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334部分

明贼-第334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镇江城聚集的后金兵力越多,李元庆反而会越安心。

这就代表着,东线的毛文龙和东江主力,将会处在相对安全的状态。

尤其是此时鸭绿江还没有封冻,后金军想要过河,只能依靠船只。

只是,此时后金营地中虽飘着几面正白旗的旗帜,但却并没有正白旗的王旗,这让李元庆的心里,有了一种并不是太好的预感。

“他娘的。狗鞑子倒是真沉得住气啊。这不紧不慢的,他们是来遛街的么?”

后金主力大都是昨天赶到,营地刚刚扎下来不久,正在收拾阶段,陈忠忍不住狠狠啐了一口。

李元庆的眼睛微微眯起来。他当然明白陈忠的意思。

此时,后金军虽有城池依托,但他们立足未稳,就像之前杜度对己方一样,现在一通骑兵杀过去,必将会打乱后金军的节奏,甚至,能抓到一两条大鱼也说不定。

可惜,李元庆虽有两千匹战马,但都是宝贝的命~根子,人数还是太少了,操练和装备虽算还不错,但他们太缺乏硬罡骑兵的实战经验,此战,除了有限的哨骑,李元庆并没有带他们出来。

就算明知此时这是个机会,却也无法把握。

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农耕民族的悲哀。

张攀忙笑道:“老陈,跟这些狗鞑子生什么气?他们早晚,都要来咱们营地冲阵。你还怕少了功绩么?”

只是,张攀语气虽轻松,但脸色,却说不出的凝峻。

后金40多个牛录,再加上辅兵、杂役,已经超越2万人了,再加之镇江城里的镶白旗主力,人数已经稳稳压制己方一头。

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

这……

李元庆自然注意到了张攀的神色变化,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张大哥,今天后金军应该不会冲阵,咱们要好好利用今天,把一切尽量弥补的周全。”

看着李元庆年轻、却镇定自若的模样,张攀也反应过来,忙笑道:“对。元庆,咱们现在便分头去巡营。”

李元庆一笑,“好。一个时辰之后,召集所有把总级以上军官议事。”

…………

经过了这几天紧锣密鼓的建设,明军的营地愈发稳固,土墙已经堆到了十米高,外面的壕沟护城河,也有十几米宽了。

在土墙里面,早已经预备好了数不尽的沙袋,这是为了防止后金军再次使用火箭。

此时的明军营地,各方面的防御措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毕竟只是个土堡子,时间又实在太仓促,在应对火攻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差池。

有了这些沙袋,再加之前面河水的阻隔和里面的沟渠,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着应对火势的主动权。

营地中的几个制高点,炮台上都被搭建起了棚子,这一来,即便有雨雪天气,也能保证火炮正常发射。

营地东侧,江畔,简易的码头也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大小700多艘战船,足以隔断江面。

李元庆也很害怕后金军会不开眼拿这些战船下手,早在两天前,江畔北面的芦苇荡,便已经被他下令用火势引燃。

可惜,此时沼泽还没有封冻,燃烧的效果并不够理想。

但总算将这个障碍清除掉,这边的视野已经变的很开阔,除非后金军打地道过来,否则,绝逃不过明军的眼睛。

而有许黑子这种专家在,对付地道,明军也有着诸多的应对手段。

土墙之后,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口大缸,倒埋在地下,有工兵专门监听,一旦有人在地下挖掘,他们便能在第一时间察觉。

此时,虽然拥有兵力2万余,气候比北地之行也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但正是因为如此,李元庆却更不敢大意分毫。

