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在部队的灵异事件 >

第237部分

我在部队的灵异事件-第237部分

小说: 我在部队的灵异事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我马上来!”我还没再说话那边就挂断了。

“小静?!”

“你女友?!”

萧墨雅和龙同时问道。啊,女人真是种奇怪的生物,她们总能很敏锐地从你说话语气和神情中发现一些东西,嗯,尤其是八卦的东西。

我干脆没回答,直接对阿黄和墨雅说“哎,先说好,今天这饭我可请的有目的啊。”

阿黄看看我,无奈地说“我是没办法帮到你的,我早说了,你这顿饭看来是白请。”

“呵呵,你这次错了,我要找墨雅帮忙!”

嗯?!几个人一听都是大眼瞪小眼,尤其是萧墨雅,“我?我能有什么能帮到你的?”

“唉,说来话长。”趁着服务员还没上菜,我只得又把在学校的事情重新复述了一遍。

“那,现在只能靠你带我们去找张教授了。”我双手一摊道。

“这样啊。哇,这也太匪夷所思了!”萧墨雅半天好像没回过神来一样,“好离奇啊,像故事一样!”

“你以前也跟过张老?”萧墨雅又问龙龘道,龙龘点点头,“实习时候。”

“啊,世界真是小啊!”萧墨雅感慨道。

“好了,别感慨了。”我正要切入正题,电话又响了,是小静。

我只好接了电话,谁知道那边小静已经到了附近,猛在问在哪里吃饭。我只好简单说明了地方。

刚放下电话,想跟萧墨雅说正事呢,又上菜了,只好招呼大家开吃,小静反正就快到了,也没必要非去等了。

还没动几筷子呢,小静就急忙忙冲了进来,我忙起身招手,她笑逐颜开地走了过来,挨着我直接坐了下来。

“王哥,她是谁?”这是小静落座后第一句话。

“哦,龙老师,也是你们学校的,这不,和阿黄约着我们一起在查那个事。”

“跟她有什么关系?你们怎么认识的?”小静开始刨根问底了,语气有点不善。

“咦,现在的小孩,不好好上学天天晃来晃去的,不知道怎么向父母交代。”显然,龙龘听到了小静的问话。

我只当没听见,忙招呼大家“吃饭吧!”

阿黄看看两个女孩又看看我,默默夹菜吃饭,倒是萧墨雅挺自来熟,和两个女孩聊的火热,也许是身份关系,小静和龙龘之间却没有直接对话。

这一顿饭吃的简直是度日如年,哦不,度分如年,眼看着饭快吃完了,我趁着萧墨雅去洗手间的时候,借口买单,去前台结了账,站在洗手间旁通道里等萧墨雅。

“这一次你得帮我啊。”

“得!看你也不容易。”萧墨雅意味深长地笑了下,“说吧,我能做什么。”

“帮我约个时间和张老聊聊,不需要太久,一个小时就可以。”

“问题不大。”萧墨雅也挺干脆。“张老有喝早茶的习惯,上午九点左右一般都有时间,你想约在哪一天?”

“能早则早,不能拖了。”我甚是焦虑。

(未完待续,下一节更加精彩)

第三百四十话夺魄(五)

首先感谢下为你走过,第三名:书狂。这一话为你而更!呵呵,看到没?激动不?好吧,我们开始。

………………………………………………………………………………………………………………

“那就明早吧!我去联系好了。地方告诉你。”墨雅想了想说道。

“行不行啊?”我怀疑地看着她。

“晚上刚好去趟老师家交资料,顺便就约了。反正他早茶是必须要喝的。”墨雅笑了笑。

“嗯。那就拜托你了。”我欣喜地说道。

转身去买了单,我庆幸这顿饭吃的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当然,边上两个女的未必就这样觉得了。

回到饭桌上,龙一直向我使眼色,我知道她是想问搞定没有,但我偏不回应,弄得她银牙直咬,边上小静又盯着她看。

终于熬到吃完饭,阿黄他们要走了。我却犯难起来,因为身边两个女孩同时问“我们去哪儿?”

我当然没那么傻,两个我都不会沾!“去哪?”我眨巴着眼睛装傻,“回部队啊。”

小静表情很失望。龙却若无其事,我装作潇洒地走出大门,招手拦了一个的士。

坐上车后,很快我手机就响了起来,我拿起来一看,龙的消息。

打开“我不去你能做什么?”

