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133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133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邹晨的存在,整个陈州在历史中的至和二年,旱蝗频生,瘟疫遍地,以至于十室九空,村庄大部分被废弃。许多人都逃离了家园往东京城而去,更是有许多人被饿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最终成了路边的枯骨。

社火仪式之后,举行了蹴鞠比赛和大型的竹马舞会,又举行了舞龙和舞狮活动,更是请了巫人们跳了好几场傩舞以驱邪扶正,向天祈福。

陈州的李知州和通判由于在这场旱灾来临之时机智应对,受到了官家的嘉奖,不仅是他们得到了实惠,他们身后的靠山和老师也各自得到了官家的青睐。所谓投桃报李。黄张陈邹四家所写的请愿书,也被他们细心的整理之后附在奏折中一起发到了东京城。

仁宗看到后大喜,召集群臣共同商讨这份请愿书的内容。并且据此制定出了宋朝的《灭蝗律》、《灭鼠律》。文彦博在这份请愿书中看到了邹家的名字,会心的露出了笑容。心想这四个小徒孙并没有白收,他们还没有进入朝堂,已经在朝堂中引起了注目。

等他下了朝之后,更加细心的教导邹五郎。让和自己的几个孙子一起学习。

雨后的邹家庄,迎来了第一件喜事:风五娘要嫁人了。

原来风五娘和仇九的婚事,是定在四月十四日圣寿节之后,可是由于今年的旱灾和蝗灾,亲事被一直拖延。直到四月快要结束,下了一场春雨之后。风五娘接到了邹晨的一封信,邀请她去邹家庄做客,同时问她何时举行婚礼。风五娘看着一脸期待的仇九。心想,那就嫁了吧,想必这会官家已经不再为旱灾和蝗灾发愁了。

于是,一头毛驴,一个包袱。一个女人,风五娘一身清爽的来到了邹家庄。

因为风五娘的婚事。邹青华和丁启留在了邹家庄没有回去,只是把父母送回了丁庄,让他们先回家收拾东西,而他们则是留下来帮着风五娘发嫁。

邹家庄的每一个人,都仿佛被这场婚事所感染,他们的脸上散发出快乐的笑容,喜气洋洋的看着邹家大宅。所有的人,都在莫名的渴望着这一次的喜事,仿佛他们认为这场喜事能够冲淡旱灾所带来的伤害一样。甚至很多人都准备好了鞭炮和炮竹,就等着风五娘发嫁那一天好痛痛快快的把所有晦气和霉气全部给放跑。

而此时,在自在居,邹晨看着一身新娘盛装的风五娘,发自内心的称赞她,“五娘婶婶,您真漂亮!”

风五娘原本就是南风郡主,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不论是一颦一笑,都是有规定的。虽然这十几年来,她流落在草莽之中,流落在民间,成了一名普通的妇人,可是郡主的仪华还是时不时的会出现在她的举手投足之中。

如今她穿着仁宗为她准备的吉服,头上戴着仁宗为她精心挑选的花冠,如同一只沐浴在阳光之下的凤凰一般,光彩夺目,令人心醉神迷。

风五娘将高大的花冠戴到了头上,然后看着镜子里似陌生又似熟悉的面容,怔了半晌,听到邹晨的声音之后才转过身来。

“小晨!”风五娘轻轻拉着邹晨的手,垂下长长的睫毛,滑落了一丝泪水,“婶婶真是谢谢你了!”

这一身吉服和首饰,是仁宗明面上赏给邹家的人,可是在风五娘住进邹家庄准备发嫁之时,邹晨将仁宗赏赐的所有东西,包括五十匹帛全部拿了出来,交到了风五娘的手里。风五娘看到这些东西,便知道邹家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然而邹晨什么都不说,她便也装做什么都不知道。

她一件件拿起仁宗准备好的首饰,仿佛看到了幼年时到宫殿向叔叔请安时仁宗将自己抱到膝盖上逗着自己玩耍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了仁宗当年说过的玩笑话,问她将来嫁人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君。“我要嫁个爱我的,信我的,服我的男子为夫君!”风五娘摸着仁宗赏赐的布匹喃喃的说道。

邹晨拿起手帕轻轻的替风五娘擦去脸上的泪水,笑道:“别人都说小娘子发嫁时,要对着娘家人哭上一场,五娘婶婶这样,可也算上哭过了。”

风五娘接过手帕,仔细的揩了揩了眼泪,又看了一眼镜子中,发现只是眼睛有些微红妆容并没有花,便吸了吸鼻子道:“你若是不说自己只有八岁,我绝不敢相信,你瞧瞧你说话的样子,却象是比我还要大呢!”

