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十八年 >

第247部分

万历十八年-第247部分

小说: 万历十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这个季节,那就是往南边走快,回来的话,那可就不好办了”

“国舅爷,小的记得当初也是跟你说过这不能往南边再修路的事情啊咱们要是把这铁路往南修,咱们能赚的钱可就是少了”魏刚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的谋划要改动了

“嗯,这事我也知道,不过我觉着这要是能从铁路运过来,这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运吗,从海上运,然后在天津卫上岸,说起来倒是能多赚一点,可是他一年能运的次数也是有限啊,再说这海上什么时候起了风浪,那都是没有法说的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我下边就有一条船出事了一船的好布还有丝绸料子,都喂鱼了,我当时听了后给我那个心疼啊你说这要是从陆上运,哪会有那么多事吗”

魏刚一听,闹了半天是这国舅爷的船出事了,难怪这郑国泰要把这铁路往南修呢看来这郑国舅是有些等不及了

“既然如此,那就修小的会把关外那些专门修路的人调过来,这边还要让那些工匠先做个探查,看看沿着那条线修好这个到时候小的会做个文书,国舅爷到时候一看便知不过小的现下比较担心的是沈阁老那边会不同意这修路的国舅也知道,咱们要是把路修到南边了,原来那些做南货生意的人可就是要被咱们给挤夸了断了人家的财路,那可是要招人家嫉恨的啊沈阁老他大概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铁路修到京师后他才不让往南边修的国舅若是想修这路,到时候可是要做好和南边那些士子们斗上一斗的准备啊”

魏刚心道既然你执意要修,那我就把这包袱甩给你,看你怎么处理,你要是耍横,那就让你跟那些士子们斗你说是不吃这一招,那我就跟你糊弄

“哼,我当你你说的是谁呢,南边,南边那些穷酸,现下本国舅还真是不把他们放到眼里这买卖谁都能做,怎么他们要是做不好了,还赖上咱们了你放心,沈阁老那边我去打招呼哼,也不知道他心里有没有数,这当初要不是你来的及时,他们还不早就被反贼给宰了去年把你升为国公后,这辽镇兵权就给卸了,当我看不出来,怕老子成何进,哼,老子虽然不想当什么何进,但是他们要是挡了老子的财路,老子可就不管他们了,你放心,你只管大胆做若是有人在这里闹什么幺蛾子,你只管让京营人马扫平他们,若是不想动京营,那就让锦衣卫的人来干这些个穷酸,还怕了他们不成?”

“既然国舅大人如此支持,那小的自然是会为大人竭心尽力来做这事的,不管怎么说,小的也是跟着国舅爷发财不是国舅放心,这事小的肯定给你办稳妥了”

“呵呵,我就知道和尚你是个办事的人这次去宁夏,别人都说怎么也得一年半的,我就说了,肯定用不上,你看,我猜得准别人不知道你的水平,我还不知道吗和尚,辽镇那边你的旧部你现下还能联系到多少,这要是那些穷酸不乐意,到时候把辽镇兵马再调到京师,我倒要看看这些穷酸还敢怎么样”

魏刚一表态,这郑国泰就乐了不过临到末了,他竟然要魏刚调兵魏刚听完后心里犯了个嘀咕,这国舅要调兵干什么?对付那些江南士子,用得着这辽镇的兵马吗唔,看来这位国舅现下也是有点膨胀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难道对现下这个局面还不满意,难道想把小皇帝给废了?未完待续)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六十八章天启二年

大明天启二年,西元一六零四年春,京师东直门外的火车站左近,聚满了来回干活的民工挑土的,打桩的,众人都是忙的前脚跟后脚不用问,这就是在修铁路了有过来看光景的,隔着老远就能看到一些人抬着那上好枕木的铁轨正在往前走呢,而在他们前边,路基已经铺好了,就等着这段铁轨上去后接缝了

魏刚没有自己去说,也没有让李春圈拢皇上来说,而是让那工部尚书赵士祯在朝堂之上提了出来赵士祯自从去年跟着京营去宁夏平叛后,对于这铁路是大加赞赏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就四处放言,说这铁路如何如何好现下有魏刚在后边忽悠他一下,他自然是加的赞成了不过他在上书提出要修铁路的同时,还跟皇上说要在京师左近建一座钢铁厂说是完全仿照辽镇那边的模样,这样修铁路用的铁轨,这边就能供应,当捎也能赚钱,然后还能把京营日常使用的武器给及时据他所说,辽镇兵马用的火铳,可是现下大明最为先进的火铳,便是那火炮,也是很有威力他同时还建议兵部把下边军士的装备都换成京营这般,那大明的士卒几乎就是天下无敌的了

