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231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231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晨规规矩矩的坐着,兴致勃勃的和丁贤之讨论,“说来有趣,这以法制国和制家竟是可以相通。只要国家有法度,万事只要遵循着法度,就不会出什么大错,纵是有错,也会及早的发现。这岂不是说,不管是作坊还是家里的人,只要是先制定好了规章制度,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按照这个制度来,岂不是省百倍力气?这倒是和我以前制度用工条例不谋而合了……”

丁贤之捻须而笑,“这套拿来治国,自然是好的,用在作坊上面也是好的。可若是你拿了这套来治家,你的家倒是要乱了。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一味的讲究规矩而不通人情,也未必是件好事。”

俩人正说着,无意中看到小七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仔细的谤听,显见得正在吸引知识。丁贤之一笑,挥手让他近前来,话题一改,不再谈论这个法度治国的道理,而是谈论起了儒家之道。

虽然是已经谈了千年的儒家之道,可是丁贤之极会讲故事,他将孔子的道理都讲在故事里,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小七和邹晨听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有难懂之处。讲完了一段,便会让他们背诵几句话,如此几次下去,很快的就把一段经义给记熟在心里。

柳氏和邹正达商量着六郎的亲事,邹天达一脸无奈的看着妻子,这都唠叨一个时辰了……

“……这好一点的人家吧,不愿意做咱家的次媳,这次一些的,咱又看不上,你说我这急的,着急上火,嘴里虚了一个大泡。”柳氏对着邹正达埋怨道。

邹正达好不容易得个空,在家里休息一天,听到妻子唠叨个没完,已经烦了,便不耐烦的说道:“这能有啥?咱儿子将来考中了状元,还怕没孙子抱?瞧你愁的那个样子?”

“你说,小晨前一段给我出个主意,让我和媒人说,咱家的家产是几个儿子平分,不是单只分给大儿子。我和几个媒婆都透露过了这话,果不其然,就有几家愿意成媒,可惜啊,我都没看上。”柳氏叹了口气,像她侄女那样的小娘子可不好找啊。纵是有的话,也早早的被人订走了,哪里能轮到邹家?

“你想要个啥样的?”邹正达掏掏耳朵,想尽早结束谈论,心里想着,还不如在农会大楼呆着呢,最起码大家谈论的都是喜欢的话题,这陪着一个老娘们谈论孩子的婚事,这种事不是一直是该娘们操心的吗?

“要个知书达理的,xing子嘛,要好。人又能干,而且呀,还得是个孝顺的……”柳氏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的要求,把邹正达听的一愣一愣的。

“你这是给皇帝选妃呢?”邹正达失笑。

“这说到皇帝选妮,我倒是想起三姐来了,也不知道三姐在宫里怎么样?自从那一年,大嫂把她扔到宫里,就再也没管过她。年年咱们家给她送银钱时,也没听她说过在宫里过的咋样。唉,一问就说过得ting好,ting好!揪心啊……”柳氏突然想起被送到宫里做宫女的邹三姐,不由得露出惋惜的神色,三姐已经及了笄,若是在邹家庄,怕是已经成亲了吧。

只可惜,被她娘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

想想杜昭在宫里几年的经历,令人不寒而栗,宫里,那可是吃人的去处啊。多少良家女子进去,直到白头,老死在宫中。

邹正达看到柳氏陷入了沉思之中,躬起身子,拈起脚尖,悄悄的往屋外挪去,等到出了屋,长出一口气,一溜烟的跑了。

柳氏回过神,刚说了一句,咱六郎,四下瞅瞅却发现丈夫不在了,不由得气结。

陈琦在家中躺了几天之后,已经可以站起来走动了,能走动之后,他立刻令人将书本拿到屋里来,抱着书拼命的研读。

他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心情,父亲当年应该和自己一样,受了无尽的委屈,可是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装出一副游荡子的模样以求自保。

不论这个家里将来会怎样,只要祖父在一日,六伯便会逍遥一天。

祖父虽然爱自己,可是他更爱的则是自己的面子。

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窝在这个家里,为了争几根骨头大打出手。只有读书,才可以海阔天空,任我逍遥。

