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立隋 >

第100部分

立隋-第100部分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的敌人不是杨公卿,而是官军。

杨公卿并不知道历山飞在想着什么,他笑了一笑,道:“宋兄,你可好些了么?”

宋金刚两日没有睡觉,其实这回困乏到了极点,可是他不敢睡。他强自撑着精力,让士卒拿过烈酒,一连灌了几口。他生性最爱喝酒,几口烈酒下肚,顿时感觉精神了一些。他站了起来,道:“大王,我看还是退往鸿山关罢了!”

历山飞心中有些不忍舍弃深泽县的根基,可是又能如何?他想了一想,忍痛道:“也罢,那就退往鸿山关吧。”他说着,看见宋金刚一脸憔悴的样子,道:“义弟,你还先休息休息,明日我们在回鸿山关吧!”

他话音未落,只见一个小卒匆匆而来,道:“启禀大王,官军已经退却!”

“退了?”历山飞心中大吃一惊,他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那名小卒再度应声,道:“官军退兵了!”

宋金刚脸上阴晴不定,他实在是想不通官军退兵的理由,他想了一想,问道:“可曾派斥候探查清楚了?”

“启禀将军,苏定方已经带领士兵撤回鼓城,兄弟们一直跟着,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退了回去。”那名士兵道。

“你先下去吧!”宋金刚挥挥手,心中暗想,难道有诈?官军究竟在搞什么?想了一想,他还是觉得颇不放心,道:“大王,依我看,还是先回深泽县,然后排出探子到鼓城探听一下消息。”

历山飞想了一想,应声答应。

三日后,探子回来,报告了消息。原来,赵郡西部盘踞着一些盗贼,其中势力颇大的有一两万人,占据元氏、高邑、赞皇等诸县,这些地方,靠着太行山东麓,地势较为险要,这些盗贼平常打家劫舍,官军却是向赵郡西部杀了过去了。

历山飞这才心情稍定,与宋金刚商议了一番,这才退回深泽县,准备建造工事,防御官军的再度进犯。

鼓城。

杨浩的脸上露出笑容。对于盘踞在赵郡的那些宵小之辈,他自然是不放在眼里。

不过其中的一支,也就是最大的一支势力,却是大有来头。

崔氏一门,在清河、博陵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可是这两家,还是有亲戚关系的,由此可见,崔家旁系很多,在赵郡也有不少他们的亲戚。隋朝末年,天下攘乱,官有时候就是匪,而匪,有时候却比官还要强。

为了顺便清除掉赵郡的这些残余势力,他让苏定方、来整各自带了一万兵马前去剿匪,当然在他的指示下,是以招安为主,剿灭为辅。主要日后施行仁政,自然不怕这些人兴风作浪,毕竟在他的心目中,大部分的百姓还是善良的,只要不是过不去日子,自然不会造反。

当然他没有乘胜追击历山飞,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在他与李靖商议之后,所以毅然决定了先让来整、苏定方两人先带兵平定了赵郡,而余下的两万余人则镇守鼓城,涌来防备历山飞。

两个人一致认为,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杨公卿与历山飞联合,两人均是一地的反贼,作为各自的头领,想不应该会谁也不服谁。可是因为有官军的缘故,即使两人有多大的矛盾,也会团结在一起,一致对敌,而若是外敌解除,说不定就会反目成仇。就像当年曹操征辽西,击乌桓时,追杀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所接纳。公孙康迫于曹操的压力,需要袁氏兄弟对抗曹操一样,不仅不会轻动两人,反而要与之联合。可是等到曹操退兵,公孙康立刻抓住了袁氏兄弟,随即将他们的头颅献给曹操,博得高官厚禄。

当然,这并不是说历山飞与杨公卿之中的谁会杀死了对方之后,然后投降官军。而是说两人在官军退却,没有外部的压力之后,两人或会火拼,如果两人两败俱伤,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那个时候,赵郡的那些盗匪应该已经剿灭完毕,休息片刻,即可北进深泽县,一举剿灭历山飞,从而让河北一地安定,以便让杨浩有个较为安定的后方,可以南下争霸。

消息,不断的传来,训练有素的官军很快将赵郡几支盗匪剿灭,随后,来、苏两人却是放回了俘虏,然后令他们广为宣传,官军并不是想杀他们,只要他们投诚,不再造反,安安静静的做个老实本分的百姓,那么官府不仅不治他们的罪,而且还会依照他们的意愿和才能,或从军,或是回家务农。如果是回家务农,还会根据他们的家中情况,发放粮食、农具等物,让他们可以栽种粮食,并且,税收很低。

