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问鼎天下 >

第186部分

问鼎天下-第186部分

小说: 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云起的撤退虽然做的极为隐蔽,但还是被赵平现了!不过由于他此番率领牺牲了部分度与机动性,而换取了杀伤力与防御力的是青龙骑,因此,若是追赶的话,却也是鞭长莫及!因此也只能作罢。
对于殿后的苟利,赵平想了想,还是决定放过他。对于封云起的现状,赵平也是了解的,由于封云起刚刚执掌平城大营,因此还无法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平城大营内部争权夺利,派系纷争,而封云起这个主将却缺乏一定的控制力!
苟利既然被委派了这样一个任务,想来定然是与封云起对着干的人!自己要消灭他随时都可以,简直是易如反掌,这样一来,反而是为封云起扫清了一个障碍!还不如放他回去,相信经过此事之后,二人之间的矛盾已是越的不可调和了!必定会有一番争斗,那便让他们斗吧!
存了这个心思的赵平便稳坐钓鱼台,直到月上天,山下的鲜卑人全部撤退之后,才率兵往雁门而去。由于未能如愿的与鲜卑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郑行十分郁闷!对于鲜卑人的突然撤军,郑行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鄙视之情。
对于郑行的这个毛病,赵平与陈武早已是见怪不怪,也不去理会他,郑行抱怨的多了,自己也觉得无趣,便老老实实的闭嘴,专心赶路。
一路无话,经过一夜的行军,第二天巳时末分,终于回到雁门。
时光荏苒,或许经过了几年的征战下来,各路诸侯都有些难以为继的缘故,自鼎兴三年七月起,众诸侯之间竟然难得的平静了起来!
面对已无余力的青州,李效竟然放弃了大好的局势,突然按兵不动起来!给了青州喘息之机的同时,似乎也给了众诸侯一个信号,众诸侯不约而同的停止了相互之间的战争,互相修好,专注起自己的内政来了。
不仅是割据原的一众诸侯,就连鲜卑也是偃旗息鼓,专注于内政!
虽然高句丽与夫余之间的斗争依然如火如荼,但两个无足轻重的势力间的争斗根本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局面自然是并州极为乐见的!并州的新政急需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予以稳固!积蓄力量,以图更大的展!
展的同时,赵平当然也不会放弃对割据幽冀的丁绍、王信、孔恒保持压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内政,毕竟赵平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幽冀二州!
届时他坐拥河北三州,再加上新政的支持,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的河北将不会惧怕任何挑战!鲜卑将是赵平整合三州之力后的第一个牺牲品!
无论如何,赵平都不会继续容忍鲜卑的存在!即便一时无法将鲜卑完全征服,至少也要将它的武装力量剪除!使它失去继续对原产生威胁的力量,待一统原之后,自然有的是时间与力量对付它!
时间在平静度过,转眼间已是鼎兴五年十一月初七,一个普通的日子,却生了一件足以影响整个原局势的大事!

十三 汉争夺1
汉自古便是富足之地,再加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成李兵家必争之地!
汉太守李昭趁后汉王朝内乱之时,趁机自立,自称汉王,如今已经五年过去了。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短短的八个字便将李昭的现状形容的淋漓尽致。从他自立为王那天起,他便迷恋上李醇酒妇人的生活。
凭借着汉的地利,再加上蜀的王建胸无大志,而李效又忙于对原的争夺,再加上汉物足民丰。因此李昭倒也逍遥自在!
只是这种安乐的日子在鼎兴五年十一月初七这一天完全变成了泡影。此时的李昭一如既往的在他富丽堂皇的宅院。不过此番他却永远都无法再次睁开眼睛,看着他宠爱的美妾,以及他拥有的一切!
此时他的双眼如死鱼般突出,却已经毫无生气,青紫的面上依旧带着生前巨大的惊恐与愤怒,肥胖的身躯夸张的扭曲在华美的大床上。
一个粉衣女子面容扭曲的半跪半倚在床边,苍白的手青筋毕露,痉挛般的抓着一根白绫的两端,白绫缠在李昭的脖子上,将他的生命彻底终结。
李昭在位这几年荒淫无度,将一个富庶的汉折腾的民不聊生。所谓上行下效,李昭如此,他的一干下属自然也是纷纷效仿。汉,暗无天日!
