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244部分

明贼-第244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昨天,有了侯国兴这么一闹,婉儿姑娘的事情,想不出名都不行了。

这种事情,虽无关大雅,但若被像是苍蝇般的御史文官们盯上,嘴仗是少不了的。

李元庆也不愿意将精力跟这些嘴炮们墨迹,索性眼不见为净。

只要他有军功在手,有天启小皇帝和魏公公的宠信在身,这些文官们,又能奈他如何?

婉儿这几年时间,还是第一次离开京师。

上一次,她们来京师的时候,走的是山海关,并没有走天津这条线。

此时,看到什么,她都觉得新鲜,虽还蒙着面纱,却是像只欢快的小黄鹂,叽叽喳喳在李元庆身边说个不停。

其他的女孩子们,也多是如此。

队伍里一下子平添了许多亮色。

李元庆的心情也很愉悦。

长生岛总兵官的宝座到手,这就意味着,他终于可以摆脱毛文龙在大势上的压力。

虽然根子还是出身在东江,剪不断,理还乱。

但李元庆此时已经有了可以单独制定大规模作战计划的权利,粮饷方面,也将由天津巡抚李邦华代发,而不用再绕道登莱。

这就使得长生营完全从东江中独立出来,成为和辽西、东江并列共存的个体。

当然,即便有陈忠部加入,辽南依然是三部中最弱的一方。

时间很快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天气虽还有些燥热,但没了毒辣的阳光,也到了赶路时间。

李元庆小心将婉儿抱上了马车,笑道:“好好睡一觉吧。等明天早上,就到天津了。”

婉儿乖巧的点了点头,忽然道:“将军,您,您不上来休息么?”

李元庆一愣,倒真没想到去马车里,毕竟,里面除了婉儿,还有她的四个贴身丫鬟。

一瞬间,婉儿也反应过来,俏脸一片羞红,却是羞答答的看着李元庆,说不出的诱人。

片刻,李元庆一笑,“等会吧。我先给他们知会一声。”

“嗯。”婉儿羞涩的点点头,躲进了马车里。

将几个亲兵百户召集起来知会一声,李元庆笑着来到婉儿的马车之前,却忽然想起来,为何,吕不韦得赵姬一月不出门,玄宗得贵妃君王不早朝……

这温柔乡,还真是英雄冢啊。

不过,在这时,李元庆宁愿走进英雄冢。

…………

次日清晨,队伍顺利抵达了天津城外。

因为之前是运送鞑子首级去京师,队伍的骡马很多,除了亲兵,还有很多骡马车夫,整个队伍接近300人。

将队伍留在天津城外扎营休息,李元庆让亲兵去城内递了名帖,他要拜访天津巡抚李邦华。

李邦华也是明末的名臣,为人刚正不阿,颇有能力,崇祯十七年,自缢随明帝国陪葬。

他的天津,也是大明帝国对阵后金大防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不过,辽西有孙承宗,登莱有袁可立,东江有毛文龙,他的功绩、声名,在历史上,便被这些大人物遮掩了。

而此时,李元庆升任了长生岛总兵官,物资、粮饷,将由李邦华负责,自是不得怠慢了这位财神爷。

李元庆并没有等太久,很快,便收到了李邦华的回复,邀请李元庆入城。

让亲兵呈递了礼物,李元庆被邀请到了李邦华巡抚衙门的正堂。

李邦华今年大概四十出头,身材不高,但却非常挺拔,一张国字脸,充满了文官大员的威严。

李元庆忙笑着上前见礼,“卑职长生岛总兵李元庆,见过抚台大人!”

李邦华并没有直接管辖李元庆这九边重将的权利,但此时掌管了长生岛的粮饷,他还是有些优越性的。

不过,李元庆此时已经闻名天下,李邦华态度也很和蔼,笑道:“久仰李军门威名了。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李元庆此时已经升任总兵,已经可以被人称作‘军门’。

两人寒暄客套一番,很快便进入了正题。

李邦华对李元庆之前的复州守卫战,非常感兴趣。

李元庆也不多保留,详细为李邦华介绍了一遍,随后,又提及了他将在冬季深入蒙古腹地扫荡的计划。

李邦华眉头不由紧紧皱起来,“李军门,此事,此事是不是有些贸然啊?毕竟,深冬入草原,这……”

李元庆笑道:“抚台大人,咱们汉人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事,卑职已经经过了精心谋略,在粮饷、物资这方面,还请抚台大人多多支持啊!”

