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55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55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氏和黄丽娘听了这一桩婚事,久久不能言语。
柳氏试探地问道:“鲁妈妈,我家乃是三等户,这,这怕是高攀不上吧?”
鲁妈妈不甚为意地挥挥手:“呵呵,这沈家我已然是问过,得知是与张贡生家做亲,是欢喜的不得了,哪里还会有甚么攀不攀的?呵呵。”
邹晨听了这一桩媒,暗地里为美娘姐高兴,这沈家清贵门弟,士子出身,又与张贡生家有旧,想必美娘姐嫁过去必不会受委屈,更何况现在乃是选美的要紧关头,这样的好亲事若是错过了,可要后悔一辈子。
这时,她完全代入了这个时代,根本就未曾想过,美娘会不会爱上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会不会爱上美娘。满脑子里想的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鲁妈妈看到院子里的人都在思考,便镇定的啜了一口茶,看到邹晨手里的锦帕,奇道:“这帕子上可是莫大绣师的手艺?”
邹晨见机连忙把帕子递过去,小心翼翼地说:“妈妈,这是我美娘姐绣的。”
鲁妈妈把帕子接过来仔细地看了看,说了一番和刘妈妈一样的话,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还须得再多加努力,便把帕子还给了邹晨。
鲁妈妈此时越看美娘越觉得爱惜,昨日那场饮食盛筵她已听邹家庄的人说起。今日再来这邹家一看,也是一个富足小康之家。而且这柳氏看起来虽是泼辣却是精明不足,最好相处。这美娘虽然没受过甚么教养,却在家里学了一手好厨艺,而且据听说还会打豆腐做凉粉。那沈家虽是得了张家资助,可是近几年来为了供养馆中几个学子读书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眼看着便是吃老本,要到山穷水尽这一步。虽是能依靠着张家,可是却总不能时刻要求张家救助吧。再说这沈芳又不是长子,不必依靠着他支立门庭,娶一个三等户做妻子也无甚大碍。
若是这美娘嫁过去,与张家有了亲不说,还能名正言顺得了张家资助。而且这小娘子还有门小手艺,将来开个小铺子或是弄一个小作坊,只怕这沈家一门都要靠这邹家大姐呢。自家这几年,孩子们随着沈嘉生读书也是耗费了他不少的心思,若是能帮他家说成这桩好媒,自己也是做了一桩功德,在孩子们面前也好交待。
想到此处,便定了要把这桩媒缘说成的心。
看到柳氏和黄丽娘低头不语,她虽是想说成这桩媒,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与美娘和邹晨说笑。她巧舌如簧,一会便把美娘和邹晨逗得笑了起来,就连小七这个听不大懂的看着她也是一脸仰慕。
柳氏看到鲁妈妈在和孩子们说话,便悄悄拉了黄丽娘到一旁商议,两人商议的结果竟然是不谋而合,都愿意去见见这位沈芳,定下了主意后,便回到廊下,重新跪坐。
鲁妈妈看到她们商议完毕后便面带笑容地等着她们先说话。
柳氏将案几前的果子往鲁妈妈身边推了推,“鲁妈妈,您尝尝这个,这是桃花酥。……那个,我和三娘子商议了一下,这么大的事,我们无法做主,得等到家主归家,鲁妈妈您看?……”
鲁妈妈得了这话,便知已经是差不离了,便笑着拿起一块桃花酥尝了一口。
黄丽娘说道:“我家家主去送官媒刘妈妈了,到了下午想必便回来了?”