所幸王建胸无大志,而李效又忙于自己征讨原的步伐,因此,对于汉这个承接巴蜀与原的咽喉要道并未动攻势。没有了外部的压力,这些人平时又是享乐惯了的。此前后汉王朝还未曾分裂之时,虽然律令对于他们这些特权阶层而言只是一纸空文,但总有一点制约,还不敢过于明目张胆;后汉王朝一旦间四分五裂,对这些特权阶层仅剩的那点制约也消失无踪,而李昭与他的一干手下又没有内忧外患,自然是变着法的享乐。
特权阶层与受压迫的平民之间,永远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不在沉默爆,就在沉默消亡,用这句话来形容平民对特权阶层欺压的反击最合适不过!
汉的动乱便说明了一切,当统治阶级的压迫到达了顶点之时,反抗便会应运而生。
作为巴蜀之地的继承人,王建虽然年幼,却也不像自己的老子那般草包,经过府客卿以及王府的官员的耳熏目染,十七岁的王建颇有些雄心壮志!
昔年汉高祖刘邦以巴蜀为基业,终究据有天下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他始终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达到那样一个顶点!
汉的内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赵勾看到了,王建当然也看到了,不过平时他对赵勾这个表兄并没有什么好感。赵勾将自己的取而代之的心思隐藏的十分深,只不过王建年纪还小,心机并没有那么深沉,因此倒也不曾觉什么,但可能是出自直觉,王建对赵勾却是十分的不感冒。
因此当得知赵勾的提议在父亲那里吃了闭门羹之后,王建便开始琢磨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出兵葭萌关。既然赵勾不曾说服父亲,那就由自己说服父亲,让赵勾明白,巴蜀这个地方,是轮不到外人来插手的。
赵勾来到巴蜀后的表现让王建这个正派的继承人极为不爽,他年纪虽轻,却有着不同于父亲的志量与抱负,岂容赵勾在那里对自家的基业垂涎欲滴?
因此表兄弟两个互相看着不顺眼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这样的两个人能够和睦相处那才叫见鬼呢。
赵勾坚定瞪得看着叔父赵旸,斩钉截铁的说道:“叔父,机会难得,小侄无论如何都要争上一争!”赵勾所谓的争上一争自然是出兵汉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个机会十分难得!如果能够趁出兵的时机在汉建立起自己的实力,那将是最好的结局!也省得在这里忍受别人的白眼。
王开对他倒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尽到了一个姑父的职责,虽然他的原配夫人,赵勾的姑姑已经去世两年了,但王开依然对赵勾以及前来蜀地的赵氏一族极为关照。可以说王开是一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赵旸微微的皱起眉头,沉吟了一下,似乎正在考虑接下来的话是不是应该说,赵勾紧紧的盯着赵旸,阴冷的目光让赵旸感到一阵不适,看他这副样子,赵旸心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赵勾也不会听了!
自从来到成都之后,赵勾越的阴沉与狠辣,对于心机越深沉的侄儿,赵旸有种越来越看不透的感觉,此次汉巨变,赵旸本身并不赞同赵勾去趟这趟浑水。
如今的汉一片混乱,几位拥有兵权的将领没有了李昭的制约之后,纷纷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都想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掌控汉。毕竟称王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抵挡的住的。
在这个一触即的紧要关头,益州贸然出兵,后果除了会使汉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者外,对当前的局势而言,再没有任何裨益。
那些争斗正酣的乱军将领在受到外部势力威胁的时候,极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因此,益州此次出兵并没有多少胜算,受到强劲的抵抗乃是预料之的事情,怕是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赵旸想了想,悻悻的在心叹了口气,终于还是不曾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说了,赵勾也还是听不进去。此时的赵勾早已被汉、割据称王的美好前景诱惑的方寸大乱,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赵旸索性也就不多说了,等赵勾再次品尝到失败的苦果之后,或许会变得现实一些。赵旸有些无奈的想到。
赵勾从未有过率军征战的经验,他的军事才能不得而知,不过赵旸却极不看好,因为赵勾从小便从未接受过这种教育。赵氏一族并非是靠军功而迹的家族,因此他们培养后一代的重心也是放在政治之上。可以说此前的赵勾根本未曾接触过任何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情形之下,让赵勾去率领大军,无异于太阿倒置,授人以柄。
再加上巴蜀武备松弛,士兵孱弱非常,许久未曾经历过战阵的他们战斗力极为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让赵勾这个从未有过统兵经验的人率领一群毫无战斗力可言的士兵到别人的地盘上去撒野,其后果自然是凶多吉少!
