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宋 >

第417部分

盗宋-第417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八章 忠顺骁军
让人大跌眼球的是**这次的表现,一直以来不太受人看好的**这次却表现突出的很,这些年**自从重新投顺了宋廷之后,又了彭义斌和飞虎军作为他的近援,他也下定了决心,不再摇摆不定,这次蒙古军起兵南下,他亲自坐镇沧州,孛鲁虽然派出一支兵马进攻沧州,但是**集中了他麾下所有精锐之师,在沧州和蒙古军居然打了个不分上下,虽然伤亡很重,但是却也成功的阻止了蒙古军进犯德州,为彭义斌挡住了东面的侧翼,也守住了山东的大门。
这一战打出了**军的威风,让**在京东也声名大振了起来,这和当初飞虎军将青州让给**也分不开关系,青州兵自古便十分彪悍,**军中主力这几年换成了青州兵,并且效仿了飞虎军,逐步的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装备质量上虽然不比飞虎军那么厉害,但是比起彭义斌的麾下兵马来说,还算是可以,沧州一战进行了十多天,蒙古人见无法突破沧州,便主动缩了回去,加入到了对冀州的围困之中。
至此京东的局势变得如同乱麻一般的混乱了起来,各种势力趁着这个机会开始选择自己以后的道路,而蒙古大军在冀州受阻的消息传开之后,整个山东一带的军民士气也渐渐的高涨了起来,人心更是倒向了南宋朝廷这边,使李全更加的孤立了起来。
李全有点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消息不宣布的时候还多少有一部分人念及他当初也算是红袄军出身,虽然做了错事,但是宋廷当初也有过失之处,并不能全都怪李全不是,但是他这么一宣布投靠蒙古人,虽然蒙古大军强悍无匹,但是人心却不再同情李全了,连他自己麾下的一些将领态度也变得消极了起来,这让李全很是不快。
好在李全的妻子杨妙真在军中还多有一些威信,她亲自出面说服了一些李全手下的部将,让他们得以重新听从李全的吩咐,积极投入到了对于楚州的备战之中。
楚州乃是江淮军事重镇,以前承担着防御金国进犯的要务,所以南宋建立之后,便下了大力气经营楚州城,这里曾经多次爆发过和金军的激战,城池在南宋近百年的修葺之下,比起一般的州城都要坚固许多,而且境内水网密布,沟壑纵横,是这些年以来,宋金两国兵家必争之地,而李全在这些年的经营之中,将楚州以各种手段从宋廷手中给抢了过来,成为了他的主要属地,这也是这次赵昀答应高怀远出兵讨灭李全的一个理由,楚州问题也是朝廷所耿耿于怀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高怀远率军出宝应县,直逼楚州的时候,在洪泽湖和白马湖之间,黄严所率的忠顺军也终于和李全军交上了火,在忠顺军渡河向楚州挺进的时候,他们的行动也被李全军查知,原来陈驻于仁和镇打算进攻扬州的一支李全军在仁和镇设下了防线,打算将忠顺军挡在仁和镇西南方向。
这支李全军兵力也在万人以上,乃是李全手下的一个叫做于潭的人所率领,而于潭这个人也乃是当年最早在京东起兵抗金的红袄军将领,早年此人乃是一个铁匠,孔武有力,起兵之后很快就归于李全麾下,也是一个行军打仗多年的家伙,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李全对这个于潭有恩,于潭十分忠于李全,故此在李全手下也是一个心腹之人,要不然的话,李全也不会让他独自领兵陈驻在仁和镇了!
