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92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92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里人自己修路是很节省的,和官府修路不同,官府修路主要是将黄土夯实,然后一层一层的往上夯,最终形成硬土地面,这样的地面若是修整好,可以使用几十年。但是这样造价非常的高。也只是官道才是这样夯。乡下人修路非常简单,就是先将土地夯实,然后将青砖摆上。用米汤和石灰灌进缝隙中,等过了几日再灌上一层上去。这样的路面,也可以使用几十年而不损坏。

在江南的小镇中,有些青砖地面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看起来依旧没有什么损坏。

邹家庄所有的砖面上都有一个邹字,这样一来是防盗。防止那些无良的闲汉把青砖撬走去卖钱;二来也是告诉世人,这条道是姓邹的人修得。

眼见得一条笔直的青砖大道慢慢的往宛丘方向延伸,邹家庄所有的人,心里都涌起一股满足感和幸福感。有些参加修路的人回去之后对着孩子们说,你们将来估计再也没有机会去修路,老子把路都给你们修好了。但是你们一定会后悔的,因为你们没有参与到这场修路中去,看着自己双手建出来的大道。那种感觉,是万金不换啊。

一转眼,十月就要到了。眼见得这条青砖大道既将和宛丘的官道合拢,在最后的这几日,老族长通过几个监工的人宣布了一条令庄民沸腾的好消息。

族中宣布:此次所有参与修路的人。族里将会立一块碑树在村东的入口处,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以供子孙后代瞻仰。。

所有参加修路的人彻底疯狂了,能够把名字刻到碑文之上,受到子孙后代的瞻仰,这样的荣光,几辈子也得不到啊。等到老了以后,就可以带着孙子和重孙子站在碑前指着自己的名字告诉他们当年祖父我曾做了甚,那是何等的荣耀啊。

邹老爷子趁机又教训了邹正义和两个孙子,嘱咐他们,从此以后他们的名字便会立在碑上,以后若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族里可是有权力将名字划去的。单单只为了这一条,以后也得安生的在家老实务农,不可再出去胡混了。

邹正义和大郎三郎听了老爷子的话,低下头去,齐齐回答了一声是,虽然不知他们心里怎么想的,然而终究现在看起来比以前要好的多。不仅是他们,就连朱氏,现在也是每天按照送水送饭,有时看到邹正义累了还会偶尔帮上一把。

“哪能一天就改好呢?慢慢的改吧!”邹老爷子叹道。

村东邹家的新院成了村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新院同样被分成一个个小院落,每个院落里都有一幢漂亮的三层小楼,旁边两间全是两层半,下面可以做伙房或者书房,上面住人,最上面的半层可以贮藏一些东西。

三层小楼里有内楼梯,每一层都是一个大的套间,每一层都有一个厕所,厕所很简单,就是盖楼房的时候在墙角多盖出一个角,和西方所用的壁炉原理是一样的,将里面的墙面铺上瓷片,变得光滑,利于水的流动然后通往院外的一个粪池。邹晨原本是想的用铁管或者铜管做成圆柱,然后焊接在一起,可是找了几个铁匠都说如果做成圆柱子,那费工费时就大了,而且价钱也不匪,所以不得已就采用了壁炉的方式。这样的话就是将来再用铁管子做下水道的话,只需要敲开一个小口便可以了。

每一个楼房顶端都有一半是平台,一半是瓦顶,平台是用厚的楼板铸注而成,这样到夏天的时候便可以在顶楼纳凉休闲。

PS:

推荐一本好基友的书哦,医生文,作者对医术很精通,值得一看。

书名:医代风流

书号:2944125

简介:治绝症、解谜底、杀仇人,前世太后今生神医再掀风云,用医术、智慧与美貌,书写一代风流,奏响一曲传奇。

下面有直通车,可以直接点进去。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四更为读者加



邹家庄的人每天从新宅路过,看着小楼拨地而起,又是羡慕又是惋惜,羡慕的是邹家起这么好看的小楼,惋惜的是自家没有钱。

而那些行商,看到之后则是暗自惊讶,这房子还可以这么盖?新院四个小院背对背的两排楼房,楼房之间都有空隙以避免影响采光,而且前后都有大大的窗户,屋子里一点也不显得阴暗。这些窗户,将来都准备安上玻璃,只是现在玻璃没有生产出来,所以暂时的用窗纸糊上就可以了。