来到成都之后的赵勾性情大变的同时,对赵旸这个叔父也不是先前那般信任与亲近,如此一来,有些话赵旸自然也是不好多说什么。最终,赵旸只是叹了口气,脸色颇为凝重的看着赵勾说道:“元辉既然已经决定,某便不再多言,只是有一件,汉形势错综复杂,而蜀士兵久未操演,还剩下多少战斗力更是一个未知数,元辉一定要小心才是!”
赵勾点头说道:“多谢叔父,小侄会注意的。”
看赵勾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赵旸知道自己再怎么说,赵勾也不会放在心上,反而会使二人的关系进一步疏远起来。在人生地不熟的益州,他们赵氏本来就是外来户,能有目前的地位,凭借的不过是王开的面子,一旦王开辞世,凭王建对赵勾的痛恨,赵氏很难再蜀立足!所谓未雨绸缪,在这种情形下,自家人要是再乱起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赵勾目送着心情沉重的赵旸离开后,烦躁的再房走来走去,出兵汉虽然是个机会,但同样也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其的关键赵勾并非没有考虑过,只是事态的展已经容不得他有半分的迟疑与犹豫了!王开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而表弟王建,这个巴蜀之地的继承人对自家又是防范有加,若想吞并巴蜀,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先巴蜀之地的各级官员便不会答应,因此,汉倒是一个极好的立足之地!据有汉,慢慢的蚕食巴蜀,将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在气势恢宏的王府门外,赵勾翻身下马,扫了一眼大门两侧警戒的士兵,赵勾吸了口气,平定了一下自己有些激动的心情,脸上露出一丝阴沉,不过霎时间却又恢复正常,将马匹交给卫兵之后,便大步进了王府。
“小侄见过姑父大人!”赵勾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一脸恭敬的对王开躬身施礼。
王开肥胖的身躯随意的倚在一张软榻之上,懒懒的看着内侄,正要说话时,突然大大的打了一个哈欠,打完哈欠,王开自嘲的笑了一声,略显苦涩的叹道:“老了!近来孤越觉得精神有些不济起来,举笔提箸,颇多不便之处!”说着又是一声长叹:“岁月催人老,这天下终究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啊!”
赵勾连忙从椅站起,躬身说道:“舅舅何出此言?舅舅春秋鼎盛,正是建立不世功业之大好时机,正应奋起武威,兵锋所向,天下莫敢不从!”
听着外甥的奉承之语,王开苦笑着摇摇头,叹道:“孤今日之成就,便已是贪天之功,岂敢再有奢求?这天下终究还是你们年轻人的!”说到此处,王开的眼神突然一凝,定定的注视着赵勾,平凡肥胖的面容此时竟然焕出一种赵勾从未见过的锋锐!如出鞘的利剑般,森森的寒气竟然让赵勾不敢仰视!
“元辉,”王开的锋锐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般短暂,转眼间又恢复了先前人畜无害的懒散模样,看着赵勾懒懒的说道:“建儿年少,且为人有些急躁,元辉身为兄长,还望你能够在平日里多多提点于他,这巴蜀的未来便靠你们两个了!”
闻言,赵勾神色一动,心暗暗盘算王开此言的确切用意,其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几分又是试探,因此不由得迟疑了一下,许久未曾答话。
王开也不着急,只是淡淡的看着赵勾,眼睛深处不时闪过一道精光,审视着赵勾。王开显然不像他表面那般暗弱,也的确如此,能够达到这个位置的人,又有哪一个是简单的角色呢?定然有着常人难及的过人之处!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而隐藏的比较深,教人无法轻易察觉罢了。
王开此时便是在试探赵勾了,他当然不放心自己的基业。而赵勾又有着特殊的身份,抛开赵勾是自己的外甥不算,仅仅是晋阳赵氏家主这个名头便能吸引许多有心之人的目光了!虽然晋阳赵氏此时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这个名头还是非常有号召力的!
王开知道自己的身体,恐怕是命不久矣!他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