我笑了笑,打上“待通知。”

那边半响,才发来一个“好”

装起我的糯鸡鸭。我闭上眼睛小憩,可以稍微松口气了。

墨雅的消息在晚上看新闻联播时候到的,感觉到身上的手机震动,我不动声色地起身走到楼梯外,打开短信,寥寥数字:“8点半西牌楼洞庭春”

嗯?这是哪里?

我想了想,打了张兴的电话,老张在这边时间最长。又和地方打交道比较多,他应该知道。

电话接通后,一阵家常扯过,张兴开口问我什么事,我就直接问了,老张在电话里爽朗地说道“这个地方啊,还离我不是很远,我还真知道一些,德园、徐松泉、大华斋、洞庭春这是四大家长沙民国时期的茶馆,地方在我这附近,你打个车过来一问就知道了。”

道了谢后,我挂了电话,将消息转给了龙女,继续回到活动室组织晚上的活动去了。

“1936年的《长沙市指南》记载了长沙底层市民最过瘾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大清早,就赶往茶馆洗面擦牙喝早茶。当年,长沙市区内的茶馆开市,比其他行业要早,但无夜市。每天早晨四点多,茶馆即开始营业。一般市民习惯清晨醒来后,奔往茶馆,洗脸用早点,当然手中一定捧着一杯酽茶,无论寒暑从不间断。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名人们来长沙参观,长沙文化人常将他们带去老茶馆,在沸腾的早茶生活里,体味长沙的市民生活。”

面前的张老教授喝了一口茶,又缓缓地说道“长沙史志专家陈先枢说过民国时期,长沙黄兴南路德园茶馆颇吸引政界及教育界人士,工商界人士则习惯到大华斋去,手艺工人偏爱老照壁徐松泉,行栈老板及上街先生、经纪人则爱在西牌楼洞庭春茶馆聚会。也就是说,穿行来往于民国时期茶楼的人物,多是形形色色底层草根人物,但少数较好的茶楼,也仍能吸引少数军政文教界的官绅名人一往。”

老头说道这里,看了看我和旁边的小龙,“你们知道长沙有几个出名的茶馆吗?”

小龙女尴尬地看向我,我想上次虽然和这老头交往不深,但感觉老头是很个性的人,一般的人他未必瞧得起,上次一事,说不定我在他眼里还只是个武夫,这次去求他,稍有不慎,人家未必会相帮。

这边脑子想着,那边却强自镇定地答道“四个吧?德园、徐松泉、大华斋、洞庭春。”

咦,张老教授微微诧异了一下,深深看了我一眼,又自顾自说道“长沙茶馆,仍保留旧时民情风貌者所剩无几,惟洞庭春茶馆历百年沧桑,因老板龚少泉经营有方,其传统仍在流承。”

“是啊,正如老师您研究的那样,很多古代的文化都已经失传了,所以我们有时找到一点东西都如获至宝,都想深挖下去。”旁边小龙女抢着说道(原谅我的懒吧,我实在不想总打三个龙字。)

“嗯?!”张老教授低了低头,眼睛从眼镜上方看了看小龙女,随即转向我,“你们两个,怎么又会认识的?真是奇怪,小伙子你是不是有事情求我。”

我等了半天,不就是等这句话吗?

“教授,您还记得,你发掘过的在本市的一个西晋墓吗?”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你想干什么?!”张老教授年纪大人却是很敏感,马上反问道。

“教授,您别误会,我不会打什么歪主意,你也知道我是部队的,我就是想弄清楚一个事,这个事和我有关系,我是没办法了才找到您的。”说完我又把整个事情重复了一遍。

张老教授听完后陷入沉思中,好半响才缓缓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说的那个同学也跟过我吗?我倒是没有太多印象,原来她已经离世了啊!你的意思是怀疑有什么东西作祟?不过封建迷信的东西,我一向不大感冒,但我愿意帮你,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容我好好想想啊。”

然后老教授沉默下来,似乎是在努力回忆着那次发掘的情景。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道“那次发掘,其实是抢救性挖掘,所谓抢救性发掘,就是一开始没有经过有计划的勘探、研讨,有步骤、有组织的挖掘,一般都是由于某些原因,如房地产施工、道路建设时无意中挖掘出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导致原有的面貌部分损毁,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好文物而进行的临时性的紧急挖掘,就是为了抢救文物。那次也是,是由于光缆施工,把墓的一角挖塌了,政府赶紧派人看住了现场,打的我们考古研究院的电话。”

“场面比较混乱开始,有些小件文物甚至被人哄抢走了,我们到现场后进行了一天一夜的发掘,抢救出不少文物啊。”

“那在整个发掘过程中,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出现?”小龙女突然插话道。

“特别的事情?”

