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国 >

第156部分

相国-第156部分

小说: 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之声悄然无了踪迹。

见此情形,龙椅之上,赵光义的脸sè似乎缓和了许多,扫视群臣,最终在赵廷美的的身上停了下来,“齐王,你有何看法?”

百官之首,赵廷美将低着头抬了起来,双眼似乎有些惺忪未醒,闻此言,将手中歪到一侧的玉简往胸前提了提,轻咳一声道,“皇兄任人唯贤,臣弟自是无异议。”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行 卢多逊

朝堂之事,又是那般,经过争吵,再有官家一锤定音,做了盖棺之论,散了朝,其中几分凶险,几分杀机都不为人所念了。

朝事散后,群臣有激愤,也有痛哭流泪,皆是被这三馆修建给扰了心绪,不过即便是有恨,也自是不敢指向宫中的正主。

于是乎,连上朝听政资格都没有的杨延昭瞬间成了众多人惦记的对象,当然,这一切,他还不知晓。

闻鸡鸣则起,伴晨曦而舞。

院子中,杨延昭一身白sè束袖劲装,正练着郭淮传授的‘魁衍经’中体术,此刻身处汴梁,他半点的灵气都不能泄露,因而便苦练起手脚功夫。

而身后,郭淮等人也是随他一道练着,八妹依旧与排风打的难解难分,即便是罗氏女,手中也拿着一把三尺jīng钢剑随风舞动,剑锋划过,竟有几分冷冽的剑气,割开那还未散去的浅浅夜幕。。。

这一情形,初次见识的张婶倒是颇受惊吓,待听了张谦所言之后,总算是平住了心里的忐忑,开始准备起早膳之食。

待半个时辰后,杨延昭停下了身形,众人略作了洗漱,张谦和李至放下手中诵读的经卷,一行人吃起早膳来。

“延昭兄今rìyù作何?”

吃着手中的油蜜蒸饼,李至很是随意的问了句,显然,昨夜睡的不错,醉后醒来容貌焕发,jīng神大好,怕是已不记得昨夜之事。

而有的事情,不记得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咽下温润香舌的稀饭,杨延昭用筷箸夹起一块千层饼,“倒也没有别的打算,应该会去吏部一趟,上次去闽南,忘记拿了翰林院那边的官服,如今回来,总得去询问个究竟。”

至于崇文阁一事,他并未做提及,虽说昨rì赵光义金口玉言,但事还未有定论,杨延昭也不愿去说道,更何况,在心里,对于修建三馆,他还真没有半点的想法。

哪怕没有温仲舒的那句提点,杨延昭也明白,倘若三馆修建一事由他来负责,定是又要跑到风口浪尖,这种感觉,着实的不让人欢喜。

道了这一句,便是吃起千层饼来,张谦则是点首道了一句,“是这么个理,延昭兄既然回了汴梁,一些事情,还得去吏部询问个究竟,要不然,冒冒失失,总会让人说道。”

早膳后,八妹拉着杨延昭衣袖撒娇着,“六哥,你可得早些回来,鱼儿还等着你一道去集市,好生的瞧一瞧已是多rì不见的喧闹城景。”

见她这般,杨延昭笑着在她鼻尖上捏了捏,“想要去集市,这有何难,稍后让清儿带你去便是了,不过得让合德师兄陪着,切莫生事。”

“鱼儿可是乖巧的很,怎么会遭惹是非,六哥你放心了便是。“

做了个鬼脸,八妹往跑开了,银铃般的嬉笑声飘然而去,散在晨光初洒的院落之中。

将长发梳理盘髻,用玉簪束好,换上罗氏女取来的石青祥云纹长衫,顿时觉得jīng神了几分,将那桌上的黑sè巾帽拿起,比划了一番,杨延昭还是将它放到了一边,“这帽子,总觉得有些别扭,还是不带罢了。”

闻言,罗氏女不禁掩嘴笑了,“六郎这话说的,如今你好歹也是入朝为官,今后难不成还不带那乌纱帽了?”

想起那两边生翼,不时摇晃的乌纱帽,杨延昭撇了撇嘴,“那玩意带着,就让人心神飘飘,自然是舒服了,那里是这寻常的巾帽多能比的?怎么,清儿,你这是在取笑你夫君么?”