鲁妈妈又和她们说了一会闲话,看看时辰差不多了,便提出要告辞。柳氏和黄丽娘劝她留下吃一顿饭,也好尽尽地主之谊,一会等到家主归家之后,再细细商议。鲁妈妈也是一心想说成这个媒,再加上也对美娘的厨艺有几分好奇,便假意推辞了一番留了下来。
中午饭,是美娘与邹晨掌勺。正好昨天剩下的还有一条活鱼,半只鸡,半只兔子。于是便就着这些剩下的食材做了几道菜,鲁妈妈吃了以后连声叫好,对那道鲜活鱼大加赞扬,又把美娘夸赞了一通,美娘直听得脸色红红低下头去。
待到吃完了饭,鲁妈妈又强打起精神陪着柳氏和黄丽娘说着玩笑话。柳氏和黄丽娘乃是正经妇人,平时所接触的无非是一些粗野乡妇,哪里是一位媒婆的对手。这鲁妈妈三言两语便说得柳氏和黄丽娘引为知已,只恨不得把一颗心全部掏给她才好。
邹晨在一旁听得大呼厉害,怪不得都说三姑六婆见多识广,话题丰富,且善于察言观色、趁隙而入,深得妇女之欢心。果不其然,哪怕是象鲁妈妈这等正经的媒婆,那也是巧舌如簧,舌绽莲花,话题滔滔不绝。若是深闺中的小娘子遇到那等金瓶梅中不正经的牙婆媒婆,专事毁人清白,挖人私密的下贱勾当,只怕早已被勾走卖掉还帮着人数钱呢。
想到此处,激凌凌的打了个冷颤。
到了半下午,邹正达和邹正业送了刘妈妈回来,在前院听了柳氏把这事说了一下,二人商议了一下,均觉得这是一桩好媒缘。邹正达听到浑家柳氏讲,这桩媒是因为张贡生的缘故鲁妈妈才过来说,心里又把三弟妹高看了几分。
于是俩人先回西院换了衣裳,才过来拜见鲁妈妈。
鲁妈妈陪着他们说了一会话,得了准话便放下心来。她心里对这桩媒也是极看好的,一方是张家的姻亲,一方是张家的门客,若是能成其好事,也能传为美谈。
待说的差不多了,鲁妈妈便提出要告辞,邹正达和邹正业自然又要劳碌一番送鲁妈妈回柳林集。
邹晨偷偷把自己的锦囊塞给了二婶娘,柳氏捏了捏,里面两个银锞子,便想还给邹晨,邹晨做了一个口型,改天还我!柳氏才安心的拿在手中。
柳氏借口感谢鲁妈妈,拉着她的手,就势把锦囊塞进了鲁妈妈手里,鲁妈妈不动声色,等到松开手后,早已不见锦囊的影子。
等到邹正达和邹正业再次送走人之后,柳氏摊倒在地,抹了把汗道:“这两天出去了六两银子。我的个娘?要我老命了啊。”
邹晨则是依偎在母亲的身边,歪着头看着美娘直乐,美娘被她瞧的直发虚,捂着脸跑到东院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了。
----
张诜:实际为张咏的亲弟弟,并不是儿子,本文杜撰的。。如果媒婆走的时候女方给媒婆银钱,那就是证明女方愿意接结门亲,要相看的意思。
 

第六十九章邹晨欲收小徒弟
更新时间2013925 12:52:10  字数:3325

却说自从官媒刘妈妈走后,邹家新宅便热闹了起来,每天早上卖早点之时,总会有一些年长的妇人过来用审视的目光上下瞧着美娘,把她瞧的心里头直发虚。而那些年轻的妇人,则是开始处处讨好柳氏和黄丽娘,白天的时候总是爱端着一些自家的绣活来请教黄丽娘,其实则是来向她们讨教如何教女。
可是柳氏和黄丽娘哪里能说得出来,她们总不能说,女儿没有管过,一直是小晨在帮着教的,小晨不仅在帮着柳氏教女儿,还帮着他们管教儿子呢。这话能说吗?不能。于是柳氏和黄丽娘就装糊涂,凡是来问的就神秘兮兮的笑笑,问的多,也就偶尔透露那么一点。就这一丁点的东西,也够那些妇人们回去琢磨半天去教给自家的小娘子了。
那些妇人们来了邹家便看到美娘和邹晨不是在院门口种菜,就是在家里的伙房捣鼓一些新吃食,又或者在一起读书写字,或者跟着黄丽娘学一些绣活。更是各自心生羡慕之心,这美娘怎么不是自家的女儿?这邹晨怎么不是自家的女儿?这多省心啊!不用吵不用骂,每天该干什么小姐俩计划好了,早上卖豆腐,中午做午饭,下午去种菜或者浇水,弄完了菜地就回来学写字,写完字去学绣活……天呢,这样的好娘子怎么全都生在邹家了?不行,我得让自家的小娘子跟着一起学。
于是,那些来找柳氏和黄丽娘的妇人们身后便渐渐地开始跟着一些小尾巴,而这些小尾巴一来便有目的性地去讨好美娘和邹晨。
时间长了,美娘和邹晨也看出来了,于是便私下商议了一番,那些想跟着她们一起学的小娘子,有那家风好的才肯教,若是家风不好的,则是不许她们来家。渐渐的美娘和邹晨身后开始随时跟着四五个小娘子。而这四五个小娘子,一个是里正家的小孙女,名唤邹月;一个是邹正文的小女儿,名唤星儿;一个是马太婆的重孙女,名唤邹萍;一个是李医士的女儿,名唤李锦绣;一个是乌老六的女儿,名唤乌倩。每日,这几个小娘子都要来邹家报道,而且这几位小娘子的人品和家风都是村里人肯定的,所以邹晨和美娘便决定收了这几个小娘子做徒弟,日日教她们做些炒菜或是写字,而做豆腐和做凉粉则是没有教给她们。
