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捕乱宋 >

第284部分

神捕乱宋-第284部分

小说: 神捕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和黄雷的中间人,还是通过其他人让老大与黄雷相识,他都不会产生类似的顾虑和惧怕,一旦双方真的撕破脸,那要黄雷的命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这个人可以排除。

“除了这个人还会有谁呢,黄雷在广州新认识的人?可是,就像我刚才说的,黄雷到达广州的时间这么短,他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让一个才认识没几天的人对他产生这种强烈的仇恨?难道是他把人家孩子扔井里了?就像熊天阳说的,黄雷平时不爱交际,对自己的事情也不敢实话实说,说明他这个人还是很谨慎的,知道自己底子不干净,平时做事肯定万分小心,尽量避免制造麻烦。那么,他应该不会主动挑衅别人。所以,这点似乎也无法自圆其说。”

“除了上述两种人,凶手还会是谁呢?结合目前梳理出来的本案凶手的种种特征,他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与黄雷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第二,决不是曾经帮助过黄雷的人。第三,也不是黄雷新近结识的仇家。第四,对谋杀黄雷有着一定顾虑情绪。第五,不但与黄雷相识,还与其所在团伙也有着一定关系。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条件,才足以解释这种奇特的谋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此外,联想到是与小头目合谋。及人皮鼓本身的制作难度,他还必须是本地人,并掌握很精深的手艺。再有一点,结合他制作人皮鼓是希望看到黄雷在死后也备受敲打折磨,他还必须在事后来到了我市,并进入到戏班子。这个人,你们说说会是谁呢?”

听完公孙策的这席话,老陈和老刘面面相觑,都哑口无言,因为实在无法想象要怎么去回答他。有哪种人会同时满足上面那么多的条件呢?

小鱼儿突然整出一句,“这他*妈*的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人。”他的这句话让大家都笑了,公孙策也笑了,不过他们清楚,这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这个人究竟会是谁?他到底在哪儿呢?

就在大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时候,小鱼儿猛地回忆起一件事情,同时立刻意识到之前一系列细密的推理猜测过程中,大家都疏忽了一个重要的细节。而且这个细节最早也考虑过,但是忙来忙去还是给忘记了。

公孙策见小鱼儿神色异常,问道:“是不是又想起什么?”

小鱼儿道:“记得当时我曾说过,黄雷肯定是在被搭救之后立即逃亡广州的。剥皮行为也是在其后发生的,因为冒险滞留端州实在是太危险了。那么,他那年逃离端州,半年之后来到广州。加入那个帮派,这期间有将近半年的真空时段,他会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立刻引起众人的议论,看来确实都疏忽了,谁也没往这个方向想过。结合这个疑点,他们作了初步分析,目前最大的可能是,黄雷逃亡广州后,暂时躲在那个搭救他的人家中,然后由中间人介绍加入团伙。进一步想想,如果那晚搭救他的人与所谓的中间人为同一人,那么这个人也是我市人,他(她)与黄雷一同逃亡广州,当时,他们最可能落脚的地方,只能是帮派老大的家中。

老陈表示出怀疑,道:“既然黄雷已经抵达广州,而且也有中间人接洽,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就加入团伙,而要拖后将近半年的时间呢?”

“这很正常。”小鱼儿道:“毕竟之前的势头很严重,或许是他们要暂避风头,而且据熊天阳的描述,黄雷在初入团伙的时候,与老大的关系就异常亲近,可以说明两人应该认识有一段时间,那就从侧面证明了上面的推测。”

案情进行到这里,公孙策看着眼前厚厚的一摞调查记录和卷宗,慢慢地说:“从目前来看,我们前期的侦查工作还不够细致,遗漏了很多东西,也可以说是太专注于黄雷本身,而忽略了他身边的关系。根据之前的分析,我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当晚,黄雷被人搭救,此人带着黄雷投奔广州的帮派老大,躲过最初的风头后,黄雷被安排进团伙。同期,黄雷与另一人结怨,这个仇家出于某种目的,设计实施了纵火谋杀,并剥皮制鼓回到端州送到戏班子。把一切用不着的都剔除出去,这就是一条清晰的脉络,而且里面涉及的人并不多,就按照这个脉络里牵涉的人物去查,我想,我们很快就能查到一些什么的。”

小鱼儿疑惑问道:“怎么查?”

