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国 >

第114部分

相国-第114部分

小说: 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延昭当然知晓他口中所指何事,契丹确实是大宋的心腹之患,但是这些与他眼下有何干系?

闽南可是在南方,而契丹处在北疆,饶是杨延昭再这么琢磨,也有些迷糊了。

圣意难测,果真如此。

弯身又是一礼,杨延昭很是配合的道,“学生愿为官家分忧。”

话音刚落,赵光义点了点头,“此事你去做,朕也能放心,到了福建路那边,定要帮朕完成两件事。

闽南之地,民智未开,且民风多彪悍,虽已归我大宋,但仍有宵小借机生事,这也是你此次前去的目的之一。

其二……”

说道这,赵光义的脸sè凝重了几分,“朕要对契丹用兵,闽南近海,而开设市舶司有所不便,所以要你去帮朕赚银子。

有了充足的银两,朕便能挥兵北上,夺回幽京,一血我族数百年之耻!”

这时,杨延昭才有所明白,怪不得要让自己做转运使,原来赵光义也看中了闽南出海的丰厚收益。

看来,他心中还是放不下开疆辟土,不过幽云十六州是该夺回来,否者中原之地永远坦露在契丹人的眼前,任由铁骑纵横,抢夺yín掠,而毫无办法。

“学生谨遵之意,只是……”

“只是什么?”

“闽南情形复杂,而学生又是出入朝堂……”

说到这,杨延昭停了下来,他的意思已经表明的很明确了,挣银子虽有难处,但毕竟在转运使的权限之内,可安顿闽南之地,这可是逾越了。

当然,若是要有所作为,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一把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在手,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作为天子,赵光义又怎能不明白?

“这好办,朕会给你一道令牌,凡事皆可便宜行事。”

闻言,杨延昭顿时一阵窃喜,忙弯身行礼,“学生谢过官家。”

一句便宜行事,怎能让他不喜,这可堪比尚方宝剑在手,即便他斩杀一方官员,只要有理有据,想来也不会有所重罚。

将事情交待完,赵光义让殿外的王继恩取来一枚金sè令牌,杨延昭自当是双手接过,口中谢着天子的恩典。

“对了,朕听说你的身边有些好身手?”

像是随意问起,而杨延昭却是慌忙行礼,“官家圣明,这些都是学生舅父的侍卫,特意派来,以好护杨璟的周全。”

杨延昭完全没有想到赵光义会拿萧慕chūn等人来说事,这当然是不能被他知晓的,思念之间,也只有用折御勋来圆场了。

“府州折氏?”

赵光义眼睛眯了起来,眉头也微拧,杨延昭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惹怒了他,连累了折氏一脉。

“既然如此,那朕便不派人保护你了。”

闻言,杨延昭松了口气,之后,赵光义又是交待了几句,正当他准备行礼退出大殿的时候,身后传来那似乎自言自语的声音。

“若不是燕王请奏,朕倒是忘了闽南之地缺的正是杨璟……”

听到这细弱浮丝的声音,杨延昭不由得心中猛然一沉,竟是赵德昭的主意!

已经答应助他,却又为奏请赵光义将自己派到闽南?难道是起了戒心,还是别有用意?

“状元公,请把。”

正当杨延昭思虑的时候,耳边传来一声轻哼,抬起头,却见王继恩召来的青衣内侍正给他引路出宫。

正走着,却听到一阵斥骂传来,抬首望去,却见宫墙的一边,几名青衣内侍正对着一级别低等,穿着灰衣的小内侍打骂。

见杨延昭停下了脚步,那引路的内侍不由得笑了笑,“状元公莫理会这些,宫里面一些不听话的就得教训教训。

这个洪筹呀,惹了盛怒,幸好王公公出手,才保了他小命,这不,当了阵子祗候殿直,杂事也就做不好了,真应该好生的调教调教。”

语中满是幸灾乐祸,正yù继续引路,却发现身边的状元公已经大步往那宫墙边上走去。

疾行了几步追上,并挥着拂尘尖声道,“都在这作何,还不去干活!”

正在大骂的青衣内侍闻言,抬首,皆唯唯诺诺的散开,虽然他们都是青衣内侍,但是所处门庭却大不相同,前省押班怎能和后省的相提并论,更何况对方还是王公公身前的红人。

“洪公公,你没事吧?”

