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捕乱宋 >

第342部分

神捕乱宋-第342部分

小说: 神捕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每一点都可能是决定这一战胜负的因素。鬼面身经百战,号称无敌,怎么会不明白这道理?这种错误,本来是他绝不会犯的。

小鱼儿目光锐利如剑锋,不但看到了他的手、他的脸,仿佛还看到了他的心。

鬼面又说了一遍:“请。”

小鱼儿忽然道:“现在不能。”

鬼面道:“不能?”

小鱼儿道:“不能出手。”

鬼面道:“为什么?”

小鱼儿道:“因为你的心还没有静。”

鬼面默然无语。

小鱼儿道:“一个人心若是乱的,剑法必乱,一个人剑法若是乱的,必死无疑。”

鬼面冷笑道:“难道你认为我不战就已败了?”

小鱼儿道:“现在你若是败了,非战之罪。”

鬼面道:“所以你现在不愿出手?”

小鱼儿没有否认。

鬼面道:“因为你不愿乘人之危?”

小鱼儿也没有否认。

鬼面道:“可是这一战已势在必行。”

小鱼儿道:“我可以等。”

鬼面道:“等到我的心静?”

小鱼儿点点头道:“我相信我用不了等多久的。”

鬼面霍然抬起头盯着他,眼睛里仿佛露出了一抹感激之色。却又很快被他手里的剑光照散了。

对你的敌手感激,也是种致命的错误。

鬼面道:“我也不会让你等多久的,在你等的时候,我能不能找一个人谈谈话?”

小鱼儿道:“说话可以让你心静?”

鬼面道:“只有跟一个人说话,才可以使我心静。”

小鱼儿道:“这个人是谁?”这句话他本不必问的。

鬼面说的当然是小鱼儿,因为他心里的疑问。只有小鱼儿一个人能答复……

“什么人?”

郭槐并没有去看什么紫禁之巅决战,他认为这些有卵的人就是荷尔蒙多,闲着无聊,打一场无聊的架,皇上也是年轻,竟然依了这些人的请求。也不想想这皇宫是什么地方?

他觉察到了周围的不同,按理说应该没人打扰自己的清静,为何这个时候偏偏来了一阵风。三月的风已经是桃花开,却带有一股凉意。更胜二月剪刀。

他左右环顾,除了青纱帐被卷起又落下,毫无动静。他静静的看着,月光下的投影流出了人的影子。

“竟然来了,为何不给咱家出来?”说一阵,风声语落,直奔那柱子而去。

“唰唰”一阵剑影袭来,直奔郭槐面部。郭槐何等人?宫中第一太监。也是内家高手,以前行走江湖人称外号。我爱一根柴,可惜被人阉了进了宫当太监,在宫中吃了许多大补药,除了小丁丁没有长出来,内力大进,早就成了一代宗师。写了一本葵花宝典。

绣花针一出,来人也招架不住。太监少了东西,果然轻松上阵,来无影去无踪。

“惊涛三叠浪”

什么?惊涛三叠浪,这不是鬼面的绝技吗?此人怎么会?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鬼面?可是城墙上的那位是?

原来,前些日子,小鱼儿找到了玉面郎君,让他做了两个面具,一个是他,另一个自然是鬼面。他让展昭带上了鬼面的面具,而欧阳春带上了小鱼儿的面具。两人将武功一一传授给对方,企图瞒天过海,而行下一步动作。

也就是说,房顶上是西贝货,不过这两个也不算是西贝货,让南侠北侠来个对决也是极好。

“九阳神功?”

郭槐也是不是草包,一眼就认出了此人的内功竟然是打不死小强货的九阳神功。

“啊!!!”

郭槐愣神之时,背后挨了一刀。出手的自然是无声无息的小鱼儿。他趁着鬼面与郭槐交手,早就伺候行动。别人说这样偷袭有备大侠风范。

对于小鱼儿来说:大虾多钱一斤啊?

“你的葵花宝典也是极好的?”

“你知道咱家的葵花宝典?”

“那是当然,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哈哈~~~”小鱼儿笑道:“虽然你葵花宝典是以快为主,令对手看不出破绽,没有还击的机会。抑或是快到就算被对手看出招式中的破绽,对方也来不及反击,破绽一闪即逝。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什么弱点?”

“那就是你不能受伤。”

大家都知道,其实葵花宝典弱点是动情,你动情之后,可惜没有小jj泻火,自然就欲火焚身了。人受伤之后,身体也会血液澎湃。

“胡说?!”郭槐可不会相信小鱼儿说的话,老子怎么也会咬着舌头的时候,怎么可能……

“我的身体,你对我的身体怎么了?”他瞪着眼睛看着小鱼儿。

小鱼儿笑道:“哈哈,刚才可不是骗你的,任何武功的弱点都是受伤,的确是受伤不假?但是,却忘记了告诉你,在我的刀上擦了一层东西,这些东西,男人为之发狂,女人为之欲火。”

“说人话?”鬼面冷哼道。

“我爱一根柴?”

“这什么?”