事物都是相对的。

天冷,大家都冷。而此时,天气柔和,大家便都舒坦。

在这种状态下,后金军又坐拥出场之利,其中各种琐碎的关节,也由不得李元庆不考虑周全。

在营地巡视了一圈,又检查了各种战备物资,见一切都在轨道上,李元庆这才回到了大帐,召集军官们议事,具体分配任务。

船队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陆路不可比拟的运输优势。

像是粮草,要是走陆路,两万人几个月的吃喝拉撒,没有几千匹骡马,那是绝无法做到的。

但这对船队而言,却是轻而易举。

李元庆的大帐里,中间摆放着镇江区域巨大的沙盘,周边,两部军官们分侍而坐。

李元庆坐在最上首的白虎皮宝座上,张攀和陈忠分坐左右。

按照军职,像是官沧海、许黑子,包括黄国山、孔有德、刘达斗诸人,都已经是游击职,与张攀平级了。

但张攀毕竟是老将,也算是李元庆的前辈,在坐席上,李元庆自然要照顾张攀的面子。

对于此,长生营的儿郎们自然也表示接受,陈忠部也是如此。

只不过,张攀并没有战兵,话语权自然大大减弱。

但张攀也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与当年的张盘相比,他更加柔和,也更容易融入,这让李元庆和陈忠跟他相处起来,没有丝毫障碍。

此时,时间虽是仓促,但明军在出发前便准备充分,各项物资充足,军务这几天也接连布置了数遍,完全就是以防御为主。

虽说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但李元庆深深明了,此时的长生营,在防守上,可以拥有一定的掌控权,但若想要直接对镇江城发动进攻,在面对后金主力的情况下,这根本就不现实。

俗话说,‘想打人,就要先挨打’。

在这方面,李元庆有着足够的耐心。

无论是老奴、还是皇太极,李元庆都拥有着他们无可比拟的年龄优势。

就算是熬日子,李元庆也有足够的信心,熬死这两条老狗。

军务很快布置完毕,各部将领迅速离开执行。

帐内只剩下李元庆三人。

陈忠有些疲倦的揉了揉太阳穴,对李元庆道:“元庆,我倒是不太担心咱们这边。倒是大帅那边……义州,恐怕并不好取啊。”

张攀也点了点头。

他自然明了,陈忠这话绝不是托大、狂妄。

有李元庆在此,在防守方面,他几乎挑不出瑕疵。

此时的明军营地,就像是一只巨大的刺猬,后金军想要吃下,哪有这么容易?

加之陈忠部与长生营配合默契,令行禁止,各项环节,很难出现纰漏。

反观毛文龙那边,虽没有直接面对后金主力的压力,但此时,正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包括两黄旗的主力,都没有出现。

张攀实在是为毛文龙捏了一把汗。

“老陈,大帅吉人自有天相!再者,本部近两万战兵,也绝不是摆设。又有大江的阻隔,相信,用不了几天,咱们就会收到大帅的捷报。此时,咱们还是要先照顾好眼前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张大哥所言不错。依照大帅的精明,他绝不会贸然冲动的。即便义州有皇太极亲自坐镇又如何?咱们东江的儿郎们,可也绝不是吃素的!”

…………

陈忠和张攀离去了,李元庆独自坐在大帐中,凝视着这差不多得有个十平方的沙盘,久久不语。

正如陈忠的担心,对于己方营地的防守,李元庆倒并没有太多的担忧。

常年的征战,面对这样的防守,李元庆早已经不知几回,麾下的儿郎们,就算是辅兵,也有了很充分的经验。

但毛文龙那边,这几年多是小打小闹,虽也有能过得去眼的功绩,但自从陈继盛右协失利之后,本部的士气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大帅,我相信您,一定能挺过这一关啊!”

李元庆心中默默祈祷,事已至此,他除了拖住镇江城的后金军主力,也无法为毛文龙做到更多了。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李元庆眼前,念儿端着一杯热茶,小心来到了李元庆身边,“爷,您喝些茶暖暖身子吧。奴婢刚刚泡好的碧螺春。”

李元庆军议的大帐是主帐,隔壁,还有一个差不多能有这大帐一半空间的辅帐,那里才是李元庆休息的地方,当然,也是念儿休息的地方……

由于天气还不是太冷,帐里并没有点燃火盆,骤然间气温下降,李元庆也感觉有些冷了起来。

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暖意缓缓涌遍胸腹,李元庆的心情也明朗了一些。

笑着握住了念儿的小手,李元庆有些心疼的道:“念儿,跟着爷出征在外,辛苦你了。”

念儿小脸儿有些羞红,但更多的却是欣喜,“能伺候在爷身边,是念儿最大的福气了。”

李元庆一笑,轻轻把她娇弱的身躯揽在怀里,嗅着她发丝上的清香,眼神渐渐清明。

这时,帐外忽然有亲兵笑着大呼道:“下雪了。这算是天启四年的第一场雪吧?”