公孙策看了老陈与老刘道:“我去跟胡大人探讨一下,给咱们提供些便利,明天开始重新查,切入点就是眼前能找到那个帮派老大的个人情况和他的交际情况。还有就是广州城是否有类似皮具制作工艺,然后给大人发一封快件。希望大人不会怪我们进度慢。”

小鱼儿想起自己的上司包大人这铁公鸡,他会高兴才怪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鱼儿继续查案,将侦查重心投放在这个帮派老大的身上。虽然该人早在当年就已经被问斩,但是根据卷宗上显示的基本信息,在广州衙门大力配合下,其早年的社会关系仍旧可以找得到。

“公孙大哥,你到底跟胡大人说了什么?他这死命的帮忙?”小鱼儿问道。

公孙策笑道:“这个世上一切都是看利益,有句话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想说的是这个对不?”小鱼儿说道:“这书我读过的。”

公孙策不相信道,“你知道?”

小鱼儿得瑟道:“那是当然,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

其实宋朝之前读一本书真的很难,基本上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会有。书籍普遍还是从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

第五百四十一章人皮鼓10

几天的调查,包大人得到了信件之后,令马汉将本案重要的物件——人皮鼓,带到了广州城,与小鱼儿和公孙策汇合。

不过,没有见到马小玲,小鱼儿很是失望,他以为她会来。

马汉见道小鱼儿低落的样子,悄声的问公孙策:“先生,这条怎么了?”

“哎~~~年轻人的事情。”公孙策长叹道。

马汉暗道:靠,你这家伙。

“走,现在我们要赶紧将这件案件解决。好回家吃饭。”小鱼儿愤愤道。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从知情人口中得知,这个帮派老大叫赵明,祖籍广州一乡东风镇人,早年曾是一个靠制作皮具谋生的手艺人。

在当地有一种特殊的手艺,就是皮具制作,学名叫皮,主要是采用动物皮毛,经过手工缝制粘贴,制作成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因其制作工艺特殊,成品结实耐用,因此东风镇被称为皮具之乡。

调查到这里,小鱼儿和公孙策已经意识到,这个方向肯定是正确的,而且也模模糊糊有了一个推测,结合之前检验结论,那面人皮鼓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既然赵明掌握这门手艺,会不会是他对黄雷实施了剥皮制鼓的行为,为了掩盖罪行,进而一手导演了那次青楼大火呢?如果说真的存在那个与黄雷结怨的人,这个老大似乎就是最佳人选,因为只有他,才能让当天在青楼看场子的黄雷等三人放松警惕。不过,我们很快就推翻了这个猜测。

首先来说,赵明已经接纳收留了黄雷,黄雷自然感恩戴德,两人不至于产生罅隙。另外,就算是两人后期发生矛盾。他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解决黄雷,更不会因此赔上自己的青楼。同时,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去推测,那个中间人就与本案发生割裂。

当时,有衙役提出这样一个看法,就是既然黄雷的皮被制成了人皮鼓,而且赵明还曾经是一个擅长皮具制作的手艺人,虽然还没有证据显示是赵明对黄雷实施了剥皮制鼓,但两者之间的微妙联系也绝对不是偶然性的,是不是可以找到东风镇手艺匠人。让他们看看这面皮鼓,或许能有所发现。这个提议得到了专案组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带着这个疑问,小鱼儿等人深入该地区进行走访,在当地的找到了一位老匠人。

“段师傅,在下冒昧而来打搅。”

那位老匠人姓段,抬起那暴漏风霜的老脸,仰头看着小鱼儿等人,沉声道:“何事啊?”

