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铸剑天下 >

第12部分

铸剑天下-第12部分

小说: 铸剑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在一路上,寻淮洲已经在脑海里已经将后世对谭家桥战役的记载和寻淮洲将军在昏迷前记忆中的谭家桥战斗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寻淮洲从后世记载和寻淮洲将军的资料中得知,三四年十一月份,红七军团一路艰苦转战,击破拦路敌军顽强突进,历经近四个月的转战,终于进入了方志敏等人建立的闽浙赣苏区。
此时全军减员已达一半。方志敏立即组织人送来了几百头猪及大量鸡鸭被服等物,还有上万双草鞋,来慰劳这支疲惫不堪的部队。因为红七军团的前身是闽浙赣苏区的老十军,这就更加增近了双方的亲切之情。
此时,中央红军已撤离了江西苏区,正在全力突击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
中央苏区则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
中革军委给闽浙赣苏区及红七军团发来一份加印“火急”的电报,要求将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新红十军合编成为红十军团,由曾洪易任赣东北省委书记,方志敏为军区司令员,曾洪易兼政委,统归项英的苏区中央分局领导。
原新红十军军长刘畴西被任命为红十军团军团长,政委是乐少华,全军团编为二个师,原红七军团编为十师,师长寻淮洲;原新红十军编为二十师,师长由刘畴西兼,师参谋长是王如痴。粟裕任军区参谋长。
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军团长刘畴西是黄埔一期学生,参加过南昌起义,后又赴苏联学习过军事。刘畴西在战斗中失去过一条胳膊,为人沉默寡言。
乐少华也去苏联学习过,年轻气盛,常以执行中央正确命令自居。
比较不公平的是对寻淮洲,别人都是原职调动,唯独将他从军团长职位上撤下来任了一个师长。
刘畴西在中央苏区时最高军职是师长,来闽浙赣苏区任军长时间也不长,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而政委乐少华对军事较生疏,却以政治正确自居,在红七军团转战东南的四个多月中,乐少华就经常用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大帽子压人,经常滥用政治委员最终决定权,给红七军团造成了不小地损失。
寻淮洲身经百战长于军事,却被排挤出军团领导核心之外,被贬为师长,无法干预军团指挥。
这个指挥班子在组建之初就已矛盾重重,也为后来的红十军团之败埋下了祸根。
青山泣血制作,求会员点击、推荐、收藏!


