它做长久的心态,它就会变得有意义。像我刚才说到的一样,每天的事情都是很琐碎的,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一天教8个小时的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教下去?很多老师教课是为了一堂课拿多少钱,而我教课是为了把新东方做得更大。

    观众:我本科是国学专业毕业的,学习中文历史哲学的人毕业之后前景非常不好,但这些都是具备非常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以及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俞敏洪:我给你一个建议,在坚持学国学的同时,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有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技能,可以是你的第二学位,也可以是你自己锻炼出来的某种技能。假如你的英文水平很好,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比较能挣钱,花不了太多时间,剩下来的时间和赚的钱可以支撑你的国学研究,我们新东方的老师有55%都不是英文专业毕业的。比如,你可以学新闻当记者,也可以学金融,反正是能找到工作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你要为之献身的技能,而是不讨厌能做下去的技能,否则研究国学找不到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其实我也不喜欢英文,我喜欢历史和哲学,我之所以坚持学好英文,是因为我发现学历史哲学确实养活不了自己,但是在业余时间,我还是在历史书籍上花的精力比较多的,当然,这会阻碍我变成一个文学大家或者一个历史大家,但是它并不阻碍我对历史的爱好和研究。所以,除非你能用国学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希望,你应该学一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专业或者技能,先去工作,再回过来研究国学。

    观众:现在社会都提倡诚信,我马上要毕业找工作了,假如在面试中,考官让我谈一下我的缺点,我应该诚实地说,还是保守一些地说?如果问您,您怎么回答?

    俞敏洪:我会诚实地回答。而且,你说出来的方式,也会影响对方能不能接受你的缺点。我的性格当中有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这是我比较重要的特征,别人的意见比较容易左右我。但是这个缺点也有好处,比如我就很宽容,很多事情当下不会发作,所以也不容易伤害到别人,如果要开除一个人,那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新东方就几乎没有被我亲手开除的人。这样,我就把我的缺点当成优点说出来了,因为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他的优点,这其实是两条路,既能够让你上坡,也能够让你下坡,关键是,你怎样把你的缺点反败为胜,变成你的长处和优点。对于你们来说,大学生的缺点一般都比较类同,比较浮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等等,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你的优点其实比你的缺点重要。

    观众:我感觉您比较欣赏低调内敛的人,对锋芒外露的人你不喜欢,这是不是中国文化造成的现象?在我看来在锋芒毕露和锋芒不露之间的度的确很难把握。

    俞敏洪: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新东方老师都无比赞扬锋芒毕露。关键是看你在什么位置工作,假如你未来变成一个管理者、企业家、领导者的话,你一定要内敛,因为内敛才能给别人留出余地,别人才能跟你一起干活。而你自己做事情,就要展示自己,把个人魅力展示出来,一定要锋芒毕露。我在讲堂上一定是锋芒毕露的,管理新东方一定是内敛的,这要看做什么事情,如果我不锋芒毕露,那我也是没办法管理新东方的。

    观众:您是怎么判断一个好员工的?您怎么判断他是不是你需要的员工?

    俞敏洪: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做好,就是合适的员工。如果失败也很正常,因为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不管工作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既然做这份工作,就要做好,并且把能学到的东西学到手,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第二个问题,我主要看这个人的个性,比较奔放,人比较诚恳,做事情很卖力,我就会要。专业是一个前提,你做人力资源的,我会先考虑你去人力资源部工作,在此之外,更重要是你这个人展示出来的整体素质和气质,这很难用某种标准来衡量。

    观众:我毕业的时候工作找得非常顺利,面试四份工作拿到三个,我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在这三个工作当中,这不是待遇最好的,但是我最喜欢的。很遗憾,这份工作只做了四个月我就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是一家刚刚投资的五星级影院,给的职位很好,待遇也好,但是我不能胜任,就辞职了,现在我以稿费养活自己。但是对人生有点迷茫,我想请俞老师给我这两份工作做一点评价。

    俞敏洪:这两份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愿不愿意做。第二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你未来到底想要什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看看一个人如果坚持自己喜欢做的,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她是商学院本科毕业生,她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很感兴趣,而且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但是既然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她就申请去天津电视台,去给节目制作组的人拎包,而且不拿工资。大家觉得这个小女孩还可以,既然不要工资,拎包就拎包吧,她帮人拎包打杂、扛机器、扛三角架、收拾东西,一年以后,节目组开始给她工资了,从开始1000块钱到后来2000块钱,然后,大家发现这个小女孩说话很到位,有能力,就让她出镜了,现在她变成了天津电视台的主持人,下一步计划是到国外读传媒,再回国发展,现在的工资是8000块一个月。

    观众:我是去年本科毕业的,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应该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学校读书,你觉得这适合吗?

