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443部分

明贼-第443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此役的战报,他也要精心筹谋之后,才能做出定夺。

…………

一路行程非常顺利,傍晚时分,大队人马准时抵达了盖州城外。

后方,虽有不少后金哨探像是做贼般尾随,但他们始终与明军保持着三四里、甚至是四五里以上的距离,绝不敢再贸然上前。

对于这些马术精熟的后金哨探,李元庆也懒得理会了。

让老奴能掌握到己方的准备动向,也能让这老东西更安心,想做出决断,也得仔细考虑好了。

再次回到盖州,将士们心情都是大好。

但李元庆和陈忠却并没有太多时间休息,返回盖州,不过是另一场新的战斗的开始。

首当其冲的,便是宿营和洗澡问题。

两部的将士们自不用多说,李元庆一句话的命令,不到一刻钟,就会传到每一个基层士兵耳朵里。

但这些汉人奴隶和妇孺们,却着实让人头疼了。

尤其是一路奔波,从海州城到现在,谁也没有洗澡的机会,卫生方面的问题着实让人担忧。

好在此时天气炎热,男人们可以直接去河里洗澡,省却了一些麻烦。

至于妇孺们,李元庆则是令工兵们连夜为她们搭建起了几排草棚子,充当浴室。

又加大了烧热水的力度,确保每一个人,在洗澡换衣之后,再进入盖州城内,不把病菌带入城内。

从傍晚一直忙活到过了子时,事情这才走上了轨道,李元庆也终于有了一些休息时间。

不过,人口实在太多了,要想把一切做完,至少还要三天时间。

但此时已经在盖州城,背靠大海和船队,李元庆已经丝毫不虚,老奴和后金主力敢来这里找他的麻烦。

回到官厅,刘巧和舒木蓉早已经为李元庆准备好了夜宵。

菜很简单,一大盘酥鱼,一盘咸鱼煎鸡蛋,还有一盘炒萝卜丝儿。

这么多人口的持续消耗,加之战争和撤退途中的损耗,盖州方面的粮草,也不是太充裕了。

刘巧忙乖巧的帮李元庆倒满了一杯酒,“爷,一路劳累,您喝杯酒,解解乏吧。”

李元庆接过酒杯,淡淡品了一口,看向刘巧和舒木蓉:“巧儿,木蓉,此役,也辛苦你们了。”

刘巧忙道:“能为爷分忧,是婢子最大的荣幸。”

舒木蓉也忙讨巧道:“爷您千万不要这么说,能服侍在爷身边,婢子心里欢喜的紧那。”

身为李元庆的女人,刘巧和舒木蓉在待遇方面,比寻常人要高出不少,虽没有马车,但她们却有马骑,此行撤退虽然有些毛躁,但她们却并未受到太多伤害和劳累。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困难已经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来,咱们一起喝一杯。”

…………

简单吃了点夜宵,李元庆却并没有太多时间享受娇妻美妾的温存,他快步来到了官厅前院,陈忠已经在这里等候他多时了。

这几天高强度的迁徙工作,神经又高度紧张,便是陈忠这样的铁汉,也有些撑不住了。

他斜躺在官厅的太师椅上,笑着对李元庆道:“元庆,本来想好好喝一杯庆祝一下,可这身子骨,就像快散架一般了。这他娘的。”

李元庆一笑,“大哥,咱们又不是铁人,总归是需要休息的嘛。今晚事儿不多,咱们先把几件大事定下来。”

此行出征辽南,是由毛文龙定计。

在朝廷方面,李元庆和陈忠虽有备案,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元庆却并不想太早的把功绩报上去。

主要有几个关键方面的原因。

此时,李元庆和陈忠都已经是总兵官,又各自都有了勋衔,无形之中,在辽地的军事版图中,李元庆和陈忠已经稳稳压过辽西一头,东江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在军衔上,李元庆和陈忠已经与毛文龙平级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尤其是此时,在朝中,魏公公愈发如日中天,阉党现在基本已经全面压制东林。

李元庆和陈忠身为‘阉党’中的一员,在这种时候,则更需要谨小慎微了。

李元庆非常明了。

此时的‘如日中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小农出身、十分会过算计着日子的魏公公,与未来的崇祯皇帝可不同。

