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今古奇观 >

第120部分

今古奇观-第120部分

小说: 今古奇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小官道:“我身子被这里妈妈锁住,饿了几日,而今拚得见官,那里有使用?但凭妈妈怎样罢了。”当下方妈妈反输一帖,只得安排酒饭,款待了公差。公差还要连闰娘带去。方妈妈求免女儿出官。公差道:“起初说是死的,也少不得相验尸首,而今是个活的,怎好不见得官?”贾闰娘闻知说道:“果要出丑,我不如仍旧缢死了罢。”方妈妈没奈何,苦苦央及公差。
公差做好做歉了一番,又送了东西,公差方肯住手。只带了孙小官同原告方妈妈到官回复。
县官先叫方妈妈问道:“你且说女儿怎么样死的?”方妈妈因是女儿不曾死,头一句就不好答应。只得说:“爷爷,女儿其实不曾死。”县官道:“不死,怎生就告人因奸致死?”方妈妈道:“起初告状时节是死的;爷爷准得状回去,不想又活了。”县官道:“有这样胡说!原说吴下妇人刁,多是一派虚情,人不曾死,就告人命,好打!”方妈妈道:“人虽不死,奸情实是有的。小妇人现获正身在此。”县官就叫孙小官上去问道:“方氏告你奸情,是怎么说?”孙小官道:“小人委实不曾有奸。”县官道:“你方才是那里拿出来的?”孙小官道:“在贾家房里。”县官道:“可知是行奸被获了。”孙小官道:“小人是方氏骗去,锁在房里,非小人自去的,如何是小人行奸?”
县官又问方妈妈道:“你如何骗他到家?”方妈妈道:“他与小妇人女儿有奸,小妇人知道了,骂了女儿一场,女儿当夜缢死。所以小妇人哄他到家锁住了,特来告状。及至小妇人到得家里,不想女儿已活,双双地住在房里了几日,这奸情一发不消说起了。”孙小官道:“小人与贾家女儿邻居,自幼相识,原不曾有些什么事。不知方氏与女儿有何话说,却致女儿上吊。道是女儿死了,把小人哄到家里,一把锁锁住,小人并不知其由。及至小人慌了,看看女儿尸首时,女儿忽然睁开双目,依然活在床上。此时小人出来又出来不得,便做小人是柳下惠鲁男子时,也只索同这女儿住在里头了。不诓一住就是两三日,却来拿小人到官,这不是小人自家走进去住在里头的,须怪小人不得,望爷爷详情。”县官见说了,笑将起来道:“这说的是真话。只是女儿今虽不死,起初自缢,必有隐情。”孙小官道:“这是他娘女自有相争,小人却不知道。”县官叫方氏起来问道:“且说你女儿为何自缢?”方妈妈道:“方才说过,是与孙某有奸了。”县官道:“怎见得他有奸?
拿奸要拿双,你曾拿得他着么?”方妈妈道:“他把小妇人认做了女儿,赶来把言语调戏,所以疑心他有奸。”县官笑道:
“疑心有奸,怎么算有奸?以前反未必有这事,是你疑错了,以后再活转来,同住这两日夜,这就不可知。却是你自锁他在房里,成就他的。此莫非是他的姻缘了。况已死得活,世所罕有,当是天意。我看这孩子仪容可观,说话伶俐,你把女儿嫁了他,这些多不消饶舌了。”方妈妈道:“小妇人原与他无仇,只为女儿死了,思量没处出这口气,要摆布他;今女儿不死,小妇人已自悔多告了这状了,只凭爷爷主张。”县官大笑道:“你若不出来告状,女儿与女婿怎能够先相会这两三日。”遂援笔判道:
孙郎贾女,貌若年当。疑奸非奸,认死不死。欲絷其钻穴之身,反遂夫同衾之乐。似有天意,非属人为。宜效绸缪,以消怨旷。
判毕,令吏典读与方妈妈孙小官听了,俱各喜欢,两两拜谢而出。孙小官就去择日行礼,与贾闰娘配为夫妇。这段姻缘,分明在这一吊上成的。有诗为证:
姻缘分定不须忙,自有天公作主张。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第四十八卷 元公子淫人反自淫

诗曰:
坐怀不乱古来夸,闭户辞人也不差。
试看檐前无错点,劝君休采路旁花。
话说苏州府长洲县,有一个少年秀才,姓唐,因慕唐寅为人,便起名叫做唐辰,因唐寅号伯虎,他就号季龙,有个要与唐寅相伯仲之意。他生得双眉耸秀,两眼如星,又兼素性爱洁,穿的巾服无半点尘污。走在人中,真如野鹤立在鸡群。况且才高学富,凡做文章,定有惊人之语。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家计虽贫,住的房屋,花木扶疏,大有幽野之致。结交的朋友,多是读书高人,若是富贵躅之人,便绝迹不与往来。若看他外貌,自然是个风流人物;谁知他持己端方,倒是个有守的正人。除了交际,每日只是闭门读书而已。又因他孤高,与众不同,寻常女子,难以说亲,所以年纪二十,尚未受室。
一日暮秋天气,闻得虎丘菊花盛开,约了一个相知朋友,叫做王鹤,字野云,同往虎丘去看。二人因天气晴明,不寒不煖,遂不雇船,便缓步而行。转到半塘,只见一带疏竹高梧,围绕着小小一个院子,院子内分花间柳,隐隐的透出一座高楼,楼中一个老妇人同着一个少年女子榻伏着阁窗,低头向下,不知看些什么。唐辰忽然看见,着了一惊,再定睛细看,只见那女子生得:
白胜梨花红胜桃,黄金弱柳逊纤腰。
若非国色天仙种,安得姿容绝世娇?