李邦华点了点头,“此事是本官分内之事,自是不会怠慢。但此时朝廷的拨付还没有下来,本官这边也是刚刚收到消息,要筹集粮饷,还需一些时日啊。”

见李邦华不似刁难的模样,李元庆顿时安心了不少,忙笑道:“此事有劳抚台大人了。卑职入蒙古,也不是现在。应该要等到十月之后。这段时间,还需抚台大人多多操心了。”

李邦华不由一笑,“若是到十月,本官这边,应该还可以应付。李将军,你可否为本官讲一下你的计划?”

两人聊到现在,都发现对方比较对脾气。

李元庆也没有太多隐瞒,简要的为李邦华介绍了一下他的计划。

李邦华忍不住拍案而赞,“李军门,你真乃我大明的孤胆英雄也。”

李元庆一笑,“抚台大人过奖了。卑职这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之啊。若我大明没有战马,便始终无法取得对后金作战的主动权。此时,辽地暂时稳定,卑职只能放手一搏啊!”

李邦华哈哈大笑,“李将军,你是咱们汉人的英豪,本官就在这里,祝你一路顺风。”

…………

陪李邦华吃了午饭,喝了不少酒,李元庆这才出了天津城。

有了李邦华的支持,对于之后的蒙古作战计划,李元庆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以十月份出兵来计算,他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准备,时间还算是相当充裕。

回到营地,陈忠这边也追了过来,正在营地等候。

“元庆,李邦华那边是什么态度?”陈忠笑道。

看得出,他精神头相当不错。

男人就算再强,也总是需要女人的滋润的。

虽然李元庆升为了总兵,陈忠已经成为了他的麾下,但都是自己弟兄,自是不会在意这许多繁文缛节。

李元庆笑道:“还不错。李邦华是个务实的实在人。比登莱那帮白眼狼,要强出几十倍。”

陈忠不由大喜,“那就好了。对了,元庆,此次对阵蒙古,我也想跟着出征。”

说完,陈忠郑重看向了李元庆。

李元庆点了点头,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缓缓道:“大哥,说实话,此次出征蒙古,我并不想让你跟随。”