而这几位的家长则都是一些知道感恩的人,知道女儿在邹家还要花费他家的油盐酱醋,则是时不时的送来一些米面或是肉食又或者一些宛丘的精细绣活。一时之间,因教了这几个小娘子,村东邹家在村子里竟是得了绝好的人缘。不管是走到哪里,柳氏和黄丽娘都是被人奉承,再不象以前住在老宅那样,不被人当回事儿。
而那些私媒们更是恨不得踏破了邹家的大门,只是柳氏和邹正达心里一直想着沈家的亲事,对这些媒婆们都是说考虑考虑的话。
这时,老宅的大伯娘则是心生后悔之心,若是和那两个妯娌处好关系,自家的两个女儿不也是能跟着学了吗?于是,为了两个女儿竟是改头换面,刻意地去讨好两个弟妹。只是柳氏和黄丽娘时刻记得邹晨的话,若是敢把大伯娘领回家里来,她就要立刻翻脸。
就这样过了几天光景,转眼便要过了三月三。这时,林子里的嫩芽已经开始渐渐长大,广阔的田野慢慢地被绿色所覆盖。
清明节,转眼间便要到了。
这时,柳氏却焦急起来。自从那日鲁妈妈走了以后,只传了一回话,说了声沈家同意了这桩媒,要选一个好日子请两小见见面。只是传了一回话后再也没有了下文,柳氏有心想去问问鲁妈妈是怎么个事,可是又因为自家身为女方,断没有主动去问的道理,所以只是每日里在家急躁,这几日更是烦的连豆腐也磨不好。
黄丽娘也是无法,只得每日里温言开解,拿了旁的话去逗柳氏开心。就这样,时间长长短短的过去,转眼,荠菜长的老高可以食用了。
今日,邹晨和美娘还有几位小徒弟商量好了包荠菜角子。
邹月今年十二岁,家里是一等户,平时也是经常吃角子,只是自家被母亲宠的有些娇惯,平时不大干家务活。自从来了邹家跟着美娘姐学做活计,竟是一头扎进了饮食堆里出不来了,每日不是琢磨着这个能吃,那个怎生吃,便是想着这个调料何时放,那个调料放几多。回到家后和母亲一说,把母亲喜的直念阿弥陀佛,给邹家送的礼又加重了几分。
邹月听了要做荠菜角子,便喜道:“咱们何时去挖?这荠菜角子最是香嫩可口,而且一年只能吃得一回,年年都要想。”
邹星因时常听父亲念书,看起来沉稳的多,虽然是和邹月一般年纪,却更为老成,她沉吟了一下说道:“不知这次咱们是用秫面还是用小麦面?”
邹萍平时是最不爱说话的,她在家里太婆总是时刻告诫她,自家是佃户,邹晨和美娘是东家的小娘子,千万不可得罪,要时刻小心侍候。所以她一般总是听,很少说话,遇到有需要她发表意见的时候,她便会低下头去说,我一切都听各位姊姊的。
李锦绣则是活泼的很,她立刻接话道:“我看用小麦面,最是合适不过。”
乌倩的父亲与邹正达乃是蹴鞠场上的好友,所以她看起来也是能放开的,“对,锦绣姐说的不错,我看不如就用小麦面。嗯,要不,我回家去取?”
“哪里用得着你回家取,家里就有许多。”邹晨笑道。
于是几个小姐妹们商量了下,便一人提了一个篮子去田间挖荠菜去。
一路说说笑笑,又是挖荠菜又是相互打趣,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邹家的稻田左近。邹萍看到正在田间转悠察看苗情的邹正安,连忙跑上前去叫了一声阿爹。
邹正安爱惜的看着幼女,憨憨地笑了笑,又冲着几个小姐妹们拱了下手,叫了声几位小娘子好。
美娘和邹晨带着小姐妹们连忙回了礼,口称不敢。
邹晨站在自家的稻田前皱起了眉头,她问道:“正安大伯,咱这稻田里没养些鱼虾蟮蛙吗?”
邹正安一愣,不明白东家小娘子说的是甚么意思,便摇了摇头没有答话。
邹晨看到他的表情,便知道自己这次又是超前一回,估计当世还没有人在稻田里养活物呢。
邹晨从稻田回来便有了心思,一路之上也不再和小姐妹们笑闹,几个小姐妹看了看她均是不解的摇了摇头。只有美娘看着她若是所思,怕是这位妹妹又有好点子了吧。
回去之后,几个小姐妹便是开始清理荠菜,有去剁猪肉,然后调馅。不一会便包了几大锅拍荠菜角子来,邹晨拍拍手,扬声道:“今日是咱们今年第一次包荠菜角子,按理说,咱是不能先享用的!我看不如把角子端回家,给长辈们享用,一来显了咱们的孝顺,二来也讨了长辈们欢心!姊姊们觉得怎么样呢?”
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