等到他能提笔的时候,他每天将自己做好的文章整齐地码在一起,然后隔几天便给丁贤之寄过去,丁贤之批了之后再给寄过来。

如此循环往复,制艺的技术在不断提高着。

陈宗长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又往邹家送了几次礼酬谢丁先生。

丁贤之则是一切笑纳,来者不拒。

转眼间,到了六月,中华总商业协会的船队,终于从遥远的欧罗巴回来了。

张悦之到了广州港之后未做停留,留下几位中华总商业协会的管事在这里处理交税事项,立刻和几位衙内乘着大船拉着几船礼物日夜兼程回了京城。

几艘大船停在西水门的码头上,满载着玛瑙、象牙、黄金、没药、玳瑁等贵重物品的大船,引起了所有京城人的注目。

大宋朝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到从番邦满载而归的商船了。由于仁宗朝市舶司抽税严重,许多商船只是停留在广州港出货不再往内陆而去。所以许多开封府的居民,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商船,而这些商船上又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

由于这些商船持有各位相公的通关证明,而且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在这个商业协会里挂了号,所以一路之上畅通无阻,甚至没有台官谏官弹劾这些商船过于庞大阻塞了航道。

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这船上有自家的东西,你弹劾了之后怎么办?没收?开什么玩笑?这船上可是有我家的货。

所以,这几艘商船,成了大宋开国以来最大的奇景。

庞大的三层楼高的商船将西水门堵得严严实实,后面的商船进不来,前面的商船出不去,可是满朝文武愣是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件事。

整个西水门,犹如过年一般,小厮和仆从们,赶着马车往码头而去,按照条引将自家的货物接走,至于你们以后是送人还是变卖就和中华总商业协会没有任何的关系。

每家每户少的也能分上两三箱,象文府,庞府,欧阳府,富府,夏府等等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分到了十几箱。

打开箱子一看,整齐的金银排列在里面,另一箱则是海外奇货,再打开一箱,则全是珍珠,剩下的箱子依次打开,每个箱子里都是能晃花人眼的珍宝奇玩。

什么?你说这是行贿?开玩笑,这些大臣们可都是有本钱在里面的。

你说与民争利?我们的和哪国的民争利?我们争得别国的利,关本国的国民何干?再说了皇帝都不禁止大臣经商呢……

所以这些大臣心安理得的在家里摆弄着这些珍宝珠玩,心里暗暗打算,等到今年冬天再跑一趟的时候,一定要多出一些本钱才是。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珍宝古玩大赛

欧阳修少时家中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童年时无钱看书,母亲郑氏便用荻秆在沙地上教他读书写字。请使用访问本站。

长大成人后,他发誓要报答母亲的恩情,可是母亲却没有过上几年好日子便故去了。

欧阳修扶着这几箱海外奇宝失声痛哭,若是这些珠宝是自己幼年所得,必能摆脱困境,让母亲欢颜再开,可是现在yu养亲恩,亲却不在,唯有放声大哭了。

与此同时,包拯的府上也被人送去了两箱珍宝。

送珍宝的人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将珍宝送到府门口便走了,然后递给门房一张契约,这张契约是证明包拯持有中华总商业协会半成股份,签约时间则是去年。

狄青府中同样被人送了两箱珍宝,亦送过去了半成的股份。

与给他们悄悄送珍宝不同,送给兖国公主的则是大张旗鼓了。

皇城南壁有三个门;正南门称宣德门;因建筑高大宏伟;上有层楼;故也称宣德楼,其门共有五个大门,朱漆大门上有成排的金钉,墙壁上全部是以砖瓦砌成的井壁,镌镂龙凤飞去,精美异常。雕甍画栋吞吐龙光,飞檐高架,建筑上全部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蔚为壮观,气势非凡。

两辆太平车被几十头牛拉着,就停在了大宋皇宫外宣德楼下,把守门的禁军给惊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打走吗?人家是来送礼的,而且从车上露出来的边边角角就可以看得出,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让人进去吗?皇宫哪里允许这些民间的太平车进入?

