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451部分

明贼-第451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庆一笑,接过茶杯,大口喝了几口,笑道:“走,陪爷去洗澡。”

“嗯。”小莲乖巧一笑,忙快步跟在了李元庆身后。

在夏天洗澡,自不用像冬天那般讲究。

此时,虽然已经快要立秋了,水温已经有些凉,但李元庆还是喜欢用冷水,他很喜欢冷水冲刷在身体上的这种刺骨感,能让他的脑子,他的神经,更为清醒。

洗完了澡,小莲赶忙帮李元庆擦拭身体。

不过,或许昨晚跟马世龙肉吃的太多了,两人还一人吃掉了一条牛鞭,李元庆小兄弟的心思,不由又有些活跃起来。

小莲自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擦着擦着,她很快俯到了李元庆身前……

看着小妮子期待的眼神,李元庆怎的还不明白她的心思?

低声对着小莲耳语几句,小丫头俏脸微红,忙乖巧的解开了衣服,伏在了一旁的水桶上……

…………

愉悦的晨练完毕,舒服的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李元庆在小莲和彩子的服侍下,换上了崭新的一品大红官袍。

昨日,跟孙承宗的感情也叙过了,对于未来的规划,两人也初步达成了共识。

今日,便到了呈上礼金,和告辞的时刻了。

事实上,如果条件允许,李元庆倒是想亲自护送孙承宗回高阳老家,只不过,孙承宗的地位太过突出了,他要走,辽地各个阶层代表,都要来送行。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元庆并不想与辽西方面,产生太多的纠结,自然是低调行事为妙。

至于马世龙那边,如果他能把事情压下来,就算递给李元庆千儿百八的关宁军他的嫡系,李元庆也愿意接着,给他们一口饭吃。

正如那句老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都是吃辽地这碗饭的,李元庆非常明了,活的滋润的,注定只是寥寥的少数,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人。

哪怕他马世龙是孙承宗第一批带到辽地、身份也是最高的武人,但李元庆却非常明了,这里,他说了可不算。

此时的关宁之中,将门虽是不少,但真正的坐地户子、地头蛇,只有一家,那便是祖家。

祖大寿,自他的祖父辈开始,便已经在辽地扎下了根子。

当年,他仅是游击职,去驰援沙岭之时,就已经带了近万的骑兵,在这方面,又有谁能跟他比?

更不要提,此时的祖家,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兄弟数人,都是子侄昌盛。

别说是宁远了,便是大凌河,前屯,也包括山海关这边,哪个要害部门,没有他祖家的门人?

甚至,就是祖家的子侄!

便是当年的李家后裔,现在,也只能仰仗他家的鼻息。

至于吴家。

那更不用提。

吴三桂的亲生母亲,正是祖大寿的嫡亲妹子。

这种盘根错节,马世龙只挂了个虚名,本身能力又只是寥寥,能保住他嫡系的利益就不错了,又怎的还能奢望其他?

…………

李元庆赶到孙承宗的官邸时,正巧碰到了另一位熟人,孙元化。

孙元化是今晨赶过来,风尘仆仆的,眼睛中还有泪痕,看得出,孙承宗的离职,对他打击也很大。

都是熟人,孙承宗也没有避讳李元庆,直接将李元庆和孙元化招在了一起,温言勉励。

而通过孙元化的嘴里,李元庆也知晓了,袁督师正在赶来的路上,怕是中午就能到。

赵率教、满桂、祖家、吴家,还有辽西各方面的代表,在下午差不多也能到。

李元庆也不避讳孙元化,恭敬的拿出了他的礼金,一万两银票,交到了孙承宗手里。

一看这礼金,莫说是孙元化了,孙承宗都被吓了一大跳,“元庆,这,你这是何意?这礼金太厚重了,老夫可不能收。元庆,你该不会也是学那些人,要喝兵血吧?若是如此,老夫可决不饶你!”

李元庆忙恭敬对孙承宗磕头,“阁老,您不要管这银子元庆是从哪里来。这只是元庆的心意,就算您要打要骂,元庆也绝无二话。”

孙元化也没有想到李元庆竟然会这般耍起了‘无赖’,但他怎的能不了解李元庆的为人?

又怎的能不了解李元庆的心意? ,o

若这银子不干净,李元庆又怎敢拿给孙承宗?

