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国 >

第170部分

相国-第170部分

小说: 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笑的话语随着棋局厮杀逐渐消失,赵廷美舒展的眉头越发的紧蹙,双目盯着棋盘,苦苦冥思。

小半个时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惊得池边莲叶下吐着水泡的金鱼四处游窜着。

“延昭的棋艺超群,果然名不虚传,本王服气了。”

抿着茶水,赵廷美笑着说道,因为刚才的厮杀,脸上的红晕还未退去,眉梢上甚至隐约可见点点汗珠。

“这对弈当真是jīng彩绝伦。”

一边,秦宫将汗巾从管家手中取来递给赵廷美,盯着杨延昭,双眸中满是炙热,看样子,心里早已安奈不住,相要一较高下。

抬头看天,不知觉,rì已上三竿,杨延昭放下手中的的杯盏,犹豫了片刻,这才开口道,“王爷棋力也是非常人可比,杨璟是侥幸了,一局下来,心中也是畅快淋漓,若有闲暇,倒是希望能再来几盘,杀个过瘾才是。”

听得这句话,赵廷美不由得将白玉杯盖上,面露疑惑之sè,“延昭如今重担在身,今rì前来,本王确实有些意外,果然是无事不登我齐王府,说吧,与本王之间何须这般客套。”

听得他这般说,杨延昭沉默了片刻,继而才笑着道,“下官前来是想请王爷帮忙做笔买卖。”

做买卖?

这下赵廷美更下迷糊了,但随即心中一紧,难道他已经知晓了?

转瞬间,赵廷美的思绪转了万千,但是面上依旧如故,眼中有些错愕,继而失声笑道,“延昭,你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不赶紧道来,本王可是一穷二白,上次拍卖会都只有眼馋的份,哪里有钱来做买卖。”

说着,伸手在四周指了指,做出满是穷酸无奈的模样,可是手指之处,尽是琉璃玉阶,楼宇飞阁,尽显富态之气。

对他这番话,杨延昭再次笑了笑,也不继续打着哑谜,直接开门见山道,“王爷,三馆修建到了最后,还差数万两银子,户部那边,肯定是走不通了,所以,我想把三馆内楼阁的命名权给卖出去,不知道王爷有没有兴趣接下这第一笔,当然,正堂是由官家御赐的。”

赵廷美脸上越来越凝重,给三馆题字,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那里可是读书人的圣地,留下浓重一笔,无论是当今还是后世,都能引以为傲。

特别是那最后一句,赵廷美是明白人,当然知道,这件事宫中那位正主已经点头了,如此说来,倒是个好机会。

思量了片刻,赵廷美眉头展开,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延昭,你知道的,本王是没多少银子,可别狮子大开口才是。”

闻言,杨延昭笑着,心头也松了,卖三馆的命名,他需要几个有地位的人来做领头,汴梁城中,出了官家之外,自然是王爷最为显贵了。

所以,赵廷美这便买卖做成了,下面,自然会顺手很多。

“王爷抬爱,下官自是不会漫天开口,三千两即可。”

这个数字,对于齐王府来说,自然不多,赵廷美欣然接受,心中也明白,这是杨延昭投桃报李,对他应承此事的答谢。

笔墨纸砚取来,泼墨执笔,赵廷美左手提着绣金印花的袖口,矫若游龙的写下了‘昭文馆’三个大字。

接过宣纸,杨延昭对着赵廷美做了一礼,“多谢王爷。”

后者则是微微一笑,并命老管家准备好银两,稍后送到杨延昭的府上,又是闲聊了少许,天到正午,已到了用膳之时。

在齐王府吃了些酒菜,待用完膳,已是未时三刻,杨延昭心中惦记着事情,遂起身告辞,已有微醺醉意的赵廷美摇晃着身子,将他送至了门口。

马车摇晃,消失在街巷之中。

身后,赵廷美在秦宫的搀扶下进了府,来到书房,靠在檀木椅上,不多时,老管家送来了茶水,秦宫接过后,为他满了一杯。

“宝山,今天之事,你可觉得如何?”