邹晨吐了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我呀,是活了一千多年的老妖精,不小心又回到尘世间重新历练一番,好再经受这一世的人情冷暖,好再看一看这花花绿绿的万丈红尘。”

风五娘听了这话猛的一愣,仿佛竟是信了这番话一般。

正在这时,黄丽娘推开了卧室门走了进来,她笑道:“吉时快到了,这新娘子可准备……天呢,真漂亮……”黄丽娘话还未说完便惊呆在当场,只见风五娘一身大红的多幅罗裙吉服,头戴高三尺的等肩高髻垂云碧冠,冠后屈四角下垂至肩后,饰以金银珠翠,彩色宫花,看起来雍荣华贵,光彩夺目。

这时柳氏和乌倩还有美娘也紧跟着走了进来,看到了风五娘这一身装扮之后也纷纷呆愣住了。

邹晨抚掌大笑:“我就知道,你们肯定要愣住的。今天五娘婶婶可把你们给震住了!”屋子里的人这时才反应过来,纷纷走到风五娘的面前对她这一身的装扮称赞不已。

正在这时,给仇九做媒的媒婆也进了屋子来催妆,看到风五娘这一身盛妆之后砸舌了半晌才想起来今天到底是来干嘛来的。

黄丽娘和柳氏一左一右扶着风五娘,小心翼翼的低头出了屋门,到了院子里向邹老爷子拜了别,算是别过了娘家。

仇九在邹家大院之外喜气洋洋的身披红缎,头戴芙蓉花,跨下骑着一匹知州送给他的乌驹骏马,身后跟着一群宛丘城大大小小的浪荡子,翘首期盼地看着邹家大院的大门。

随着风五娘莲步轻提,踏出邹家大院那一步,鞭炮声随既在院门外响起。按捺不住的邹家庄人,纷纷从自己家里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鞭炮和炮竹在街道上尽情的燃放起来。他们不仅是为了风五娘而庆祝,更是为了自己渡过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春季而庆祝。

邹晨站在风五娘身侧,看着邹家庄陷入了欢乐的海洋之中,嘴角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风五娘的婚事是由知州和通判共同主持的,他们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风五娘和仇九是旱灾过后第一个举行婚礼的新人,所以为了表示庆祝,知州和通判将做这场婚礼的证婚人。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把嫉妒羡慕恨给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仇九在进城之时,被狂热的宛丘居民们堵在了城门口,莫名其妙的挨了好多‘善意’的拳头,最终还是在兵士和一群浪荡子的护卫下才得以进了城。

这场婚礼,更象是宛丘的狂欢,风五娘坐着轿子随着仇九一路来到了知州府的大堂。沿途不停的有人为她鸣放鞭炮,邹晨组织了许多人在她进入宛丘之后不停的抛洒花瓣。宛丘的居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正是需要这样的一场盛事来发泄心中的忧郁苦闷之情。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借口,怎么能不尽情狂欢呢?

于是那些妓户们自发的走在风五娘的轿子之后,浅唱低吟歌喉婉转为她歌唱。有那善吹拉弹唱的乐户们跟在这些妓子身后,动情的为她们伴奏。

更有美貌的妓子走在风五娘的轿子前面载歌载舞为她献上真心的祝福。在风五娘轿子两侧,不时有女童向天抛洒着花瓣。

一路走过,莺歌燕语,花香遍地。

最终,风五娘下了轿子,穿着那一身华贵的吉服,戴着三尺高的花冠,在宛丘所有人的祝福声中,她拉着仇九的走,走进了知州府大门的中门。

她拉着仇九的手,走向一片幸福的海洋之中……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人人哄抢买鹿茸

送走了风五娘,邹晨家里所有的人,仿佛全部松了一口气。然而没有轻松片刻,又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

林蛙需要找人重新抓捕归池,被放走的山蛤也需要抓捕,还有那些流民栖息在邹家庄外时,留下的生活垃圾都需要焚烧或者深埋处理等等,尤其是灾难过后,农田里的秧苗大部分已经被蝗虫给祸害掉了,需要拨掉种上新的作物。

邹晨想起了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种植的麻和豆子,蝗虫不喜欢这两种作物,所以不啃食,当年种植这两种作物的百姓获了厚利。于是她便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将那些被祸害过的农田全部改种成麻和豆子,而且现在正是秫秸的播种期,晚种几天虽然会欠产,但是好歹也得点收成。

