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197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197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上也是一片哗然之声,不知道南风郡主身份的,以为仇九夫妻乃是一个混人无赖,故意找驸马麻烦。而知道南风郡主身份的,纷纷把嘴闭上,这不过是娘家人替自家的闺女出气罢了,如果大臣们也搅合进去那可就是太丢身份了。

这时,一向在朝中呼声甚高的文彥博,突然变成了哑巴,对此事不发一言,不做评论,凡是有人来问他,他便会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与此同时,仁宗也不对此事做任何回应,仿佛根本不知道驸马李玮关在开封府后院一样。

许多人都躲在暗处等着看欧阳修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PS:

推荐好友三叹的作品《初来嫁到》重生女强势归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抬孔子像游行

欧阳修这几天快把头发都给愁光了。

如果真是一个泼皮无赖在大街上打了驸马这倒好了,最多判一个罚金或是发配。可是仇九是公主的娘家人,这娘家人替自己的闺女出气打了姑爷一顿,难道要把娘家人发配吗?以什么名义罚?

判罚仇九吗?仇九打了驸马不假,可是俩人有一层连襟关系。不判罚仇九吧,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于是,翰林大学士,时任开封府知府欧阳修华丽丽的病倒了,他上书给圣人,称最近劳累过度,经常莫名其妙的昏厥,要求回家里闭门养病。奏折一出,引来了朝堂上下一阵嘘声,大家还等着看好戏呢,结果主角却病倒了,太无耻了。

欧阳修不仅替自己请假,而且还摆了包拯一道,称包拯其人“拯性好刚,天姿峭直……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自列侍从,良多补益。……”要求让包拯以三司使之职代理开封府,包拯听到之后,在家里跳脚大骂欧阳修,立刻写了一封推辞的奏折写了上去。谁知道仁宗一向喜爱包拯清明公正,大笔一挥便同意了欧阳修的这次举荐。

不情不愿的包拯,只好心烦意乱的接过了开封府的大印,临时代理。欧阳修则是在家里美滋滋的吃茶种花,其乐无穷。

包拯借口三司使公务繁忙,没空去开封府,所以一直拖了好几天,到最后驸马都尉的大哥李璋实在受不了,一封弹劾把包拯告到御前,要求他尽快去审案,驸马李玮身上还有伤呢,包拯这才无可奈何的摆起仪仗往开封府而去。

有关公主府的各种传言在京城里四散蔓延,有说驸马虐待公主的。有说公主虐待驸马的,有说杨氏经常辱骂驸马的,还有那据说是从公主府里的内侍口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整个东京汴梁城大宋朝的开封府,犹如凉水下滚油锅,炸了起来。

酒楼里的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着那一天仇九等人是如何斥责驸马的,讲得活灵活现令人身临其境。巧妙的利用了市民们对当权者那种微妙的怨忿,转眼间,仇九变成了一个为报公主大恩千里来替公主出气的豪爽侠客。

更有那小儿手拿着糖果,站在街边跳着方格。一边跳,一边拍手唱道:“有帝姬,性恭柔。夫朴陋,积不能,徒嗟怨,叹奈何……倒不如,东南飞。……”

在书生们之间,则是在窃窃私语讨论着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更有人明确的指出了驸马李玮和公主的年纪相差十几岁,辈份乃是叔侄,怎么可以成亲?不明白为何一桩异辈婚姻却没有受到世人的谴责?仅仅是因为仁宗对母亲的孝道吗?行孝便可以视伦理道德为无物吗?

书生们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一听到这样的好话题。荷尔蒙做祟,立刻激动了起来,他们纷纷串连在一起。要写万言书。这时,又有书生提议,不若我们去孔庙里抬了圣人他老人家的雕像出来,咱们去游街向官府抗议这种异辈婚姻,强烈要求兖国大公主和李公炤解除婚约。

此议一出。立刻得到了所有书生的赞同:若是夫子他老人家还在世时,断不会允许这样视仪礼为无物的事情发生。

刘成混在学生堆里。听着他们兴高采烈的议论,讨论着要怎么样去请夫子像,请来了之后要沿着哪一条路才不会辱没了他老人家,机灵灵的打个冷颤,小女郎太毒了,她是怎么想出抬夫子雕像游街这一招的?