很快,这些被放回的盗匪四处宣传,不久就有了效果。或许其中还有襄国等郡的良好风貌给了这些盗匪的信心。清河秦(赵)王之名,甚贤。所以这些盗匪,大部分都下山投降,有几个还想顽抗的山寨头子,竟是被手下的人绑了送下山来。苏、来两人依照杨浩的指示,有功的封赏,对于那些顽固分子,则是捆绑了起来,集中押送到了鼓城。

不过月余的时间,赵郡各地闻风而降,很快的,那些世家大族里,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了要职。毕竟,杨浩现在还需要靠他们帮忙。

当苏、来两人领兵回鼓城之后,杨浩明白,该是时候进军深泽县了,而这个时候,也有了一些消息传来。

纷乱之章第四十二章大胜

更新时间:2012…2…162:26:04本章字数:4784

在杨浩进军深泽县的同时。

长安。

李渊看着西方,那里,他的儿子正与秦军再度对持。在一个月前,他在西门送走了儿子世民。

那个时候,他的心中是不安、感慨的。

尽管对前番他不听自己的言语,而轻视薛举造成唐军大败有些不满,可是那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长子建成,乃是太子,断然是不可轻出的,不然,战场无眼,太子若是有什么闪失,可能会动摇根本。而元吉则是在镇守太原,力不能逮。所以他目前仰仗的,只有世民。不管怎么说,这是他的儿子,忠心度断然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薛举一死,秦军势必动荡不安,太子薛仁果登基为帝,想要控制他老爹的旧部,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些骄兵悍将不见得会卖他的帐,所以,即使唐军才经历了一场大败,李渊还是决定主动出击。毕竟这个时候的秦军,应该是最为虚弱的吧。若是等薛仁果控制住了他老爹的旧部,稳定了军心,那么以陇西精兵的厉害,又让李唐头痛了。

而上次战败后的李世民,在府中静思了许久,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性子,还是有些不稳重啊,可正是这一仗,让他深刻的反思,同时也认识到了陇西骑兵的厉害。如果,日后,建上这次一支骑兵,冲锋陷阵,那是那么的爽快啊,男子汉,自当纵横沙场,虽死无憾!

生性不服输的他,在接到老爹的命令之后,当即表示愿与一雪前耻,将薛仁果捉拿,平定陇西,从而是李唐无后顾之忧,全力东进,进而平定天下。

上一次,是秦军攻打高墌城,而这一次,是李世民的唐军攻打高墌城,两军调换了一下位置。

可是这次的秦军,明显占据了弱势。

薛仁果其人,虽然骁勇,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生性凶戏,极度的迷信武力,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

大业十三年时,他曾奉父亲之命,攻打天水,攻下城池后,他将当地富人抓住,倒吊起来,逼迫他们交出财物。而且,他对手下将士,毫不体恤。薛举得到天水后,下令薛仁果进兵扶风,为农民起义军唐弼阻拒,多次攻打不下。后来唐弼接受了薛举的招降,可是薛仁果却心感不忿,乘其不备,率兵从后面偷袭,斩杀了他,并受其众。薛举得到消息之后,颇为无奈,让人传了口令给他:“你的武功才能,足以继承我的事业。可是你与人无恩,只知杀戮,不会收买人心,他日,我的社稷终会在你的伸手覆灭。”

薛仁果在做太子时,常常仗着一身武力,谁也瞧不上,所以与手下的将领很不和睦,登上皇位后,各将领都对他感到猜疑和恐惧,生怕被他拿来开刀,所以都对他很是提防,深恐他那日心情不好,就拿手下的将士开刀。

随后,薛举的智囊,老成谋国的大臣郝瑗也因为薛举的去世而过度悲伤,不久也死去了。郝瑗其人,颇受将士爱戴,对薛举也是忠心耿耿。如果有他在,薛仁果即使要败,也不会败得那么快。

薛仁果一向自负武功过人,对于其他,均是毫不在乎,后勤供应等乱成一团,局势渐渐向唐军好转。

这一次,李世民采取的策略还是同上次一样,深挖壁垒,高筑栅栏,闭营不出。

薛仁果闻知李世民带兵前来,忙令部将宗罗睺出城挑战,可李世民却紧闭营门,拒不出战。

秦军在外叫骂,众将士均是按捺不住,可是李世民却是沉稳如山,在中军帐中安坐。

有人不明白李世民的做法,还以为他经历了上次一败,怕了薛仁果了,就问道:“这是为何?”