于潭得知宋军渡河打算从楚州侧翼进逼楚州的时候,一刻不敢怠慢,立即率军在仁和镇摆开了防线,打算以仁和镇外的小河为天然屏障,阻止宋军继续前进,而仁和镇乃是黄严北上楚州的一个必经之地,唯有突破这里,才能打通通往楚州的道路,否则的话,他就无法达成和高怀远会师楚州城下的目的,更大的问题是留下一支李全军,会威胁到高怀远主力兵马的侧翼,一不小心这支李全军就可能会切断高怀远主力部队和宝应县后方的补给道路。
所以仁和镇就成了黄严眼中必须拔除的一颗钉子,黄严领兵渡河之后,便很快抵达了仁和镇西南方向的小河南岸,在这里和于潭麾下的兵马形成的对峙的形式。
黄严亲自沿着小河查看了当地的地形,这里乃是洪泽湖一带重要的产粮之地,拥有各种水旱良田过万亩,地势平坦低洼,但是好在这个季节尚未进入雨季,多处地面还很是干燥,比较利于骑兵的展开。
于潭主要依仗的就是仁和镇外的这条无名小河,陈兵于河北岸,并且构筑了不少工事,沿着河岸,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打定了主意在这里要击宋军于半渡之中,然后将宋军赶回扬州城去。
看罢了整个战线之后,黄严心里面便有了主意,现在的黄严能成长成为忠顺军的主将,麾下能率领两万多兵马,那可是凭着真本事混上来的,以前他在枣阳,和金军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也不下数十场之多,比起河对面的于潭来,在作战经验上一点也不逊色于他,而且黄严最大的优势不单单是武功和作战经验上面,最重要的是他曾经系统的跟着高怀远和孟珙,学过不少的兵书战策,对于战场的形势把握方面,即便是在整个南宋将领之中,也算是前列之人,更何况他麾下的忠顺军将士,多经历过和金军残酷的战争历练,丝毫不惧上阵杀敌,这一仗就让黄严有了充分的优势。
在看罢了敌军布防的情况和当地的地形之后,黄严立即召集麾下将官开始了安排,并且在他领兵抵达仁和镇以南之后的第二天,宋军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这条河看似是一条敌军的有效防线,但是在这个季节之中,河水正处于一个枯水期,水深很是有限,并不能有效的阻断忠顺军渡河,黄严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亲自坐镇阵前,令麾下兵将每人准备了一根原木或者是木板,战鼓一响,全军便开始发动了进攻,每个兵卒都扛着木头抑或是木板、沙袋之类的东西,飞速奔向小河,纷纷将这些东西投入河中。
一个人大概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七八千人一起朝小河之中投掷杂物,那么这样的工程量就相当可观了,而且忠顺军将士受命只要丢下东西,就立即撤离河岸,所以整个军队都奔到河边之后,丢下东西扭头便走,在很短的时间之中,便将一段河道给填埋堵塞了起来。
宋军的行动速度非常迅速,而于潭将麾下兵马沿着河道布置,使他麾下的兵马变得松散,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他无法提前预知宋军将会选择何处渡河,故此才会这么安排,假如他采取攻势的话,就可以集结兵力和宋军一战,但是因为这段时间李全军连续传来的失利的消息,让于潭有些担心自己不是宋军的对手,不敢渡河去迎战杀来的忠顺军,那样的话他怕背水一战对他不利,结果造成了他的兵力很是分散。
当宋军突然间集结起来采用这样的突破方式的时候,于潭虽然很快领兵赶到了宋军填埋河道的地方,但是却已经有些晚了,于是只得领兵占据河北岸,一边放箭阻止宋军填埋河道,一边布置防线,试图阻止宋军渡河。
黄严这次是他来淮东所指挥的第一场比较大规模的战斗,所以他在看到兵将已经铺平相当宽一道通道之后,便立即手持一杆精钢大枪,身先士卒领一千陷阵士暴喝一声,一马当先的朝着河对岸杀了过去。
忠顺军装备质量虽然比不上殿前司诸军,但是这次在他们到达镇江府之后,高怀远却假公济私,从镇江府兵械库之中调拨给黄严了不少器甲,使他的忠顺军装备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加上他领兵到达扬州之后,黄严少不得去拜见一下高建,高建现在视黄严也为自家人,当做侄子看待他,毫不吝啬的又支援了他一批器甲,更是令忠顺军的装备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怀远他们父子二人这才算是将忠顺军武装到了牙齿,而现在黄严所率的一千陷阵士全部都是铁甲在身,装备的十分精良。
在黄严领兵发动猛攻的时候,他麾下的弓弩士随即便压上河堤,以弓弩支援黄严他们这帮人的突破行动。
更奇的是黄严所率陷阵士的装备,他们人人左手一面硕大的可以掩住大半个身躯的圆形木胎皮盾,右手持着一把六尺多长的短柄梭枪,背后还背着三把短柄梭枪,每人腰间还有一把护身短刀,这样的装备和常见的宋军装备差异很大,但是作战的威力却也大大超出了普通的宋军。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强渡
别看黄严平时在军中看似嬉皮笑脸,甚至有些吊儿郎当的模样,但是当他上阵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凶悍异常,一面兽面钢制面具拉下来之后,连同整个兜鍪将头部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闪烁着凶光的眼睛,看上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凶狠的气息,一挺钢枪,一马当先的领着他的陷阵士营的官兵,大吼着便冲下了河堤,踏着凸凹不平的通道朝着河对岸扑了过去。
看到宋军悍然发动了进攻之后,于潭急令麾下兵将迎了上去,并且令军中弓弩手放箭阻止宋军渡河,两军在河北岸河滩上遭遇在了一起,宋军这边的陷阵士一身铁甲本来防护水平就相当不错,加上手中一面大圆盾的掩护,丝毫不惧堤坝上如雨一般射下的箭支的威胁,虽然个别倒霉的中了箭支,但是伤亡并不算大,眼看着敌军就要撞上他们,黄严立即驻足大吼一声道:投!