他拉拢李元庆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因为李元庆能打胜仗。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平添他的政治筹码。

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李元庆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又借助孙承宗的助力,一路攀升,跳脱了东江,在辽南与陈忠自成一系。

但此时,形势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谓‘未雨绸缪’。

在魏公公如日中天时,再去抱魏公公的大腿,这就是有些不明智了。

正如那句俗话,‘物极必反’。

更不要提,李元庆熟知历史,自是清晰的明了,魏公公的好日子,已经没有几天了。

所以,此次辽南的捷报,李元庆并不想急于冒头,而是要等待毛文龙这边消息传过来之后,再做出定论。

甚至,要多匀一些首级,给毛文龙这边。

这种私下里的政治布局,俗点说就是‘串功’,甚至堪比谋反,但为了长远考虑,李元庆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当然,最关键的前提是,他和陈忠牢牢的掌控着这两支队伍的核心。

陈忠很快便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元庆,你是说,咱们的首级,要匀给大帅一些?”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不错。就是此意。大哥,咱们兄弟,你有何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陈忠虽然‘憨’,但他可绝不傻,否则,他又怎的能和李元庆一路走到现在?

看着李元庆炯炯有神的眼睛,陈忠身体上的疲惫也一下子消散无踪,他思虑了好一会儿,这才道:“元庆,你,你是说,咱们现在,不去跟魏公公那边……”

李元庆一笑:“大哥,这并不是咱们不去给魏公公报功。咱们现在毕竟还是魏公公的人。只是,这件事情,最好能让大帅顶在前面。毕竟,咱们兄弟,无论是声望、手段,还是资历,可远远无法与大帅相提并论啊!”

陈忠当然明白李元庆的意思。

此役是毛文龙发起,他和李元庆又都是毛文龙的旧部,于情于理,这头功自然都要是毛文龙的。

再加之魏公公方面,就算两人虚名再甚一点,按照他老人家的性子,也不可能给两人太多实际的好处。

这反倒不如将这个头功,让给毛文龙和东江的弟兄们了。

“元庆,这件事,我没意见。再说了,这些一千五百多级首级,多是长生营的儿郎们砍下来,元庆,你怎么做,我都站在你这边。不过,咱们这么做,此役可能会亏本啊?”

李元庆笑着拍了拍陈忠的肩膀:“大哥,你我兄弟之间,自是不用虚言。只要有人在,银子又算的了什么?大哥你且放心,此役的亏损,我会尽快为你找补回来!”

…………

陈忠走了,李元庆却陷入了深深的深思。

前面的话虽然说得已经很明白,但李元庆却压制住了最核心的一点,一个他不愿去想,但却必须要正式面对的问题。

此时,他和陈忠虽然正值巅峰鼎盛,但大明还是文人的天下!

大明的以文御武,只要在天启年,还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之前,在很多事情上,李元庆已经触动了袁督师的忌讳,而此时,孙承宗已经摇摇欲坠,阉党又是如此猖狂逼人,若李元庆再去触的了袁督师的晦气,那~~,还不得让他记在了小黑本子上? 》≠》≠,

此时。

在很大程度上,李元庆其实已经丝毫不虚袁督师。

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李元庆想逼袁督师下台,甚至,‘做掉’袁督师,将他打入万劫不复,难度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毕竟,孙承宗现在还没下台,孙元化也还没有被袁督师逼走。

不过~~,袁督师是个人才啊!

如果,没有他来打破这个规矩,教别人做人,那~~,李元庆又如何聚拢东江,获得更高的权利?