皇上自然是听不懂他讲什么了的,他也没有从李春李公公那里得到什么授意,他现下学的最多的一招就是推,一推六二五,这样的事他直接就推给了内阁首辅沈一贯一句沈阁老看着办,替朕省点钱,然后就起来走人了他现下可是很想念宫中纳过来的兰贵人,整天和那位腻在一起,他这岁数也是年轻,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白日宣淫这样的事对他来说,那都不算是什么事而且他好像还特别喜欢大白天的跟那兰贵人在一起“运动”不用问,这所谓的兰贵人,自然是锦衣卫李豹给找来的差不多算是鹰眼当中秘密培养的少有的几个女特务了其实当初还有两个,便是送给那方从哲的两个侍女

沈一贯自然是早就知道,他肯定是不乐意的一个是因为这件事背后就是那郑国舅在谋划,他现下虽然没有跟这郑国舅公开翻脸但是两个人已经貌合神离了若是他答应了,那些江南士子们估计都会在背后骂他当年张居正推出那政,虽然给朝廷增加了赋税,可背后还不是被江南士子怨恨也就是张阁老当初势力极大,朝廷内外,军中上下,都是没有什么阻力便是有人想用下三滥的手段对付他,他身边还有个戚少保呢就这样,他一死之后,祸乱就殃及他全家沈一贯可不想步张居正的后尘他对于江南士大夫,还是很小心的虽然那苏州的东林书院时不时的就会有人放出惊天之语,但是那就是书生在那瞎拜拜,根本就影响不了朝堂所以沈一贯也是不把那东林书院的人当做一回事可是现下你这一修路,直接就是要断了江南大族的财路,他们要是不恨你,那太阳就是打西边出来了沈一贯也是学小皇帝一样,直接一推,说问户部,户部有银子那就修,户部没有银子,那就不修至于那赵士祯提出的什么修建一座钢铁厂,然后把大明天下军卒都换成京营装备,那简直就是在做梦了那要多少银子京营是皇上自己花内帑练出来的,其他各处军兵他可没有银子来这样败坏

户部尚书方从哲直接就是一句没钱,完了就站在一边上不做声了方从哲也知道这修铁路是那郑国舅的主意按理说他已经和这郑国舅的麾下镇国公魏刚打上交道了,甚至买卖都做了一年多了,也算是郑国舅夹带里的人了,这事他该是支持配合才是可是他背后听了魏刚的劝告,说是郑国舅就要求他说户部没银子,然后这铁路最后还是按照山海关到京师这段的修筑法子来修,由泰和钱庄出钱,这回条件不是什么铸造银元了,而是要单独成立一个铁路局,归属工部来管,先是泰和钱庄替工部管理等到十年后,才归还给工部毕竟,这铁路是人家私人修的,朝廷可是什么都没出

方从哲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所以才如此表现沈一贯在旁边一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道这方某人看来和自己还算是一路人,以后谋划大事,还得找这方某人

不过沈一贯没想到赵士祯接着就提出来用以往老法子这办法,朝廷出面借贷,从泰和号借贷,然后钱庄管理十年后,归工部管理

沈一贯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事大概那郑国舅背后早就谋划好了,哪里还在乎他这个阁老他干生气也是没有办法而且这个时候司礼监那边还送来了小皇帝的旨意,说是就按照去年的办法办沈一贯心道你不是不管了吗,怎么现下又过来横插一杠子他有心反对,可是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后来他索性也是不管了,不过他存了个心眼,他要让人知道,这事是那郑国舅在背后谋划的,他要让江南那些士大夫们知道,一切都是这郑国舅闹腾的

至于魏刚,没有人知道他在这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去年平复宁夏回来后,很多人还想着皇上该给这位功勋卓著的国公一个什么功绩,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皇上竟然啥也没说,直接就把这镇国公的功绩忽略掉了而那位镇国公,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局面后来众人一想,也该如此了,那魏和尚已然做了国公,再往上升,那可就是要封王了这可是个敏感话题,此时是不易说出来的