*************************************************************

第312章 厚积薄发

~~~~~~

“元庆,你是担心辽南么?现在沈世魁早已去旅顺赴任,辽南又几近无人区,这怕个卵~子啊?”

陈忠有些急了。

李元庆失笑着摇了摇头,“大哥,此事咱们去船上再谈。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陈忠登时一愣。

但片刻,他也反应过来,他的兄弟,绝不会无的放矢,也绝不会坑害他,既然他这么说,必定有他的道理。

陈忠也只能暂时按捺住性子。

李元庆和陈忠的船队,自进京之后,便一直停留在大沽口码头,并没有离去,一行人顶着午后的大太阳一路前行,傍晚时分,顺利抵达大沽口码头,依次开始登船。

西下的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晚霞,辽阔的海面上,仿似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盛装。

船队很快启航,女眷们都去船舱休息,李元庆站在船头,任由湿咸的海风吹拂过他的面庞。

此时,虽然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但李元庆却也清晰的明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做出了这个决定,他和毛文龙的决裂,已经是不可避免。

但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不论是李元庆还是陈忠,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这一步。

东江此时虽是鼎盛,但盲目的扩大,使得其中越来越多的隐患,一点点被暴露出来。

毛文龙本人是拥有崇高的威望和作用力,可以牢牢掌控这艘大船。

但东江内部的利益纠葛,分配不公,已经使许多老字号的老牌将领,心生不满。而新生代的将领一时又无法出头……

不论是他李元庆,还是陈继盛,根本无法化解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拉一批,打一批。

而历史也已经证明,陈继盛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被麾下反噬,东江灰飞烟灭。

此时这般状态,能在鼎盛的激流之上,跳出东江的圈子,反而能让李元庆更好的避开激流之下的漩涡,避免这些利益纠葛,赚个好人情,厚积而薄发。

只不过,即便脱离了东江,但辽南和东江之间,却又唇齿相依。

皮岛方面,李元庆倒不是太过担心,以毛文龙的精明,后金想在他的身上沾便宜,几乎很难实现。

但辽南方面……

说实话,李元庆对沈世魁并没有太多信心。

尤其是此次复州之役后,后金已经意识到辽南做大了,必定会想方设法,拔掉旅顺这颗钉子。

至于复州、金州,都已经是纯军城,无人区,被荒废掉了,放弃这两地,李元庆不会有丝毫压力。

但旅顺方面,沈世魁怎的可能放弃?

毛文龙又怎的可能放弃?

这一来,若辽南再有战事,旅顺将首当其冲。

而某种程度上来讲,李元庆和陈忠已经脱离了东江,再去协防旅顺,显然不如当年与张盘一起时更为默契……

这他娘的,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尤其是此次蒙古之役,李元庆心里,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把握,只能随机应变,看运气了。

又怎的能让陈忠一起去冒险?

晚上,陈忠让火兵支起了烤炉,搬到了船头,和李元庆一边烤马肉,一边饮酒聊天。

对陈忠,李元庆自是没有太多隐瞒,直接说出了他的顾虑。

陈忠用力喝了一口酒,“元庆,你的意思?是想我留下协防旅顺,稳固辽南防线?”

李元庆点了点头,淡淡抿了一口杯中酒,“大哥,此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便是盐场……”

长生岛的盐场在年前便开始运作,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此时,两部看似是打了胜仗,但朝廷的赏赐还没有拨付下来,即便拨付,除却了还渠家的粮食钱,麾下各部分配完战功之后,恐怕也所剩无几。

这一来,开拓财源,便成为了两部最重要的问题。

但此时去南洋的杨小船还没有回来,与日本的贸易也很难成行,李元庆只能靠海吃海,先拿盐场来充数了。

听着李元庆的解释,陈忠不由眼睛一亮,“元庆,照你这般说,若盐场运作起来,一月能有五千两以上的纯收入?”

李元庆一笑,“大致吧。大哥,你我现在劳力都不算少。除却耕种,这些人力,必须要好好利用起来。此去蒙古若成,我们两部便会有更多的战马,即便不成,有你坐镇辽南,我也不至于伤了根基。”

陈忠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元庆,你放心吧。有我在,必可保辽南固若金汤。”

眼见陈忠终于被打动,李元庆不由长舒了一口气,只要陈忠能稳住辽南,他在前方,便再无后顾之忧。

…………

三日之后,李元庆一行顺利抵达了长生岛,陈忠则继续返回广鹿岛。

李元庆升为总兵的消息,早已经被快船通传回长生岛,此时,李元庆返回,岛上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足有上万民众,早就在码头等候,恭迎李元庆顺利返回。

一直蒙着面纱的婉儿也被这一幕惊呆了,她也没有想到,李元庆竟然在长生岛这么受民众爱戴。

又看到了被人群簇拥着的张芸娘和渠敏秋,婉儿怎敢怠慢?赶忙由侍女扶着,来到两人面前行礼磕头。

“奴婢婉儿,见过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

婉儿的姿态摆的很低,彩子虽然不是太起眼,但她依然恭敬行了礼。

张芸娘马上就要足月了,肚子已经很大了,她笑着对婉儿点了点头,却并没有立即表态。

一旁,渠敏秋忙一笑,“这就是婉儿妹妹吧?果然是国色天香啊。来,快起来吧。码头风大。咱们去内宅说话。”

渠敏秋赶忙将婉儿扶起来,笑盈盈的拉着她说话。

之前,她和张芸娘早就达成了默契,先看看这青楼头牌出身的婉儿究竟是什么秉性。

若是秉性好,就按照流程来。

若是秉性不好,她们说什么也不会让婉儿进门。

但此时,婉儿通情达理,又没有风尘女子的轻佻,反而乖巧惹人喜爱,渠敏秋已经有些喜欢上了她。

张芸娘虽有些无奈,但她也明了,以哥哥的身份,以后,还不知道要有多少女子要进家门,她也只得学会接受了。

好在婉儿还不错,也让她的心里稍稍好受了一点。

旁边早已经准备好了几辆马车,张芸娘率先上了第一辆马车,渠敏秋和婉儿、彩子一辆,后面的则是一大群丫鬟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