杨延昭上前扶起脸上已有淤青的洪筹,此刻的他,比之前多了狼狈,很是感激的看了杨延昭一眼,随即对着那引路青衣内侍行礼道,“多谢李公公。”

后者仰着头,面相有所不屑,“免了。”

“杨璟!”

正在这时,一个略带惊喜的声音传来,待杨延昭转过身,却见赵元佐由一队宫女内侍陪同从远处走来。

“见过卫王。”

“免了,听说你要去闽南了,小王还思量着今后很难见到你了,没想到今rì竟在宫中遇见了。”

“多谢王爷挂念,官家召见,杨璟便进宫来了。”

与杨延昭聊了稍许,赵元佐有些歉意的挠了挠头,“小王本该请你去喝杯茶,怎奈何要去太保大人那边听课,这……”

杨延昭心中一凛,太子太保授课,难不成?

暗自吸了口气,对着赵元佐行了一礼,“无妨,卫王正事要紧。”

赵元佐笑着转身,正玉离去之时却转过身,指着洪筹,“杨璟,你认识他?”

闻言,杨延昭忙点头,“洪公公曾经关照过杨璟,有过数次交情。”

“这样啊?”

后者眉头拧了拧,“我临华宫恰好缺个掌灯的,今rì你便过来吧。”

说着,转过脸,对那有些不安之sè的引路青衣内侍道,“至于王公公那边,小王会派人去说的。”

闻言,洪筹忙躬身行礼拜谢,对着杨延昭再露感激之sè。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萍水聚逢

出了皇城,杨延昭不由得感叹造化弄人,洪筹因小周后之事被牵连,如今又借自己与赵元佐相识而伴随这未来太子爷身边,如此一失一得,或许也是因祸得福。

到了院子,张谦等人已经是自娱自乐了,见杨延昭回来,免不了要问上几句,后者笑着坦然说着官家令他去闽南好生办事之类的吩咐云云。

官文任命以下,前往闽南也是近在眼前的事情,虽有伤感,但在杨延昭的故意调动的气氛下,倒也少了愁绪。。。

晚膳后,何钰有些不安的拉着杨延昭走到了一边,略带无助的低声说着,“兄长,你过几rì便要去闽南,小弟今后有些难处可该与谁询问?”

闻言,杨延昭笑了,在他厚实的肩头拍了拍,“今夕,你经商很有天赋,哪里一直需要为兄的指点?

不过你不提,我也有件事要与今夕商量,若是此事做好了,富甲天下也只是唾手可得。”

眼中露着些疑惑,虽然何钰不会怀疑杨延昭所说,但不解之意还是有的,难道是兄长在临走之前想要交待他一些东西?

思量着,何钰开口问道,“兄长是不是有事情要嘱咐今夕?”

“恩。”

。。

点了点头,杨延昭右手在桌上敲了敲,似乎在犹豫该不该将所想之事说出来,好一会,深吸了口气,“今夕,我要去闽南了,世人皆知那里荆棘遍地,穷山恶水,好比人间炼狱一般。

但在我眼中却着实不然,特别是对今夕你,闽南无疑是一块聚财之地。闽南靠海,而海外有他国,所以……”

说到这里,何钰已经有所明悟,“兄长是想让小弟走海上的买卖?”

“不错,此间,我大宋的上至玉石,瓷器,丝绸,下及茶食药典在海外都是稀少之物,而他们手中所有的黄金白银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可是兄长,海外经商自前朝伊始便是由市舶司负责,而我朝亦随之,若是贸然所为,会不会?”

何钰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之举,这等事若是被朝廷发现,想来是要追究下来的,可要是做得好,三五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大问题,而那时,早已经赚够了钱财。

将心一横,杨延昭沉声道,“今夕,富贵险中求,这次官家让我去闽南,明面上虽是转运使,但实则也是负责此事,所以,这是一个契机。”

脸sè飞快的变幻着,何钰宽硕的额头上溢出丝丝的汗珠,许久,一咬牙,“兄长说得对,富贵险中求,何今夕唯兄长之言从事。”

“好,待我在闽南将根基打下,到时候派人通知你,不过今夕你得提前准备,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他人知晓,需你亲自来做。”

“小弟省得。”

秦王府,赵廷美喝了口手中的茶水,闭着眼,满是陶醉之sè,“卢大人,原来点茶比煮茶可口多了,而这点茶的茶水与茶叶也确实至关重要,如今本王可是极其喜欢这西山甘泉点的芊螺茶了。”

“王爷在茶道上的造诣谁人不晓,下官只不过是班门弄斧,让王爷见笑了。”

对于卢多逊的话,赵廷美笑着摇了摇首,也不再上面继续言语,放下杯盏,转而问道,“卢大人,可有合适之人?”

