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立隋 >

第146部分

立隋-第146部分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卒抢修之后,迅速修葺了一批住房,可是,却缺乏粮食。就算是拿出军粮,最多只能熬过这个冬天。

按说,以涿郡的重要地位,并不缺乏粮食,可是,罗艺那厮为了一已私利,多次兴兵,粮草不足。所以,年初的时候,罗艺勾结了突厥南下,就是为了粮草,为了土地。涿郡战乱多年,百姓流离失所,农田多有荒芜。而且,涿郡一带,土地较为贫瘠,产量很低,仅凭产量,那里能满足涿郡的需求?

百姓民生,这是杨浩最为关注的事情,只有心怀百姓,为百姓办实事,才能国泰民安。所以老百姓的事,绝不是什么小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上,无数的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

很快,杨浩就召集了张文瓘、魏征、宋正本等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明日让张文瓘的哥哥,时任户部侍郎的张文琮带着清河的一批工匠,赶赴涿郡,同时,根据涿郡的人口,考虑到这个滴水成冰的鬼天气,杨浩认为,先拨出一些粮食,先助百姓渡过冬天,届时,春暖花开,涿郡哪怕粮食不足,再运输粮食,也方便许多。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众人不敢歇息,带着人手,各归其位,处理事情。

纷乱之章第一百零六章冬日的决定(七)

更新时间:2012…2…162:26:19本章字数:4342

雪花落下,将刘兰成的睫毛染白,然后在体温下,渐渐化成了水珠。

这样的天气,守在这里,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如今他已经随顺了大隋,随薛氏兄弟,镇守北海郡,自当为国尽忠。前不久,据探马来报,王薄得知北海郡失守后,大为震怒。

而李靖率兵撤回清河之后,留下薛氏兄弟以及刘兰成等人,镇守北海郡,准备来年开春之后,再举大兵南下山东。那么,北海郡就是隋军南下的重要据点,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

可是,冬日尚未结束,王薄就派兵来攻,似乎想要攻打隋军在黄河南岸的地盘,然后依仗黄河,北拒隋军。

王薄的这次进攻,虽有是有李唐在旁挑拨的关系,可是王薄知道,他和隋朝之间,只能是不死不休之局。所以,即使隋朝再强大,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攻打北海郡,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天气,恐怕隋军也想不到吧。

刘兰成!一想到他,王薄的心中就充满了恨。对于这个人,王薄知道他颇有才能,可正是因为他太又才能了,所以,王薄才不得不防啊!

远处,仍是一片冰雪,王薄骑在战马之上,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虽然攻打北海郡,是势在必行,可是他的心中确是没有多大的把握,就算不理会薛氏兄弟,可是他知道光是刘兰成就不是自己所能对付的,毕竟,那是魏公李密都盛赞的人啊。

本来,刘兰成是北海郡的一名军官,声名不显。綦公顺起义的时候,攻打东阳城,顺利占领外郭之后,努力进攻内城,这个时候,城中守军粮尽援绝,只能困守待毙,綦公顺认为胜利在望,因而放松了警惕。不料,被刘兰成抓住机会,组织骁健勇士一百余人,发起突然袭击,綦公顺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只能大败而回。因此东阳城得以保全,可以说是全耐刘兰成之功。随后,郡守以当地世家大族为主,将城中大军分为六部,刘兰成独领一军。

有一个叫宋择义的书佐(州郡负责文书的属官),乃是当地世家出身,因为嫉妒刘兰成的才能,于是就挑拨离间各军将领,到处说刘兰成的坏话,指出刘兰成得到民心,对大家都不利,不如杀掉,以免后患。众将听了,很是恐惧。宋择义请诸将杀了刘兰成,诸将不忍,只是夺刘兰成军权,将军权给了宋择义。

刘兰成愤愤不平,又怕成杀身之祸,就只身逃出东阳城,投靠了綦公顺,参加起义军,随后,他引兵攻打东阳城,只用勇士一百五十人,当时众人都笑他不自量力,可是刘兰成巧施疑兵之计,月余就攻破了东阳县,为綦公顺夺得了一块基地。后来,臧君相听说綦公顺占据了东阳,欺负他人少,便来攻打,却被刘兰成设计击败。

