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立隋 >

第138部分

立隋-第138部分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索原唐军大败,西河郡全境被占。随后李元吉仓皇而逃,太原陷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河东一半的土地,已经不复为李唐所有,而更严重的,是苇泽关即将面临定杨军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苇泽关势必难以守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苇泽关已经成了孤城一座,而更可悲的是,想比正定县,苇泽关更难坚守。虽然,他的城墙比正定县要高大许多,可是,因为地势的缘故,苇泽关的后勤供应全部依赖太原,本身的存粮并不多。如今太原已经失陷,苇泽关已经断掉了后勤的供给来源。关城再是险峻雄伟,也是需要人去坚守的,没有粮食,吃不上饭,士兵就没有力气,如何守关?想要依靠从恒山郡,李安认为并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摆在了李安和他手下地那些将领面前。

在刚才的军议中,将领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同小异,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不能死守,只有离开苇泽关方才有出路。

根据从太原细作传来的消息,不日,定杨军在占据了太原之后,兵分几路,其中就有一支要来攻取苇泽关。苇泽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刘武周肯定会要先夺取这个兵出河北的要道,否则何以争夺天下?

离开苇泽关有两条路,一是南下上党,二是东出井陉关。

众人商议之后,认为南下上党才是上策,毕竟,如果东出井陉关的话,李唐在河北只有恒山郡一地,若是隋军来攻,还能往哪里去?还不如南下上党,若是战事不济,还可以奔回长安。

李安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他也明白,这个时候,是该撤退了,不然等到刘武周一来,不需要费什么劲,只要守住苇泽关的出口,几日之内,苇泽关就会陷入粮食危机,届时,这座雄关就不攻自破!

最后的决定,是李安撤出苇泽关,南下上党。

在李元吉奔逃长安十日之后,苇泽关守将李安放弃苇泽关,带兵南下。

为许多人不知的是,在唐军撤离苇泽关之后,有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偷偷的混进了苇泽关,随后,顺着羊肠小道,往井陉关而去。

两日之后,定杨军占据了苇泽关。

洛阳。

看着案几上的军文,王世充不由冷哼了一声。

徐元朗、王薄这两个人,算什么东西?草寇而已,若不是前番因为有事在身,岂会同你这两个草寇交往?如今,居然敢威胁朕?

看着王世充一脸的怒容,段达上前,道:“陛下,徐元朗、王薄不过只是两个鼠目寸光的草寇而已,陛下何必与他们动怒?”

王世充哈哈一笑,站起身来,道:“段司徒,依你之见,又当如何呢?”

段达嘿嘿一笑,道:“如今陛下尽有河南之地,声威大震。四方莫不争相来附,放眼天下,只有两人与可以陛下匹敌。”

王世充点点头,虽然他趁着李唐在河东与刘武周纠缠之际,攻下了李唐在中原的地盘,使得原先洛阳处于敌人包围的状态有所改变,他王世充虽然是踌躇满志,可是他清楚,至少还有两个人,是他最大的敌人。

一是李唐,关中的地势得天独厚,虽然在河东遭到挫折,可是王世充认为,李唐的后劲很足,就像当初,浅水原一战,李唐虽然失利,可是最终还是挽回了败局,击败了西秦军,从而获得了陇西的精骑,实力大涨。所以,河东这一战,结果还不好说。

其二,则是河北新称帝的杨浩,此人是隋室的宗室,在长安、洛阳两个小朝廷已经覆灭的时候,河北就成了忠于隋室的残余势力效忠的对象,那些人唯他马首是瞻。年初的时候,王世充曾经派人前去游说徐元朗、王薄等人,给予他们钱财,让这两个人去攻击河北。行那驱虎吞狼之策,可是,徐、王两人居然领兵不前,随后被打的大败,寸功微有,如今却来信勒索王世充,说什么若不拿出钱财,就要投效河北,共击大郑!

这是王世充不能容忍的。

“陛下!”看见王世充沉思,段达再度笑道:“前番,河北虽然打败了罗艺,可是据说也损失不小,微臣认为,在这个时候,不妨拿出一些钱财,让徐元朗和王薄去打河北。他们之中,不管谁胜谁败,势必是两败俱伤,届时,陛下再领精兵北上河北,一鼓作气,消灭河北。那个时候,天下就在陛下的掌中了。”

王世充踱了几步,显然是心中有些不甘,作为大郑至高无上的皇帝,他怎么会向两个草寇妥协呢?脸色变了又变,终于,王世充猛地一拍案几,喝道:“段司徒,就如你所言,速速令人赶往鲁郡!”