李元庆一愣,忙松开念儿的小手,大步来到了帐外。

果然,天空骤然阴郁了下来,的雪花,纷纷洒洒的从天空中飘落,整个世界,一片苍茫。

李元庆的嘴角边忽然露出了一丝说不出的笑意。

寒冬,就要来了啊。

*************************************************************

第426章 孤芳和百花

感谢书友23500078、淡若清风、浪迹天涯老郁兄弟的月票。小船多谢。

这几天小船的儿子有些发烧,加之俗事缠身,小船有些心力憔悴。哎,男人,真的累啊。

跪求收藏、红票,订阅支持。小船跪谢。

~~~~~~

时已至傍晚,天空就像是生气的小孩子的娃娃脸,阴郁的仿似无法展开。

晶莹的雪花片片飘洒在眼前,在周围肉眼可见的视野内,都被遮盖上了一层淡淡的白色。

土墙后炮台的高台上,李元庆披着一件虎皮披风,头戴黑色裘皮帽,脚蹬加绒的鹿皮靴,在许黑子、黄国山、孔有德、顺子、李三生、刘达斗等长生营本部将官的陪同下,静静观察着对面后金军营地的情况。

这高台,位于土墙和营地正中,高度大概在十二三米左右,除却望塔之外,这里便是营地的制高点。

此时,高台上拥有8磅炮四门,6磅炮五门,是整个营地火力的中枢核心。

在这绵延四里、接近五里的土墙工事前,这样的炮台,一共有四座,基本上以一里为间隔。

以这中枢炮台为核心,西面有两座,东面江岸码头方向,还有一座。

李元庆很明了,依照此时的防守态势,后金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多半是西侧的陆地,从江岸进攻的几率,几乎接近与零。

但江岸码头是明军的生命线,即便周围尽是沼泽,人力很难踏足,但李元庆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是在江岸码头的炮台上,构架了七门佛朗机火炮,是除却中枢核心的第二核心火力点。

此时,虽说与陈忠、张攀共同防御,陈忠部几乎就等同于长生营的附庸,张攀对李元庆也是绝对的服从,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论是陈忠还是张攀,他们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最关键的狠仗、硬仗,还是要依靠长生营的儿郎们。

说到底,按照此时的态势,对于功绩,李元庆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渴求,他立下的功绩已经太多了,若再立下大功,怕是朝廷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再赏赐与李元庆了。

更不要提,还有毛文龙这边。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此时,不论陈忠还是张攀,亦或是毛文龙东江本部的大量将官们,他们的渴求、诉求实在太多,但朝廷却远远无法满足。

就像是之前张攀、陈继盛、毛承禄他们,对李元庆摆下‘鸿门宴’,就是因为渴求得不到表达,利益得不到保证,希望‘神通广大’的李元庆能拉他们一把。

之前,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李元庆也只能在侧面,帮他们赚些银子,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但此时,机会已经出现,李元庆自然会好好把握。

说的再直白一点。

大明两百多年的流传,文官集团对整个江山社稷牢牢把控,李元庆虽功大于国,但在他们眼里,他李元庆不过就是一个泥腿子,他们手里的棋子。

就像是夜壶一般,需要了,就提过来用一下,不需要,那便一脚踢开。

虽朝廷中不乏孙承宗、孙元化、王在晋之类的所谓‘知兵事’之人,但他们要么眼高手低,要么自己的位子都站不稳,即便对大局有推动作用,但却极为有限。

而就算是这仅有的利益,却也多半被将门们把持,根本轮不到东江这帮泥腿子。

李元庆并不否认,他有着他的野心。

但在现阶段,除了稳固辽地大局,保持着大势不崩盘,他最关键的任务,便是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而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并不是需要自己是多么的英勇无敌、‘不可或缺’,就像是毛文龙,到头来,不过只是沦为了野心家的试剑石。

正如澳门何生那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李元庆能走到今天,完全是通过鞑子的首级积累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大明的‘异类’。

而想摆脱这个异类的头衔,最好的方式,便是百花齐放,提高武人的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