如果邹晨在的话,她肯定会说,很简单,明朝的学生们就这么干,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性的、全国性的、毫无理智性的,只要一不高兴就抬孔子游街。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有超过五十个学生聚在一起,官府就紧张的不得了,生怕他们吃酒吃多了,吃的瘨狂又跑到孔庙里抬夫子像出来游街。

夫子像往府衙门口一放,知府就得跟着那些学生们跪,不跪不行,孔子他老人家万世师表,知府也得跪孔子啊,敢不跪试试,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别说知府了,就是案查使、巡府、当朝阁老来了也得跪。

这一跪之后,气势全无,学生们自然就胜利了。

以前,邹晨在宛丘搞了一次,只是小范围的,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次在东京汴梁城这么一搞,估计以后天下的学子们都要开始效仿了。

唉!大宋朝的官府要和明朝的官府们一样,闹头痛的毛病了。

但是,这些和邹晨有什么相关?绝对没有,这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邹晨打死都不会承认这是自己出的主意。

所以,大学士、三司使包拯的仪仗还没有走到开封府,便被一群书生们给堵到了浚仪桥处,那些学生们抬着孔子像浩浩荡荡,无穷无尽,趾高气昂。如果路上遇到自己的同窗好友便会邀请他们加入,那些未加入的书生们先是拜了孔子像,然后便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书生们的后面则是缀着一些衙役和看热闹的民众,大家兴高采烈的随着书生们一路往大庆门宣德楼而去。

一路之上,车马规避,鬼神辟易,官员们全傻了眼,连忙慌不迭的跳下马,钻出轿,走出驴车整整官帽蹼头玉带倒身便拜,一边拜一边暗自叫苦,这些书生们所闹何事?因何将圣人雕像给请出来了?

书生们一路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游行到了宣德楼外,到了之后就将一块黄布铺在地,请孔子像落坐在布上。然后便开始安静的坐下,等着宫里派人召见。

仁宗当即就傻了,几个宰相也傻了。宋代开国以来,厚待读书人,读书人还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书生来皇宫前静坐?

先派了一个低级的给事中出去,问问到底是何事,等到给事中问清原委回来之时。仁宗和几个宰相对视了一眼,心虚的不敢说话。

‘异辈通婚’‘尊卑差互者,不可为婚姻’‘乱伦’,这三条在这桩婚姻里都占全了。可是当初公主出降之时,仁宗和几个相公都选择了漠视。

怎么办?仁宗焦急的向几位相公问计,以文彥博为首的几个相公,对视了几眼都低下头去。

“快!传旨给希仁,让他认真审理仇九拦路殴打驸马都尉一事,千万不可随意结案。”仁宗急忙下了命令,内侍忙领旨出去了。

仁宗又派了几位相公出去对书生们进行安抚。向他们承诺此事定会妥善解决。书生们呈上了一封万言书,书中声称异辈通婚乃乱伦之举,为免皇室蒙羞。强烈要求解除公主和李公炤之间的婚姻关系,并且声称这种婚姻关系有违祖制,门户不相当,岂可为婚配?若是官家一心要行孝道,可以选择将李公炤加官进爵来报答。岂可将自己的女儿许给表弟?

相公们将万言书交到仁宗手上时,仁宗看的冷汗直流,喉头发干。

包拯心烦意乱的坐在开封府大堂,看着下面得意洋洋的仇九,面色萎顿一脸惨白的驸马李玮。

“让我认真审理?怎么审?怎么理?只要开口一问,这仇九就满嘴胡话。将驸马骂的头都难抬。我要怎么审理?打吗?哪个我敢上刑?我今天要是敢上刑,明天那些书生们能把我生撕了,……”

欧阳修!!某与你誓不两立!包拯内心咆哮如雷。

勿勿的过了堂。连一盏茶时间也没有,包拯便宣布下次再审,带着他的仪仗急勿勿出了开封府,根本不顾后面驸马李玮的大声哀求。

仇九和驸马刚被送回后院不久,一个身着布衣的妇人便求见仇九。

这个妇人虽是求见仇九。可是进院之后视仇九为无物,直接扑到风五娘脚下。大声哭泣:“五娘子,五娘子,老奴公主乳母,老奴替公主给五娘子叩头。”

“韩妈妈?”风五娘行动不便,不好伸出手去扶,只能任由着韩妈妈扑倒在地,“妈妈快起来,快起来。”