唐辰看了,不觉失色称赞道:“好美女子!”王鹤忙止他道:“低声!恐怕有人听见。”唐辰方掩口低头而走。走了几步,王鹤笑说道:“季龙兄平素最谨慎老成,今日何故忽作此态?”唐辰笑道:“连我亦不自知其然而然也。第觉光艳触人,寸心已荡,有不容人矫持者。”王鹤道:“此女果然可称绝色也!怪兄不得。但不知这家姓甚?”唐辰道:“偶然动心,自是本来好色之先天,若一问姓名,便恐堕入后天,有犯圣人之戒矣!”王鹤笑道:“且诗问,君子思淑女而展转反侧,为先天乎?为后天乎?”二人相视大笑。不觉步到虎丘,果然菊开大盛。二人赏玩多时,情兴颇畅,因相携上一小楼去沽酒。
不期上得楼来,早先有一个老者坐在上面独饮。你看那老者怎生打扮?只见他:
头戴一顶玄色夹纱巾,湛湛一泓秋水。身穿一领素丝单直裰,飘飘两袖春云。几根须如银见肉,历历可数;
两只耳垂珠贴肉,累累堪夸。口角含吟,不问而知其为能诗之子美;准头带赤,一望亦识其为好酒之刘伶。若非藏名之君子,定是玩世之高人。
那老者正对着酒家插瓶的许多菊花,举杯独酌。忽看见唐辰与王鹤上楼,又见唐辰年少,风流儒雅,皎皎出尘,便放下酒杯,立起身将手一拱,道:“二兄请坐!”唐辰与王鹤忙忙打恭,道:“老先生请!”遂同坐于对面。那老者道:“二兄高姓?想因看花而来么?”唐辰笑道:“我二人因秋色甚佳,闲步至此。又见菊花大盛,偶思小饮;不期惊动长者,殊为得罪!不曾请问得老先生尊姓,晚生焉敢先通。”那老者道:
“我学生姓庄名临,别号敬菴,是湖州人,偶寄居于此。”唐辰与王鹤道:“原来是中翰老先生。”庄临道:“不敢!二兄亦乞见教。”王鹤道:“晚生姓王名鹤。”唐辰道:“晚生姓唐名辰。”庄临道:“唐兄莫非就是慕唐伯虎的季龙兄么?”唐辰道:
“不敢!”庄临因欢羡道:“果然名下无虚。我就想如斯浊世,岂易得此高品?”因命跟随童子,又取了两付钟筯,送酒同饮。
饮酒中间,扳今吊古,谈山说水,彼此投机,竟不像个初会面的。大家放量豪饮,饮到半酣,忽见一只大酒船泊在楼下,船窗适与楼窗相对,船中一女子,时时掀起帘儿,看着唐辰微笑。唐辰也不在心,又饮了一会,遂与王鹤起身辞谢,道:
“晚生俱醉矣,不堪再酌。”庄临道:“既如此,我们同到山前步一步,再回来小寓吃茶罢。”遂叫家人算还酒钱,手携着唐辰步上山来。又在山上盘桓了半晌,方同二人上了小船,摇回半塘门前上岸。王鹤辞谢道:“本该登堂叩谒,恐残步不恭,容改日竭诚再拜何如?”庄临笑道:“我学生与二兄形骸俱已略去,何又作此俗谈?”三人俱笑起来,遂同入堂中。叙礼毕,庄临就吩咐备茶到后楼上来。吃罢,因邀二人入内,道:“今日虎丘之菊,可谓盛矣!小楼之下,亦有数种,请二兄进去一看,不识有当于虎丘之万一否?”唐辰道:“才得登龙,遽尔入幕,无乃过于造次乎?”遂穿入后堂,由曲槛书斋直登后楼。唐辰与王鹤到得楼上,举头一看,只见疏篱碧梧围绕小院,即初来时所见美女子伫立之楼也。二人相顾微笑,暗以为奇。再细观楼上,横悬一匾,题着“醉陶楼”三字。再往楼下一看,皆是菊花,紫白红黄,芬纭满院。庄临笑指道:
“观于海者难为水,小院疏英殊无足览,聊以效野人之献。”唐辰道:“天下岂无菊?古今尽属陶家,花以人灵耳!今有老先生在此,觉满院之菊,皆含陶家风趣,不独虎丘减价,几令天下秋英皆失色矣!徘徊赏玩,恍置身于五柳之前,何幸如之!”庄临大笑道:“承兄过誉,吾何敢当!”不一时,童子送上松茗,一人啜茗观玩。只见院子外一个少年,穿着一身华服,走了过去,又走了回来,只管仰着头看楼上。唐辰与王鹤低低说道:“此人想也是看见此女,故作此态。”王鹤道:
