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三千里 >

第41部分

龙战三千里-第41部分

小说: 龙战三千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归正传,乙山剿灭残倭的战斗结束后,历时7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正式落下了帷幕。玉浦鏖兵、平壤大战、碧蹄馆之战、南原血战、稷山激战、鸣梁海战、蔚山攻防战、泗川之战、顺天包围战、露梁海战、锦乙之战,那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战斗,在中朝两军战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王士琦、刘綎、陈璘、董一元、麻贵等明军将帅歇兵数日,先后接到邢玠的贺信,并吩咐诸人把军队主力暂时驻扎在原地,各自率领着部分骑兵在年三十儿之前赶回王京,接受万历皇帝的嘉奖圣旨及朝鲜国王李昖的检阅。    
    朝鲜国王李昖也派人给王士琦去了贺信,内中言道:“大人督楼船之师,扼贼露梁,碎其船舶,俘斩无算,妖氛廓清,威灵远扬,盖小邦被兵七载,始见斯捷,沦亡之忧,变为愉快,啣皇上之湛恩,佩大人之功德,宁有穷哉……”    
    胜利的消息此时早已传遍了朝鲜各地,沿途处处是载歌载舞欢迎明将凯旋的朝鲜民众和官员,众人一路推托了无数邀请,总算按时到达王京。    
    朝鲜国王李昖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一番寒暄自不必讲,当他发现陈璘鬓发由黑全然变白时,不由得执手叹道:“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当初相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也。”陈璘摸了摸鬓角,回想起沙场上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不禁露出了一丝苦涩的微笑。    
    


第六部分:扫荡残倭扫荡残倭(4)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岁末,在朝鲜王宫里举行盛大的晚宴,不仅是过年,更是为了庆功。邢玠首先请刚到王京的经略大臣万世德宣读明帝圣旨,内中对东征诸将平定朝鲜倭乱的功绩大大褒奖了一番,顺带抚慰朝鲜君臣。    
    包括宣祖李昖在内,两国将领大臣们都跪下听旨,山呼万岁,然后邢玠重新以东征总督的身份对众将加以慰问,并对战争情况加以总结,万世德也不失时机地举杯走到前台,说本官再简短补充两句……李昖最后致辞,先感谢天朝圣上义助蕃邦、再造家国之恩,其次感谢邢玠指挥有方,用兵如神,第三感谢明军及本国将领率部浴血奋战,将倭兵杀得大败……第四宣布宴会开始!    
    众人早就等不及了,纷纷奋箸夹菜,很多明鲜将领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结下了深厚友情,这时候交杯换盏,谈笑风生,有数不尽的话要说,众人欢饮,至晚方散。    
    二十七年四月,邢玠奉旨率东征军主力回国,留下万世德、李承勋、杜潜统兵16000暂驻朝鲜。《明史》称此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诸军告捷,明廷发帑金10万两犒师,论功行赏,首推陈璘,次刘綎,又次麻贵。陈、刘各擢为都督同知,麻贵升任右都督,邢玠晋封太子太保,予荫一子。万世德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立功,但是在这之前他做为天津巡抚,主持援朝后勤工作甚为出色,所以加右副都御史,并予世荫。败将董一元、杨镐俱复原职。    
    “外交家”沈惟敬被判死刑,原兵部尚书石星殁于狱中。所俘平秀政、平正成等61名日本武将被押解到北京磔死,传首九边;另有被俘日将斋村政广、藤原惺窝等人暂押朝鲜,听候发落(后因局势缓和,经谈判释放回国,二人都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相关经历不在本书详述之列)。    
    万历皇帝以朝鲜事平,以平倭诏告天下(《神宗实录》卷334),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钦此。    
    之后朝鲜遣使赴北京贡谢。万历帝回赐彩币,诏谕朝鲜国王李昖:“吾将士思归,挽输非便,行当尽撤,尔可亟图。务令倭闻声不敢复来,即来亦无复足虑”。(《神宗实录》卷334、朝鲜李朝《宣祖实录》卷19)。    
    意思是说,我国将士出境作战日久,很是思念故乡,而且常年驻扎在朝鲜,部队运输供给都不是很方便,应该尽快撤回。作为属国要自发图强,使日本人不敢再来侵犯,就算来了,有我天朝在背后支持,你们也不用担心害怕。    
    宣祖李昖看了诏书,感激涕零,特意在京城增设了一道城门,取名“感恩”,专供明使出入,并回书道:“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宣祖实录》卷37)。从这以后,朝鲜成为了明帝国忠诚的盟友,并在长达几十年的明与后金战争中始终坚定地站在明朝一边。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日本庆长五年),关原之战爆发,日本重新陷入了动乱和分裂,已经没有可能再次入侵朝鲜,同年十月,驻朝明军奉命全部撤出,凯旋回国。    
    铁马冰河,旌旗招展,长长的队伍伴着鼓点声渐渐远去,经过长达7年的血战,朝鲜三千里江山一寸不少,巍然傲卧鸭绿江畔。    
    在它的身后,就是泱泱中华!    
    


第六部分:扫荡残倭后记

    用了10个月的时间吧,终于写完了。在写作《龙战》的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听着中国鼓的音乐,从中汲取着力量,感受着一种必胜的信念和战斗的意志。    
    我曾经想像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陲的古代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盾牌站在军阵的第一列,前方是如潮的敌人,头顶是如雨的箭幕,周围是震天的呐喊,热血在澎湃,战马在嘶鸣,那一刻,我的牙咬碎,我的眼睁裂!    
    据史书记载,明军在东征期间共耗费饷银八百万两。七年花了八百万两,对比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一次就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再加上‘赎辽费’三千万两和威海卫日军守备费一百五十万两,共计二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朝这笔钱花得很值。    
    有“专家”曾指出,明朝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钱花在朝鲜战争上了,这种说法很可笑,八百万两银子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吗?万历年间仅修建定陵的钱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要说乱花钱,应该算这笔账才对。    
    日本向大陆扩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明军不在朝鲜击败日军,战争仍然会在中国本土发生。    
    明朝亡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轮流更替的历史宿命上,亡在制度上的腐败,包括经济的腐败和偏差上。     
    至于把明朝后来的灭亡,归咎为四五十年前进行的一场帝国保卫战,我想也只有某些中国专家才会有这种想法吧!    
    日本军人的兽性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两次侵朝使朝鲜在籍人口比战前减少了六分之五,李朝大量文物、档案、建筑物、历史文献和艺术品均在战火中被焚毁,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耕地仅为战前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明军不出兵援朝,这一切也必将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说法表示异议,只是,后来的历史的确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日本来说,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不仅彻底失败,而且更是关原之战的诱因。秀吉死后,其部下分为东西二军互相攻击,西军的精兵大多送命在朝鲜,假设岛津义弘在关原之战不是带了1千多人,而是1万人,假设小西行长手中是从朝鲜撤回的第二军团主力,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最终的结局是秀吉亲信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被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击溃,丰臣家的势力受到重创,又过了十几年,德川家康发动了大阪战役,彻底灭亡了丰臣一族。丰臣这个姓氏,从此在日本灭绝,这是丰臣秀吉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需要指出一点,因为在侵朝战争中掳掠了大量朝鲜工匠和读书人,倒让日本在学习儒家文化、陶艺制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万历朝鲜战争意义重大,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朝鲜维护了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使得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向大陆扩张;使得中朝两国人民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万历朝鲜战争的辉煌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学会善待,学会珍惜,学会继承。    
    高拙音    
    2003…12…08于大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