片刻,他深深叹息一声道:“阁老,元庆真乃信人啊!您家大业大,回去需要照顾的地方可绝不少,这银子,您就收下吧。”

孙承宗老眼里也有泪花涌动。

他虽是离任了,但根据大明的惯例,他这离任的份子钱,怕也绝不会少。

正如孙元化所说,孙承宗已经年近七十了,子孙一大把,大部分人,都是要靠他来养活,他又怎的能不缺银子?

原本,孙承宗预计,他也就能收个一两千两的礼金,却没有想到,李元庆一人,就给了他几乎可以安享晚年的礼金啊。

****************************************************************

第575章 隔岸而观火!

感谢剑无双双、白云过隙兄弟的月票。小船多谢。

跪求正版订阅支持!!!

~~~~~~

走出孙承宗官邸的大门,差不多已经到了十点钟,孙元化代表孙承宗,将李元庆送出了门外。

“元庆,一路珍重。”

孙元化笑着拍了李元庆的肩膀,很有力道。

作为一个文人,能与一个武官这般亲近,尤其还是在这种公众场合,孙元化也算是给足了李元庆面子了。

李元庆一笑,看向孙元化道:“孙大人,元庆听得有句俗话,一直不吐不快。”

孙元化不由也一笑,“元庆,你说。”

“呵呵。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元庆还从未有过与孙大人痛痛快快喝一场的机会哩。他日,孙大人高升之时,可切莫要忘了通知元庆啊!”

孙元化不由哈哈大笑。

李元庆这话,已经是近乎于赤~裸了,孙元化这般精明人,又怎的听不明白其中深意?

尤其又有孙承宗的例子在前。

李元庆这样的人不交,那还有什么样的人值得交?

“元庆,借你吉言了!若有这一天,本官一定会亲自派人通知你!”

两人相视一眼,不由都是哈哈大笑。

…………

回到客栈这边,一切早已经收拾利索。

马上就要迎来关宁集团给孙承宗送别的高峰,李元庆自也不会再在山海关久留,招呼一众人马,翻身上马,一路向东。

传说中的宁远大捷即将来临,孙元化屁股下面的这把宝座,已经是摇摇欲坠。

不过,他要想登上登莱巡抚的宝座,短时间内,怕未必能成行,去京里再磨练两年,应该不可避免。

但这也是一件好事情,避开了袁督师的锋芒,也能让孙元化的心境更加沉稳一点吧。

正如那句老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潮水不退,谁也不知道,谁到底穿没穿底~裤。

站的远了,‘隔岸而观火’,想必,很多东西,他也能想的更通透。

中午时分,就快要海边时,前方忽然有十几骑急急奔过来,看模样,是长生营的亲兵。

李元庆也策马来到了队伍之前,查探形势。

片刻,十几个亲兵急急翻身下马,跪倒一地,领头一个亲兵把总恭敬禀报道:“将军,京里已经传来消息,要您即刻进京,参加封赏。消息是安公公亲自过来通传,您不在岛上,他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

李元庆不由一愣,想不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封赏的事情居然有了眉目。

李元庆也翻身下马,将这亲兵把总招到一旁,仔细了询问了一番。

这把总赶忙将他知道的消息,一一对李元庆叙述了一遍。

听完,李元庆不由微微冷笑。

与他所料的基本无二。

朝廷方面,并未有对李元庆、陈忠和毛文龙三人,拿出什么真正有诚意的封赏,倒是银两方面的空头支票开的不少。

陈忠将在广鹿岛总兵后缀之后,加一个都督佥事衔,李元庆则是由原来的都督佥事提一格,升为右都督。

毛文龙已经是左都督,太子少师,他再往上提,至多也就是太子少傅。

不过,毛文龙此事还没有定论,此时还不详实。

而李元庆虽是由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升为了正一品的右都督,但这只是虚衔中的虚衔,他早就享受正一品武官待遇了,实际位置,并未有丝毫变化。

尤其是李元庆最想要的辽南镇总兵官,朝廷方面,只字未提。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元庆,陈忠,毛文龙三人的恩宠,此时,怕也是已经要冠绝大明了啊!

毛文龙和陈忠已经在进京的路上,李元庆也不好再怠慢。