东边的小院也是同样的盖了四个相同的楼房,唯一不同的则是东边的院子比较大,留了一个大大的空地将来可以种些花草什么的。

其实这些楼房,很象某岛盖的小别墅,红色的瓦顶,青色的墙砖,但是却完全超出了当世人对房屋的普遍认知。

一楼是做会客室和堂屋使用,右面有一个小套间,左面是一个楼梯上到二楼去,则是被分成稍微小一点的房间,可以做主人的卧室,三楼则是可以做将来女儿的卧室,若是男孩则是可以住到主楼外面的二层半去。乌老六和李医士曾多次来院子观看,来看一次便满意一次,等到房屋盖好,他们再来时,除了满意只剩下满意。

想到女儿将来就住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屋里,翁姑又和气,那日子绝对会越过越好。

任大师傅盖了这个新院子,又一次扬名了。凡是见过这个新院子的无不夸任大师傅的,都说他盖的院子既实用又美观,而且又能时时的走在别人的前面。这不。院子还没有盖完,他便在邹家庄接了一大堆的活计。

有好几家指名要求要盖成象邹家一样的房子,哪怕暂时没钱盖不成,也要把地基打成三层的,将来好往上接。任大师傅再一次乐的合不拢嘴,深深觉得这次把别的工地停工专心给邹家盖房子果真是没错。

路修好之后,又派人把守着封了几日,等到路上的灰汤确定都浸入了青砖缝中,邹家庄族里出钱,买了两挂一万响的鞭炮在村东和宛丘官道相接的地方同时放响。老族长由人搀扶着第一个踏上青砖大道。然后老泪纵横不能自已。这,这可是在自己的带领下才修的路,不说能青史留名。但是邹家世世代代都会记得有一位族长曾带领族人修了一条先人们都没有能力修的大道啊。

碑文则是已经请人去刻了,腊月后便会树在村东的入口处,以供子孙后代瞻仰。

邹晨和美娘的厨艺也在这一段时间突飞猛进的进展着,以往做菜只讲味道和份量,现在做菜则是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是美娘。由于年龄比较大,使用厨房的工具比较得心应手,所以她做的菜比邹晨更好吃些。

任大师傅和徒弟们真是有福,每天吃到这么好吃又好看的食物,恨不得在邹家盖一辈子院子。不负女夫子所望,任大师傅和他的徒弟们。每到一家便向主人夸耀着邹家两位小娘子精湛的厨艺,以至于邹晨年纪轻轻便在宛丘城内有了美名,不知有多少大户人家动了想和邹家结亲的心思。

房子终于盖好了。任大师傅和一众徒弟带着惋惜的心情离开了邹家,奔向下一个工地中。丁启和邹青华也告辞了邹家回了丁家庄。

柳氏和黄丽娘早已经把给乌倩的聘礼准备完毕,就是等着路修完好上门去送聘礼。

鲁妈妈按着约定好的日子到了邹家,先是对邹家的新院赞不绝口,然后又带来了一个消息和沈家送给美娘的小东西。沈家对美娘极为满意。又因为明年沈芳要考秀才,所以他们的婚期已经是一拖再拖了。家里人为了表示愧疚,经常会托一些去邹家庄的亲友们给美娘带一些小物件,有时是吃的有时是玩的有时则是一些绣品什么的,沈芳也经常会写信给美娘,美娘的字虽然不好看,但是为了能和沈芳写信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练字的。俩人虽然一年见不得几面,却并不陌生。

原来是那位公孙季,已经答应到邹家做管家,只是他只肯签两年的契约,若是邹家同意便可以见面先谈一次,若是满意便可以请了牙保和中人签契约,邹家便答应等过了几日去宛丘采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去见见公孙季。

鲁妈妈来的时候带得有吹鼓手和挑货人,邹家人便将给乌倩的各色聘礼放在了抬盒之中,一路吹吹打打的往乌家而去,为了展示特意绕了全庄一遍。

庄里的人看到给乌家的聘礼,便有那好事的特意跑到乌家先和乌老六说了一通,乌老六虽然早就知道,然而听了之后还是不免得意洋洋。

等到聘礼过完,两家又各自写了细贴子请鲁妈妈帮着看了娶妇的日子,终于定下了在十月十六成亲的好日子。

日子定好,乌倩便开始了紧张的备嫁,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来不及自己动手绣,只能是买些现成的。邹晨和美娘便先去了乌倩的家里准备将自己的催妆先给她送过去。

