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

第29部分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第29部分

小说: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的祝贺。”他在电文中还说:“我相信,在阁下任职期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祝巴基斯坦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祝阁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美国总统里根12月1日致函贝·布托,祝贺她被任命为巴基斯坦新一届政府总理。在信中,里根称赞巴基斯坦不久前举行的大选将使这个国家步入一个民主治国的新时代。他希望美巴两国的亲密关系能继续发展下去。

  印度总理拉古夫·甘地在长达十一段的贺电中盛赞贝·布托在巴基斯坦恢复民主事业中的丰功伟绩,重提两人的父、母辈创立的“西姆拉协定精神”。他在贺电中说,你和我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孩子……我谨希望同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改善两国关系。消除过去毫无必要毒化我们两国关系的那些刺激物。

  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一亚洲当时仅有的另一位女政府首脑,向贝·布托女士发去贺电,对自己的这位“同伴”表示热烈的祝贺。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从突尼斯打电话给贝·布托,祝贺她在巴基斯坦大选中获胜,就任政府总理。他还高度赞扬了贝·布托已故的父亲佐·阿·布托对伊斯兰事业所作出的贡献。阿拉法特是伊斯兰世界第一个祝贺贝·布托当选为总理的领导人。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称,贝·布托当选总理证明巴基斯坦正在发生民主变化,重申苏联愿意本着睦邻和互利合作的精神发展两国关系。

  澳大利亚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澳大利亚非常期望同贝·布托的新政府合作,把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继续下去。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2月2日致电贝·布托,祝贺她当选为总理,并希望能与贝·布托合作,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两国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南亚的斯里兰卡总统费亚瓦德纳、尼泊尔首相什雷斯塔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或政府,都对贝·布托当选总理表示了祝贺。

  贝娜齐尔·布托作为新闻人物,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世界许多报刊纷纷介绍、评论、盛赞贝·布托的当选。

  美国者名的《华尔街日报》,1988年11月18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能够领导巴基斯妇的贝娜齐尔·布托》的专题报道。文章说,贝·布托的当选。使得巴基斯坦在“加强民主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就巴基斯坦大选发表社论说,民主制度,无疑是巴基斯坦的最大获胜者。这是专制独裁政治自身和平地转为民主政治的几个罕有的转折点之一。这次选举可以与1983年阿根廷的选举、1987年韩国的选举以及1988年10月智利的公民投票相提并论。它为民主制度打下了基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8年11月28日以“虎女不愧虎父、布家复起政坛”为标题介绍了贝·布托的情况。文章认为,贝·布托经公平选举而掌权,首开了巴基斯坦民主的先河。她父亲一直无法做到的,在她所赢得的竞选中已表现得青出于蓝了。

  《印度时报》赞扬说,“贝·布托一举成为穆斯林教徒占大多数的国家的一名女总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世界最有影响的美同《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均把贝娜齐尔·布托列为1988年12月28日出版的刊物的封面人物,并载文对她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将贝·布托的情况向中国人民作了详细的介绍。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半月谈》杂志等都把贝娜齐尔·布托当选为总理列为1988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

  贝·布托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女子,能成为一个拥有一亿零四百万人口的穆斯林国家的政府首脑,在过去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的梦幻,而如今,却成了铁一般的现实。

  当今世界,尽管女性多于男性;尽管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妇女争取政治平等权利运动的萌芽;尽管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妇女承担了世界上2/3的工作,但今天的妇女在许多领域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在当今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上,人口、教育、家庭、儿童、老龄等社会性问题仍困扰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妇女又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变量。虽然妇女的状况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同时,妇女的地位及权益,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仍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维护。

  在这种现实状况下,贝·布托能成为最年轻的女政府首脑,天不显示了她的超凡才能。










贝布托传第十二章 初试锋芒






第十二章 初试锋芒

  巴基斯坦大选结束后,世界各国舆论普遍认为,人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在巴基斯坦开创了一个民主的新纪元。它结束了长期的军人独裁统治,开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巴基斯坦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8年12月2日,贝娜齐尔·布托总理在伊斯兰堡首次向全国发表广播和电视讲话,阐述了巴基斯坦的内外政策。

  贝·布托说,巴基斯坦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重的,政府面对一些严峻的挑战,诸如贫穷、文盲、宗教纠纷、人口膨胀、难民群、与邻国不和谐的关系、还有一支花费很大的庞大军队等等。而这些只不过是最突出的一些问题而已。

  贝·布托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十分清楚。在对全国的演讲中,她的语气坚定而略带黯淡的色彩。她说:“你们把崇高的荣誉赠与你们的一个姐妹,也把沉重的责任搁在她的肩头。我们此刻站在灾难的边缘,然而整整一代人正准备尽最大力量拯救我们的祖国,我们要结束饥饿、腐败的现象,我们要让无家可归的人重返家园!”