思虑片刻,李元庆最终决定令船队直接开往大沽口,而他们一行人,则是由陆路,直接前往京师。

在此时这个关节,大明虽然纷杂,但礼乐尚未崩坏。

换句话说,大明的秩序仍在,便是天启小皇帝,也绝不敢公然对李元庆、陈忠、毛文龙,这种堂堂的一品大员直接动手。

在安全方面,李元庆还暂时不用担心。

不过,因为已经大概知道了详实,李元庆也并不急于进京,慢慢的赶路,待陈忠和毛文龙先去京师,将路探详实了,他再去,也绝不晚。

此时不过才是八月中,按照惯例,大朝一般要到月末或是月初,还有十几天的时间,足够李元庆赶到京师了。

至于陈忠和毛文龙这边,倒不是李元庆‘卖队友’,让他们俩去当‘炮灰’,是李元庆非常明了,两人就算要面临一些纷杂,但绝不会有危险,反而更多的是风光。

这种出风头的事情,也该让两人沾沾光了。

尤其是陈忠,一直被李元庆压着,声名始终排在李元庆之后,就算李元庆和陈忠觉得这没什么,但~~,难保底下的儿郎们,心中没有想法。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啊!

山海关到京师这一路,多是平坦的平原,有沟壑,但不多,景致说不上好,但也绝说不上坏。

这平平溜溜的,倒让人感觉更舒服。

至少,比后世是要好得多。

入眼之处,很轻易便可看到绿色。连绵成片,层峦叠伏的小规模森林有很多,也不乏野兽山珍。

不急于赶时间,身边又有彩子和小莲陪着,李元庆也乐得享受一下久违的生活,每天,只赶个五六十里,六七十里地,上午赶路,下午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找个好景致,让亲兵们去打些野味,享受纯天然的自然风光。

当然,在两女身体内,种上他的种子,也是相当重要的‘政治’任务。

八月二十一,队伍已经到了平谷境内。

上午,令亲兵们去县城内采买了一些各种生活用品,中午,李元庆则是带着队伍来到了城南十几里外河边的一片树林子扎营。

虽是已经临近京师要地,但北地蛮荒,这边的人口很稀疏,村子、屯子,有时候十几里、甚至是二十几里才能碰到一个。

偶尔路过的田地长势倒还不错。

这也让李元庆忽然有了一种错觉,在天启年,大明虽已经飘摇,但气数却并未尽。

不过,这也好,扰民的风险便降低了不少。

亲兵们打猎的打猎,扎营的扎营,值守的值守,李元庆则是躺在大树荫下的鹿皮地毯上,惬意的享受着小莲剥好的葡萄。

接近九月了,马上就要立秋,天气已经微凉,很多树叶,也已经开始泛黄了。

但这却也正是山上野兽、水里游鱼肥美之时,这一会儿功夫,牛根升光着膀子,亲自下水,已经抓到了五六条鱼,其中有两条,至少得有两三斤重,活蹦乱跳的,引得周围的亲兵一片叫好之声。

李元庆也来了情调,对身边两女笑道:“等会,我把他们打发了,咱们也去那边洗个澡。”

两女不由无言,彩子忙小心道:“爷,河水,河水已经很凉了。”

李元庆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哈哈大笑:“倒是我脑子糊涂了。不过,后天,咱们应该就能到京师了,到时候,就能一起洗澡了。”

两女俏脸顿时都有些羞红。

傍晚,打猎的亲兵也回来,收获还算不错,有十几只野兔,七八只野鸡,可惜,没有猎到大家伙。

但有总是聊胜于无,很快,火兵们便将这些东西收拾利索,河畔,五六口大锅里,传来了浓浓的肉香。

吃过了丰盛的晚饭,天色已经黑下来,李元庆也回到了大帐里,准备安心惬意的享受他的‘三人世界’。

亲兵们精神也都很放松,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笑。

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他们最向往的么?

带着家人、带着孩子,领略大明的万里河山,只不过,鞑虏未灭,这一切,还只能是想象。

但~~,有将军在,这一切,绝不会太遥远了。

夜色很快深了。

身边两具白嫩的娇躯都已经睡着了。

白天要骑马赶路,下午和晚上,还要伺候李元庆,虽然节奏不快,但对小莲和彩子而言,压力还是很大的。

李元庆精神却是极好,没有太多睡意,把玩着手里的酒杯,仔细查看着帐篷壁上挂着的地图。

先贤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