第八章 激战谭家桥一
更新时间2010731 17:27:03  字数:3087

 十一月十八日项英的中央军区电令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统一领导全军团。要以运动战的方式向外线出击,以在皖浙边界创建新的苏区。全军团对外仍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方志敏等人立即进行了全军动员,并对苏区的伤员隐蔽、群众转移等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安排。
红十军团进行了整编,加入了以赤卫队员为主新组建的二十一师,由胡天桃任师长,
同时将擅长军事的粟裕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调五十八团团长黄英特任二十师师长,刘畴西不在兼任二十师师长,调二十师参谋长任王如痴任十九师参谋长。
全军团兵员达一万余人。
整编后;红十九师奉命“出动到浙皖戟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
在寻淮洲率领下;红十九师从怀玉山和德兴东北通过敌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
这时寻淮洲摆脱了曾洪易、乐少华的干扰;他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充分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率部一举击溃了尾追的两个保安团。
后经上方镇,渡新安江向分水县今武盛前进;逼近昌化、于潜今潜阳和临安;震惊杭州。
随后又转向皖南行动;经歇县、绩溪附近;攻克族德县城;接着又由径县、宣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正当寻淮洲率领红十九师活动卓有成效之时;项英的中央军区发来一电,命令红十九师立即回师与红十军团部和红二十、二十一师会合;
红10军团的行动立即吸引了国民党军的注意,每天都有意大利制的空军侦察机飞来进行侦察,国军王耀武部补充第一旅也尾随而来。
十二月十日,十九师与红十军团主力在黄山东南的汤口会师。
全军团立即大造声势,执行打土豪、分浮财的政策,积极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救国主张。
这样一来,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江浙素为中国之财赋重地,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
蒋介石立即调动五个正规师、两个独立旅、四个保安团,加上后备部队,共十几万人,以俞济时为总指挥,为左、中、右三路向红十军团包围尾追而来。
当时敌情是浙江保安纵队、第七师第二十一旅、第四十九师、补充第一旅等部,正分三路合围皖南。
追敌左右两翼相互靠拢很紧,唯有补充第一旅孤立突出,判断其与中央纵队主力第四十九师至少有八小时路途。
鉴于当前敌情,红十军团指挥部召开了会议。寻淮洲力主找个空子打一仗,不能总是被追着走。
粟裕主张将跟上来的王耀武部打一下;乐少华则认为补充1旅建制充实,一个旅和红军十军团兵力相差不多,而武器则远胜过红军,只能快走,不能硬拼;刘畴西态度模棱两可。
最后方志敏考虑为求得主动,有必要打击一下敌人。于是决定打补充一旅,战场放在浙西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
从乌泥关到谭家桥两侧都是山地和森林,便于部队隐蔽。红军如果能打掉补充第一旅,不但能补充大量匮乏的物资装备,而且能挫灭敌人的气焰,真正在皖南立足。
乌泥关距谭家桥五公里左右,是个山隘口,一条公路自南向北通过,路东侧有一个高地,靠北侧是一溜小山坡,公路南端有一道悬崖。这个地形非常适合打伏击战。
寻淮洲认为,将主力放在路北侧山坡上,路东高地上则设置机枪火力,待敌军进入包围圈后突然出击,将敌分割切断。
另将一支部埋伏在路西侧,战斗打响后断敌归路,可以说十拿九稳。
刘畴西宣布了作战计划。
红十军团的作战部署是在乌泥关到谭家桥一带十华里处设伏,以军团教导队和土地雷队在公路两侧布设地雷,如敌未发现红军,则待其进入火网内,再采取一致动作予以杀伤,否则需等主力部队打响后,才自正面展开迎头堵击。
在伏击地域右翼以第二十师二个团和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埋伏在谭家桥以南至石门岗北端一线高地密林,担任正面攻击,待公路上的地雷爆炸后,三个团同时出击,抑制敌于公路上面,将其挤压消灭在黄山脚下。
在伏击地域左翼埋伏了第十九师的两个团,待主攻方向打响后,越过麻川河,从石门岗以东向乌泥关穿插,全力截断敌后路。
这场战斗的立意是很积极的,但寻淮洲和粟裕对于具体作战部署是有异议的。
他们认为第十九师野战经验丰富,作风顽强;第二十师是新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担任主攻略显不足。
刘畴西却相当自信,以为他的老部队没什么问题。
他的自信是很有资本的,其本人的经历就极具传奇色彩:一九二二年入党;参加过五四运动;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黄埔一期,在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之役------奠定黄埔党军赫赫威名的关键一战中,奋不顾身失掉左臂;照样日后参加南昌起义,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此等经历国共阵营中几人能及。不过这次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
补充第一旅名为补充其实并不属二流,是在一九三三年冬由保安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装备好,素质高。
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士兵多是北方人,战斗力不弱。
旅长王耀武,在刘畴西眼里也许只是黄埔三期的后进生,早年在上海站柜台的小伙计。
但当年南下堵截南昌起义的有王耀武;四次〃围剿〃中坚守战略要地宜黄二十四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誉为奇迹的是王耀武。
日后练出国军精锐第七十四军,在抗战沙场上八面威风的是王耀武。
十二月十四日,补充第一旅以第二团附浙保第三团第三营为前卫,其余按直属队、第三团、第一团的顺序,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太平县方向追击前进。
七时许,旅本队抵达乌泥关,见到这一带地势险要,为防不测留下第一团防守乌泥关及其东西附近高地,其余人马继续前进。
红军隐蔽地很好,敌人未发现任何踪迹,队伍浩浩荡荡前进。
九时许,敌前卫团行至谭家桥以南约三公里处时,由于设伏部队枪走火,敌人立即警觉起来,发现了有红军埋伏,马上开始抢占路边高地,并派人向后飞报情况。这场伏击战瞬间变成了攻坚战。
敌“追剿队”指挥官俞济时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补充旅(王旅)附浙保陈营,应以一团以上之兵力,占领乌泥关至谭家桥间汽车路东端一带高地,以防敌人袭我侧背,并相机抄袭匪之侧背。”
“另以两营以上兵力占领谭家桥西南、正南一带高地,向匪之正面攻击,并警戒我左侧。”“其余为预备队,应控置于五一五高地西南端待命。”
接令后,王耀武当即命令前卫第二团附浙保一个营展开于谭家桥西南端一带高地坚守待命,令第三团迅速抢占五一五高地及其西北亘东南一带各要点,令第一团为预备队策应各方。自己亲率旅部特务连到前卫团督战。
战斗初起时,红军攻击猛烈,使敌第二团前卫营陷入混乱之中,敌团长、团副均负伤。
但敌第三团第一营抢先攻占了五一五高地,直接支援第二团作战,另以工兵连、特务连攻占五一五高地西北小高地。
敌集中了二个团的大部分兵力反扑谭家桥,尽占乌泥关以及谭家桥以东一带高地,由此战场主动权易位。
反观红二十师打硬仗的经验和思想准备不足,不擅野战,虽攻势很猛,甚至白刃格斗,最终溃败。
当红二十师方面战斗一打响时,红十九师即按作战计划向南出动,尚未通过前方高山地带时,红二十师已经溃败。
军团首长随即改变作战计划,令红十九师回援,共同突击敌前卫。
可是此时敌第三团已派出一个营占领了石门岗的制高点,俯瞰北面低地,将穿插行进中的红十九师隔断在石门岗以东、以北悬崖峭壁之下。红十九师队伍施展不开,被敌人火力压制在狭窄的山沟
因为乌泥关五一五高地被地占领,这时战场已经非常被动,情况万分危急。
寻淮洲随即率领十九师从石门岗西北对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发起进攻。
寻淮洲亲自带队冲锋,虽然几经反复最后夺回了制高点,然而部队已丧失了攻击锐气,更不幸的是寻淮洲右下腹部中弹负了重伤。
同时,红二十师方面情况更加恶化,部队几次仰攻公路上的敌军均被打退,而且各处阵地反而被敌冲垮,多名高级指挥员伤亡。
下午二时左右,在站稳脚跟后,王耀武下达出击命令。红军也在作最后一搏,五一五高地成了争夺的焦点。
敌第三团在高地右翼谷地的森林里布置了两挺重机枪,以猛烈火力阻击红十九师的进攻。红军“虽死伤甚大,亦猛扑不已。”


