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祸匣打开之后 >

第15部分

祸匣打开之后-第15部分

小说: 祸匣打开之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原谅,想听我说说吗?” 
    “生活中的你比全息屏幕中的你美多了。我永远是你的忠实观众和听众。” 
    诸田泉小姐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少尉,你知道,日本在两个世纪中繁荣起来了。自夸产业和生活质量都居世界前列。象日本这样一个生存空间和资源都极其有限的岛国,我们是靠什么呢?” 
    在她说话间,电艇已经绕过大岛,面前出现了水波浩淼的太平洋面,他们的精神为之_振。“我们正视现实,孜孜不倦地干活。通过勤奋努力,通过独特的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目标如一地前进。” 
    “我们的普通日本人,从不认为自己无足轻重。我们很少抱怨,不爱罢工,人人埋头苦干,结果大家都享福。”电艇驰到新岛附近海域,几座钢制的雄伟人工岛耸立在波涛上。诸田泉小姐见景后激动得扑到比弗斯怀里哭起来。 
    “自从二次大战后,日本姑娘就有了嫁给美国海军的传统。少尉,我喜欢你。见到你真高兴。自从可恶的飞碟,这个异教徒来到地球后。我们国民天天担惊受怕。从首相到卖菜妇,人人睡不安枕,食不甘味。也许我们几个世纪蚂蚁般的艰辛积累,都会焚于一旦。东京、大阪工业区一毁,日本的经济就完蛋了。日本列岛没有资源,缺少纵深,恢复工作不堪设想。” 
    
    比弗斯受了感动:“那你到我们美国去好了。”他指着掠过天空的班机:“你们很多同胞都是这样做的。飞机天天暴满。我帮你收拾。” 
    “我早知道你会说这话。谢谢!我还没有走的打算。我将象历史上的神风武士一样与日本同生死。我学习,就是为了用我们日本历史上的先哲和他们的伦理来武装头脑,改变我以往在电视上‘甜姐儿’的娱乐形象。我想用新的形象来感召人们。日本人并不畏惧死亡,我是想减轻他们升天前的痛苦。” 
    她又哭起来,不理会海军陆战队少尉对她的劝慰:“天! 
    飞碟把女人们逼成了什么样子!” 
     
恐怖的割据  
    
    二十世纪的科幻小说家们常常想象一百年后,在地球轨道上会有庞大的空间城,在月球上有人居住的密封镇子。实际情况的演变和他们的预想大相径庭。他们单是考虑了发展,而忘了自然界和人类对发展的反馈。细菌虽小,如若任其分裂繁殖,几个月就会超过地球的重量。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口增长率,到二八○○年,每个人在地表将只拥有四十平方厘米的面积,其拥挤程度超过上下班时公共汽车上的密度。 
    
    但无论是细菌还是人,都不可能那么多,因为反馈抑制了增长。同样,航天的愿望也是如此。当人们看腻了火箭升空,月球旅行,火星探险后,知道太阳系没油水,而外太空又过远,对宇航的热情便减退下来,变得更关心地球上的日子了。 
     
失掉了大部分投资后,太空冷清下来。只有不多的几座太空镇,孤零零地漂泊在万星之间。一些愤世嫉俗的人和养老金领取者花钱住在上面,安享无菌、无污染、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寂寞生活。 
    再剩下还有些“黑城”,涂满雷达波吸收材料的卫星。它们是大国的空间军事基地,别国的航天飞机是不敢靠近它们的。 
    广州之战后,人类和西米处于一段“晦暗不明的假战争” 
    状态。空间的“黑城”活跃起来。它们接到各自政府的命令后,纷纷对中太平洋区域加强了侦察和预警。它们从外层空间的隐蔽处钻出来,用遥感手段拍下了飞碟基地的多波段照片。 
    奇怪的是,有个把月,飞碟的基地居然没有动静。一颗叫“西奈山”的“黑城”卫星大胆地降到低轨道上,想更清楚地看看外星人在干什么。当“西奈山”降到一百八十公里的近地轨道时,遭到了袭击。下面是从卫星救生舱逃生的阿拉伯少校穆哈默德·塔依夫的回忆:“7月2日,天气很好。在我值班时,‘西奈山’两次飞过苏瓦市上空。通过光学望远镜,我清楚地看到苏瓦周围新建了一些巨大的球罐。这时,黑漆漆的空间一下子被激光束照亮了。光束是从维提岛,瓦努瓦岛、马图库岛等三十二个激光站发射出来的。所有黄色激光束聚集在,‘西奈山’上,它立刻被烧穿了……眩目的亮光之后又是黑暗,接着又亮起来。空间城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割断,成了太空中的垃圾,它的外壳也被打碎了。可怕的负压爆炸将我推倒。我按规定早穿了太空服。等我醒来时,‘西奈山’正在印度洋上空翻滚燃烧。我猜想地面上的人一定看到了这颗壮观的火流星……我钻入了救生舱。它的翼伞在坦噶尼喀草原上张开。我是自己从舱里爬出来的。旁边一只非洲大驼鸟好奇地看着我。” 
    