闻言,卢多逊收了笑意,捋着胡须,半晌才道,“本来杨璟是极佳人选,只是眼下已被派到闽南;而那吕蒙正,xìng子孤僻,怕是不好使唤,探花李至则恰恰与吕蒙正相反,也不适宜,想来想去,下官只觉得一人可行。”

“哦?”

见赵廷美眼中多了些神彩,卢多逊缓缓的继续道,“向敏中,向常之,此子也是颇有才能,最为要紧的是,心xìng沉稳,而他的同门师兄,毕世安如今在大内都部署,很是得沈大人的赏识,王爷或许可以一试。”

“善。”

下午之时,院子中仍是谈笑一片,但是笑声之后,总是掩不住的那丝许的离别感伤,半个时辰前,宫中来了旨意,让杨延昭后rì前往闽南赴任,罗氏女、八妹以及排风已经开始收拾物件了。

“状元郎可在院中?”

院外,一声询问,萧慕chūn不由得探出身子去,却是一身穿甲胄的汉子。

“你可是找我家公子?”

在外,‘教官’二字是唤不得的,萧慕chūn也明白,遂都是以‘公子’来称呼杨延昭。

见到一五大三粗的汉子,对方明显愣了片刻,但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继而又释然了,抱了抱拳道,“在下李易,与状元公有过一面之缘,还望通报一声。”

都是武人,而且还颇为知礼,萧慕chūn也不由得生出了丝好感,“我家公子在院中,某这就去告知他。”

一边,正在打趣韩国华的杨延昭听到萧慕chūn所说,不由得在脑子中回想着,可是任由他想破脑袋,也不记得何时结识过院外之人。

待他走出去一瞧时,这才猛然记起来,竟然是那rì出手救潘影的厢军壮士,只是他来寻自己做何?

“状元公,不请而来,还望莫怪。”

对方的话语打断了杨延昭的思索,忙笑着道,“李壮士说笑了,杨璟岂会如此,那rì见壮士身手便极为惊叹,只是近来琐事缠身未能登门拜访,没想到今rì会见到壮士,还请进屋,你我也好能畅谈一番。”

“院子李易就不进去了,以免叨唠了状元公的家眷”,李易摇首道,“在下听说状元公要去闽南,自作主张的订了桌薄酒,还望状元公能赏个脸面。”

“这……”

杨延昭面露犹豫之sè,二人不过一面之缘,萍水相逢,只不过是记得个模样而已,他连对方的身世都不甚了解,又怎得会给自己饯行?

或许是看出了杨延昭的为难,李易有些歉意的笑了笑,“是在下唐突了,不过得知状元公为代州人氏,遂想打听些事情罢了。”

代州?

听到‘代州’二字杨延昭不由得重新打量了李易几眼,心中也多了些jǐng惕。

“状元公莫误会,李易自幼孤身一人,唯有叔父为伴,后来我与他分别了,这些年虽然知道他在代州,可是为了混着生计,也无闲暇去探望,只是听说叔父在代州城的兵营中,遂想跟状元公打听打听。”

原来是这样,杨延昭有些释然,想到对方应该是厢军中有些地位之人,也起了结交之心,遂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便要多谢李壮士的一片盛情,杨璟交待两句,这就随你去。”

不多时,二人便到了巷口的酒楼,此时离rì落还有一个时辰,店中的活计也闲的气劲,见到杨延昭,忙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着,“状元公,您今个儿可是来早了!”

笑着指了指一旁的李易,“胡兄弟,我的朋友已经在你们这订了酒菜,难不成现在来吃不到?”

那胡姓的小厮这时才看到落后杨延昭半步的李易,不由得收了脸上的欢喜之sè,连连点首道,“有得,有得,两位这边请。”

“有劳胡兄弟了。”

杨延昭到了声谢,跟在小厮的身后往楼上走去,身后的李易双眉微聚,稍许,才大步跟了过去。

“对了,李大哥,你还未说令叔父姓甚名谁?”

几杯酒之后,倒是熟络了几分,杨延昭本就无那些位卑尊优的思想,所以对李易倒也是亲切了不少。

“叔父姓李,单名一个牧字,不过在营中为何,还是不怎么清楚。”

李牧,名字有些耳熟,但是杨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