韩妈妈便站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向风五娘诉说着公主这些年的委屈和痛苦。

“公主想要和离,可是上不允,公主气苦无比,便不许驸马入室,那驸马粗俗无比,和公主言语不通,又是一番暴发户行径,只会大兴土木修宅邸,又与纨绔子弟来往,全无读书人节气……”

“……公主哀求了数次,可是,……这天底下,只有五娘子是真心待我家公主的,呜呜,……只有五娘子才肯给公主出一口气啊!”韩妈妈又跪下来不住的叩头,额头上都见了血。

“妈妈,快起来,我身体不便,扶不得,快请起。”风五娘艰难的弯下腰就要去扶韩妈妈,韩妈妈见状这才泪眼朦胧的站了起来,扶着风五娘的胳膊劝她坐下。

韩妈妈这时,又将外面那些书生们搞的游行给说了一遍,说完了之后又是一番泪眼朦胧。听得风五娘和仇九眼皮子直跳,自己是来了京城才听说了这些事情,怎么可能去召集那些书生们啊?

突然之间,仇九脑子里闪过一个人的身影,刚刚在堂上过堂之时,仿佛错眼看到了刘成的影子,难道这件事情是刘成搞的?

想到这里,心里一阵轻松。打驸马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他可不想将来被充军发配。虽然自己娶的五娘是个郡主,可毕竟是在皇室里消了籍的,就怕圣人一糊涂把自己打一顿给扔边关去,到时可无处说理啊。

邹家的人一出现,让他看到了转机。

PS:

书名:官妞奋斗史 作者:清风天使 书号:3027216 简介 :将成为现代白骨精的王心怡,一朝醒来却发现穿越到古代,土到爆的名字,古代困苦的生活条件,还要被迫当起了文盲,前途一片黑暗,好在老爹是个秀才,还有希望当个官妞,自此开始了官妞的奋斗史!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六章 邹晨长大了

沙河自鲁山县伏牛山脉而来,汹涌滂渤,两岸沙壤土地,土质松软,最是合适种植农作物。

自鲁山到下口,两岸舟船辚林,板舢迅捷穿梭于商船之中兜卖货物。两岸之上农田毗临,不时有农夫在田中劳作。再顺着下口往宛丘而去,过龙路口之后,河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道上被架起了数十个大型水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每个水车旁边都站有数人,仔细的观察着水车的动转,又有一条粗大的皮带来回转动,将动力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岸上的厂房之中。

邹家的棉织厂便座落在这十几个大型龙骨水车旁边。

每到上下班之时,棉织厂大门前热闹非凡,数百女工提着饭盒和工作服走进厂房,更有那来接女工们下班的家人们,等在路旁。由于邹家在这里建了一个厂,临近几个庄子的妇人都可以在这个厂里工作,因为女工挣的钱多,往往她们一人所挣足可以抵得上一家几口的收入,便造成妇人们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

这样,也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娘子们不愿意嫁到外庄去,只愿意嫁到几个邹家招工的庄子里,外面的小娘子们则是挤破头的想往这几个庄子里嫁。

以往,家中若是生了女儿的愁眉苦脸,现在生了女儿的则是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原因只有一个,邹家的棉织厂只招十八岁以上的女工,不招任何的男工,除了管理的大掌柜和几个车间的二掌柜是男的,哪怕就是一个送车间送货的都是女人。

原本,邹晨是想提拨几个女性管理,可是没有想到大宋朝的女人大部分是只接受了一些基础教育,识字的虽然多。可是仅仅是在识字的阶段,识字多而且有能力的只有二种人:一种是妓馆里的小姐;一种是大户人家的小娘子。请小姐来跳舞助兴可以,可是如果请她们来做管理,估计邹家能被所有人给活活咬死,而大户人家的小娘子是不屑于做这样的工作,这两种人不论是哪一种都不能请,只能请了一些男人做掌柜的。

为了怕传出闲话,所以厂里只请了女工,不敢请任何的男工。

棉织厂的工作是非常单调和辛苦的,每天要不停重复相同的工作。上锭,打结,打结。上锭,无休无止,无穷无尽……所以,棉织厂的女工们大多会得一个神经衰弱的毛病。再则厂房里并排放着许多大型的机器,嗓音也是非常巨大。棉织厂的女工们大多都会有耳背和耳鸣的毛病。在后世,到了五十岁后很多女工经过长年的高强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