一时间,綦公顺起义军势力大涨,声威盛极一时。瓦岗李密听说之后,派人前来招降。于是投靠了李密。可是后来李密的瓦岗在瞬息之间,土崩瓦解,綦公顺又投靠了王薄。在隋军攻打北海郡的时候,綦公顺战死,刘兰成被俘。因为刘兰成在东阳城,很有声望,家中又是北海郡的名望,所以李靖饶了他一命。刘兰成为李靖的心胸折服,投效了朝廷。

这就是王薄掌握的刘兰成的信息,知已知彼,方才百战百胜啊。

以前,他王薄就是顾忌刘兰成,所以不敢重用他,可是那里知道,到头来,居然成为自己的敌人。

前方,在冰天雪地中,一个黑影迅速的出现,那是王薄派出去的斥候。

刘兰成诡计多端,以王薄对他的了解,所以只能小心谨慎,不得不防啊。

前方的黑影越来越大,那人勒马,道:“大王,东阳城一片安静,并没有防备!”

“哦?”王薄听了,心中一喜,看来,自己选择这个时机,是正确的,东阳城,并没有什么防备,只要攻打下了东阳城,黄河以南,隋军的势力就会瓦解,那个时候,按照李渊的计划,隋军就会四面是敌啊。

看来,隋帝还是年轻了些,哪能和李渊这等宦海沉浮数十年的人相比?或许,投靠李唐是最好的决定吧,只要打赢了这一仗,成功的拔掉了隋军在黄河以南的钉子,凭这个大功,李渊一定会封赏自己一个高官厚禄吧。至于,王世充?虽然都姓王,可是王薄的心中,实在是看不起他的啊!

那个家伙,管理手下将士无方,不少将士纷纷逃走,或奔李唐,或投隋杨,确是没有什么能耐,又怎么只得老子效力呢?

想到此,王薄哈哈一笑,道:“传令,速速进兵,一举攻下东阳,城中金银钱财任取!”

“哈!”听到王薄的声音,一个士兵笑道:“今儿又可以乐呵了!”

另一个士卒很是不屑的看了他一眼,道:“二狗子,你早晚死在女人肚皮上!”

二狗子冷哼一声,道:“我这叫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那名士卒还想说些什么,一个队正喝道:“兄弟们,快点走,今天一定要拿下东阳城!”

声音向更远的后面传去,一时间,王薄的心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本来么,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谁想出来打仗?在家中,喝着小酒,搂着自家的婆姨,那是多幸福的事情啊。

“快,快!”得到消息的伍长大声的呵斥着,催促着士卒们前行,这一战,据说是非常的重要啊,如果能够快些攻破东阳县,说不能就可以赶回齐郡,陪着妻儿,过上一个好年。

大雪纷飞,地上的积雪已经没了脚后跟,杂乱的脚印缓缓的向前延伸而去。

伸手将一根飘扬在眼前的头发扯掉,刘兰成冷冷的目光,再度看向前方,据探马来报,王薄那厮果然上当了,以为东阳城并没有什么防备,径直带兵长驱直入。

如果,这一战,击溃了王薄,那么在春天来临之前,定然是不敢来犯的吧。

当初,刘兰成因势投靠了綦公顺,可是,后来,他有些后悔了。和王薄一般,綦公顺也是个目光短浅之辈,民变军只知道烧杀抢掠,在刘兰成的极力劝阻下,綦公顺虽有改变,可是终究不能脱离民变军的本质啊。

和当初的翟让一样,綦公顺只是想着,能够活下去,大口的喝酒,大口吃肉,解救苍生?他綦公顺并没有这个志向,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只要自己吃好喝足,别人的死活与我何干?这就是綦公顺的最初想法。

民变军?哼哼,不过一些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收买民心的家伙啊。只要是吃的,都被民变军抢光了。就像害了蝗灾一样,所经之处,寸草不生,田里的庄稼被抢光。房子则被烧光,敢于反抗的百姓都被杀死,只有投靠他们,才有活路。然后,继续抢劫。这就是民变军的基本政策。

在刘兰成投效了之后,刘兰成显露出他的才能,前后为他力挫强敌,攻占了北海郡,所以,綦公顺很是放心,让这个年轻人,为自己打拼,同时,也给予了他一定的信任。可是,綦公顺究竟是改变不了他的本质,他鼠目寸光啊。

所以,刘兰成才会在隋军攻破北海郡之后,投靠了隋军,不仅是为了北海郡的刘氏家族,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如今,就是一个机会啊。

他刘兰成失身于贼,如今复又投靠大隋,一定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隋帝的信任。他刘成兰自有熟读兵书,怎甘心做一个草寇呢?