“臣遵旨!”段达躬身,就要退下。

“慢!”王世充忽地叫住了他,想了一想,王世充道:“上次,朕却是食言了,恐怕徐元朗他们并不相信,或是诈取钱财。这次,朕亲自领兵,兵出河北!”

段达愣了一愣,劝道:“陛下,你这是……”

“哼,朕倒是想知道,三路夹攻之下,河北能有几成胜算?!”王世充重重一哼,脸上,露出浓浓的杀意!

纷乱之章第九十五章秋日(二)

更新时间:2012…2…162:26:16本章字数:4456

十月的天气,开始有些冷冷的,天上,飘着丝丝的细雨,让人感到了一丝寒冷。(_)

井陉关上,襄邑王李神符微蹙着眉头依着女墙,冷冷的看着远方,手掌触摸之处,是一片冰凉,可是手掌上的冰凉远不及他心中的寒冷。

十多天前,井陉关下,来了一只军队,驻扎在井陉关下。李神符派出了一些斥候,这才查出这是隋帝杨浩的军队,足有一万人之多,虽然以井陉关的高大城墙,还有狭窄的地形来说,管他一万也好,十万也罢,井陉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根本不惧敌人的进攻。

可是,隋军来了之后,并没有作出攻关的态势,只是不停的修建兵营,看样子,似乎想要将井陉关与外界的联系割断开来,在这种情况下,李神符的心中却是没有了底。攻出去?井陉关因为地势的缘故,所以驻守的士兵并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一千人而已啊。

这一千人,除了守卫关口,根本不可能攻出去。所以,李神符即使是知道敌人打的什么算盘,可是他只能看着,却不能制止!

难道是兄长出了什么事了吗?可是随即,李神符就摇摇头,正定县,已经不是昔日的正定县了,更何况,恒山郡处在隋帝的包围之下,兄长肯定是早有准备,不会让隋军轻易的偷袭了县城。可是,为什么,关下的隋军已经到了,兄长还没有消息?

目光再度看向远方,雨越发的大了,千里太行被一片烟雨所笼罩,变得有些朦胧起来,到了这个季节,树上的叶子已经枯黄,凋零,除了一些常绿的树之外,很多树上,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显得格外的凄凉,寂寥。

群峰耸立,在一片朦胧中,有一条狭道,从群峰中穿了出来,另有一条河流湍急的溪水,背靠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河水削平的悬崖峭壁,缓缓的流到了井陉关前。这就是太行八径之一的苇泽关、井陉关之间的通道了。此时,这条古道之上,人迹罕至,只有河水奔腾,从群峰之中喷。泄而出,发出雷鸣一般的声音,在峡谷上空飘荡,然后,顺着河道,向远方远远的传开。

李神符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如果,在没有援军,带来粮草,恐怕井陉关支撑不过十几天吧,到时候,关中的粮草不济,不用隋军攻打,恐怕唐军就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了。如今看来,隋军只是在关外驻扎,并不攻打,恐怕存的便是这番心思吧。

李神符收回了视线,转身,他正准备去休息片刻。

这时,一个士卒匆匆的走了上来,道:“大人,西城有援军赶来!”

“援军?”李神符有些不可思议的瞪大了双眼,看这样子,是李安得到了消息?派人前来支援了?果然很快啊!

他领着士兵,匆匆的赶往了西城。

果然,在细细的烟雨笼罩下,一行人,出现在了狭窄而陡峭的山路上,当前一人,打着一面大旗,李神符定睛一看,正是大唐的旗帜。在那人的身后,有人推着山区特有的独轮小车,缓慢而艰难地沿着泥泞的狭道往关城前行来。

李神符的眼中,变得炽热起来,他奉命镇守这个关隘,就是因为李渊的信任。事实上,李渊对很多人极不放心,所以,他任命了李氏子弟,在各个要地镇守,辅以一些能臣,这是他的基本政策。太原是这样,井陉关也是如此。