  贝·布托在大选中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候选人,现在她需要用政绩来证明,她更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多出任总理后,贝·布托的首要任务是为巴基斯坦制定一个稳键的、和谐的、条理分明的外交政策。因为巴基斯坦在地缘政治和超级大国的角逐中陷得很深。在竞选中,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贝·布托压低了人民党长期反美的调子。在就职后的演说中,贝·布托重申要与美国建立紧密的关系。声明巴基斯坦将继续支持反政府的阿富汗游击队争取独立的斗争。贝·布托坚定地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同中国传统的友好关系。贝·布托还表示,要突破重重障碍与印度改善关系。

  贝·布托总理还谈到核武器这个敏感问题。国际社会正密切注意巴基斯坦的核研究计划,并怀疑巴基斯坦已经制造了原子弹。这种可能性曾一度使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疏远,印度也对此“深表关切”。在12月3日举行的就职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贝·布托总理向全世界保证:“我们的核子研究旨在和平利用,与使用原子弹是两码事。”

  除了外交政策,国内积重难返的麻烦同样需要贝·布托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果断地处理。首要的问题是在军方独吞国民预算60%的困境中,人民党政府如何实现改善教育、向人民提供医疗保险与住房等诺言。这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涉及到与军方关系这个最敏感的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贝·布托政府的命运。贝·布托还要遇到人口爆炸的难题,需要拿出锦囊妙计来控制3.1%的人口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控制不住人口的迅猛增长,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新政府是否敢于不顾宗教领袖的反对而执行当前孟加拉国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对其政治信心的直接考验。另外,宗教派别斗争问题也将使贝·布托煞费苦心,宗教问题已经给国家带来了灾难。1988年全国有数百人死于宗教冲突。

  尤其是在经济上,巴基斯坦已接近破产的边缘。前政府为获得外国贷款,与不少国家订立了各种协定,债务累累。因此,贝·布托的政府从一成立时起,就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贝·布托必须加快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中产阶级的队伍,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引进外资。

  尽管贝·布托政府上台伊始,巴基斯坦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非常严重的,政府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但贝·布托坚定地表示“不害怕任何挑战”。既然历史和人民把她推到巴基斯坦政治舞台的中心,那么她绝不会辜负人民对她的殷切期望。

  1988年12月4日,贝·布托总理主持了第一次内阁会议,研究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国家预算,讨论了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措施。

  贝·布托上台后面临的经济困难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财政赤字巨大,内外债务累累,国库空空如也。人民党政府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考验。

  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大滑坡。从1977…1988年度齐亚·哈克总统当政的11年,前期巴基斯坦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6%。但是从1986一1987年度开始,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比上一年增长5.7%,1987—1988年度为5.8%。贝·布托执政初期,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又降为5.1%,比原定指标69%低1.8个百分点。

  其次,财政赤字巨大、通货膨胀率上升是巴基斯坦经济困难的突出特点。近十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从1981一1982年度的171.74亿卢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577.18亿卢比,增长了2.3倍。同期,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53%上升到8。6%。

  为填补巨额财政赤字,齐亚·哈克政府不得不大举内、外债,使债务负担加重。巴基斯坦政府的内债从1980一1981年度的580.87亿卢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2901.46亿卢比,增加了4倍。同期,内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则从20。9%上升到42.3%。政府还本付息的数额逐年增大,每年仅内债的利息额就从1980…1981年的33.37亿卢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210.96亿卢比。

  而财政赤字的增长,必然引起物价的大幅上涨。1988年6月以前,物价相对稳定,年通货膨胀率大约在5%左右。此后,物价开始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越来越大。1988年6月到10月,批发价格指数上升10.34%,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10.50%,46种敏感商品价格指数上升了近16%。并且,这种上涨趋势仍有所加强。通货膨胀颇似笼中猛虎,一旦失控,便难以驾驭。这是令贝·布托总理最头痛的事。

  再次是外债负担加重,国际收支赤字增大。巴基斯坦政府从50年代初开始接受外援,1952…1953年度欠外债100万美元。其后,随着外援数量的增加和外援结构的变化,外债负担逐年加重,从1954-1955年度的3.37亿美元,增至佐·阿·布托执政后期的72亿美元。齐亚·哈克将军当政后,1981年为90亿美元,到1988年6月底为126。13亿美元,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0.9%。据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材料,巴基斯坦外债虽然数额不算巨大,但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高达35.9%;而巴西只占31.9%,尽管它的外债总额高达825亿美元;印度只占14%,而它的外债总额为319亿美元。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侨汇收入继续下降。在国外工作的巴基斯坦入汇回国内的侨汇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外汇来源,对平衡巴基斯坦的国际收支具有重要意义。1972…1973年度巴基斯坦侨汇收入为1.36亿美元,约占当年商品出口收入的18%。1982—1983年度侨汇收入高达28。87亿美元,比当年的商品出口收入还高出10%。但自此以后,侨汇收入连年下降。况且巴基斯坦侨汇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中东等阿拉伯产油国家,由于近年石油价格下跌,中东产油国家压缩建设规模,大批巴基斯坦工人被迫回国,因而影响到巴基斯坦侨汇收入大幅度下降。

  侨汇收入的锐减,外贸赤字的增加,必然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汇储备大幅减少。1988…1989年度巴基斯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19.8亿美元,比预定指标12.5亿美元高出58.4%。在贝·布托上台前,巴基斯坦外汇储备已经下降为4.57亿美元。

  巴基斯坦经济困难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人口增长过快,同时,失业问题相当严重。

  巴基斯坦人口1988年时是1.04亿,是世界上第9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长率为3.1%,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