冲在前面的近二百陷阵士突然一起发力,振臂猛然便将手中的梭枪一起朝着迎面而来的北军投掷了出去,而且在梭枪离手之后,毫不停滞的立即探臂从背后又拉出一支梭枪,持在手中朝前继续冲去。
这近二百梭枪一起飞出之后,立即便落在了数十步之外的北军之中,这一下北军算是尝到了宋军的厉害,梭枪每一把重三四斤重,臂力强悍之人在助跑之中奋力掷出,投掷的距离最远可达六七十步远,虽然射程没有弓弩远,但是重量加速度之下,威力却远超过普通弓箭十倍以上,即便人身上穿着重甲,也绝难挡得住尖锐梭枪的穿透,更何况北军装备水平不高,岂能挡得住这样的攻击。
北军冲在最前面的兵将在这阵梭枪雨之下,当即便血光四溅,立即被射杀了一片,中了梭枪的人带着冲力又冲出一段距离,扑扑通通的便倒了一地,甚至有人被梭枪迎面刺中,被巨大的力量带着倒飞出去,总之还未接触,北军便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中者绝无幸免之理,不是当场丧命就是重伤不起。
于潭立马站在北岸,看罢宋军的表现之后,当即头皮就有些发麻,这样的梭枪攻击,他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没想到威力居然如此巨大,就算他本是不小,遇上这样的梭枪雨,也照样会被扎出透明窟窿,死在当场,于是北军的气势随之一折,后面跟着没中枪的兵将各个都有些犹豫了起来,迎击宋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黄严率领这些陷阵士就这么在梭枪以及后方弓弩士的掩护下,当即便冲上了河北岸,并且又施放了一轮梭枪,这次投掷梭枪的人数更是多了许多,将迎击他们的这批北军给杀了个七零八落。
黄严丝毫不管迎面射来的那些弓箭,手中钢枪轮的如同车轮一般,风雨不透,重重的撞入了北军的敌群之中,一条大枪如同毒龙一般,指南打北,神出鬼没,枪扎一条线,横扫一大片,枪杆挂着风声,每次出手,都会至少有一个北军将士会喷洒着鲜血扑到在地,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在他手下走上几招的,在他的率领之下,他身边的那些陷阵士也各个悍不畏死,组成阵型,以盾防守,右手梭枪不停的刺出,北军在他们的猛攻之下,如同割稻子一般的被割倒在地,也就是一杯茶的时间,黄严便浑身浴血的领着陷阵士杀上了河堤,冲散了于潭布置在河堤上御守的弓箭手,朝着北岸开始撕裂于潭所布置的防线。
紧随其后的大批忠顺军将士见到黄严亲率陷阵士撕裂了北军防线,随即便也纷纷冲入了河道,如同决口的山洪一般,向着北岸的北军杀了过来。
于潭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居然会如此凶悍,以前在他眼中没多大本事的宋军今天各个如同吃错药了一般,不顾生死的朝着自己这边冲杀,忽然间他想起来军中有人曾经告诉过他,这支宋军非同小可,这支宋军并非是镇江府以及建康府的住屯军,而是驻守在京西路枣阳一带的一支身经百战之军,万万不能小觑他们,现在他才算是明白了此话的含义,此军果真是非同小可,战斗力煞是惊人,自己还是犯了轻敌的大错。
心知如此下去不行,于潭立即收拢防线,将两翼陈驻的兵马立即朝这里集中,试图封堵住宋军,击其于半渡,挽回颓势。
两军很快便在河滩北岸绞杀在了一起,但是于潭显然明白的还是稍微晚了一点点,宋军此时已经有大批兵马渡河成功,并且逐步在北岸站稳了脚跟,建立起来了一块稳健的桥头堡,黄严在突破了北军防线之后,立即居中指挥,将一队队宋军调上了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