那秦宫轻轻吹着杯中舒展开的茶叶,眼中有些轻视,但还是笑着道,“提笔写字,还要赔上银子,倒是亘古未闻,那杨璟是有些小伎俩。”

听闻这话中的不屑,赵廷美不露痕迹的摇了摇头,低声喃语,“以名搏利,再求天下大名,这步棋,实在是太高了。”

第二百五十章 悠悠之口

出了齐王府,马车中,杨延昭也无了之前的醉态,从怀里拿出赵廷美所写的‘昭文馆’三字端详了片刻,字迹猛地看上去,不显风骨,毫无金钩银划的遒劲有力,算不上大雅之作,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但是仔细观察片刻,杨延昭还是发现了他在勾画之中暗藏了峥嵘的锋芒,良久,将宣纸合上,叹了口气。

字写久了,便带上了人的心xìng与风格,这便是人如其字,赵廷美的字敛锋于内,看似普通寻常,却有一道逼人的锐气。

看来,他的心里还是暗结珠胎,还是保持些距离才是。

低声道了一句,稍后,杨延昭拉开车帘,见马车已经到了石泉街,眉头拧了又松,继而对着驾车的萧慕chūn道,“萧大哥,先不忙回去,随我走一遭燕王府。”

闻言,萧慕chūn应声勒主手中的缰绳,掉转了方向,朝着福井大街驶去,不多时,人声渐隐,车轮粼粼之声越发的清晰,是到了闲人禁行的贵街深巷之中了。 。。

“公子,到了。”

马车止步,那燕王府的侍卫早就瞧见了萧慕chūn,对这个长相魁梧粗壮的汉子有着几分印象,那门房小厮也早早的进府通报去了。

不多时,赵德昭带着潘集迎了出来,见到杨延昭,很是欢喜,笑容洋溢,满是喜不胜收的模样。

在燕王府中坐了片刻,杨延昭也不再说那些寒暄之言,直接将来意给道了出来,与先前齐王府的情形相同,赵德昭听闻之后也是大为惊愕,竟是愣在了原处。

半晌,才回过神来,不过眼中仍是有着难以置信,“延昭兄,你是说,要我花银子,来给三馆题名?”

一边,那潘集也是目瞪口呆,心中巨浪翻腾,自古以来,有谁敢做出这种遭天下人诟骂的事情?

哪怕,官家已经应允,可是朝中的悠悠之口又岂是那般容易堵上的?若是有个偏差,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

在他犹豫之时,那边的赵德昭却是开怀大笑起来,“既然官家和王叔都已经提笔了,小王怎能不动心,至于银两,便和王叔相同如何?”

“那是自然。”

两句简单的话语,却让潘集心中越发的不解,直到杨延昭离去之后,这才忍不住的开口问道,“王爷,用三馆的命名权来换银子,这件事太过儿戏了,王爷又怎能应允,若是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起来,对王爷可是极为不利的。”

听得这句话,正在往池中撒着鱼食的赵德昭将瓷碗放在一旁,拍了拍手,笑着应道,“文凤,这件事你过虑了,既然官家已经应允了,自然是不会掀起大风浪来。不过传出去,风言风语定是有的,但相比杨璟在闽南那边的作为,以及修三馆之时,这又算的了什么?”

说完,赵德昭继续喂起鱼来,身旁的潘集颔首轻声道,“王爷说的也对,杨璟此刻备受圣眷,既然官家已经点了头,应该是有惊无险,话说回来,能在三馆上题字,确实是件不可多得的美事。”

潘集一扫之前的担忧,脸上满是兴高采烈,这最后一句,更是显得意味深长。

而赵德昭没有出声,扬起手,将鱼食洒落在水池中,看着那轻波微澜之下,游鱼欢快的争食,暗自叹了口气。

其实,刚才他还有一句没有说,三馆题字的事情,除了顺水推舟的博个名声之外,更多的是逼不得已,宫中的正主需要的便是自己卷入无休止的非议争乱。

活的时间久了,才越发的明白,有的时候,自污,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些盘算,杨延昭是不知晓的,得到赵廷美叔侄的题字,回到院子不多久,那六千两银子也很快送来了,心中当即妥当了不少。

招来了祝力等人,他们是在市井中打听消息的,果不其然,酒肆之里,已经开始流传他用三馆题名来换银钱的消息。

当然,铁定是通篇的辱骂之言,更有癫狂的书生,直接砸了手中的酒瓮,借着酒劲,去开封府击鼓告状。

这种事情,府尹自然是不敢去接,头疼之下,竟称病不出,哪知这些书生竟在衙门前谩骂起来。

如此,心烦躁乱的府尹大手一挥,将这些发酒疯的书生全都押进了大牢,如此做法,虽与太祖所说礼贤下士不相符合,但是这般雷霆手段,倒是一时震慑住了那些还yù生事的读书人。