    俞敏洪:失业后去读书是不合适的,那是一种逃避。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读研究生,也是因为外面工作难找,就继续读,但你越这样,你就越难理解工作的氛围,越难接受工作的状态,找工作也越困难。其实回去读书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你在工作中有了很多新的体会,你发现在你未来喜欢的工作领域中,你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都还不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回去继续读书了,读完以后再回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当时在新东方,也想回去读书,但是我发现我不能离开新东方,也就继续这么做下去了,后来想,如果新东方还小的时候,我去读了一个MBA,现在也许就不会这么困难了,但是现在又有人说你别读了,你请一个懂的人来管理就可以了,所以我就请了一些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人,来单独给我上课,这样我就学到了该如何上市,上市后该怎么控制,该怎么跟资本家打交道,该怎么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该怎么进行新东方的财务运作……这些知识我也就全懂了,懂了以后,我发现,其实只要有一颗想学的心,不管怎么样也是能够学到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的。但是我还是鼓励一些学生,如果你在工作几年以后,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比较贫乏,那个时候回去重新进修一下是非常重要的。

    观众:某些地区,研究生公司不敢要,而用本科生,企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因为研究生工资比较高,野心比较大,很容易跳槽,同样衡量下,更喜欢用本科生,您觉得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高端人才吗?还是我们研究生的就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俞敏洪:在别的国家也有这个问题,博士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博士生的工资原则上要比本科生高。而且中国的研究生,毕业后也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也不比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如果本科生能够胜任,一般公司会选择本科生,起点一样,给的薪水低。有些单位怕研究生读书太多以后,什么东西都用理论去套,在现实当中难以改正过来,能力反而比较弱,在我手下工作的人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如果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主管和非常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大家更愿意用研究生,如果研究生在工作中间会发挥得比本科生好,很多企业也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要研究生,这是企业的心态问题,并不是说企业不用研究生,当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没有工作经验而要求更高工资,而这个岗位本科生能够适应时,本科生就变成首选,因为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是要考虑成本的。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这并不意味着读研究生没用。

    观众:研究生毕业相对本科毕业的时候对职业的期望更高,很可能跟第一份工作的心理落差更大,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现在中国研究生非常多,如果原来没有工作经验的话,那么找工作的时候要有一种踏实的心态,另外,研究生毕业就要展示出比本科更有优势的地方,哪怕起点低,但是上升速度会很快,我有这样的经验,研究生毕业的人的上升速度比本科生快四倍左右,本科生用四年达到的工资标准,研究生一两年就达到了,能力比本科生强一些。

    观众: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很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对整个职业生涯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我之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看到他们会给自己的学生做五年到十年的规划,并且指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指导在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中国用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缺?

    俞敏洪:并没有空缺,国外确实比中国做得好。据我所知,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坚持自己专业的学生也只有一半。其实,对大学生来说,工作跟专业是不是一致,并不是评判你成功还是失败的条件。我想说的是,一方面,中国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找在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大学就业办公室的工作,这样对学生更有意义,而不是当了一辈子老师的人来做就业咨询,中间存在落差。另一方面,其实学生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学生并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可能要等找到工作以后,才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中间还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如果让就业办公室来完成学生一辈子的就业指导工作,那难度会非常大。所以,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不可避免,从就业开始就要进入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了,这中间的迷茫、摇摆是很多人都逃不掉的。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王利芬对话俞敏洪

    王利芬对话俞敏洪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1)

    启航:

    “俞”韵悠然

    俞老师的人生教案

    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

    倾心投入相信未来

    行路:

    一个梦想

    一个有价值的梦想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永恒:

    无尽的路途

    我心永恒

    ##启航

    “俞”韵悠然

    2008年2月26日夜,《赢在中国》第二赛季36强进12强的比赛已经进入了最牵动人心的时刻。

    评委俞敏洪此时开始对今天的一位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当时,他也许还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点评中的这段“论草与树的人生”将会激起多少人内心的狂澜: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