一时之间,守门的禁军犯了愁。

可是再不让这车进去,眼见得皇宫门口围的百姓越来越多,再说马上又要到了散朝的时间,那些大臣们需要回家。

总不能让这两辆太平车把大庆门给堵得严严实实吧。

报吧!几个禁军一溜小跑往大内跑去,把这事给值事内侍们一说,把内侍们也给惊呆了。

什么人能给兖国公主送礼?而且一送就是两辆太平车的珠宝。几个内侍不敢迟疑,一溜小跑着往垂拱殿而去。

仁宗坐在垂拱殿的龙椅上面,头痛的看着上千个大臣你来我往,吵个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插嘴的余地。

要说这大宋的皇帝也够悲惨的,别朝的皇帝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xing”福的权力,大宋的皇帝连xing福都是被大臣把持着!

原本没事还能吱嗑丹药,可是现在连嗑药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自己又没办法说话,只能看着那些大臣们吵。吵来吵去,无非就是一条,该立太子了,陛下再不立太子,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

仁宗也急啊,你们以为我不想生儿子吗?我没有儿子,将来太庙谁给我敬香呢?可是生一个死一个,我能怎么办?

正胡思乱想着,看到欧阳修举着牙笏要上奏,仁宗立刻头痛起来。

这欧阳修虽然不是相公,可是他名声大,跟随他的人非常多,任何事情只要他一搅开头,后面就跟洪水泛滥似的,哗啦一下就跟着涌上来了。

欧阳修举着牙笏,恭恭敬敬的说道:“臣闻陛下日服丹药,恐有身体之害……”仁宗一听就头痛,我不是戒了吗?我不是把方士们都送到洛阳去了吗?还提这事?再提?再提我还晕!

便听到欧阳修继续说道:“……夫天地人之理,古今治乱之原,皆为嗣不明也……臣伏见自去岁以来,群臣多言皇嗣之事,臣亦尝因灾异,窃有奏陈。……于宗室之中选材贤可喜者,录以为皇子,使其出入左右,问安侍膳,亦足以慰悦圣情。……”

欧阳修一边说,旁边的大臣不停点头,显见得是极为同意立皇嗣。

可是问题是,仁宗不想立啊,仁宗觉得自己还能生,说不定宫里这会哪个美人才人就有孕了,万一立了皇子,我的儿子怎么办?

这时,突见几个小内侍和王大内侍交头接耳,便将人喊过来。

几个小内侍低声把宫外发生的事情向仁宗说了一遍,仁宗听完之后坐在龙椅上半天没言语,然后挑了挑眉毛。

王大内侍心领神会,立刻问小内侍,“你说这是中华总商业协会送给兖国公主的分红?确定吗?”

小内侍看了一眼仁宗,小声说道:“回官家,守门的禁军问了一番话,那些送货的一口咬定是给兖国公主送的,说是公主年前在他们那里有股份,这些人是来送分红的。”

“车上都是何物?”王大内侍看了一眼仁宗的脸色,又追问了一句。

小内侍却犹豫再三才说道:“回官家,据那传话的禁军言道,是两辆太平车,其中有一物用布盖住,可是却露出了一角红光,好象是一株高约五六尺的珊瑚树,其他的,想必不是金银珠宝便是珍宝奇玩……”

高约五六尺的珊瑚树?王大内侍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得多少钱啊?不仅是他,就连仁宗也嘶了一下,宫中的内库可没有藏着这么高的珊瑚树啊。

欧阳修正滔滔不绝的念着自己牙笏上的奏折,看到仁宗却和几个内侍窃窃si语,不由得气结。遂提起了中气,将声音提到最高。

仁宗这才把头扭了过来,表面认真听着欧阳修的上表,可是实际上心里却在想着皇宫外面的两辆太平车,阿奴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中华总商业协会扯上关系了?这个商业协会不是几个相公们家里的人搞得吗?

小内侍有点着急了,这到底是让不让他们进宫啊?是要赶跑还是进宫,给个话呀。便一直向王大内侍使眼色,王大内侍便咳嗽了一下,低声问仁宗到底怎么办。仁宗便点点头,意思是你让他们进来吧。

小内侍一溜小跑的到宫外传话,那些禁军们得了令才让这两辆太平车往皇城内驶去。一路之上,数十个禁军走在太平车的两旁监视着他们。

进了宣德楼大门再往右复往北,前面就是垂拱殿,再顺着南北大街一直往北,走到了凝晕殿附近,就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因为再往北就是禁中了。

凝晕殿对面的东廊门楼,乃是殿中省六尚局御厨,主要是负责皇帝和各位妃子的日常饮食。殿上经常列两重禁卫兵,时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