未雨绸缪,早些时候,刘兰成就在王薄身边安排了暗哨。当初,刘兰成只是想要自保而已,那里想得到,居然能获知这么重要的消息?

在探听到盘踞在齐郡的王薄不甘心北海郡的陷落,准备在冰天雪地之际,出其不意的攻打东阳县的打算的时候,刘兰成就极力的说服了薛万述,故意示弱,假装不知王薄的企图,在东阳县并不设防,从而让王薄失去应有的戒备之心!

幸好,当初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刘宋,灭了南燕之后,筑东阳城,作为青州刺史治,所以,东阳县城除了外城之外,还有内城。所以刘兰成才会兵行险招,否则,以王薄三万大军,刘兰成也不敢这样做啊。

终于,耳边响起声音,是他身边的亲兵,刘氏的子弟。

“大人,王薄离城已经不足五里了!”那名刘氏子弟道。

“很好!”刘兰成点点头,看来,王薄这厮要上钩了啊!“再探!”刘兰成低声,然后将手,按在了刀鞘之上,使劲了握了握,成败,在此一举了!

纷乱之章第一百零七章冬日的决定(八)

更新时间:2012…2…162:26:19本章字数:3456

(今天有些事,心绪有些不平静。***所以这章码的少了些,诸位见谅。)

地上的积雪逐渐融化了,这样的天气里,比下雪的时候,更为寒冷了,西风呼啸,清河的街上,除了一些行色匆匆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人了。

书房里,杨浩看着张文琮快马传递而来的奏折。

涿郡事情已经稳定了下来,所有的灾民已经安置,粮食已经发放,虽然粮食预估不足,可是,让涿郡的百姓过完这个好年,是没有问题的了,等到来年开春,在运送粮食,让百姓渡过开春,同时,还要鼓励开荒,鼓励耕种。种子以及农具,又是一大笔的开支,不过,政府并不是免费提供。

这一点,是杨浩仿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中的其中一项,青苗法。据杨浩所知,这项制度本来是不错的,可是对官员的要求很高,这百姓“借贷”一定是要百姓的“自愿”,而不是如后世一般的,是官员的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甚至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培养有责任的官员,使之有良好的责任感,抱着为百姓解决事情的信念,这个任务,可是任重而道远啊。杨浩初步设想在河北恢复兴办州县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可是那个时候,他不过只有数郡,河北历经战乱,百姓死伤不少,尤其是读书人,被民变军杀死不少,所以,那个时候的河北缺乏人才。

不过如今,州县学已经兴办一年多,人才谈不上有多少,可是用于填充下层官吏却是足够了。只要按照计划继续培养人才,不出几年,就会有大量忠心的官吏,为杨浩效力。

当然,在杨浩的心中,这青苗法,要配合以货币代替捐交实物,源自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来实行,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一步一步的走,有句话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杨浩自然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急功近利,反而会欲速不达,尤其是政治改革,只能一步一步的进行,否则,可能就会像历史上的诸多变法一样,最终夭折。

轻轻叩着案几,端起有些苦口的茶,喝了一口,这才稍微提神。

“小强子,什么时候了?”杨浩问道,揉了揉眼睛,这些日子,一直关注涿郡、恒山郡的事情,休息的不是很好。

“陛下,已近子时了!”小强子躬身道,然后走上一步,为杨浩蓄满茶杯。

想了想,杨浩挥手,“走吧,回宫安歇!”既然涿郡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那杨浩也就放下心了。

站起身来,正准备要走出去,只听脚步声响起,正是兵部尚书李靖。

这么晚了,难道出了什么事情?杨浩有些不淡定了,最近总是深夜,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陛下!”李靖首先施礼,秦叔宝却是一身的戎装,只得抱抱拳,道:“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杨浩挥挥手,这才看着李靖,微微蹙眉,道:“李爱卿,这么晚了,莫非有什么大事?”

李靖笑了笑,道:“陛下,五日前,王薄偷袭东阳县!”

杨浩“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