说着这些听来的消息,祝力等人脸sè皆是有些红涨,这也难怪,他们都是火爆的脾气,在市井上游荡了大半天,半句有关三馆的消息度都没有,正觉得无聊,随便早了家酒馆吃吃菜,喝喝酒,待再出去,这诋毁杨延昭的言语便漫天飞了,若不是事先得到嘱咐,不得胡乱生事,这帮战斗力凶猛的家伙早就能将那些碍眼的读书人全都撂爬了。

心中憋着气,祝力将所闻之事全都道完了,正yù挥着硕大的拳头继续说话,却被杨延昭给伸手止住了,“事情我知晓了,祝大哥,诸位兄弟,辛苦了。”

道完了这一句,杨延昭便往屋内走去,留在远处的祝力等人大眼瞪小眼,皆是鼓着腮帮子,满是怒气,但无处可发泄。

屋内,杨延昭靠在木椅上,手背在额头上敲了敲,忽然闻得鼻前一阵清香,抬起头,却见一缕绿sè已到了眼前。

稍后,肩头上玉手轻轻揉动,“六郎,外面的事情我也听说了,放心吧,等晚膳的时候,各处的风声便会转了向。”

“玉儿辛苦了,只是,这件事传的如此之快,怕是有人在其中作梗,如今对方在暗处,我在明处,有些事情,暂且还是拿捏不准。”

闻言,肩头的玉手停了下来,柴清云秀眉微微翘起,“六郎可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

沉思了片刻,杨延昭伸手拉住那柔弱无骨的纤细玉手,“今天,我只去了三个地方,要么是宫中,要么便是二位王爷了。”

柴清云眼中多了丝异样,张了张樱桃小口,却又将话收了回来,犹豫了片刻,这才将轻声道,“那六郎你觉得会是谁?”

“不好说。”

叹了一口气,杨延昭低声道了一句,身后,柴清云不再说话,也是轻叹了一声。

rì沉西山,汴梁城中,喧嚣远超白昼,大街上,人cháo汹涌,酒楼茶肆更是人声鼎沸,劳累一天的百姓聚集在那里,点上两小菜,满上一杯酒,聊着天南地北,说着听来的趣闻野事,尽兴之时,杯盏相碰,一饮而尽,纵情恣意的放声大笑。

而今天,似乎少了欢声笑语,一家小酒肆里,几个麻布长衫的读书人正义愤填膺的说着那道貌岸然的翰林侍讲用三馆题名来换取银子,中饱私囊的丑事,说道难以抑制之时,更是摔了那酒壶。

“我说,你们这些人读书人是怎么了,人家小杨大人尽心尽力为你们做事,不感激便算了,却在背后这般辱骂,真是狼心狗肺之徒!”

酒肆的小伙计将一边用着毛巾擦着满桌的酒水,一边小声的说着,刚说完,便被那砸酒壶的读书人给提住了衣襟。

“你这跑堂,读过几天书,又知道个什么!”

语中满是愤怒,更多的却是不屑。

多年的打砸,这伙计的劲头自然比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强了不少,推开他,将那满是酒味的毛巾扔到脚边,竟鲜有的昂首挺胸正sè道,“我陈二狗是没读过几天书,但我知道至少知道善恶是非,小杨大人为了建三馆,劳心劳力,作为状元公却亲自搬砖和泥;为了三馆筹集银钱,更是顶住众怒,跪请官家允许拍卖孤卷;拍卖会上,一人与商贾周旋,独自沾染铜臭味,就凭这些,我知道小杨大人绝对不是以权谋私之人,为了几个银子卖了三馆的命名,就不怕官家杀头么?

这其中的凶险小杨大人难道不清楚?可为什么还要去做?为得不就是你们这帮子在背后骂他,恨他,怨他的读书人么!”

说完这些,陈二狗转首离去了,那腰板,似乎比以往都要挺直。

留在原地的那些书生却是闷声不语,而这时,不远处的几张桌子上,几个人轻声说着,“这帮子家伙,真是丢读书人的脸面,你们知道不,我家隔壁的徐家二郎便在三馆那边帮忙,小杨大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就是为了筹银子修建一座小楼,让他们这些读书人累了有地方歇息,没想到,好心没好报啊。”

“是啊,是啊,这件事我也听说了,我家三郎在齐王府当差,这事情他也提了下,小杨大人确实是好人啊。”

……

这番话下,那几个书生脸sè猛然生出一番红sè,那是羞愧的烫红。

相同的场景,在其他地方也纷纷上演,不过在晚膳短短的一两个时辰内,这些话语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上将军府,一阵清脆响起,釉着蓝sè祥云的瓷杯盏摔成了几片,立在门外的青衫文士腿不由得战兢着打颤起来,额前,早已经满是冷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