语落,嘴角边已是一丝坏笑浮起,这神情,让一边的罗氏女心猛地一咯噔,还未有反应,却已被杨延昭搂入了怀中。

唇瓣仍是让她心醉的温暖,好一会,才分离,耳边传来一声低笑,“倒是有些rì子没和清儿在一起,待过两rì,寻个机会,可得好生的亲近亲近。”

闻此言,罗氏女只觉得脸sè烫的厉害,心也蹦跳的厉害,只能玉手捂脸,不作理会这放、荡之言。

“呵呵,小娘子越是娇羞,便越是的动人呢。”

想着那霞飞双颊的秀美脸庞,杨延昭不由得心神也随之荡漾了,走出房间时,不禁暗自盘算起来,该挑个好时机,来个鱼水之欢才是。

院子中,张谦和李至已经换好了朝服,头顶着乌纱帽,身着宽大的绿sè官袍,胸口绣着灰鹭,腰间一条镶嵌红边的黑sè腰带。

见到杨延昭,二人往前走了即便,那头上的乌纱双翅也随着抖动起来,见到这模样,后者立马笑了。

“秋白兄,是我的脸上有着异物,还是衣冠不整?”

被这笑声整得有些不明所以,李至忙一边理着衣衫,一边问向同样扶冠的张谦,二者忙活了一番之后,皆是望向了杨延昭。

忍住笑意,杨延昭当然不能将缘由道来,胡乱了打趣了几句,张谦和李至各提着一只竹篮,跨着步子往外走去。

“前些阵子,突然有‘瓶中仙’这种雅致物儿在城中兴起,却没想到是延昭兄所创,真不知你这脑子是啥样子,啥都能捣鼓。

不过别说,早上起来忍不住尝了一只,味道还真是鲜嫩可口,想我李元沛出生在大同,往南,也就到了这汴梁城,若不是延昭兄你带来这些,怕是都没有机会尝到海鱼的滋味,只是可惜,还要将这些送予他人,这心里,可真有些舍不得。”

这最后一句,大有扼腕痛惜之样,见他这般,杨延昭哪有不明晓,遂笑着应道,“元沛兄,别在这卖乖了,有我在,还怕少了你的不成?”

“也是,延昭兄岂能少了自家兄弟的吃食?”

大笑着,若不是虽是朝服在身,大有冲上前给杨延昭一个熊抱,作怪的xìng子还是没变,一阵欢喜之后,满是挤眉弄眼之样,使得张谦只有摇首苦笑,很想与他离个数丈之远。

待到了潘楼街前,三人因为去向不同,便做了道别,杨延昭转向右手边东华门街,往着吏部的衙门行去。

人声鼎沸中,看着左右街铺酒肆,讨价声,笑骂声,小厮招呼声,融在一起,喧嚣却又异常和谐,汴梁城,一rì的生计便又这般悄然的开始了。

行了一盏茶的功夫,到了吏部的大门外,杨延昭上前与侯在门前的差役说道了几句,或许是笑脸待人,这些平rì里板着脸的差役倒是没有为难于他。

又是讲了些玩笑话,杨延昭询问了掌管官事派遣的是吏部郎中何大人,遂请差役通报一声,那当值的差役自是没有推拦,爽快的应允了下来,便转身衙门里走去,不多时,便领着他往里走去。

穿过前院的屋子,走过略显安静的过道,又是一段檐廊,看着眼前有些熟悉的假山花草之物,杨延昭心中不免生出了疑惑,他明明请见的是吏部侍郎,怎又被领到了这尚书的堂前?

“大人在屋中,请杨大人进去。”

差役到了一句,便退去了,杨延昭只得收了心中的疑惑,理了理衣衫,只脑子里却又不知为何想起了二人的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想起了卢多逊曾经的提点之言。

至今,他还是为弄明白堂堂的吏部尚书,等同于副相的枢密使,为何要交好与他这个根基全无的毛头小子?

而眼下,这般召见,又是为了何事?

一时间,满是不解,但已到了屋外,怎能不进,深吸了一口气,杨延昭也不再做那些胡乱之想,往着前走了几步,待到门槛前,弯身行了一礼,“下官杨璟见过尚书大人。”

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银子惹得祸

“进来吧。”

平淡的声音传来,杨璟则是应声跨了屋中,墙壁上挂着一幅泼墨山水画,几把雕花暗纹的木椅,再加上一张放着文案与笔墨的铁梨象纹翘头案,较一年前,这吏部尚书的堂屋也未发生多少变化。

书案后,却是身穿紫sè仙鹤服,手执书卷的卢多逊,此刻,他正抬首望向与杨延昭,双目之中,竟有些笑意,放下手中的书,指了指那木椅道,“倒是有些时rì没有瞧见你了,坐吧。”

杨延昭哪里敢坐,再施一礼,立在木椅边,恭声应道,“下官受命回京,也是昨rì刚到的汴梁。”

见他这般拘礼,卢多逊不由得笑骂了几句,这才使得杨延昭端坐在木椅之上,又是唤来屋外的差役,添了壶茶水来。

接过那皂衣差仆递来的白间染红梅的陶盏,杨延昭只觉得清香扑鼻,轻泯了一口,香气盈齿,似乎与往rì里的那些煮茶的味道大不相同。 。。

印象中,这种茶只饮过一次,还是那前年冬雪弥散时,韩国华从狄青那边讨来的,是还未问世的龙井,但这盏茶与龙井又大不相同,多了几分韵味,也多了些许馥郁芬香。

看着杨延昭饮下几口茶水后露出的沉思之sè,卢多逊捋着胡须,面上竟似有得意的问道,“怎么样,老夫这茶感觉如何?”