    科学记者采访塔依夫少校时,问着黑皮肤、留胡须的阿拉伯美男子:“你能否解释,为什么飞碟没有直接升空攻击你,也没有采取人们熟知的芰渴淦鳎亲昧说厍蛉艘苍谑褂玫钠胀す馕淦?” 
    美男子思索了一会儿:“他们要改换招数了。” 
    “用什么新的武器?” 
    阿拉伯人耸耸肩说了声“无可奉告。” 
    赫夫布吕豪斯啤酒馆在慕尼黑不算大,也比不上希特勒赖以起家的贝格伯劳啤酒馆名气响亮。它可以容纳千人,一进门,香水杂着酸味扑面而来。雅座上点着蜡烛,昏昏烛火照着墙壁上古哥特武士的铠甲和矛剑。 
    西蒙·威特曼博士一边啜着酒,一边从兜里掏出一份《明镜》杂志。杂志是在电视上登目录广告时被他发现的。于是从电视中心要来了原件,在自己的电视终端上复印下来。联邦农林部长感兴趣的是一篇评论——《我猜下一张牌》,作者是美国人艾伦·格林先生。英语系国家的格林象德国的汉斯一样多,他摇摇头,往下看内容。 
    “如果选择战争,那么杀人的方法很多。维持人的生命有一长串链环:人要有空气、水和食物。他的体温是恒温。 
    即使癌被征服,也还有许多疾病可以与人为患。呼吸、消化道、内脏、神经、皮肤,血液在生化进攻下不堪一击。物理的方法是打断生命链的最后一环。从人道主义讲,它算是痛苦最少的。 
    “广州之战后,人类和外星入侵者们的冲突趋于平静,实际上双方却剑拔弩张。如果飞碟们能够学习,善于改变战术的话,我敢用我兜里的最后一块美元打赌,他们会收起名闻遐迩的能量武器,转而采用生物学或化学的方法。这样,他们能减少伤亡,而使人类处于软弱的地位。一场香港型流感的死亡人数连最残酷的战争也望尘莫及……” 
    威特曼喝完大玻璃杯中泛着泡沫的黑啤酒,用修得很好的指甲在“生物学”一词下边划了条线。他拼命地想着、想着,如醉如痴。女侍者三次问他添什么酒菜,他都没听见,那些在小乐队伴奏下跳肚皮舞的裸体舞女,他也没看见。 
    威特曼的眼睛中出现了许多幅图画,象快速叠印的电影镜头,象分割成十几块荧屏的电视。图像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他看到的是红肠和奶酪、咖啡和柠檬,面包和牛排、沙拉和布丁……它们跃变成麦田、果园和饲养场,然后又变成模糊的细胞组织。最后定格在一个图像上。 
    博士象触了电似地跳起来,甚至连衣帽都没拿,就冲出赫夫布吕豪斯酒馆的旋转门。他惊叫着。路人见状,侧目摇头,他们见得太多了。只有侍应生小姐拿了他的衣帽追出来:“先生,您的帐单!” 
    威特曼停下来,付了帐,又给了相当优厚的一笔小费。 
    他的眼直勾勾地盯着帐单,神经质地喊着:“人类的帐单,帐单!” 
    好心的小姐以为先生真的不对劲了。她擦擦手走近博士:“先生,您怎么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要出租车还是直接给医院挂电话?” 
    塔依夫少校说得对:西米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新西兰北岛的吉斯博恩市居民和鲁阿佩胡火山北坡上的毛利族人,经常看到粉红色的飞碟群沿东经180度子午线从南极洲飞向斐济群岛。每逢此刻,在布满矽质凝灰岩、火山弹和新西兰松的山坡上,毛利人都举行隆重的民族仪式。他们是些信仰太阳和神的民族。 
    位于西经176度线上的查塔姆群岛偏离传统的太平洋航线。只有几个新西兰人和当地部族人无忧无虑地靠森林和海滩打发时光。飞碟经过查塔姆岛时,当地人也看见了。因为它们的航线在岛子西边,因此,引起的崇敬之情比不上新西兰东角的毛利人。到克马德克群岛的渔民报告飞碟经过他们头顶时,学者们已经把航线标在大海图上。看来,占据了南极洲中心区域的外星人,正在开发毛德山脉的资源,把它们加工成技术产品空运到斐济群岛上。这些来去飘忽的空中航班被记者们称作“新西兰特快。”南回归线上有一个针尖大的小岛群叫米内瓦礁脉,它属英国管辖。皇家空军在该岛群主岛上设了一个观通站,自动记录和发出飞碟航线情报。据米内瓦消息:“新西兰特快”的货运量十分惊人,以至于善长精打细算的银行家山克维支先生评论说:“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海运?难道地球上不是有大量现成的船舶闲着吗?” 
    