对于这一切,魏刚早有谋划天启二年,小皇帝已然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好到两年了魏刚自己培养的人也是培养了一年多了前头已经派出去一批了分在过去的九边军镇他们都是按照魏刚当初在培训班抑或是学校里教他们那样,在地方上执行政务具体的一个任务就是把流民还有闲杂人等抓起来往关外送其次还有任务就是治理地方上的山水说的白一点,魏刚让这些官们在九边地方广种树木特别是黄河左近的边镇,那是要注意这条所谓的母亲河的问题了

魏刚在那个时空的中学时代,对于地理和历史也是学的很好的他学历史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山西陕西地方还不到处都是黄土,很多地方都是有树林子的到后来,这气候变了,这黄土高原便也坐实了这名称跟着流经这黄土高原的河,也变得黄了一瓢水能有半瓢沙子生活在这个地方上的人,都是要从土里刨食的旧有的土地因为土壤沙化问题,渐渐的变得没有肥力,然后变得贫瘠想要找到好地那就又要重开荒,重把树给砍了这里是汉人的发祥地,几千年的耕种和战乱,这地方越来越变得贫瘠最终还只是为了从土里刨出那么一点吃食他对这个地方的想法就是,直接把人口减少,然后广种树木只要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好了,以后这条河带来的灾害就会少一点不然,下游洛阳开封那边一到下大暴雨就要小心这黄河堤坝的崩溃后世的地上河是怎么来的,谁都知道

天启二年,魏刚和他的麾下一如既往的按照他制定的计划在做事虽然出了那郑国舅这个意外,但是一切还都在魏刚的控制中

其实从京师到山东济南府的铁路线路,魏刚早就让人勘测好了,他没有修,实际上是不想背那包袱现下既然这郑国舅挑头要修,那这顶事的差事就交给这郑国舅了,他倒是可以在背后闷声干事了通州到泰安这段子运河,现下早就没有了纤夫以及各种帮派,因为人都被锦衣卫的人给抓走了那年京师闹民变,后来拉着一部分人走了的沙大牙就是去了山东地界混江湖了李豹给他的任务就是摸清运河上各个帮派的情况,以便于到时候魏刚行事现下功夫早就做足了,朝廷一旦要抓人,那肯定是一抓一个准纤夫都是被泰和钱庄的人雇佣到了铁路局,帮着修铁路每日里都是不少吃食,银子倒是不多比他们拉纤的时候稍微少了那么一点可别光看银子,拉纤的时候可是不管吃食的至于帮派,则是直接被车马行的人拉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被送到何处,反正知道是往北走了整个东北现下都是在开发中,老李现下可是总负责这吉林和黑龙江地界的田地开发的这里可都是黑黝黝的黑土地,种子种下去,都不用怎么伺弄,自己就能张好但是就是缺人,于是北直隶和山东、山西左近现下是见天的少人

若是以往,这样的大工程,那几乎就是要让社稷动荡了的按照前朝和前朝的官吏们管理国家的经验,国家越是疲惫的时候,越是不能进行大的土木工程因此当皇帝的但凡是修筑宫殿的,那都是要扣上一个昏君的帽子的那修了大运河的隋炀帝,在史书上则是加的被丑化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隋朝的天下,便是因为这杨广修运河还有征伐高丽给掏空的

可是魏刚现下做的这些,却是丝毫没有见到什么乱像虽然修铁路和打仗都是耗银子的事情,但是他让下边的人用的都是的技术,的方法,绝对的不会乱花一分银子辽镇上下,他已经经营了好到十年了,早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魏刚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相信制度,他觉着好制度能让懒人变勤快,能让贪墨的人变得小心谨慎还有就是的思路粮食不够吃,从南边运来便是北直隶和山东山西左近,粮食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可是大员岛还有吕宋岛上,粮食可是一年两熟或是三熟的便是还不够吃,也可以上安南那边买一口钢刀在那边能卖到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在大明粮价稳定的时候,可以买到差不多两三千斤的粮食了安南那边粮食还便宜,加上这海上的运费,也贵不了多少而现下在大连港和高雄港的钢铁机械厂里,做出一把钢刀,大概也就是十分钟的事情,而且质量绝对不比手工打造的差未完待续)

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