站在关口之上,能看见远方的唐军正艰难的走来,可是,这段路,却花费了许久的时间,半个时辰后,援军终于到达了关口之下。

援军已经到了关口下,吊桥并没有放下,同样,关门紧紧的闭着。

虽然惊喜,可是李神符并没有丧失掉应有的警惕性。虽说这个方向,是来自于苇泽关的援军,按理来说,必定是大唐的部队,但是必要的验证手续还是需要的,小心谨慎一些,不会吃亏。

援军整齐的排列着,在雨中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军容,缓缓的,一个将领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是一张陌生的脸,李神符并不认得他。不过,那家伙说着一口流利的太原话,他将文书用去掉箭簇的箭矢射上了城楼,李神符打开一看,顿时脸上露出喜色。

文书上说,因为太原的失守,李安决定放弃苇泽关,所以,他领着大部分的军队,南下上党,而让这个名叫马俞的小将,押解着苇泽关所有的粮草,送到井陉关,并让他留在这里,等待日后大唐反攻之时,夺取苇泽关。

上面的李安印鉴,李神符很熟悉,所以他虽然疑惑李安的决定,可是却相信,这是真的。

略微思考了一会,李神符决定放他们进关,毕竟,隋军打兵压境,有了这支援军的粮草还有士兵,也可以多支撑一些时日,至不济,或许可以杀出重围,奔回正定,再作他图啊。至于,西进?李神符摇摇头,太原的战况他自然是非常的清楚,恐怕,短期内,河东还会处于相持的态势。他若是西奔,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啊。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李神符还是作出了一个决定。虽然,这个叫着马俞的小将有着一口流利的太原话,可是他有些担心,万一这是定杨军使得计策呢?

所以,问了马俞几个问题,无非是驻守太原的齐王的一些问题,甚至连李元吉的几房小妾叫什么名字,他都问了个详细。马俞的回答让他很是满意,随后,他又让马俞叫过了一些运送军粮的士卒,问了他们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李神符随意问的,并没有什么章法,关下的士卒,有的人,可以回答上,有的人,却是不无所知。不过,李神符的目的却是达到了。

他之所以问这些问题,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的口音。不过,这一番询问,终于让他放下了心来,这些人,大多操着太原或是上党、西河的口音。

“开门!”李神符开口。当即有小卒,乐滋滋的跑下去,放下吊桥。看着友军将小车缓缓的推进关内,李神符站在了关口处,与马俞愉快的交谈着。

马俞这个小将虽然年少,可是看来却很是稳重,只是笑了笑,对李神符表达了敬意。

忽然,李神符身子一震,紧接着,城墙发出剧烈的晃动。

“怎么回事?”李神符大吃一惊,高声的喊着。

“大人,敌袭!敌袭!”一个在东城看守的小卒匆匆赶来,口中大声的喊着,向李神符报告了这个不好的消息。

“该死!”李神符高声大骂,随即抬头看了一眼马俞,叫过副将,道:“你陪马将军在此,将粮草送到军营,我去东城看看!”说着,李神符歉意的冲着马俞一笑,匆匆的带着士兵赶去东城,查看那边的情况。

“嗖,嗖!”东城在隋军的攻击之下,显得有些慌乱。

隋军的攻势很突然,虽然阴雨绵绵的天气,并不利攻城,可是隋军的攻势看起来很猛烈,而且,似乎是蓄谋已久,才发动的这次攻击。

巨大的投石器将斗大的石块纷纷抛射到城墙之上,鬼才知道,那些隋军是怎么造出的这些奇怪的投石机,看似不大,却威力十足。相比之下,唐军放置在关内的投石器显得无比的笨重,在隋军突如其来的第一轮袭击中,唐军的投石器几乎损失殆尽了。

如雨点一般密集的石块轰然而至,砸在城墙之上,碎石飞溅,城墙多处,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到处是残破的石块,唐军只能躲在女墙之下,卷曲着身体,避免受到在空中呼啸的碎石侵袭。

李神符也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忍受着碎石的袭击,终于,隋军暴风骤雨一般的攻击停止了,一个唐兵冒着危险,伸出头去,顿时脸色一变,高声喊道:“他们攻上来了!”

李神符站直身子,扑到城墙之上,极目看去,只见在前方并不宽阔的地面之上,几百名身着铠甲的隋军悍不畏死的冲了上来,手中抬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