到了乌倩家里一看,她的堂姐堂妹早已经是聚集一堂正围着乌倩聊天呢。

乌倩看到是未来的大姑姐和小姑姐,立刻站起来迎接。屋里几位堂姊妹便打趣她道:“哟,这见了婆家人立刻便把咱们这些娘家人扔到一边了喽。”乌倩不依,和几个堂姊妹打闹在了一起。

邹晨和美娘将催妆拿出,乌家的小姊妹一看,乃是一个大红的帷帐,上面绣着百子送福,而且还有一整套的床单,和几床大红的喜字被面被里。乌家的几个小娘子看了这套催妆均是掉了一地的眼珠子,这早就知道邹家的富有,可是没想到邹家的姐妹俩私房居然这么多。

所谓的催妆。乃是娘家姊妹们送给准新娘的小礼物,送任何东西都可以。一般这些东西都是小娘子们各自私房钱,不会向长辈们讨要的,相应的,等到送礼的小姊妹们成亲,以前收礼的人也会来还礼的。

这套催妆拿出来,几乎立刻便可以当成嫁妆使用了。

然后邹晨又从自己随身的小荷包里拿出一只金钗来,笑着说道:“方才那些是我和我姐一起送的,这个,是我单独送给倩姐的。”

美娘也从荷包里拿出一个金簪。说这是自己单独送的。

除了一些堂姊妹来送催妆,还有一些和乌老六浑家要好的大娘子们来随礼,而大娘子们的礼则是需要乌老六去还。邹晨和美娘在屋子里呆了一会便出来了。毕竟家里还是有许多活计要做呢。

新院子盖好了木板也铺好了,但是床和家具都是需要现打现做,这些必须要在半个月之内都做齐,着实是够难为人的。乌倩也是知道她家忙,所以也没有留她们吃饭。便将她们送到了大门处。

回来的时候,听到屋里几个堂姊妹在议论。

“哟,这邹家可是真有钱呢?我听说他们家连新房家具一起打了,没让六叔家花多少钱呢,这可真是难得的好人家啊。”

“可不,瞧瞧那邹家两个姐儿穿的。穿金戴玉的,咱啥时也能穿上那一身衣裳啊?”

“哎呀,有啥可福气的。那美娘是沾光了。那邹晨将来我看啊,都嫁不出去。有那样的一个大伯,大伯娘谁敢娶啊?”

“那邹家把该女方做的事情都给做完了,家俱床啊他们哪里有资格打?以后倩儿在邹家可不好相与啊,邹家可是个没规矩的人家。”

“我是最烦她家那两个小娘子了。装的跟甚似的,有啥有装的。还不是穷鬼出身。”

“是啊!也不知道六叔怎么想的,怎么能把倩妹嫁进这样的家呢?”

“哈哈,真是笑死我了,若是邹家是向你家提亲的,你爹啊巴不得早早的把你送过去呢。”

“……你咋说话的?”

“吵啥吵,看看你们那酸样?真是瞧不起你们。……”

屋子里乱纷纷的开始吵闹起来,乌倩阴沉下了脸,掀起竹帘冷冷的站在几个堂姊妹的前面,盯得那几个说话的人眼神乱飘就是不敢和她对视。

这些邹晨和美娘自然是不知道的,她们回了家便开始了忙碌。最近女夫子很少要求她们做固定的动作了,相应的对她们也宽容了一些,尤其是马上二郎要成亲,这采买家具和婚姻各项事宜都是极锻炼人的,女夫子也乐得让她们去学习。

在这样的忙碌中,黄家坪的玻璃作坊也悄悄的开工了,没有惊动任何人。

黄家将几位大窑匠的家属牢牢的攥在手里,又给了他们高额的报酬,除了没有自由之外,日子过得也很逍遥。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玻璃不怎么好,很是浑浊,然而就是这些东西也让几家的家主欣喜不已。有了这第一批,将来会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玻璃,在黄老爷的书房里藏着邹晨给黄天青画的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上是一些用玻璃造成的碗、杯、盆等物,而且还写明了玻璃可以造成大块,可以放在窗户上。

黄老爷每当在书房里的时候,眼光总会不由自主的溜到藏着邹晨图画的匣子上,时而叹息,时而忧郁。

PS:

推荐一本好基友的书哦,医生文,作者对医术很精通,值得一看。

书名:医代风流

书号:2944125

简介:治绝症、解谜底、杀仇人,前世太后今生神医再掀风云,用医术、智慧与美貌,书写一代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