****************************************************************

第565章 奴隶处置

~~~~~~

如白马过隙,时光飞速流逝。

眨眼,已经到了天启五年六月中旬。

在焦急等待了十多日之后,东线毛文龙方面,终于传来了消息。

此时,他和东江主力,已经退到了朝~鲜境内,虽然最终没有能攻破老寨,但此行,他们却是斩获了近千级鞑子首级,接连挫败了几次皇太极的攻势,不日,大军即将返回皮岛。

盖州城官厅,仔细看了几遍毛文龙亲笔书写的战报,李元庆不由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毛文龙和东江主力无恙,辽地大局便无忧矣。

至于老寨,攻下自然最好,攻不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值得可惜的。

老寨毕竟是后金的所谓‘龙兴之地’,防卫何其严密?

一旦威逼老寨,周围还不知道要有多少后金兵力,要急急去救。

若李元庆处在毛文龙的立场,他倒更喜欢借此‘围点打援’,多多收割鞑子的有生力量,获取首级。

不过,毛文龙和东江主力的时代局限性在这里摆着呢,李元庆也不能奢望他们做太多。

正在外面视察儿郎们操练情况的陈忠,听到消息后也急急赶了回来,他顾不得满头大汗,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凉茶,哈哈大笑道:“元庆,大帅既无恙,咱们这边,也该有进展了吧?”

李元庆一笑,“大哥,自是如此。战报,今晚便发出。”

对于魏良和张启亮方面,拖得个一两日战报,他们还完全可以承受,但此时,已经拖了十几天了,两人的小心肝都快要被吓出来了。

若是这消息传到京里,魏公公还不得扒了他们的皮啊。

不过,毛文龙这边的战报已经分别发往京师和辽西,李元庆这边,便也不用再保留了。

主要是毛文龙此次获得的首级不少,有近千级,那他和陈忠这边,便不用再分给毛文龙首级,可以将这些鞑子的首级和俘虏,包括镶黄旗的牛录章京孟刚都都,一起发往京师。

“元庆,这真是太好了啊!今天,咱们一定要大喝一场啊。”陈忠哈哈大笑,心情显然极度畅快。

李元庆一笑,“大哥,这些时日,弟兄们都操劳了,刚好,长生岛今日又发来一批军需,全军同庆吧!”

陈忠更喜,哈哈大笑:“那感情更好,我现在便去安排。”

看着陈忠风风火火的离去,李元庆嘴角边的笑意也有些遮掩不住。

按照之前他与陈忠的商议,若是要分隔给毛文龙首级,对于陈忠这边的损失,李元庆将会尽快用银子补贴上。

陈忠虽然一再推辞,但李元庆还是固执的坚持己见。

正如那句俗话,‘亲兄弟,明算账’。

想要两人之间走的更久,更远,涉及到利益方面的事情,还是按照规程来更为稳妥。

毕竟,出兵一系列的吃喝拉撒,消耗却绝不是小数。

陈忠在李元庆的帮衬下,虽已经有了一些家底,可还是经不住这么折腾。

但此时,不用分毛文龙首级,有海州之战、耀州南两战的首级,再加上俘虏,两人一人可以分得八百多级首级和俘虏,李元庆便也不用再用银子给陈忠补偿了。

李元庆虽然家大业大,但贸然一下子吃进这三万多人口,他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活一阵子了。

至于这些人口的红利,李元庆也和陈忠达成了妥协。

在现阶段,这些人口还不能‘分红’,要拖延一段时间。

主要是这些汉人奴隶,李元庆此时还无法分别他们的政治倾向,贸然瓜分他们的妻女,显然也有些不地道。

毕竟,他们也都是汉人。

仔细思虑后,李元庆采取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将这一万多汉人奴隶,先期运送回长生岛,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查、登记造册之后,他们将会被运往中岛和西岛。

开发中岛和西岛,一直是李元庆的一块‘心病’。

毕竟,相对于南信口、羊官堡、金州、复州,中岛和西岛有大海的隔阂,要更安全,也更贴近长生岛。

但人力不足,加之中岛、西岛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属于未开化之地,产出也并不是甚多,多次考量,李元庆都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但此时,有了这些汉人奴隶,便有了无尽的免费劳动力。

这些汉人奴隶,将全部被分配到中岛、西岛,开拓荒地,修建盐场、码头,以三年为限,若这三年表现良好,他们就会有被放归‘良民’的资格,得以和他们的妻女重聚。

若反之,那~~,他们也只能继续充当奴隶劳动了。

当然,毕竟都是汉人,对于他们的饮食,以及住宿、卫生、医疗等基本条件,李元庆还是会给予他们适时的待遇,绝不会妄自牺牲他们的生命。

至于他们的妻女,自然是回到长生岛,加入各个工坊、田地劳作了。

而有了这些汉人奴隶的经验,对于人力的使用,李元庆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想法。

主要基础建设,自是要以李元庆的老巢长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