李世民笑着道:“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而贼军刚刚胜利,兵锋甚锐。在此情况下,理应坚守壁垒以待时机!等到他们轻敌懈怠,我军奋发,必能一战而胜。”

正说着,有人送来了军文。

消息,是不好的。

原来薛举死后,薛仁果继位为帝,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率兵攻打唐军。先是击败了唐军名将窦轨,接着亲率大军包围了军事要地泾州城(今甘肃泾川县)。泾州守将刘感环城据守,接连击败了薛军的数次进攻,后来城中缺粮,城中只能杀马充饥,正在泾州城危机之时,李叔良(李渊的堂兄弟,曾孙是李林甫)率领援军赶来。

薛仁果立即撤退,并让高墌送出诈降书,刘感将信将疑,但李叔良却大为兴奋,立即强令刘感领兵前往。刘赶带兵赶去,中了薛仁果的伏兵,人也被抓住。薛仁果让他全去劝降。刘感假意答应,可是到了泾州城,刘感大声疾呼,要城里的人坚守,千万不能投降。

薛仁果大怒,杀死了刘感,正要挥兵攻打泾州城时,却是听到了李世民带兵攻打高墌的消息,于是薛仁果立刻带兵回援高墌。

薛仁果当即派部将宗罗睺出城挑战,可是李世民根本不理他,只是困守在营寨之中。

薛仁果很是焦急,可是焦急又有什么办法?他数次试图攻打李世民的大营,可是那个营寨,防范太森严了,他几乎找不到破绽,数次的攻打,换来的结果,反而是损兵折将。时间一久,薛仁果就坐不住了,因为他缺粮了,这就是他忽视了后勤的结果。

而且,随着两军对峙的时间越久,他发现了一丝不对劲。那些平素和他关系不是很好的秦军,开始三三两两投奔了李唐!其中就有那个一向不满他的梁胡郎,而且这厮,一走,带走了足足五千人!都是薛举身边的精锐,其中而更有一千骑兵。

李世民知道秦军已经将士离心,遂命将领梁实孤军进驻浅水原,诱敌出战。秦军前锋宗罗睺大喜,果然出动所有精锐,对梁实的军营发起猛烈进攻。梁实按照李世民事先的部署,凭借着事先修筑好地防御工事抵挡西秦军的猛攻,死守不出。军营中断水,数日里人马滴水未进,可依然顽强地击退了秦军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进攻。

正当梁实支持不住的时候,李世民动了。

他命部将庞玉在浅水原布阵,引诱宗罗睺。宗罗睺果然全军出动,全力猛攻庞玉。浅水原一带,地势平原,正适合骑兵冲杀,庞玉在宗罗睺的猛攻之下,几乎不能支持,他奋力厮杀,身受数次重创,方才在亲卫们的协助下,击退了宗罗睺。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虽是率领部队,出现在了宗罗睺的后面,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阵猛攻。两面夹击之下,宗罗睺很快支撑不住,只得向后退去。

宗罗睺虽然拼死作战,可是,在唐军的两名夹攻一下,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在唐军的不断的冲击下,他的战阵瞬间崩溃,士兵们四散而逃,死伤不计其数,宗罗睺向高墌城败逃,李世民即刻率二千多名轻骑兵追击。他的舅父窦轨连忙拉住李世民的缰绳,苦苦劝阻,道:“薛仁果仍据守坚城,我军虽破宗罗睺,但绝不可轻进,请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李世民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一摆手,笑道:“此战是我酝酿已久的结果,现在正是破竹之势,机不可失,舅父不要再说了!”随即挥师直逼高墌城。窦轨没能阻止李世民,只好率领大军尾随而行。

果然,在李世民刚刚率领了他的二千轻骑兵到达高墌城的时候,薛仁果出动大军在城下列阵,准备消灭李唐。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大惊失色。

他的麾下骁将浑幹等人率部出阵,向唐军大营飞奔而来,当李世民准备下令出击的时候,那些人却是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李世民笑了,这正是他忍了六十多天后志在必得的结果。他固守大营,不肯出战,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对于薛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