老教授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好像没有吧?!一切正常,按标准流程走的,也没出什么意外,大家都还很高兴,因为在以往的发掘中甚至还有塌方的现象。”

“其他呢?”我又紧跟着问道。

“其他?没有了啊。”老教授茫然道。

我有些丧气,转头看看小龙女,显然也是这样,我暗自叹了口气,转过头又和老教授东来西扯了一会儿,正准备和老教授道别的时候,老教授突然说道。台页来巴。

“对了,我想起来了,要是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你们说的这个实习的女同学,曾经在下到墓里的时候,晕倒过。”

有戏!我和小龙女对望了一眼,心里狂喜,“什么情况?”

“时间嘛,好像是在深夜。”老教授抬着头努力回忆着。“由于是抢救性发掘,必须要加班,人手又不是不够,她跟着进去了,负责文物的传递和登记,就是站在外围,比如甬道啦,发掘口啊这样的地方,帮着搬递登记发掘出来的东西。送到地面上去后,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分类和初步清理,然后我那会儿刚递出去一件比较重要的文物时候,听到外面有嘈杂声,好像有人说她晕倒了,我当时问了句,后面有人喊着没事,好像是贫血弯腰低身太久的缘故,我那时候忙也就没出去看,更加没注意。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应该是到上面去急救了,不知道这个事情能不能帮到你们。”

“这样啊。”我在心里沉吟道,想了一会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

“您那会儿发掘出来的是什么文物?”我和龙女不约而同地问道。

(未完待续,下节更加精彩!)

第三百四十一话夺魄(六)第一部结局为全体读者而更!

教授看着我和小龙女,出神的想了会儿,然后缓缓说道,“我记得是一面铜镜,好像就在铜镜被递出去的时候那个女孩出了事。”

“铜镜?!”我和小龙女不约而同地一起喊道。

“嗯。是面铜镜,晋代的铜镜,是那座墓里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看着我们不知所以然的样子,教授笑了笑,给我们做起了科普,“你们别小看铜镜,我们从墓葬中发现的铜镜及表面附着物还有随葬方式,能直接或是间接反映了古人围绕铜镜而衍生出的丧葬风俗、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而且,从铜镜出土时表面的附着物及伴出物来看,古人置镜方式有多种,比如通常是用布帛包裹后简单放置,有些还放入圆形或方形的容器内,有的放入鞶囊佩挂腰间。大型的则置于镜台或框于镜屏等等。而从铜镜随葬的方式来看,作为墓主生前用品随葬的反映了丧葬活动中的孝道风俗。”

“有那么玄乎吗?”我嘀咕道。

旁边小龙女戳了我一下。

“哈哈!”张教授爽朗笑道“你知道吗?我国古代铜镜沿用时间长达四千年之久,这在所有古代铜器中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长久以来。学术界对我国古代铜镜研究十分重视,专著、论文不计其数,但研究范围均限于铜镜本身形制、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而对于各个时代墓葬中铜镜的出土状态,即铜镜随葬方位与形式很少有人去研究,更别说所反映的古人用镜的相关信息了,也是鲜有论及啊。我就比较感兴趣,光是在这上面就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写了很多东西,发掘的那个西晋的墓,也为我的论文增加了不少翔实的资料。”状史广血。

“其实我就是想知道那面镜子有什么特别的。”我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别心急!听老师说!”小龙女实在忍不住又推了我一下。

“镜子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它在墓室中用作辟邪反映了古人丧葬活动中的鬼魂观、佛教和道教题材的铜镜则反映了墓主的宗教信仰,是很有价值的文物。在数以万计的墓葬中,许多铜镜的随葬方式是十分特殊的。如前所述,有的墓主身体(头、胸、腹、耻、膝、足等)多处置镜。有的铜镜盖于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