    除了新西兰空中航线受影响外,这一段时间,人和西米相安无事。人们维持着表面上的生活,谁知道他们的内心呢?斐济群岛已经被建成了坚不可摧的城堡。沿着环绕群岛的珊瑚礁脉布设了两层海底网。每个网结上都有传感器,通过网的鱼虾信息都送到中心站处理。这种海底信息处理中心站共有九个。足以使任何从水下接近海岛的企图归于失败。 
    
    地面上也设了强大的防御圈,不可逾越的力场张开了。 
    可怕的武器安装好了。它们有时进行试射,在空中发出的电闪和雷鸣叫人心惊胆战。除了些业余冒险家敢去寻求一死外,各国的职业军事机器都奉命不去触怒外星人。这样,便形成了一种“割据”局面,双方暂时都没有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 
    斐济的维提岛已经面目全非了。 
    苏瓦附近葱郁的热带雨林已被砍光。许多古怪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它们相互之间通有粗大的管道。西米建筑大多采取实用的曲线,没有地球上风行一时的“火柴盒式”房屋。 
    在他们半球形、蘑菇形、香肠形的房屋四周,缺少人类常见的雕塑、假山、喷泉和花园。因而无法判断他们的艺术水平。 
    几乎每栋建筑上都伸出一些针状的触角。有人推测,可能是室内静电容量高,要放射到大气中;有人推测是天线亦未可知。 
    外星人的建筑外表都涂成单调的赭石色,在碧波粼粼的太平洋背景上看得挺清楚。色形的暗淡说明思想的贫乏。宇宙心理学家推断:外星人来自一个居住面积小于地球的星球,他们的民族和种族比较单一,社会生活缺乏多样性,文艺的范围很狭窄,他们在生活、娱乐,情调甚至性爱方面,都没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当第一批研究结果公布后,许多地球主义者纷纷集会,乐观地宣称,最后胜利一定是地球人的,接着还举行了火炬游行,可惜应者寥寥。 
    
    第二批研究结果表明:谈判的前景十分悲观。正因为外星人思想缺乏多样性,便产生了惊人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通过模型和模拟电脑分析,属于我们周围和历史上常见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思想类型。它所以可怕,在于有这种类型的思想的人意志坚韧、抱负不凡,而且往往能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如果抱着毁掉地球人的目的不松劲地干下去,人类除了背水决一死战,别无出路。所以第二批结果,稀稀拉拉地发表了几次,而且闪烁其词,使人不得要领。明智点的政府根据数学家的对策论和中央控制理论都在制定应急计划。一本两个世纪前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和一部旧电影《现代唐示录》,倒是颇受欢迎。 
    
    自从“西奈山”军用卫星被击落后,各国都把自己的卫星调整到近地点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大椭圆轨道上,除了拍些遥感照片外,没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倒是一些高空侦察机和同温层气球采集了经过斐济群岛上空的西风环流大气样品,提供专家进行分析。斯坦福大学生理——生化中心对分析结果讳莫如深。记者采访时,新闻发布人员含糊其词。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惊慌和混乱。 
    
    一天,美国总统米勒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拆开一封文件,文件是羊皮纸封面,上印有“绝密,第334号,联邦卫生总署、国家安全委员会”字样。 
    总统拿起大剪刀,在剪开那盖满火漆和密码纹的文件前,看着墙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