“请帮忙看看这只鼓到底是何人手艺?”小鱼儿将人皮鼓递给那位老匠人。

段师傅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人皮鼓后,肯定地告诉他们。“这绝对是东风镇的皮手艺。”

小鱼儿等人闻声,面露出喜色,几个月来这可听到唯一的高兴的事情。

小鱼儿立即问道:“是否能够看出具体的制作出处。”

段师傅结合制作特点观察了很久,告诉他们。“这个有点儿像老孙家的手艺。”

东风镇皮工手艺有两个最出名的匠人,一个叫孙玉树,一个叫李东阿,两个人师出同门。彼此关系极好,孙玉树很久就去世。而李东阿是据说居住在端州。

同时,还了解到。孙玉树有一个儿子叫孙林,自幼得父亲亲传,皮手艺十分了得。不过,此人已于十几年前离开了东风镇,同样不知去处。

而这个赵明早年就拜在孙玉树的门下,做一个皮匠,换句话说,他与孙林应为师兄弟的关系。后来,他和黄雷的情况差不多,跑到广州成立了有组织的流氓团伙。

调查到这里,结合之前的种种发现和推测,小鱼儿将案情重新梳理了一遍,给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李东阿确实来到端州,那么当晚极有可能是他救了黄雷,然后带着黄雷逃亡广州,通过孙林的关系找到了帮派老大赵明,将黄雷安置在帮派内部。至于李东阿为什么会搭救黄雷,目前还不得而知。

到达广州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李东阿又与黄雷发生矛盾,因此与小头目合伙预谋烧死了黄雷,并在那晚青楼中对黄雷实行了残忍的剥皮行为。一切似乎都被一条线索串了起来。

小鱼儿看着公孙策陷入了沉思,忽然他道:“不对,凶手有一种类似于畏惧的情绪。应该是谁呢?李东阿肯定不会的,如果他与黄雷发生矛盾,肯定是黄雷恩将仇报,只要他一句话,广州帮派和孙林肯定会立刻处理掉黄雷。那就只能是孙林,因为他受李东阿的委托将黄雷安置,碍于自己师伯的情面,也就不能直接杀死黄雷,只能用暗地的手段。在实施了剥皮纵火的行为后,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这个孙林肯定是回到了端州,并一定与戏班子发生过某种联系,将这面人皮鼓送了进去。”

在广州的调查进行到这里,整个案情已经呼之欲出,小鱼儿等人决定立刻赶回端州,全力排查当年李东阿和孙林的下落。

回到端州后,将事情汇报给包大人。包大人立即下令进行人口普查,一定找出这两人。然而这谈何容易。毕竟不像后世二代身份证,上面有照片也有磁条,在电脑上刷一下就知道真伪。这个年代办假证很容易,他说叫张三就叫张三,你能那人家怎么办?

年代久远,许多原始资料严重缺失,查证起来具有极大的难度。不过,结合之前掌握的孙李二人的基本资料,排查符合年龄和地域特征的疑似人员。

最后小鱼儿将疑点锁定在两个人的身上。其中一人叫李东林,已于十几年前去世,祖籍广州东风镇,小鱼儿怀疑就是李东阿。至于那个怀疑是孙林的人,当小鱼儿看到此人现在的名字时,立刻愣住了,因为他现在叫孙双木,就是市戏班子看库房的老孙头。

一想到在戏班子的排查没有丝毫眉目,小鱼儿立刻明白了,如果是孙林作案,面对我们之前的调查,他自然不会如实作答,看来,这面鼓就是他带来的,小鱼儿怎么就偏偏将他疏忽了呢?

“我早该想到的,双木,不就是林吗?”

同时,小鱼儿还发现了另一个让他们感到惊讶的地方,孙双木(孙林)的妻子叫李秋华,祖籍也是广州东风镇,李秋华已于两年前去世,其父亲就是李东阿。

调查到这里,一切似乎都对上了,作案人必定就是孙林。他预谋杀害了黄雷,并蒙骗了李东阿,而后又与其回到端州,戏剧性的是,还娶了李东阿的女儿。

包大人立即下令将孙双木押解回衙。

可是还没等行动,突然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一名男子被扼死在家中,凶手投案自首。死者名叫李威,那名凶手竟然是孙双木,而且两人的关系为父子。

小鱼儿怎么也没闹明白,一个姓李一个姓孙,怎么可能是父子呢?

第五百四十二章人皮鼓(完)

“啪”

“带人犯”

“带人犯!!!”

一溜烟的高喊声响起。犯人孙林已经羁押在堂前。衙役们有模有样的吼道:“威武~~~”威武啥呀。老远的位置上就瞧见了包黑子那一脸得意的样子。

包黑子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头儿道:“孙林,你可知罪?”孙林双眼呆木,脸色冷清,没有说话。

包大人又道:“孙林,你要从实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孙林也知道这可能过不了这道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