“汤sè金黄浓艳似琥珀,犹如馥郁兰香,滋味醇厚,回甘悠久,当真是极有音韵铁,多谢大人赐下官如此好茶。”

闻此言,卢多逊放声笑了起来,颌下的两寸黑须也随之颤抖起来,“呵呵,好,没想到你这小子对茶道也有几分学识。不过说来,你或许没有想到,这本是福建路那边的东西,老夫也是有从一位挚交好友处得来了少许。”

这倒是杨延昭没有想到,暗自思量了片刻,不由得心中惊呼,rì后风靡世人的铁观音产于福建,而他竟然忘记了此事。

这杯中的茶,显然便是还未被发掘出来的铁观音,不自觉中,心里竟生出了一丝的窃喜,隐约见,杯盏中浓汁化作了无数的真金白银,让人好不欢喜。

待杯中茶喝下大半,卢多逊这才从口中的香气回过神来,“好茶,寂寞无闻,遇水则化为漫天甘香。”

说着,停顿下来,望向杨延昭,使得后者心顿时紧绷了起来,忙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一边,竖耳恭听起来。

“而你,在闽地也有了一载,实话讲来,确实做得很不错,哪怕派那些为官多年之人前去,怕也不如你。”

“大人谬赞了,杨璟才疏学浅,哪里能担得起这般赞誉。”

见杨延昭要起身行礼,卢多逊压了压手,示意他无需多礼,“总是这么的谦逊,可即便你想平庸,有些事情,也由不得你了。”

端起那小茶壶,往杯盏中添了些茶水,卢多逊又是饮了几口,“或许,昨rì官家已经和你言过,三馆要重新修建,今天朝议,为了此事,可是乱了套,官家也是盛怒大发,这才使得百官静若寒蝉,想然,也全是因为你这小子。”

闻得此言,杨延昭顿时觉得心沉了几分,赵光义竟然真的将三馆重建一事交予给了他,而今rì早朝群臣纷争,更是让他成了众矢之的,想到这,只能暗自叫苦,忍不住开口道,“还请尚书大人教我。”

看到这紧张的神sè,卢多逊却是笑了,“几番见你,都是从容淡定,却不晓如同今rì这般面sè有变的时候,倘若老夫告诉你,重建三馆,若是我也赞成由你主事,你会如何?”

不用多想,杨延昭早已是腹诽开来,但明面上只能着满是郑重与惊慌的道,“下官惶恐,亦觉得难当此重任。”

“确实,这担子重了些,且不谈那些酸儒老臣的恨怒之意,单凭户部拿出来的十万两银子,就够你吃力的。”

看着卢多逊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杨延昭看在眼里,心里越发的堵得慌,三馆干系着天下读书人的面门,那些德高望重,自恃清高的老儒自然不会将此事交予他这后生晚辈手中。

而更为郁结的是竟然只有十万两银子,三馆可是皇家书院,自是要雕阁画栋,美轮美奂,这十万两银子,怎么能够?

这分明就是一件惹得众怒,还要掏腰包贴银子的买卖。

良久,杨延昭不禁面露苦笑,语带哀求的问道,“尚书大人,下官确实做不了此事,还请大人指点。”

听闻到这一句,卢多逊收了脸上的笑意,浓眉锁起,右手不断在下颔的胡须上捋着,良久,才正sè道,“这件事,眼下已经由不得你来选择,既然如此,便大胆放手的去做。

银子,向来是户部所掌,而官家让户部为你调遣,那边怕是颇有微词,对此,你可以去寻一人求助。”

“请尚书大人明示。”

“毕世安,户部度支主事,有他在,一些砌筑材料拿起来也方便些,或许你并不认识他,但他的同门师弟,向敏中,应该是很熟络的。”

竟是向敏中,闻言,杨延昭脸上闪过一丝异样,卢多逊看在眼中,却未言出,只是继续说道,“老夫手下有个堂官倒是jīng通些楼阁宇坊,回头让他去助你一助,至于银子,老夫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靠你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