“你认得此人么?”唐辰道:“我不认得。”王鹤道:“此人叫做元晏,是个呆公子。”说罢,早又是美酒佳肴,靠着楼窗,看菊小饮。饮了几杯,王鹤因问道:“苕溪大郡,人文渊薮,老先生何慕于苏,而舍彼就此?”庄临见问,便蹙着双眉道:
“此事有难为二兄道者,然承兄下询,又不敢不告。学生止生一子一女,小犬虽博一领青衿,然庸腐之才,仅可以持门户而已。小女虽闺中弱质,而孟光风范,自顾不减,兼之女红之事,颇有微长。学生与老妻最为钟爱,欲得梁鸿事之。而敝郡乡绅子弟,不肖者多,往往强求,费人唇舌,故侨居于此以避之。”王鹤道:“原来为令爱之故,不知老先生到敝地,曾为令爱选有佳偶否?”庄临笑道:“有倒有了,尚不知机缘何如?”王鹤见庄临说话有因,便乘机说道:“老先生既有其人,晚生愿执斧柯何如?”庄临道:“王兄若肯撮合,再无不谐之理。”说罢大家俱各笑笑,默会其意,不好再言。直饮到抵暮,二人方起身辞谢。庄临犹恋恋不舍,临行,又问了居止而别。王鹤一路上与唐辰说道:“观庄老有意于兄,此段姻缘可谓天付矣!”唐辰道:“楼头一见初非有意,店中之遇亦出无心,而不知所遇即所见,真奇事也!”二人进城各别。
到次日,庄临来拜,唐辰就留在家中饮了一日。庄临见唐辰居止幽雅,事事风流,甚是欢喜,又见他少年未娶,更加欢喜。唐辰见庄临为人高逸,十分敬重;又见闺中有美,更加亲厚。二人彼此爱慕,便时常往来。过了些时,王鹤揣知其意,因乘间对庄临道:“老先生久擅冰清之望,唐季龙亦可称玉润荀倩风流,无心契合,此中大有天缘,晚生欲以一缕红丝,为两姓作赤绳之系,不识可否?”庄临笑道:“学生久有此意,今日野云兄道及,可谓深得我心矣!敬从台命。”王鹤大喜,因与唐辰说之,唐辰喜之不胜,恐后有亏,即择日行过定来。自定之后,翁婿往来,更加亲厚不提。正是:
姻缘分定便相亲,每向无因作有因。
处世不须多计较,老天作事胜于人。
却说唐辰与王鹤在楼上看见,在院子边走来走去的那个少年,姓元名晏,表字子过,是个大富公子。为人虽极鄙俗,却每每强作风流。已定下花乡宦家女儿为妻,他还终日东游西荡,看人家妇女。这日也因往虎丘看菊,打从花园边过,看见了楼上美女,便着了迷,只管走来走去。不期到了下午,楼上美女不见,却换了几个男人吃酒,便十分扫兴,只得自到虎丘去闲步了半晌,再回来看楼上时,吃酒人虽散了,却不见美人,再要看看,却又不能,要撇了回来,又恋恋不舍。正徘徊间,忽后门里走出一个老妇人来。他认得是张媒婆,因上前迎问道:“张娘娘,那里来?”张媒婆看见道:“元相公,你为何独自在此?”元晏道:“虎丘看菊回来。”张媒婆道:
“我在这里卖些翠花。天晚了,同进城去。”二人便同路而行。
元晏问道:“这是甚么人家?”张媒婆道:“他是湖州庄家,移居在此。有个小姐,要我替他做媒,只是庄老爷难说话,我替他讲了几头亲事都不允。今日是他小姐要买翠花,我故此送来,多谢他留我吃饭,故出来迟了。”元晏道:“既是他家女儿托你讲亲,你何不总承了我,我重重谢你何如?”张媒婆道:“你现今聘下花小姐,目下日日催娶,你不去干正经事,却说这些戏话。”元晏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