自从旱灾过后,整个邹家庄处处以邹家马首是瞻,如今一听邹家要求各家各户种上麻和豆子以及秫秸,立刻全庄出动收集了所有的秫秸种,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自救。

邹正达当初从西京洛阳回来的时候,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将红利全部都换成了粮食带回,再加上邹晨这一段在宛丘和下口疯狂采购粮食,现在家藏的粮食已经足够他们支撑到夏收。只要夏收时不出现什么巨大的灾害,那么粮食问题便不用邹晨再担心。

于是,她把心都给放进了肚子,每天和家里人一起下田劳动,象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娘子一样。

邹晨认真的把秫秸种子埋进地里,然后用脚轻轻的来回踩了踩田垅,好让种子尽快的能深入地下。她抬起头,看着晴朗的天气,微微叹了口气,干旱还在持续,虽然降了一次雨。然而象占城稻这种吃水大户却不能再种植了,也许等到夏收后,还能补种一季。

现在由于修了围墙,安全有了保障,将小七和金兰留在家里让他们看家,所有的人都一起出来了,哪怕是护院也不例外。这些护院说是武夫,其实更是农夫,只不过是身体强壮些会些拳脚被黄老爷挑出来保护孙子的安全。

邹晨和他们订下了一个协议,给了他们五十亩地。种什么都可以,而且只需要交六成的租子给邹家,剩下四成的收入都算是自己的。五十亩地并不多。然而邹家的协议是可以扩展的,也就是说将来等邹家的家业大了以后,田亩增多,还会给他们增加土地的。那些护院们得了这些实惠,不免欢喜。自此以后更是认真的看守门户,平时无事的时候也会帮着邹家做做农活。

这一场旱灾,邹家庄很多人都受了邹家的好处,尤其是李医士,他家原本田地便不多,而且他又一直没有想起来去收购粮食。结果蝗虫来了他家里只有十几石的口粮。幸好邹晨真的派了邹一民和大郎三郎趁着夜色悄悄给他送了两车粮食,以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那些赤贫的农户则是和邹家签了借粮协议,一家借了十几石粮食先渡过荒年。等到夏收秋收时有粮食再还。而且凡是邹家庄本庄的居民,邹家根本不要他们的利息,只要来年还粮食的时候借多少还多少就行了。

终于,热热闹闹的补春耕结束了,邹家庄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所有的死麦苗全部被拨了出来种上了麻、大豆、秫秸。菜地里的青菜也撒上了自制的杀虫剂。邹晨又让几个哥哥写了几张告示贴在院门口的茶棚外面,上面详细的写明了蝗灾过后。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清洁卫生该如何做,青菜必须要先清洗煮熟以后再入口。而且还编了几首儿歌让幼童们都学会唱了,告诉他们一天要洗三遍手,不能喝凉水只能喝开水,诸如此类的,事无巨细都写的明明白白。

每天的茶棚里都会供应几种预防风寒和疫病的药茶,这些茶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是预防感冒的板兰根和大青叶,或是预防瘟疫的贯众和升麻,谁去都可以唱上一碗,而且还不贵,只要一文钱,并且里面还放的有沙饴石蜜(古代砂糖)口感甚好,甚至好多幼童天天装病就是为了向父母讨一文钱去喝杯药茶。

并且庄子里每家还分了一些苍术末和红枣捣烂后捏成的丸,每天烧上一丸,可以驱除恶气,消弭灾疹。

这些药在旱灾前人人都可以买到,可是在蝗灾过后,就变成了天价,许多人想求一点而不得,如今邹家庄竟然人人都可以喝到,怎么不令邹家庄的人感激呢?

在许汝郑三地瘟疫猖獗之时,邹家庄没有一个人被传染上瘟疫。李知州如今已经知道邹家这几个小郎君怕是有过人之能,所以一旦听到邹家庄有任何的举动,便会立刻派人前来。当他得知了邹家贴出的几张告示之后,立刻也派人拓印了数百份广散于宛丘城中,同时令兵士监督宛丘城中的下水道,每天坚持撒生石灰。令知州欣慰的是,当别的知州和通判焦头烂额于本地疫病肆虐之时,他的宛丘城如同一艘平静的小舟,安静的飘浮于旱灾的大浪之上,不受一点影响。

这天,邹晨正和家里人一起在给鹿群锯鹿茸。经过这三年,邹家的已经有原来的十几只,变成了现在的三十几只。今年邹晨算了一下,光是鹿茸就可以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