第九章 激战谭家桥二
更新时间201081 9:59:32  字数:3132

 下午三时,敌正面出击部队在优势火力掩护下,突破了红二十师最后阻击阵地,一部自左翼**红二十师右翼,渡麻川河,攻抵军团指挥所附近,大有包抄之势。
军团政委乐少华虽带队奋力反击,终不能挽回败局,自己右胸负重伤而退。
重返战场的寻淮洲眼见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战场已经到了危机万分的时候,寻淮洲实在是心急如焚。
寻淮洲带领周刚山,已最快地速度进入了战场,回到了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后侧红十九师指挥部。
这时,红十军团军团部已经准备撤退转移,同时命令十九师负责断后,掩护部队转移。
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必须控制在红军手上,现在,乌泥关五一五高地被反复争夺,已经几经易手,寻淮洲他们到达战场时,十九师正在投入大量的兵力,与敌人争夺乌泥关高地。
这时,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也已经在指挥战斗中都已负伤。
十九师参谋长王如痴正在带领部队继续冲锋在最前面,寻淮洲已投入战场就知道战斗已经进入最危险的境地。
在过一会,整个红十军团不得不在遭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损失了大量弹药,没能达成战役目标的情况下匆匆撤退。
而红二十师师长黄英特也会牺牲。在以后一个多月中,红十军团深陷重围中,直到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十九师的人看到寻淮洲有生龙活虎地来到了战场,马上欢腾了起来,军心大振。
这一年多来,寻淮洲几乎成了由原红七军团整编的十九师的灵魂。
上午师长受伤昏迷,被送下了战场,对十九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