“春***药”

“他自己当年可是给别人用过的。我只不过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

顿时,郭槐就感觉到欲火难耐,可惜无处泻火,葵花宝典的武功也施展不出来,从一流宗师状况生生的变成了三流高手。

“郭公公,我们兄弟二人也不为难你,只要你告诉当年张家渔村的事情,我会给你解药。”

“我爱一根柴什么时候有解药的。”

“解药自然就是,早死早投胎了,你这样忍着,到时候就会七窍流血而死啊,你可知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惨状。是生不如死啊。”

第六百零四十二章刘太后

万万没有想到,最终还是从郭公公哪里得到了一些消息,“太后……”

果然如小鱼儿猜测的一样,皇宫里最大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她老人,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是最可怕的,更何况她还没有子嗣的老妖婆。

历史上,这位与武则天有的一拼的刘太后,的确不是小人物。于是两人就赶到了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

刘太后正在歇息,她听闻脚步声道:“竟然来了,怎么不进来?”

小鱼儿与鬼面四目相视,看来这个刘太后是高手。两人隐藏的功夫可是一绝。鬼面是杀手,自然有一套隐匿的功法。而身有系统的小鱼儿更加不得了,随便搞出一套隐匿的药丸,就能隐蔽。

这老妖婆绝对是超过60级,比他们俩人搞出10几个等级。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来了,肯定不能走了。于是两人下定决心就进了慈宁宫。

“吱吱”

门推开了,他们看见一个女人妖娆的坐在床榻上,如果不是知道这里是慈宁宫,绝对以为是哪个娘娘的寝宫。

这刘太后根本看不出来是老太婆,而是很妖娆的少妇,不对,应该是说那种久违侵露的怨妇。

鬼面可是非常喜欢辣手摧花的主儿,抓起手中的宝剑就准备开怪。

小鱼儿抬起右手拦住鬼面道:

“等等”

鬼面看着小鱼儿,难道这小子要临阵倒戈?被这妖妇迷惑了?希望他能给一个解释。

小鱼儿扫了一眼。并没有给出解释,而是上前请安道:“开封府尹座下捕快小鱼儿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太后虽然脸上带着面纱瞧不见模样。但是小鱼儿偷偷向皇太后瞧了一眼,只见她脸色极白,目光炯炯,但眉头微蹙,似乎颇有愁色,只见一声冷笑:“竟然见了本宫,为何不下跪?难道包大人没有教你们礼仪吗?”

小鱼儿微微欠身道:“见了太后老人家自然要礼仪的。但,您,恕在下眼戳。实在瞧不出…”

“瞧不出什么?”

“明白人不说暗话。”

却迎来了对方的一声冷笑:“好大的胆子,竟然夜闯慈宁宫。来人呢?给哀家拿下。”

瞬间,“唰唰”一阵亮光闪闪,从屏风后面跳出四只手持长剑的宫女?难道这boss身旁还要有f4护法?这又不是神庙。

说时迟。那时快。四个宫女手持长剑袭来。

鬼面厉声道:“说那么多功夫干什么?还不是要打?”他在埋怨小鱼儿罗里吧嗦。说完,就持剑上前与四个宫女纠缠在一起。

四个宫女不是等闲之辈,练会了一套合击术——高山流水,横扫千军。看来这皇宫里在民间搜罗了不少珍贵秘籍,连四人合击术都会。

这四个宫女在太后身边多年,早就掌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即便是宗师的鬼面也勉强招架。

而此刻的太后则是吃起了葡萄,好像在看一场戏。小鱼儿皱了一下眉头,立即出手道:“擒贼先擒王。”

说完就抽出大刀跳上房梁。以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朝着太后袭去。

太后小手轻轻一抬,一阵风袭来。而小鱼儿感觉到了这阵风的震撼。

“噗”

小鱼儿感觉到了喉咙一甜。一阵血箭从口里喷出。仅仅一掌就让他受到如此伤害,看见这女人厉害。

“小鱼儿!!!”

鬼面现在被纠缠也没有办法腾出手帮忙,看到自己弟弟受伤,问道:“小鱼儿?!”

“咳咳”小鱼儿缓过劲儿道:“没事,还死不了。妹的,这女人果然危险,恐怕你我联手都不是她的对手。”暗忖,必须想个办法才行。

于是,他暗运真气疗伤,口里却道:“太后,果然是太后,竟然深藏不露?看来那些人的死与你是分不开的。”

也不待刘太后回答,而是又道:“想必皇上的亲生母亲也是你杀的吧?”

“你胡说什么?”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可是被皇上封为天下第一捕。”

“你到底知道什么?”

小鱼儿说道:“真宗年间,有两妃,刘妃跟李妃,俱各有娠…”

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这样,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由于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这对一位宫女出身的人来说,也是备极哀荣了。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灵柩尚在,于是仁宗亲看开启宸妃之棺察视。宸妃遗体由于有水银保护,故其肤色就像活人一般,并非被人害死模样。再看她的冠服,确如皇后。这就证明当初宸妃确实因病而死,刘太后也确实将宸妃按皇后礼安葬。仁宗看到这一切,感慨地说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但其事绝非传说的那样。

‘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本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于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由于还不在父母身边,包拯又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离家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哪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历朝历代增加、删改了不少或虚假或真实的内容,而且,戏曲和小说中情节也不尽相同。然而,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辞,认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

事实也大体如此。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